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教學設計【課標要求】 學生學習本框內容后能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樹立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能明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地位,識記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措施。【教材分析】“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必修一教材第四單元第十課第二框的內容。在第一框的學習中,學生對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有了解,也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內容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等經濟學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在經濟學常識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識記新發展理念的內容。明確新發展理念需要注重解決的問題(重點)。知道并能運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措施(重點、難點)。核心素養目標1.科學精神:全面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內涵。 2.法治意識:能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3.公共參與:能夠為貫徹新發展理念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探究式教學。運用比較和歸納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導入新課課前觀看《陜西省西咸新區踐行新理念,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主題視頻,了解西咸新區成立八年以來,在GDP增速、地方財政收入、常住人口增加、市場增長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圍繞建設大西安新中心的目標定位,西咸新區正在加快聚集現代產業,持續優化生態、宜居、營商環境,推動新區城鄉面貌、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現代時尚、活力迸發、美麗宜居的國家級新區正在三秦大地快速崛起。教師設問:你對西咸新區未來的發展有什么美好的期待嗎?學生活動:探討未來,表達期待。(設計意圖:通過調查學生對學校所在地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導入新課。)新課講授第一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探究一】破解發展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是,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面臨不少難題。發展不平衡問題和一些領域的發展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結構性供求失衡,新產業和新動能成長還不夠快。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教師提問:結合我國面臨的發展難題及你所生活的城市的現狀,談談為什么要轉變發展理念,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發展理念?引導學生總結: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階段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完成樹立新發展理念必要性及內容的總結,加強記憶)【探究二】西咸新區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如何把握好這一重大機遇,加快新中心規劃和建設,在大西安的引領下不斷提升集聚輻射能力,實現自身“蝶變”,結合你所了解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談談看法?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并交流。引導學生再結合身邊的實例列舉西咸新區創新發展成果,也可結合國家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與新發展理念的內容呼應,發表想法。教師引導總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點;在堅持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同時應注重協調發展,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綠色發展可以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亦不容忽視,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同時,落實好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讓西咸新區的經濟融入國家經濟甚至世界經濟,奉行開放共贏戰略,堅持共享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所有西咸新區群眾在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把西咸建設成為大西安環境最優美、生態最和諧、發展可持續的地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體會創新發展的必要性,理解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要求。利用時政,引發學生對國家事務的關注,培養學生認同自主創新的核心素養。)第二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探究三】觀看《聚焦十九大·解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視頻,集中精力思考我過現階段的戰略目標,以及這一目標實施的必要性。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多次強調的防止經濟脫實向虛的重點內容,思考原因。學生活動:視頻結束后,思考為什么要防止經濟脫實向虛,發表看法。教師總結:明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引發學生共性,清楚實際經濟的重要性,(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引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地位及必要性,并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利用知識,加深對實體經濟的理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展示】展示一組圖片,包括西咸新區部分農村地域留守兒童、三農經濟問題、國家中西部及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對比。教師設問:通過以上圖片,思考我國經濟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學生討論,回答:提出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情況。教師總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增強對比,突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必要性。)【課堂小結】由學生自主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措施進行總結,形成知識結構。【總結升華】作為中學生,你將如何以實際行動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學生活動:積極發言,暢所欲言。教師總結:西咸新區的發展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讓我們一起攜手,立鴻鵠之志,強我中華。(設計意圖:培養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課后作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針對實體經濟增速下降明顯,運營成本快速上漲,經濟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產業結構不合理、供需結構不匹配,特別是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短缺并存等問題。2018年我國采取多種措施,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我國可采取哪些措施激發實體經濟發展活力?【板書設計】 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