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海洋水體3.1 海水溫度和鹽度相關素材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數表示。人們用鹽度來表示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 海水鹽度因海域所處位置不同而有差異,主要受氣候與大陸的影響。 在外?;虼笱?,影響鹽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發等;在近岸地區,鹽度則主要受河川徑流的影響。 從低緯度到高緯度,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與蒸發量和降水量之差。蒸發量使海水濃縮,降水使海水稀釋。有河流注入的海區,海水鹽度一般比較低。 它是研究海水物理、化學性質及其有關過程的一個重要指標。鹽度=34.6+0.0175(E-P)。海水運動使不同區域中海水主要化學成分含量的差別減小到最低程度,因而其含量具有相對穩定性。[來源:21世紀教育網] 化學法定義(Kundsen, 1902):1kg海水中碳酸鹽全部轉化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當量置換,有機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體物質的總克數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S%=0. 030+1.8050 Cl‰ 鹽度重新定義(COX, 1967):S%=f(R15),R15為1個標準大氣壓下15°C水樣與鹽度為35.000‰ 的標準海水的電導率比值。[21世紀教育網] 實用鹽度標度(JPOTS,1978):用海水相對于氯化鉀(KCl)溶液的電導率來確定海水的鹽度 任意溫度t下的鹽度:S=(Rt)+g(t) CTD觀測和計算鹽度:S=f(R,t,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