資源簡介 第五章 海洋開發5.1 海岸帶的開發相關素材海洋和陸地相互作用的地帶。即由海洋向陸地的過渡地帶。現代海岸帶包括現代海水運動對于海岸作用的最上限及其鄰近的陸地,以及海水對于潮下帶岸坡剖面沖淤變化所影響的范圍。海岸帶作為第一海洋經濟區,其生態系具有復合性、邊緣性和活躍性的特征。陸海兩類經濟薈萃,生產力內外雙向輻射,因此成為社會經濟地域中的“黃金地帶”。海岸帶中的濱海帶被稱為"海洋第一經濟帶"。由3個基本單元組成:①海岸。平均高潮線以上的沿岸陸地部分,通常稱潮上帶;②潮間帶。介于平均高潮線與平均低潮線之間;③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線以下的淺水部分,一般稱潮下線。古海岸帶則是已脫離波浪活動影響的沿岸陸地部分。此外,海岸帶還包括河口和港灣。中國在進行海岸帶調查時,規定調查范圍為:由海岸線向陸方向延伸10公里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線處;在河口地區,向陸延伸至潮區界,向海方向延至渾水線或淡水舌。海岸帶是臨海國家寶貴的國土資源,亦是海洋開發、經濟發展的基地,以及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紐帶,地位十分重要。 世界海岸線全長44×104km,它是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由于潮位變化和風引起的增水-減水作用,海岸線是變動的,水位升高便被淹沒、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狹長地帶即是海岸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