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0】社會法治中考一輪: 專題五 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復習課件+學案 )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0】社會法治中考一輪: 專題五 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復習課件+學案 )

資源簡介


專題五 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

選擇題
1. (2019·臺州)“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教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與這首軍歌有關的歷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戚繼光????C.?鄭成功?????D.?鄧世昌
2.(2019·湖州)一條書船、一家書院、一座書樓……湖州文脈悠遠、書香傳世。據此回答小題。

(1)織里書船(圖2)是穿梭于水鄉河道賣書的船,始于明初全商出現的書船上可能買到的農書是( ???)
A.?《齊民要術》??B.?《資治通鑒》??C.?《農政全書》??D.?《天工開物》
(2)湖州安定書院(圖3)是傳授湖學的重要場所,是為紀念胡瑗(安定先生)而建。它的創立主要與當時朝廷推行的崇文抑武策略有關。據此推斷,湖州安定書院最有可能出現于( ???)
A.?西漢???B.?唐朝?????C.?北宋?????D.?清朝
(3)嘉業堂藏書樓(圖4)是民國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秘蒙藏書樓。20世紀30年代,為避免古籍因戰亂而流失,藏書樓主人劉承干將大部分珍貴書籍運往上海租界保存。這場戰亂指的是( ???)
A.?甲午戰爭???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北伐戰爭??D.?日本侵華戰爭
3.(2019·嘉興)下列史實與下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

A.?設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歸流??C.?實行金瓶掣簽???D.?設立伊犁將軍
4.(2019·杭州)閱讀書籍需要關注目錄,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右圖目錄展現的內容主旨是( ???)

A.?爭霸與爭鳴的春秋戰國??????????B.?秦漢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C.?繁榮開放的大唐盛世???????????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暉?
5.(2019·嘉興)下列史實與下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

A.?設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歸流??C.?實行金瓶掣簽??D.?設立伊犁將軍
6.(2019·嘉興)“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郡。”由此秦實行( ???)
A.?分封制????B.?郡縣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7.(2019·寧波)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 ???)
①氣勢恢宏的歷史建筑 ②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
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9·舟山)“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郡。”由此秦實行了( ???)
A.?郡縣制??????B.?分封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9.(2019·嘉興)可以和下圖史料一起印證清朝對某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史實是( ???)

A.?設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歸流??C.?設立伊犁將軍??D.?實行金瓶掣簽
?
10.(2019·紹興)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下列管轄機構按設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西域都護府??? ②宣政院??? ③駐藏大臣??? ④臺灣府
A.①一②一④一③???B.②一①一③一④???????
C.①一③一②一④???D.①一③一④一②
二、非選擇題
1.(2019·寧波)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物會“說話”。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我叫玻璃碗。擁有羅馬血統,漢時伴著駝鈴聲聲來到中國。我驕傲,我是中國迄今出土最早的羅馬玻璃器皿,是文明交流的見證 我是南宋持羅盤陶俑。我手里的這件“神器”曾一路向西傳到歐洲,是大海航行的“定海神針”。我自豪,我是世界最早的持羅盤實物造型。

(1)請推測圖1琉璃碗通過哪條商路來到中國,并概述當時該商路上的中西貿易狀況。
(2)圖2陶俑手中的“神器”指哪項發明?并以此發明為例說明宋元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
(3)如果圖3的三彩駱駝載樂俑參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主題展,請你設計介紹詞。
2.(2019·衢州)廣西的欽州有著“千年古陶都”的美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欽州歷史悠久,秦朝就將現欽州一帶劃為象郡管轄 。自古以來,當地就有制陶的傳統。欽州人始終堅守坭興陶這門手工技藝,在傳承中逐漸形成自身的藝術文化特色。當地人們還對坭興陶的手工技藝進行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如今坭興陶已成為欽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廣西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國家贈送外賓的禮品等。

(1)材料中“象郡管轄”屬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哪項政治舉措?從中華文化的內容上看坭興陶屬于哪一文化內容?
(2)結合材料分析欽州人在傳承陶藝過程中是如何增強文化自信的?
3.(2019·金華)民族團結,民心所向,國家統一,大勢所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
地區 朝代 機構
新疆 西漢 設置① , 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
西藏 元朝 設立② , 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
臺灣 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清朝 設置③ , 隸屬福建省

材料二:文物見證歷史

(1)寫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
(3)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用相關的史實加以論證。
4.(2018?舟山)生產力是社會結構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種水稻的新技術和新型工具,使生產效率和產量大幅度提升,從而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富余產品。隨著可以用于交換的農產品的增多,貿易日益發達,制造業愈加興旺,最后出現了一個閑暇時間很多的中產階級。
——摘編自(美)詹姆斯·麥克萊《世界科學技術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隨著工廠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業中心。由于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糧食,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來。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依據材料一,列舉中產階級在宋朝出現的條件。
(2)據表2,圖7指出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并據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綜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5.(2017·嘉興)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 縣令或縣長。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 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 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一、選擇題
1.(2019·溫州外國語學校三模)有學者認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
A.?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統一????? B.?郡縣制加強了對中央和地方的管理
C.?只有國家統一了才能實行郡縣制??D.?秦始皇是設郡、縣的首倡者
2.(2019·溫州外國語學校三模)獨具時代特色的歷史信息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個指示性坐標。以下信息所產生的時間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杯酒釋兵權、崇文抑武 ②三省六部制、貞觀之治
③鹽鐵專營、罷黜百家 ④改土歸流、設駐藏大臣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
3.(2019·溫州六校聯考三模)“公元8—10世紀,中國與西歐的君主面臨著共同的煩惱:地方勢力對王權的挑戰和威脅,而歷史經驗豐富的中國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對策。”中國君主的對策有( ???)
A.?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皇帝任免
B.?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
C.?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員舉止
D.?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派流官管理西南地區
4.(2019·溫州六校聯考三模)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符合史實的是( ???)
A.?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B.?元朝設宣政院——加強了新疆地區的管轄
C.?鴉片戰爭的失敗——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啟蒙運動——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
5.(2019·溫州第二十三中學二模)為加強對下圖中①所代表區域的管轄,清朝設立了(??? )

A.?司隸校尉????B.?伊犁將軍????C.?宣政院????D.?駐藏大臣
6.(2019·湖州四中三模)“衣冠南渡”,語出唐代典籍《史通》,后來代指紳、士大夫避亂南方,落地生根的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可稱為衣冠南渡的歷史事件有( ???)
①西晉建立 ???②東晉建立 ???③南宋建立 ???④明朝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19·湖州四中三模)史學家錢穆曾說:“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里,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錢穆這樣說的理由是因為宋朝( ???)
①科技文化落后,經濟蕭條 ②官僚機構膨脹,官體開支龐大
③武將飛揚跋啟,中央贏弱 ④奉行崇文抑武,軍隊戰斗力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9·臺州市玉環市模擬)39.運用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歷史人物與其功績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統一中國,把小篆作為全國的標準文字
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設立“西域都護府”
③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④宋太祖——崇文抑武,創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2019·金華六校聯考模擬)外商在中國,走過千年風雨路。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浙地區,畝產量高達六七石,‘蘇湖熟,天下足’……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鋼錢、白銀等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還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宋代政府制定了“招徐(注:招攬)遠人、阜通(注:渠道暢通)物貨”的國策。資料記載,與宋通商的國家有50多個,外國商船漂洋過海而來,也有不少是乘坐中國商船入華。
——摘自李郁《外商在中國走過千年風雨路》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據《中國近代史工業資料》統計,1894年前的50多年間,外商在華共創辦企業103家。到1913年,外資企業增加到300余家。期間,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在中國設廠、外資鐵路開始進入……
材料三:今天,通用電氣、惠普、大眾以及眾多國際品牌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形影相隨的元素。此外,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汽車、石化、電子、通信等產業,推動著中國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摘自李郁《外商在中國走過千年風雨路》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能吸引外商紛沓而來的原因。
(2)聯系材料二和相關知識,通用電氣公司和外資鐵路的出現透射出哪些歷史信息?
(3)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今世界什么基本特征?上述所有信息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
2.(2019年紹興新昌縣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資料①浙東唐詩之路路線


【相關鏈接】新昌縣對唐詩之路沿線的古村落、建筑、驛道等避行重點修繕與保護,并打造尋夢唐詩、天姥古驛等特色旅游;加大詩路沿線自然景觀風貌保護,全面提升詩路重要水脈的環境質量;組織天姥山唐詩文化節,將唐詩、交響樂、浙東山水融為一體,推陳出新,激活文化基因……
(1)唐詩之路是一條地理之路。請結合資料①指出從西興經新昌到天臺的浙東唐詩之路干線的大致走向。結合資料①②,從地理的角度說說此路吸引唐代文人墨客紛紛到來的原因。
(2)唐詩之路是一條文化之路。李白為什么稱這一地區的人們為“越人”?指出李白與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
(3)唐詩之路是一條產業之路。結合相關鏈接,說說新昌是如何依托“浙東唐詩之路”發展文化旅游經濟的?

3.(2019年寧波鎮海區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19年3月26日,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來甬考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與代表團行座談交流扶貧協作和對口合作工作。
材料一:貴州省是全國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數量最多、貧困問題最復雜的省份之一。下圖為貴州省略圖。

材料二:貴州由于長期的濫墾亂伐,再加上石灰巖地區土層薄,植被根系淺,暴雨沖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巖石裸露,從而呈現石漠化現象。
材料三:鄭柵潔對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說:”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復制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經驗做法和制度規范,培育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示范村,推動黔西南州走在貴州鄉村振興的前列。”鏈接:近年來,寧波人民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打造出了一張張美麗鄉村的特色名片。
(1)請列舉我國歷史上加強對貴州少數民族管理和發展的措施。
(2)根據材料一請從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角度分析寧波與貴州分屬哪一地區?并從自然、人文的角度比較兩地的差異。
(3)結合材料二、三從區域經濟發展和戰略角度為貴州省脫貧提金點子。

18

專題五 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

選擇題
1. (2019·臺州)“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教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與這首軍歌有關的歷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戚繼光????C.?鄭成功?????D.?鄧世昌
【答案】 B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戚繼光抗倭。結合材料二中的“殺盡倭奴、戚少保”可以判斷“戚少保”是指戚繼光,“倭奴”是指倭寇。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一些中國的奸商經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代中期,海防松弛,倭患嚴重。倭寇到處搶劫財物,屠殺人民危害極大。年輕將領戚繼光受命到浙東抗倭,到1565年,倭寇基本肅清。故答案為B。
2.(2019·湖州)一條書船、一家書院、一座書樓……湖州文脈悠遠、書香傳世。據此回答小題。

(1)織里書船(圖2)是穿梭于水鄉河道賣書的船,始于明初全商出現的書船上可能買到的農書是( ???)
A.?《齊民要術》??B.?《資治通鑒》??C.?《農政全書》??D.?《天工開物》
(2)湖州安定書院(圖3)是傳授湖學的重要場所,是為紀念胡瑗(安定先生)而建。它的創立主要與當時朝廷推行的崇文抑武策略有關。據此推斷,湖州安定書院最有可能出現于( ???)
A.?西漢???B.?唐朝?????C.?北宋?????D.?清朝
(3)嘉業堂藏書樓(圖4)是民國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秘蒙藏書樓。20世紀30年代,為避免古籍因戰亂而流失,藏書樓主人劉承干將大部分珍貴書籍運往上海租界保存。這場戰亂指的是( ???)
A.?甲午戰爭???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北伐戰爭??D.?日本侵華戰爭
【答案】 (1)A (2)C (3)D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1)根據題干中的“明初”“農書”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累積的生產經驗,介紹了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要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還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提出多種經營商品生產的寶貴思想。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A項符合題意;《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B項不符合題意;《農政全書》是明朝末年徐光啟編著的一部實用性很強的農業百科全書,書中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農業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這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C項不符合題意;《天工開物》是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 D項不符合題意;
(2)根據題干中的“崇文抑武”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了五代時期武將篡權,政權更替頻繁的教訓,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客觀上促使了宋代文化的昌盛。?C項北宋推行崇文抑武策略,符合題意。
(3)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A項與題干時間不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在1900年, B項與題干時間不符;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1928年期間,C項與題干時間不符;日本侵華戰爭發生在1931-1945年期間, D項與題干“20世紀30年代”的時間相符。
3.(2019·嘉興)下列史實與下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

A.?設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歸流??C.?實行金瓶掣簽???D.?設立伊犁將軍
【答案】 C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時設立的,專門負責管理西藏事務,A項不符合題意;推行改土歸流是為了加強對西南民族地區的管理,B項不符合題意;實行金瓶掣簽和設立駐藏大臣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C項符合題意;設立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4.(2019·杭州)閱讀書籍需要關注目錄,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右圖目錄展現的內容主旨是( ???)

A.?爭霸與爭鳴的春秋戰國??????????B.?秦漢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C.?繁榮開放的大唐盛世???????????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暉
【答案】 C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唐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取材于唐貞觀八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事件,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剛經》是現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唐三彩是唐朝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業發展的高超水平,樂舞隊成員的組成(兩個漢人和三個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組成)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特征,體現了胡樂流行。馬球是唐朝的國球,打馬球是唐朝時期非常普遍的一項運動。因此 “漢藏一家親 閻立本《步輦圖》”“絲綢之路上的胡人胡樂 三彩駱駝載樂俑”“雕版印刷的杰作 《金剛經》經卷”“擊球少女的英姿 打馬球銅鏡” 展現的內容主旨是繁榮開放的大唐盛世。繁榮開放的大唐盛世是題干圖中目錄展現的內容主旨, 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5.(2019·嘉興)下列史實與下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

A.?設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歸流??C.?實行金瓶掣簽??D.?設立伊犁將軍
【答案】 C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設置宣政院是元朝時設立的,專門負責管理西藏事務,A項不符合題意;推行改土歸流是為了加強對西南民族地區的管理,B項不符合題意;實行金瓶掣簽和設立駐藏大臣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C項符合題意;設立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6.(2019·嘉興)“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郡。”由此秦實行( ???)
A.?分封制????B.?郡縣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答案】 B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A項不符合題意;郡縣制是秦實行的制度,B項符合題意;刺史制度是漢武帝在秦御史監郡和漢初丞相史出刺基礎上的獨創,是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C項不符合題意;行省制度是元朝建立的制度,元朝建立以后,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維護中央集權,干脆把行軍打仗時在各地設立的臨時機構“行中書省”確定下來,簡稱“行省”,建立了行省制度,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7.(2019·寧波)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 ???)
①氣勢恢宏的歷史建筑 ②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
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都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都采取措施加強了君主專制,不符合人類的發展趨勢,由專制走向民主是人類發展的趨勢。因此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值得傳承下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8.(2019·舟山)“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郡。”由此秦實行了( ???)
A.?郡縣制??????B.?分封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答案】 A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郡縣制是秦實行的制度,A項符合題意;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B項不符合題意;刺史制度是漢武帝在秦御史監郡和漢初丞相史出刺基礎上的獨創,是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 C項不符合題意;行省制度是元朝建立的制度,元朝建立以后,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維護中央集權,干脆把行軍打仗時在各地設立的臨時機構“行中書省”確定下來,簡稱“行省”,建立了行省制度, 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9.(2019·嘉興)可以和下圖史料一起印證清朝對某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史實是( ???)

A.?設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歸流??C.?設立伊犁將軍??D.?實行金瓶掣簽
【答案】 D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設置宣政院是元朝時設立的,專門負責管理西藏事務,A項不符合題意;推行改土歸流是為了加強對西南民族地區的管理, B項不符合題意;設立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C項不符合題意;實行金瓶掣簽和設立駐藏大臣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 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0.(2019·紹興)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下列管轄機構按設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西域都護府??? ②宣政院??? ③駐藏大臣??? ④臺灣府
A.①一②一④一③???B.②一①一③一④???????
C.①一③一②一④???D.①一③一④一②
【答案】 A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①西域都護府是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的,總管西域事務;②宣政院是元朝時設置的,管轄西藏;③駐藏大臣設立于1727年,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④臺灣府設立于1684年,隸屬福建省;按設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一②一④一③。故答案為A。
二、非選擇題
1.(2019·寧波)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物會“說話”。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我叫玻璃碗。擁有羅馬血統,漢時伴著駝鈴聲聲來到中國。我驕傲,我是中國迄今出土最早的羅馬玻璃器皿,是文明交流的見證 我是南宋持羅盤陶俑。我手里的這件“神器”曾一路向西傳到歐洲,是大海航行的“定海神針”。我自豪,我是世界最早的持羅盤實物造型。

(1)請推測圖1琉璃碗通過哪條商路來到中國,并概述當時該商路上的中西貿易狀況。
(2)圖2陶俑手中的“神器”指哪項發明?并以此發明為例說明宋元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
(3)如果圖3的三彩駱駝載樂俑參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主題展,請你設計介紹詞。
【答案】 (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開辟后,中西貿易日益活躍。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歐洲和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
(2)指南針(或羅盤針)。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促進南宋海外貿易,外國人到中國都喜歡搭乘中國的海船,有利于中外聯系、交流;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3)我是三彩駱駝載樂俑,是唐代陶瓷制造中極富特色的一種,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我背上馱著的樂俑有著中亞、西亞人的容貌。我是中西文明交流的見證。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1)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中的“漢時伴著駝鈴聲聲來到中國”等信息可知圖1琉璃碗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商人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2)本題考查宋元科技成就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中的“我是南宋持羅盤陶俑”等信息可知圖2陶俑手中的“神器”指指南針(或羅盤針)。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應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新大陸發現和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3)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是三彩駱駝載樂俑,是唐代陶瓷制造中極富特色的一種,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我背上馱著的樂俑有著中亞、西亞人的容貌。我是中西文明交流的見證。
2.(2019·衢州)廣西的欽州有著“千年古陶都”的美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欽州歷史悠久,秦朝就將現欽州一帶劃為象郡管轄 。自古以來,當地就有制陶的傳統。欽州人始終堅守坭興陶這門手工技藝,在傳承中逐漸形成自身的藝術文化特色。當地人們還對坭興陶的手工技藝進行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如今坭興陶已成為欽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廣西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國家贈送外賓的禮品等。

(1)材料中“象郡管轄”屬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哪項政治舉措?從中華文化的內容上看坭興陶屬于哪一文化內容?
(2)結合材料分析欽州人在傳承陶藝過程中是如何增強文化自信的?
【答案】 (1)采用郡縣制;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
(2)欽州人們對坭興陶手工技藝的堅守,夯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當地對坭興陶手工技藝的改進,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坭興陶作為當地的文化使者走向了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1)根據“縣郡管轄”屬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郡縣制, 坭興陶屬于科技工藝。
(2)增強文化自信可以從夯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三方面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說明即可。
3.(2019·金華)民族團結,民心所向,國家統一,大勢所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
地區 朝代 機構
新疆 西漢 設置① , 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
西藏 元朝 設立② , 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
臺灣 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清朝 設置③ , 隸屬福建省

材料二:文物見證歷史

(1)寫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
(3)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用相關的史實加以論證。
【答案】 (1)①西域都護福;②宣政院;③臺灣府。
(2)武力征服與和平交往
(3)示例:①有效的邊疆治理能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②正確的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
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1)本題考查我國歷代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統一后,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2)本題考查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圖1漢霍去病墓體現了促進民族融合的方式是兼并戰爭;圖2唐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畫體現了促進民族融合的方式是和親;圖3明長城體現了促進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修建筑;圖4廟體現了促進民族融合的方式是友好交往。
(3)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4.(2018?舟山)生產力是社會結構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種水稻的新技術和新型工具,使生產效率和產量大幅度提升,從而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富余產品。隨著可以用于交換的農產品的增多,貿易日益發達,制造業愈加興旺,最后出現了一個閑暇時間很多的中產階級。
——摘編自(美)詹姆斯·麥克萊《世界科學技術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隨著工廠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業中心。由于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糧食,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來。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依據材料一,列舉中產階級在宋朝出現的條件。
(2)據表2,圖7指出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并據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綜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答案】(1)新技術和新型工具的使用、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業和制造業的發展。
(2)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長;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提高,并逐漸超過農村人口比例。工業革命的推動。
(3)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
【考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工業革命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技術和新型工具的使用、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業和制造業的發展,這些都為中產階級在宋朝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2)本題考查的是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長;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提高,并逐漸超過農村人口比例。近代城市人口的變化主要是由于工業革命的推動。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
5.(2017·嘉興)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 縣令或縣長。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 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 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答案】(1)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對秦朝:鞏固中央政權。
對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考點】百家爭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秦朝政治制度創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有: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秦朝統治者創新制度的歷史條件是秦陸續滅了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同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為其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本題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對秦朝而言,鞏固了秦朝的中央政權;對后世來說,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一、選擇題
1.(2019·溫州外國語學校三模)有學者認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
A.?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統一????? B.?郡縣制加強了對中央和地方的管理
C.?只有國家統一了才能實行郡縣制??D.?秦始皇是設郡、縣的首倡者
【答案】 A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郡縣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徹落實 ”可知,郡縣制的實行有利于國家統一,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A。
2.(2019·溫州外國語學校三模)獨具時代特色的歷史信息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個指示性坐標。以下信息所產生的時間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杯酒釋兵權、崇文抑武 ②三省六部制、貞觀之治
③鹽鐵專營、罷黜百家 ④改土歸流、設駐藏大臣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
【答案】 D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杯酒釋兵權、崇文抑武”的是北宋宋太祖,“三省六部制、貞觀之治”的是唐太宗,“鹽鐵專營、罷黜百家”的是漢武帝,“改土歸流、設駐藏大臣”的是清朝雍正皇帝。故選D。
3.(2019·溫州六校聯考三模)“公元8—10世紀,中國與西歐的君主面臨著共同的煩惱:地方勢力對王權的挑戰和威脅,而歷史經驗豐富的中國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對策。”中國君主的對策有( ???)
A.?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皇帝任免
B.?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
C.?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員舉止
D.?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派流官管理西南地區
【答案】 B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宋太祖的有關知識。郡縣制創建于秦朝,刺史制度創建于漢武帝時期,所以AC不符合題意;公元十世紀中國正處于宋朝,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所以B符合題意;“改土歸流”主要發生在明清時期,且主要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B。
4.(2019·溫州六校聯考三模)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符合史實的是( ???)
A.?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B.?元朝設宣政院——加強了新疆地區的管轄
C.?鴉片戰爭的失敗——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啟蒙運動——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
【答案】 A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史實。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所以A符合題意;元朝設置宣政院加強了西藏地區的管轄,所以B不符合題意;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C不符合題意;啟蒙運動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的基礎,但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A。
5.(2019·溫州第二十三中學二模)為加強對下圖中①所代表區域的管轄,清朝設立了(??? )

A.?司隸校尉????B.?伊犁將軍????C.?宣政院????D.?駐藏大臣
【答案】 B
【考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的有關知識。司隸校尉是漢武帝時期設立的,主要負責監察皇室和長安及長安附近官員,所以A不符合題意;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天山南北,所以B符合題意;宣政院是元朝設置,主要管轄西藏地區,所以C不符合題意;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但主要管轄西藏地區,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B。
6.(2019·湖州四中三模)“衣冠南渡”,語出唐代典籍《史通》,后來代指紳、士大夫避亂南方,落地生根的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可稱為衣冠南渡的歷史事件有( ???)
①西晉建立 ???②東晉建立 ???③南宋建立 ???④明朝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衣冠南渡”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南遷。后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所以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與題意無關。故選C。
7.(2019·湖州四中三模)38.史學家錢穆曾說:“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里,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錢穆這樣說的理由是因為宋朝( ???)
①科技文化落后,經濟蕭條 ②官僚機構膨脹,官體開支龐大
③武將飛揚跋啟,中央贏弱 ④奉行崇文抑武,軍隊戰斗力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宋朝的有關知識。宋代官僚機構膨脹,官府開支龐大,形成積貧的居民;宋朝奉行崇文抑武,軍隊戰斗力弱,形成積弱的局面,所以②④符合題意,①③與題意無關。故選C。
8.(2019·臺州市玉環市模擬)39.運用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歷史人物與其功績相符的是(?? )
①秦始皇——統一中國,把小篆作為全國的標準文字
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設立“西域都護府”
③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④宋太祖——崇文抑武,創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有關知識。①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設立“西域都護府”的是漢宣帝,所以②不符合題意;創立三省六部制的是隋朝,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
二、非選擇題
1.(2019·金華六校聯考模擬)外商在中國,走過千年風雨路。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浙地區,畝產量高達六七石,‘蘇湖熟,天下足’……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鋼錢、白銀等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還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宋代政府制定了“招徐(注:招攬)遠人、阜通(注:渠道暢通)物貨”的國策。資料記載,與宋通商的國家有50多個,外國商船漂洋過海而來,也有不少是乘坐中國商船入華。
——摘自李郁《外商在中國走過千年風雨路》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據《中國近代史工業資料》統計,1894年前的50多年間,外商在華共創辦企業103家。到1913年,外資企業增加到300余家。期間,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在中國設廠、外資鐵路開始進入……
材料三:今天,通用電氣、惠普、大眾以及眾多國際品牌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形影相隨的元素。此外,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汽車、石化、電子、通信等產業,推動著中國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摘自李郁《外商在中國走過千年風雨路》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能吸引外商紛沓而來的原因。
(2)聯系材料二和相關知識,通用電氣公司和外資鐵路的出現透射出哪些歷史信息?
(3)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今世界什么基本特征?上述所有信息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
【答案】 (1)農業發達(經濟發達),工商業繁榮;科技先進;政策開放(具有開放意識)。
(2)《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可以直接在中國投資設廠,使得1895年外商企業在華數量的猛增電氣公司和鐵路的出現,表明工業革命的成果惠及中國,中國被席卷到全球工業文明浪潮中。
(3)經濟全球化。區域聯系日益密切。
【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浙地區,畝產量高達六七石,‘蘇湖熟,天下足’ ……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鋼錢、白銀等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還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體現了宋代農業發達(經濟發達),工商業繁榮;“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體現了宋代科技先進;“宋代政府制定了‘招徐(注:招攬)遠人、阜通(注:渠道暢通)物貨’的國策”體現了宋代政策開放(具有開放意識),所以宋代能吸引外商紛沓而來。
(2)本題考查的是《馬關條約》的影響。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可以直接在中國投資設廠,使得1895年外商企業在華數量的猛增電氣公司和鐵路的出現,表明工業革命的成果惠及中國,中國被席卷到全球工業文明浪潮中,“期間,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在中國設廠、外資鐵路開始進入”。
(3)本題考查的是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集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其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區域聯系日益密切。
2.(2019年紹興新昌縣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資料①浙東唐詩之路路線


【相關鏈接】新昌縣對唐詩之路沿線的古村落、建筑、驛道等避行重點修繕與保護,并打造尋夢唐詩、天姥古驛等特色旅游;加大詩路沿線自然景觀風貌保護,全面提升詩路重要水脈的環境質量;組織天姥山唐詩文化節,將唐詩、交響樂、浙東山水融為一體,推陳出新,激活文化基因……
(1)唐詩之路是一條地理之路。請結合資料①指出從西興經新昌到天臺的浙東唐詩之路干線的大致走向。結合資料①②,從地理的角度說說此路吸引唐代文人墨客紛紛到來的原因。
(2)唐詩之路是一條文化之路。李白為什么稱這一地區的人們為“越人”?指出李白與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
(3)唐詩之路是一條產業之路。結合相關鏈接,說說新昌是如何依托“浙東唐詩之路”發展文化旅游經濟的?
【答案】 (1)走向:南北向(或西北-東南走向)。原因:沿線有曹娥江、剡溪等河流和天姥山、天臺山等名山,山水風光秀麗:水陸交通便利。
(2)春秋時期這一地區屬于越國。被稱為“詩仙”“詩圣”。(或“是唐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
(3)①保護沿線文化古跡,因地制宜地發展文化旅游,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保護沿線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③弘揚唐詩文化,推動唐詩文化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示唐詩文化魅力。
【考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可持續發展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地圖可知,該圖采用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故從西興經新昌到天臺的浙東唐詩之路干線為南北向(或西北-東南走向)。西興經新昌到天臺的浙東唐詩之路干線沿線有曹娥江、剡溪等河流和天姥山、天臺山等名山,山水風光秀麗,水陸交通便利,所以唐代文人墨客紛紛到來。
(2)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和李白的有關知識。春秋時期這一地區屬于越國。李白被稱為“詩仙”“詩圣”(或“是唐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唐詩之路是一條產業之路,我們要保護沿線文化古跡,因地制宜地發展文化旅游,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保護沿線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弘揚唐詩文化,推動唐詩文化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示唐詩文化魅力。
3.(2019年寧波鎮海區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19年3月26日,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來甬考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與代表團行座談交流扶貧協作和對口合作工作。
材料一:貴州省是全國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數量最多、貧困問題最復雜的省份之一。下圖為貴州省略圖。

材料二:貴州由于長期的濫墾亂伐,再加上石灰巖地區土層薄,植被根系淺,暴雨沖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巖石裸露,從而呈現石漠化現象。
材料三:鄭柵潔對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說:”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復制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經驗做法和制度規范,培育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示范村,推動黔西南州走在貴州鄉村振興的前列。”鏈接:近年來,寧波人民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打造出了一張張美麗鄉村的特色名片。
(1)請列舉我國歷史上加強對貴州少數民族管理和發展的措施。
(2)根據材料一請從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角度分析寧波與貴州分屬哪一地區?并從自然、人文的角度比較兩地的差異。
(3)結合材料二、三從區域經濟發展和戰略角度為貴州省脫貧提金點子。
【答案】 (1)漢武帝派官員修建通往西南地區的道路,加強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明清時期“改土歸流”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寧波:地勢平坦,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交通便利、科技教育水平高等;貴州: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自然資源豐富;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民族文化等。
(3)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充分考慮本身的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發展區域經濟(或利用貴州旅游資源豐富和獨特文化等發展旅游業);加強與寧波合作,將勞動力、資源等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鼓勵農戶發展個體農家樂、經營攤點,讓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人工種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等。
【考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漢武帝派官員修建通往西南地區的道路,加強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明清時期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現代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差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寧波位于東部地區,地勢平坦,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交通便利、科技教育水平高等。貴州位于我國西部地區,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自然資源豐富;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民族文化等。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充分考慮本身的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發展區域經濟(或利用貴州旅游資源豐富和獨特文化等發展旅游業);加強與寧波合作,將勞動力、資源等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鼓勵農戶發展個體農家樂、經營攤點,讓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人工種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等。

18

專題五 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

課程標準
2-2-2??列舉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評析這些人物和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
2-2-3? 知道從秦代到清代中國歷史版圖的變化,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
課程標準 2-2-4? 講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說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一、秦始皇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響
1.時間: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
2.秦始皇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政治 自稱“始皇帝”,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 官僚制度。國家大事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設 、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統一采用 。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里。頒布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盜賊令等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鞏固 、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但中央集權制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 ,兩者在我國延續兩千多年,影響范圍廣,程度深
交通 下令大修馳道,拆除所有路障,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 交通更為便利,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 以 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后又簡化 成“隸書” 統一文字有利于秦帝國政令的推行,利于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
邊疆治理 修筑長城 抵御 ,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穩定和治理
經濟 統一貨幣,以 為標準統一全國的貨幣。統一度、量、衡 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思想 實行 它雖然有利于統一,但摧殘了文化,鉗制了 ,殘殺儒生,落下了千古罵名

二、漢武帝的主要活動及其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政治 頒布 大大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監督,建立 ,后設立司隸校尉 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進行監督,以加強皇帝的權威
思想文化 采納了董仲舒“ ”的建議。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 ,成績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設官學 提高了皇帝的權威,實現了思想統一,有利于國家的穩定,使 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經濟 控制貨幣的鑄造與鹽鐵產銷。將原先各地,及至私人都可經營的貨幣鑄造、食鹽與鐵器生產收歸中央,由中央統一鑄造貨幣,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邊疆治理 派 率兵反擊匈奴 基本解除北部的邊患,有利于北部的發展,漢武帝在河西走廊陸續設郡,還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區
派 出使西域 與西域建立友好關系,并開通著名的絲綢之路
在漢武帝之后,公元 ,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使西域正式歸入西漢的版圖,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理,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促進了中原地區與西域廣大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三、唐太宗的主要活動及其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政治 于用人,虛懷納諫。對 等有名的諫臣,不僅非常重用,還能虛心納 襲和完善了隋代的 大 選拔 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提高 ,三省六部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改變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賴薦舉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 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 的競爭機會,為 提供了更多人才
經濟 視 ,減輕賦稅和勞役 ②減少力役,不誤農時 有利于 的恢復、發展,促進社會安定,國力增強
民族 關系 各少數民族 ,被尊為“天可汗” ② 嫁到吐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贏得了 的愛戴,促使民族關系融洽
總體 評價 總之,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家譽為“ ”

四、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
1.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原因: ,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到政局的穩定。宋初統治者牢記這個教訓。為了鞏固統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強 。
2.主要措施及影響
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 地方的 、財權和 都收歸中央,官員的權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約束,武人干政的風險降低, 受到社會普遍尊重,總之,中央集權大大加強 削弱了軍隊的 ,這是宋代形成“ ”局面的原因之一。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官俸和軍費開支龐大。冗官、冗兵和冗費導致北宋形成 “ ”的局面
建立 ,輪流駐防京師
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 節度使從此成為毫無實權的虛銜
派官員到地方
采取 的策略,選拔大批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許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各級官員權力

3.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及評價
(1)重文輕武,文人治國:吸取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人稱雄干政的教訓,有效地鞏固了統一;但是因為文人不懂軍事造成了軍隊戰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權力,高度集權于中央:有利于統一,防止分裂;但導致地方行政機構辦事效率低下,中央機構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強干,守內虛外: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效鎮壓地方和農民階級的反抗;但邊防空虛,成為北宋在民族斗爭中屢敗的原因。
(4)發展科舉制,進一步擴大了統治基礎,加強中央集權;但也造成了官僚隊伍的龐大。
五、元朝的建立及其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建立及統一:12世紀時,蒙古各部混戰不已,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大汗,尊稱 ,蒙古國建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后,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他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 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滅南宋,不久,元軍消滅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統一全國。
2.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政治方面:忽必烈即位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
。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
意義: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 的設置始于元朝。
(2)邊疆治理方面:元政府加強了對 的管轄,在中央設立 ,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駐扎軍隊,清查戶口,征收賦稅。
意義: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
(3)經濟方面:忽必烈重視 ,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牧場,推廣棉花的種植。
意義:北方農業由此得到恢復和發展。
(4)交通方面:為了便利南糧北運,開鑿了兩段新運河,還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航線,建立了比較完善的 。
意義:交通暢通,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許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這一時期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還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5)在臺灣設 。
(6)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漢族人也流入邊疆,開始形成一個新民族—— 。
六、明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政治上:通過廢除 、創內閣、設 和遷都 等措施,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
2.經濟上:明初統治者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 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明中后期進一步改革賦役制度,刺激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鎮經濟高度繁榮。
3.邊疆治理及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上:
(1)抗擊倭寇:明朝中期,日本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當時人們稱之“倭寇”,16世紀中期, 和 奉命抗倭,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2)收復臺灣: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的 率領軍隊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1662年初,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后代歸順清朝,次年,清朝設置 。
(3)增修長城:為了防范 南下,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
(4)改土歸流:明成祖時,在我國西南的一些地區取消土司制度,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這就是 。
(5)茶馬貿易:古代中原王朝還發展起用茶換取青海、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少數民族馬匹的茶馬貿易制度。到了明朝,政府在多地設置 ,專門管理茶馬貿易事宜。這種貿易往來,促進了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七、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措施 作用或意義
修建 成為清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務中心,利用 、宴飲、圍獵等手段,聯絡感情
乾隆皇帝親自接見回歸的蒙古 加強了民族團結
西藏達賴、班禪通過 確定;由中央政府冊封;1727年,設立 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密切了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
西南: 加強了中央與 的聯系,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西北:18世紀中期,粉碎了 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平定了天山南路的 ,后來,清政府在該地區設置 ,管理整個新疆地區事務 嚴厲打擊了破壞國家統一的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加強了新疆與清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使清朝對 的統治增強,邊防更加鞏固
東北: ,反擊沙俄入侵,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鞏固了邊防,維護了領土主權
內外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兩級管理體制 密切了蒙古地區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加強了對蒙古地區的管理
臺灣: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后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加強了對臺灣的管理,密切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鞏固了我國東南海防
共同作用: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系,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加強了民族團結;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國 的疆域版圖

?

18
(共24張PPT)
專題五 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
中考一輪復習 浙江專版
思維導圖
2-2-2??列舉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評析這些人物和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
2-2-3? 知道從秦代到清代中國歷史版圖的變化,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
2-2-4? 講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說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中國歷代疆域變遷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一、秦始皇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響
1.時間: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
2.秦始皇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政治 自稱“始皇帝”,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國家大事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統一采用郡縣制。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里。頒布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盜賊令等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但中央集權制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君主專制,兩者在我國延續兩千多年,影響范圍廣,程度深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一、秦始皇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交通 下令大修馳道,拆除所有路障,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 交通更為便利,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 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后又簡化小篆成“隸書” 統一文字有利于秦帝國政令的推行,利于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統一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
邊疆治理 修筑長城 抵御匈奴,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穩定和治理
經濟 統一貨幣,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統一全國的貨幣。統一度、量、衡 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思想 實行焚書坑儒 它雖然有利于統一,但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殘殺儒生,落下了千古罵名
2.秦始皇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二、漢武帝的主要活動及其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政治 頒布推恩令 大大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監督,建立刺史制度,后設立司隸校尉 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進行監督,以加強皇帝的權威
思想文化 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設官學 提高了皇帝的權威,實現了思想統一,有利于國家的穩定,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經濟 控制貨幣的鑄造與鹽鐵產銷。將原先各地,及至私人都可經營的貨幣鑄造、食鹽與鐵器生產收歸中央,由中央統一鑄造貨幣,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二、漢武帝的主要活動及其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邊疆治理 派衛青、霍去病率兵反擊匈奴 基本解除北部的邊患,有利于北部的發展,漢武帝在河西走廊陸續設郡,還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區
派張騫出使西域 與西域建立友好關系,并開通著名的絲綢之路
在漢武帝之后,公元前60年,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使西域正式歸入西漢的版圖,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理,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促進了中原地區與西域廣大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三、唐太宗的主要活動及其影響
方面 措施 影響
政治 ①于用人,虛懷納諫。對魏征等有名的諫臣,不僅非常重用,還能虛心納
②沿襲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擴大科舉選拔 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改變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賴薦舉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經濟 ①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和勞役
②減少力役,不誤農時 有利于經濟的恢復、發展,促進社會安定,國力增強
民族
關系 ①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尊為“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贏得了少數民族的愛戴,促使民族關系融洽
總體
評價 總之,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四、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
1.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原因:
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到政局的穩定。宋初統治者牢記這個教訓。為了鞏固統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2.主要措施及影響
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 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都收歸中央,官員的權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約束,武人干政的風險降低,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總之,中央集權大大加強 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這是宋代形成“積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官俸和軍費開支龐大。冗官、冗兵和冗費導致北宋形成“積貧”的局面
建立禁軍,輪流駐防京師
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
節度使從此成為毫無實權的虛銜
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
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選拔大批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許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各級官員權力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四、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
3.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及評價
(1)重文輕武,文人治國:吸取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人稱雄干政的教訓,有效地鞏固了統一;但是因為文人不懂軍事造成了軍隊戰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權力,高度集權于中央:有利于統一,防止分裂;但導致地方行政機構辦事效率低下,中央機構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強干,守內虛外: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效鎮壓地方和農民階級的反抗;但邊防空虛,成為北宋在民族斗爭中屢敗的原因。
(4)發展科舉制,進一步擴大了統治基礎,加強中央集權;但也造成了官僚隊伍的龐大。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五、元朝的建立及其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建立及統一:
12世紀時,蒙古各部混戰不已,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后,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他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滅南宋,不久,元軍消滅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統一全國。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五、元朝的建立及其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2.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政治方面:
忽必烈即位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
意義: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置始于元朝。
(2)邊疆治理方面:
元政府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駐扎軍隊,清查戶口,征收賦稅。
意義: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一、元朝的建立及其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2.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3)經濟方面:
忽必烈重視發展農業,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牧場,推廣棉花的種植。
意義:北方農業由此得到恢復和發展。
(4)交通方面:
為了便利南糧北運,開鑿了兩段新運河,還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航線,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驛站系統。
意義:交通暢通,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許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這一時期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還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5)在臺灣設澎湖巡檢司。
(6)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漢族人也流入邊疆,開始形成一個新民族——回族。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六、明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政治上:
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措施,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
2.經濟上:
明初統治者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明中后期進一步改革賦役制度,刺激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鎮經濟高度繁榮。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六、明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3.邊疆治理及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上:
(1)抗擊倭寇:
明朝中期,日本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當時人們稱之“倭寇”,16世紀中期,戚繼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2)收復臺灣: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的鄭成功率領軍隊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1662年初,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后代歸順清朝,次年,清朝設置臺灣府。
(3)增修長城:
為了防范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六、明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3.邊疆治理及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上:
(4)改土歸流:
明成祖時,在我國西南的一些地區取消土司制度,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這就是改土歸流。
(5)茶馬貿易:
古代中原王朝還發展起用茶換取青海、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少數民族馬匹的茶馬貿易制度。到了明朝,政府在多地設置茶馬司,專門管理茶馬貿易事宜。這種貿易往來,促進了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七、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措施 作用或意義
修建避暑山莊 成為清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務中心,利用聯姻、宴飲、圍獵等手段,聯絡感情
乾隆皇帝親自接見回歸的蒙古土爾扈特部 加強了民族團結
西藏達賴、班禪通過金瓶掣簽確定;由中央政府冊封;1727年,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密切了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
西南:改土歸流 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西北:18世紀中期,粉碎了準噶爾貴族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后來,清政府在該地區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整個新疆地區事務 嚴厲打擊了破壞國家統一的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加強了新疆與清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使清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增強,邊防更加鞏固
知識梳理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七、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措施 作用或意義
東北:雅克薩之戰,反擊沙俄入侵,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鞏固了邊防,維護了領土主權
內外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兩級管理體制 密切了蒙古地區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加強了對蒙古地區的管理
臺灣: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后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加強了對臺灣的管理,密切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鞏固了我國東南海防
共同作用: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系,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加強了民族團結;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知識拓展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歷程
(1)理論基礎:戰國時期韓非子法家思想為其形成奠定理論基礎。
(2)確立:秦統一后,政治上,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機構;頒布秦律。文化方面,書同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3)鞏固:西漢武帝時,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制度得到鞏固。
(4)完善:隋唐時期,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5)加強:北宋時期,統治者集中軍權、行政權、財政權和司法權,發展科舉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
(6)空前強化:推行了一系列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發展到了頂峰。
知識拓展
課程標準 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清朝
明朝
改土歸流
修長城
防御
修廟
平定叛亂
抗擊沙俄
抗擊倭寇
冊封
(威)
金瓶掣簽
懷柔(恩)




2.明清時期不同的民族政策
考點精講
(2019·嘉興)“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郡。”由此秦實行( ???)
A.?分封制?????????????????????????????B.?郡縣?????????????????????????????
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答案】 B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A項不符合題意;郡縣制是秦實行的制度,B項符合題意;刺史制度是漢武帝在秦御史監郡和漢初丞相史出刺基礎上的獨創,是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C項不符合題意;行省制度是元朝建立的制度,元朝建立以后,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維護中央集權,干脆把行軍打仗時在各地設立的臨時機構“行中書省”確定下來,簡稱“行省”,建立了行省制度,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點評】秦始皇首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該制度統治下,在中央總攬全國軍政大權的是皇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加強管理。
考點: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考點精講
(2019·溫州六校聯考三模)“公元8—10世紀,中國與西歐的君主面臨著共同的煩惱:地方勢力對王權的挑戰和威脅,而歷史經驗豐富的中國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對策。”中國君主的對策有( ???)
A.?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皇帝任免
B.?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
C.?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員舉止
D.?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派流官管理西南地區????????????????

【答案】 B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宋太祖的有關知識。郡縣制創建于秦朝,刺史制度創建于漢武帝時期,所以AC不符合題意;公元十世紀中國正處于宋朝,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所以B符合題意;“改土歸流”主要發生在明清時期,且主要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宋太祖舉措的理解。
考點: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考點精講
(2019·紹興)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下列管轄機構按設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西域都護府??? ②宣政院??? ③駐藏大臣??? ④臺灣府
A.?①一②一④一③???????
B.?②一①一③一④?????????????
C.?①一③一②一④?????????????
D.?①一③一④一②

【答案】 A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①西域都護府是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的,總管西域事務;②宣政院是元朝時設置的,管轄西藏;③駐藏大臣設立于1727年,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④臺灣府設立于1684年,隸屬福建省;按設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一②一④一③。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政府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
?
考點: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感謝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卢氏县| 许昌县| 邯郸市| 岳池县| 东海县| 留坝县| 礼泉县| 满城县| 河北省| 白河县| 中方县| 诸暨市| 合作市| 南城县| 巴彦淖尔市| 崇仁县| 大姚县| 萝北县| 安义县| 曲松县| 呼伦贝尔市| 长武县| 灵寿县| 嫩江县| 虹口区| 象山县| 安远县| 濮阳市| 溧阳市| 辽宁省| 肥东县| 河西区| 兴仁县| 莱芜市| 湟中县| 铁力市| 永安市| 阳朔县| 水城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