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教學目的:1.結合實例,說明世界、中國淡水緊缺的解決對策。2.結合實例,說明耕地的利用和保護措施。3.結合實例,說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教學重難點:重點:1.世界、中國淡水緊缺的解決對策。2.耕地的利用和保護措施。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難點:植林和毀林對土地侵蝕的影響。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學法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舊課太陽能有哪些優缺點?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國家?一、可再生資源:1.概念:在被開發利用后能通過天然作用或人工經營再生,并繼續被人類利用的資源。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2.科學地開發利用與保護可再生資源的必要性雖然可再生資源可以循環再生,但是如果人類對其開發利用的強度超過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會退化、解體。所以對可再生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的合理開發利用非常重要。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一)世界淡水緊缺解決對策復習提問:世界淡水緊缺原因?1.世界淡水緊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2.解決對策(1)開源①修筑水庫、開渠引水②合理開發與提取地下水③廢水處理再利用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等案3例 海水淡化通過案例閱讀能夠分析、歸納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1.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餾法:用各種能源將海水蒸發,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鹽分。反滲析法:在一定壓力下使海水通過半透膜,淡水可以通過而鹽分被留下。2.海水淡化的現狀:中東一些產油國家建立了實用性海水淡化廠。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色列等、我國天津等地區。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較高,目前運用的還不是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化成本將有望降低。⑵節流①農業——改進灌溉技術,采取噴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額。②工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實行污水資源化等。(二)中國水資源供需平衡對策復習提問中國北方缺水的原因水 南多北少地 南少北多→加劇缺水1.預測: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那時人均水資源量將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以下,形勢更趨嚴峻。2.已做工作: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已經從1980年的3158立方米,減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從1998年起,已對200多個大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形成110億立方米的節水能力。3.措施:⑴開發水源科學地修壩蓄水,修渠調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開發與利用地下水。⑵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為恢復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提高環境對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全面改變江河斷流、湖泊萎縮、濕地干涸的現象。⑶采取全面節水措施推行生態農業,提高灌溉效率;⑷推行清潔生產,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用水效率;⑸倡導公民遵守《水法》,保護水資源;⑹提高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在社區、學校、家庭中倡導改變日常消費方式,節約生活用水。閱讀我國《水法》關于水資源保護的規定通過閱讀能夠用了解下列內容:1.解決水資源問題,既要有技術措施、科學管理,還要有法律約束等。2.理解關于全面規劃、綜合利用的原則和實行供用水合同制的節約用水原則。3.能夠用自己的話復述關于保護水資源綜臺措施的規定。活動世界水日活動活動提示本活動是通過調查學校用水的現狀,使學生了解學校日常用水中有無浪費水的現象,并針對這些現象提出合理化的節約用水的建議和方案。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行為習慣和幫助周圍人群節約用水的意識,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等。活動建議1.教師首先簡單介紹活動的目的及評價指標,為學生進行有效活動指明方向;2.據學校用水狀況,設計學校用水現狀調查表,調查的時間一般選3—5天比較合適;3.調查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但小組內需有明確分工與合作;4.調查結果以小論文或以圖為主,文字為輔等形式進行;5.對學??尚械墓澦緩胶凸澦桨傅奶岢鲆欣碛袚?,自圓其說等。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一)耕地的利用與保護1.我國耕地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我國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1%的人口。到21世紀中葉,隨著人口絕對數量的增加,人均耕地還將減少。復習提問:我國耕地資源的現狀?2.具體措施:⑴實行耕地總量不減少措施我國《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級政府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保本行政區內的耕地總量不減少。⑵提高土地利用率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閑置、荒蕪耕地。鼓勵合理開發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⑶提高耕地質量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綜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建議:在講述本部分時,應結合當地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講解,以增強理解的直觀性。)閱讀怎樣衡量土地的質量通過閱讀能夠用了解下列內容:學會分析土地質量的高低:要根據土地利用方式具體分析。(對于本部分的教學,最好結合當地實例進行)1.從農業利用的角度分析: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壤層的厚度、土壤肥力水平、距水源遠近、潛水的深度和地勢高低、坡度大小等。2.從工礦和城鄉建設用地的角度分析:地基的穩定性、承壓性、受地質災害(火山、地震、滑坡等)和氣象災害(暴雨、大風等)威脅的程度。此外,在衡量土地質量時,還應注意土地的通達性,包括土地離現有居民點的遠近、交通情況等,因為這些因素影響勞動力與機械到達該土地所消耗的時間和能量。(二)土地退化的防治1.概念:土地退化指土地資源質量的降低,在農耕地上通常表現為農作物產量的下降或農產品品質的降低。2.表現:⑴土壤侵蝕、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分布較廣、危害最嚴重)提問: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土壤侵蝕定義:陸地表面,在水力、風力、凍融和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質和其他地面組成物質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的全過程。當前世界土壤侵蝕面積占陸地面積的1/6。耕地的土壤侵蝕現象更為嚴重,受不同程度侵蝕的耕地占1/4以上。⑵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鹽漬化和澇漬⑶污染造成土地質量下降案④例土壤侵蝕導致石漠化(石漠化是與我國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并列的三大生態問題之一。)教學建議1.讓學生找到貴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具體位置(云貴高原和兩廣丘陵上,屬于南方地區的山區);2.回顧云貴高原、兩廣丘陵上喀斯特地貌發育、地表土層很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等特點;3.分析人類不合理利用當地的資源,如過度砍伐樹木,過度開墾荒山、荒坡、陡坡等,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使基巖暴露地面,最終導致石漠化。閱讀土地退化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提示通過閱讀了解土地退化對各地造成的危害巨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危害程度。3.土壤侵蝕的防治:⑴總原則:建立“防、治、用”相結合的體系。土壤侵蝕嚴重的地區,應強調將防治工作與消除貧困、土地的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貫徹預防為主,使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⑵具體措施。①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恢復生態林,營造經濟林,加強對栽樹種草的科學管理。②工程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和水上保持工程。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庫、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壩等。③農牧業措施在突出農田基本建設的基礎上,采用各種保護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機肥料,適時耕作等,同時,發展合飼養畜,把牧草栽培納入農田耕作范圍。板書設計§3.3 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一、選擇題1、下列國家中,可通過海水淡化來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是A、贊比亞 B、科威特 C、哈薩克斯坦 D、蒙古2、能改變水資源空間分布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是A、改造不穩定徑流 B、跨流域調水C、大量抽取地下水 D、排干湖泊和沼澤3、下列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中既屬于“開源”又屬于“節流”的是A、海水淡化 B、開渠引水C、改進灌溉技術 D、污水資源化4、下圖是部分城市生活用水價格,從圖中可知A. 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資源都很豐富 B. 倫敦、紐約位于海邊,水資源豐富C. 發達國家通過價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D. 東京人均水資源最少5、能改變水資源空間分布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是A. 改造不穩定徑流 B. 排干湖泊和沼澤 C. 大量抽取地下水 D. 跨流域調水6、關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 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水系 B. 減輕沙塵暴對北京的威脅C. 根本上解決黃河的斷流現象 D. 減輕淮河的水污染水已成為影響人類可持續法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圖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價格比較,據圖判斷:7、2001年我國北京等許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價格,其主要目的是A. 促進節約用水 B. 與國際水價接軌 C. 國家稅收 D. 增加地方財政收入8、水資源是否豐富的標志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多少。6個城市中,徑流量比較穩定的城市有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9、南水北調工程三線調水方案中,主要向黃河流域供水的是A. 東線 B. 中線 C. 西線 D. 三線并進下圖所示為我國規劃中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兩條輸水線路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10、下列山脈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必須穿越的是A.秦嶺??? B.昆侖山??? C.巴顏喀拉山??? D.南嶺11、關于該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A.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河,航運條件優越,水運便利B.該工程的實施將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C.圖示區域南部森林覆蓋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發生D.修筑梯田是協調本區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廣東省的大部分地處回歸沙漠帶,但卻呈現出一片生機的“綠洲”。據此回答12~14題。12、廣東省成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原因是A.雖屬于干旱地區,但河流眾多,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B.夏秋季節,常有臺風雨緩解副熱帶高壓控制所造成的旱情C.瀕臨太平洋,深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降水豐沛D.地處低緯度,信風可帶來豐沛降水13、關于廣東省丘陵山區農業資源的優勢,敘述正確的是( )A.土地類型多樣,生物品種多樣??? B.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配合較好C.紅壤廣布,有機質含量高??????? D.地勢平緩,地表受流水侵蝕切割較輕14、關于廣東省丘陵山區的開發說法不正確的是(雙項)A.開發歷史較晚,幾百年前還是原始地??? B.人均耕地少,人地關系矛盾突出C.非耕地資源粗放經營,經濟效益低??????D.常年受下沉氣流控制,生物品種較單一二、綜合題15、閱讀下面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就在人們為荒漠化憂心忡忡之時,“石漠化”的幽靈又肆無忌憚地襲來。“石漠化”,全稱石質荒漠化,主要是指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裸露 ,地表呈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它嚴重阻礙了地區經濟的發展,成為當地貧困和多發災害的根源,也逐漸演變成繼沙漠化和黃土地區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國第三大生態問題。材料二:有關坡度與土壤厚度的實測數據:坡 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土層厚度(mm)120818078714220有機質層厚度(mm)282017151297(1)根據以上資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的 、 等省區(2)由以上資料分析可知,坡度與土層厚度、有機質厚度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土層厚度、有機質厚度又直接影響土壤的 。(3)在易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興建大型工程時應注意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該地區石漠化主要的人為原因和自然原因。16、水資源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聯合國將2003年定為“世界淡水年”。讀“江蘇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水資源利用情況對比表”,回答:省級行政區人均用水量(m3/人·年)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人均生產用水量(m3/人·年)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m3/畝·年)萬元GDP用水量(m3/萬元)江蘇61070540446570寧夏178026175413524000(1)兩省區在水資源利用結構上有哪些差異?(2)簡要分析寧夏的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比江蘇多的自然和人為原因。2003年6月20日開始,淮河流域持續降水22天,使安徽、江蘇的淮河沿線均超過警戒水位。讀圖,回答(3)—(4)題:(3)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兩條通道,一條是向東通過蘇北灌溉總渠,注入 海;一條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4)簡要分析淮河易產生洪澇的自然原因。(5)為了減輕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我們應在下游采取哪些治理措施?17、讀下面我國能源區域分布和能源調運路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從能源分布看:①地區常規能源中 豐富,②地區常規能源中 豐富,③地區新能源中 、 豐富。(2)圖中實線和箭頭為我國正在建設的兩在能源工程,A是 工程,B、C、D是 工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C線路的電力比B線路優越,試分析其原因。(3)簡答開發④地區水電基地的有利條件。(4)A、C線路能源調運對開發⑥地區有什么戰略意義。(5)2003年全國19省拉閘限電的過程中,有些省份能源豐富,試分析2003年④⑤兩省發生“電荒”的主要自然原因。(6)簡要分析⑥⑦地區能源供應長期緊張的主要原因。針對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回答解決⑥⑦地區“電荒”的主要措施。(7)我國優先發展水電的有利條件是①水能蘊藏量世界第一,開發前景廣闊②對水能資源優先開發利用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也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③根據國際經驗,我國已進入加快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④目前我國能源供應以煤為主,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人均資源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發展受到了資源污染問題的約束,而我國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不到達25﹪,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是我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1--5BBDCD 6--10AABCC11—14BCB(AD)15、(1)云南、貴州廣西(2)坡度越大、土層越薄,有機質層越薄 肥力(3)應避開地下溶洞等容易塌陷的地區人為原因:本地區人口較多,土地超載,砍伐森林,在陡坡上開荒,破壞了坡面植被自然原因:坡度陡,土層薄,夏季降水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16、(1)江蘇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寧夏大,生產用水比重比寧夏小。(2)自然原因:寧夏的降水量比江蘇少得多,而蒸發又比較旺盛。人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術落后、或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3)黃;長江。(4)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中上游支流多,流量大;③下游無天然入海河道,排水不暢。(5)開挖新的入海河道。17、(1)石油 煤炭 太陽能 地熱能(2)西氣東輸 西電東送原因:B路線以火電為主,而C路線以水電為主,水電不污染環境,發電成本低,屬于可再生能源。(3)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蘊藏量大(4)①可緩解華東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②降低用電成本;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④減輕大氣污染,降低酸雨危害。(5)2003年④⑤兩省降水偏少(6)原因:⑥⑦地區人口稠密、工業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該地區缺乏常規能源。措施:節約用電; 西電東送; 西氣東輸; 建核電站; 發展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 石油進口多源化; 建立石油儲備基地。(7)D課件23張PPT。第三節 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問題探究: 可再生資源是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開發利用的強度超過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他就會退化、解體。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一)世界淡水緊缺解決對策世界人口增長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世界水資源形式更加嚴峻經濟繼續發展1、世界水資源現狀2、世界淡水緊缺解決對策1、開源2、節流①修筑水庫、開渠引水②合理開發與提取地下水③廢水處理再利用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等①農業——改進灌溉技術,降低灌水定額②工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實現污水資源化開源修筑水庫、開渠引水、合理開發與提取地下水等。還可以采取廢水處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節流農業:改進灌溉技術工業:提高用水效率由圖中信息可以看出,三種灌溉系統的效率由高到底依次是:滴灌、旋轉式噴灌、重力流動式灌溉,所以,從節流角度,滴灌、旋轉式噴灌是農業灌溉的發展方向。案例3:海水淡化1、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餾法、反滲析2、海水淡化的應用現狀(1)中東一些產油國家建立了實用性海水淡化廠(2)我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在天津開展了海水淡化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二)中國水資源供需平衡對策1、中國水資源的前景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到16億,那是人均水資源量將降低到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以下,形勢更趨嚴峻。2、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1)已經取得的成績降低了單位產值的耗水量對大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提高了節水能力中國是世界上13大貧水國之一(1)開發水源:蓄水、調水、開發地下水(2)進行生態環境建設: 恢復生態系統,提高涵蓄能力例如: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 3、還需采取的有力措施①農業:提高灌溉效率3、采取全面節水措施:③公民:倡導公民遵守《水法》保護水資源;提高水憂患意識,改變日常消費方式,節約生活用水。②工業:推行清潔生產,調節產業結構,提高用水效率。閱讀:我國《水法》關于水資源保護的規定解決水問題,既要有技術措施、科學管理,還要有法律約束活動想想學校的用水現狀,以及可行的節水途徑。世界水日世界水日:3月22日1、近幾年來世界上感到水資源不足的國家明顯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蒸發加劇B 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調節氣候的作用減弱C 人口增加,工農業發展,需水量大增。D 水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2、下列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中既屬于“開源”又屬于“節流”的是:A 海水淡化 B 開渠引水C 改進灌溉技術 D 污水資源化CD3、下列不屬于節流措施的是:A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節水意識B 重視改進農業灌溉技術C 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D 開渠引水D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一)耕地的利用與保護 1、我國耕地資源的現狀:(1)以占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2)到21世紀中葉,隨著人口絕對數量的增加,人均耕地還將減少中國耕地不足的形勢嚴峻,耕地不足已是我國資源結構中最大的矛盾2、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一)耕地的利用與保護 3、具體措施:⑴實行耕地總量不減少措施我國《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級政府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保本行政區內的耕地總量不減少。⑵提高土地利用率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用地鼓勵合理開發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⑶提高耕地質量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綜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改良土壤,提高能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土地退化。閱讀(二)土地退化的防治1、概念: 土地退化指土地資源質量的降低,在農耕地上通常表現為農作物產量的下降或農產品品質的降低。 2、表現: ⑴土壤侵蝕、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 ⑵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鹽漬化和澇漬⑶污染造成土地質量下降案例4:土壤侵蝕導致是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是我國并列的三大生態問題之一3、土壤侵蝕的防治(以土壤侵蝕為例): (2)防治的總原則: “防、治、用”相結合,嚴重的地區,防治工作與消除貧困、土地的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貫徹預防為主,使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具體措施: ①生物措施 ②工程措施 ③農牧業措施 (1)土壤侵蝕的原因:人類經濟活動時對土地施加的壓力過大,使自然狀態下較脆弱的環境被破壞,產生了不利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選修6第三章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教案.doc 人教版選修6第三章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練習.doc 人教版選修6第三章第三節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