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小學勞動技術五年級上冊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小學勞動技術五年級上冊教案

資源簡介

教學計劃
單元
總課時
時間安排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和要求
第一單元
2課時
第1周—第2周
我的新家我做主
1. 提升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家庭建設規劃。
2. 學會根據“用途”、現有條件(家居面積大小、經濟實力)等合理配置家用電器。
3. 通過調查、討論、購物(模擬)等活動,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念。
第一單元
2課時
第3周—第4周
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
1. 知道閱讀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的重要性,掌握閱讀方法。
2. 能按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的操作步驟進行簡單操作。
3. 養成正確使用家用電器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
2課時
第5周—第6周
家用電器的規范使用
1. 了解電視機、微波爐等常用家電的種類和用途。
2. 會根據使用說明書進行電視機、機頂盒和微波爐的基本操作。
3. 掌握彩色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方法。
第一單元
2課時
第7周—第8周
家用電器的發展
1. 了解家用電器未來的發展趨勢。
2. 通過調查、討論、上網等活動,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9周—第10周
手工鋸
1. 了解常見的木工工具——鋸子的來歷和基本原理,認識手工鋸的結構特點、掌握手工鋸的制作方法。
2. 掌握鉗子、螺絲刀、砂紙的使用方法。
3. 激發對木工學習的興趣。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11周—第12周
刮鱗器
1.學會用木工工具制作刮鱗器。
2.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3.提升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勇于創新、服務生活的意識。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13周—第14周
木蜻蜓
1. 了解木蜻蜓的升空原理,學會制作木蜻蜓作品。
2. 提升觀察、分析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開拓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
3. 在親歷實踐過程中,感受木工制作的樂趣,分享勞動制作的快樂,養成認真、細心的工作習慣。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15周—第16周
迷宮盤
1. 了解迷宮的構造特點,能夠運用Photoshop軟件設計迷宮盤。
2. 在學習中提升合作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對于設計的興趣。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17周—第18周
木筆筒
1. 能根據迷宮盤的設計用木條制作迷宮盤。
2. 掌握木工測量、直角粘貼的技術,能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鋸床。
3. 體驗木工制作的樂趣,養成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19周—第20周
創意時鐘
1. 初步認識筆筒,了解制作方法,完成筆筒的制作。
2.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3. 提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我的新家我做主
一、教學目標
1. 提升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家庭建設規劃。
2. 學會根據“用途”、現有條件(家居面積大小、經濟實力)等合理配置家用電器。
3. 通過調查、討論、購物(模擬)等活動,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念。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家用電器配置方案的制定。
2. 難點: 型號、尺寸的確定。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收集各種家用電器的圖片,了解不同錄像機、電視機的型號,測量工具卷尺等。
2. 學生準備:課前調查家庭常用電器的類型、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的區別。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啟發討論:生活不斷改善,很多同學喬遷新居,新家有哪些變化?
多媒體展示新居,學生討論。
依據自身的經驗進行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題引入:多數新家需要采購家電,我們應該參與規劃和建設,做家庭小主人。
板書:我的新家我做主
了解意義。
在交流的基礎上,明確主題。
探究學習(18分鐘)
1. 組織討論家電在“新家”中的布局
出示新家的平面圖,認識新居的結構,說說“電視機” “冰箱” “洗衣機” “空調”等家用電器的擺放位置。
2. 介紹家電采購的考慮因素
提問:采購家電時考慮哪些因素?
出示圖片并講解。
讀懂平面圖,認識常用家電圖示,思考生活中常見的家用電器布局。
思考并分組討論。
引出根據家庭實際需求添置新家電的設想。
從“發散性思維”切入,再用排序的方法整理,給予學生學會周全地考慮問題的方法。
3. 演示操作:家用電器的規格指標知多少
(1)PPT出示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型號、不同品牌)的家電圖片,認認哪張圖片的家用電器和你家用的一樣。
歸類并提出家用電器規格的關鍵詞:品牌 型號 功能
(2)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家電類型的表格填寫。
交流討論。
參與討論,完成表格。
通過討論,引領學生從關注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感官感受,轉為關注對技術指標的了解。
介紹配置家用電器的關鍵因素
活動1:尺寸選擇(以電視機為例)
小組同學說一說家中的彩電是什么品牌,尺寸是多少?
PPT出示教室里的電視機,指導學生猜想它的大小尺寸,再用尺子量一量。
試著從教材中查出它屬于的規格尺寸。
請學生上臺站一站,然后量一量離電視的距離。
對照教材中的表格看看與最佳距離是否一致,便于今后調整。
在恰當的距離看電視可以得到較好的視覺效果,也有利于保護視力。
活動2:型號選擇(以電視為例)
視頻播放:等離子和液晶兩種平板電視錄像。
知識介紹: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是根據不同成像原理制成的電視機。
深入比較: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優缺點。(結合教材第3頁表格)
活動3:確定電視的配置。
歸納方法:既要對種類、特性等綜合考慮,也需要貨比三家。
參與討論與測量
錄像觀摩,進行比較。
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認識屏幕尺寸的對角線測量方法。
通過學習知道觀看電視的最佳距離。建立“科學用眼,保護視力”的概念。
通過直觀、生動的視覺介紹,強化學生對這兩種電視性能的了解,以便進行比較。
結合購置第二頁的家電考慮因素,指導采購的合理思維,解決教學難點。
實踐體驗(12分鐘)
組織小組合作為靈靈家設計一套電視和空調的配置方案。
出示下圖標志,帶領學生認一認。
學生小組活動合作完成方案(教材第4頁表格)。
3. 教師巡視指導,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配合好、進度快的小組。
分組討論。
認識標志。
根據平面圖,指導學生設計合理的采購方案。
通過認識標志,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方案制定。
交流評議(8分鐘)
組織方案匯報與交流
2. 組織評比
對照評價的目標,評出“合作優勝組”“方案合理組”。
課后作業
用學會的方法,對自己家的家電配置提出改進意見。
展示成果。
總結經驗,不斷進步和獲得成功。
明確課后拓展作業。
小組互評,在反思中提升。
拓展應用。
板書設計
我的新家我做主
新家平面圖 貼家電分布
家電規格 品牌 型號 功能
貨比三家
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閱讀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的重要性,掌握閱讀方法。
2. 能按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的操作步驟進行簡單操作。
3. 養成正確使用家用電器的良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閱讀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的正確方法。
2. 難點:按使用說明書操作。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家用電器實物、遙控器和使用說明書。
2. 學生準備: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3分鐘)
1. 談話:靈靈周末一個人在家,肚子很餓,想用微波爐熱一下飯菜吃,可是微波爐是新買的,他不會用,就胡亂按按鈕。還有的人買了很昂貴的家電,卻只使用最簡單的功能。
認真聆聽。
創設情景,使學生感受閱讀說明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提問:如果你是靈靈會怎樣學會微波爐的使用呢?如果你想知道家電更多的功能,應該怎樣做呢?
自由發言。
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3. 導出課題
談話:這就說明閱讀說明書的重要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家用電器的使用說明書。
(出示課題: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
明確課題。
明確了本節課學習的任務。
探究學習(15分鐘)
活動一:說明書的收藏
1. 分組討論:說明書的意義
(1)你閱讀過家用電器的使用說明書嗎?
(2)你是怎樣閱讀的?
(3)在這方面有沒有什么經驗教訓?
2. 演示說明書收藏:可放入文件收藏夾,也可以放入盒子來收藏等。
我們已經知道了說明書的重要性,但是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家用電器非常多,相應的使用說明書也多,那我們應該怎樣妥善保管它呢?
出示準備好的某同學的說明書文件收藏夾。
分組討論。
知道說明書放于文件收藏夾便于查閱,好保管。
讓學生從自身的實踐說一說,在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閱讀說明書的重要性。
知道這樣保管的好處。
活動二:觀察了解說明書的組成部分
(1)談話:拿到說明書后,首先要看它的目錄,了解它的組成部分。同學們觀察下自己的說明書,看看大體包括哪幾個組成部分。
(2)班級討論并總結:
總結:“安全注意事項”“結構說明”“操作使用說明”。
思考并回答說明書的組成部分。
參與討論。
促進學生思考,明確說明書大概的組成部分。
活動三:學習閱讀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的方法。(指導學生讀圖)
(1)閱讀的重點:操作界面各部件的名稱及用途。
以空調的遙控器說明書為例。如何設置制冷26度?
引導閱讀并跟著說明書的“操作步驟”示范操作。
①按下開始按鈕
②選擇制冷運轉 ③設定室溫 ④設定風扇速度
3. 總結:理清閱讀方法
(1)瀏覽目錄內容
(2)看安全注意事項
(3)重點閱讀操作界面各部件的名稱及用途
讀圖思考。
自由發言。
上臺演示操作。
讓學生明確閱讀的重點以及方法。
實踐體驗
(15分鐘)
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閱讀家用電器說明書(12分鐘)
分發教室的一體機、投影儀、空調的閱讀說明書至各小組,要求小組一起閱讀,重點閱讀學會操作。(可先布置幾項操作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閱讀)
(1)12分鐘的時間
(2)小組分工合作
小組內閱讀學習說明書。
各小組在操作中如果遇到困難,可向其他小組或老師請教,共同研究解決。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2. 教師巡視指導,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
動手實踐。
交流評議(6分鐘)
組織實操檢驗:教師規定操作項目,讓各組學生在操作中完成。比一比誰在規定的時間內看懂說明書且操作規范。
結合操作討論注意事項,評比得出規范操作組為優勝組。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展評,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創新(1分鐘)
說明書拓展引導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在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說明書的?
(藥品、食品、玩具等。)
任務布置
(1)大家回家后將家中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歸類存放,養成良好的物品歸類習慣。
(2)再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閱讀下文件夾中的其它說明書,并在家長的指導下邊閱讀邊動手操作。
學以致用。
鼓勵學生匯集后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廣泛閱讀各種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
板書設計
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
便于查閱 安全注意事項
文件收藏夾 結構說明
好保管 操作使用說明
家用電器的規范使用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電視機、微波爐等常用家電的種類和用途。
2. 會根據使用說明書進行電視機、機頂盒和微波爐的基本操作。
3. 掌握彩色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方法。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電視機、機頂盒、微波爐的正確使用。
2. 難點:電視機和機頂盒的連接;微波爐的安全規范。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幾種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圖片;若干套電視機、機頂盒(含說明書);若干臺微波爐(含說明書);微波爐烹飪的相關器皿和食材,如腌制好的雞翅。
2.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并觀察家中機頂盒與電視機的連接情況,了解微波爐使用的相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提問
同學們,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家用電器紛紛進入我們的生活,學會正確使用這些家用電器,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你會使用家里的哪些電器呢?
2. 介紹
今天我們先學習兩種家用電器的操作方法:電視機和微波爐。
交流分享。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明確課題。
探究學習(15分鐘)
電視機篇
1. 提問: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目?
整班討論。
激發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
2. 提問:你們對家里的電視機了解嗎?電視機正常使用需要哪些條件?

引出數字機頂盒
交流所想。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電視機是最常見也是使用最多的家用電器,但是對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方法確實基本不了解。因此技術要領的講解和示范對于第一次操作課非常重要。學生在正確的指導下開展活動,在觀察比較中自主掌握連接方法。
4. 演示并講解數字信號電視機與數字機頂盒的連接及使用。
(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十頁,讀懂連接方法與使用說明。(適時指導)
(2)學生上臺連接電視機與機頂盒。(適時幫助或糾正。)
5. 提問:在這些步驟中,你認為哪個操作步驟是保證使用的關鍵?哪一步你覺得比較難?
聽講、觀察要領,一個學生演示,其他同學觀察并糾錯。
觀看視頻。
促進學生思考,找出難點。
6. 重點指導: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及使用。
(1)教師示范講解,同時出示PPT(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方法視頻、圖片)。
●電視機:音頻(左、右聲道)、視頻、有線輸入的連接。
●機頂盒:與電視機的音頻(左、右聲道)、視頻、有線輸入的連接。
注意:可根據接頭的顏色辨別(音頻:紅、白;視頻:黃;有線輸入:白)
(2)彩色電視機的使用。(出示PPT)
●打開機頂盒電源開關。
●第一次連接使用時,搜索信號。
●使用機頂盒遙控器,選擇按鈕,觀看電視。
聽講、觀察要領,總結操作步驟。
讓學生通過評議,明確要領,預知可能出現的問題。
微波爐篇
出示微波爐圖片。
2. 提問:你認識它嗎?你家的微波爐有哪些用途?
很多新家的廚房都會添置廚具,比如微波爐。它低碳、環保,是我們做家務的好幫手。今天讓我們學習規范使用微波爐。
聽講、觀察要領。
3. 講解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1)播放用微波爐加熱食物視頻
(2)總結加熱食物的操作步驟
●接通電源
●放入食物
●關緊爐門
●調好控制旋鈕
●斷電后,開門取食品
注意:安全用電 防止燙傷
學生聽講、觀察要領。
思考,總結要領。
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學會總結
4. 提問:在這些步驟中,你認為哪個步驟比較重要?哪些步驟需要注意安全?
安全小貼士:
(1)微波爐內不能使用金屬器皿或涂有含金屬成分花邊的器皿,否則不但影響食品加熱,還可能損傷爐體。
(2)微波爐工作時,不要貼近觀察口觀看,以免眼睛因微波輻射而受到損傷。
(3)微波爐不可空載運行。
5. 演示操作:用微波爐烤雞翅
操作步驟:
(1)腌制好的雞翅若干
(2)雞翅在碗里整齊擺放好
(3)高火烤制5分鐘
(4)取出雞翅,翻面
(5)高火烤制4分鐘
(6)烤好,裝盤
根據要求,學生思考、觀察操作要領。
讓學生通過評議,明確要領,預知可能出現的問題。
明確安全操作要領。
實踐體驗
(16分鐘)
1. 組織小組活動:請組長將每個小組的人員分為A、B兩組,A組體驗連接電視機和機頂盒的操作實踐;B組體驗用微波爐烤雞翅。各自完成后,分享經驗。
出示操作要點。
出示操作要求,讓學生認真閱讀。注意:看懂說明
規范使用
安全操作
要點提醒: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統籌安排好時間
●操作步驟要規范
●規章制度要遵守
●桌面始終要整潔
●安全衛生放第一
了解規則。
討論:怎樣統籌安排好時間。
小組人員的數量可根據設備套數確定,但至少要四人。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3. 教師巡視,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用相機拍下學生規范的操作和有問題的操作,以便接下來的評講。(重點拍攝: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微波爐的安全使用、統籌安排時間、衛生情況、操作規范。)
動手實踐。
交流評議(5分鐘)
1. 學生操作過程的評價:剛才你們操作時,老師把一些同學的操作情況拍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在操作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播放學生操作時拍攝的照片)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請各組談談你們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做哪些調整?(操作是否規范、分工合作等)
交流心得。
本課的評價重點放在規范、正確操作上。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評價既是促進發展的手段,又是學習的內容。通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成果做出一個評定,體會勞動的樂趣。
3. 各組連接的電視機和機頂盒能否正常觀看電視節目呢?讓我們一起來用遙控器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試看一分鐘。
收看電視節目。
4. 各組烤的雞翅味道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來品嘗自己做的烤雞翅。
品嘗。
拓展創新(2分鐘)
1. PPT出示警示標識,強化安全教育
提問:你認識這些警示標志嗎?
2. 課后作業
(1)嘗試用微波爐制作其他美食。
(2)觀察家中的電器,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比較它們的使用規范和注意事項,完成表格。(教材第12頁)
觀看并思考。
強化安全意識,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板書設計
家用電器的規范使用
電視機與機頂盒的連接及使用
用微波爐加熱食物
安全操作
家用電器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家用電器未來的發展趨勢。
2. 通過調查、討論、上網等活動,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家用電器的分類以及發展歷史的歸納。
2. 難點: 家用電器發展趨勢的檔案梳理。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若干不同時期各種家用電器的圖片,家庭廚房、客廳、衛生間、臥室、書房等場景展示圖片,可上網的計算機若干臺(或手機)。
2. 學生準備:課前調查家中常用電器的擺放位置或準備可上網的手機。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2分鐘)
1. 復習引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規范使用電視機和微波爐,其實家用電器可不止這兩種,你還知道哪些家用電器?這些家用電器都擺放在家里的什么位置?
2. 出示課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出現了,不僅種類多樣,而且在不斷更新換代,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今天我們一起看看我們身邊的家用電器經歷了怎樣的“成長”過程。
板書:家用電器的發展
交流分享。
明確課題。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探究學習(8分鐘)
1. 組織學生玩配對游戲,學習電器的分類
游戲:給電器找到“家”
客廳里的家用電器
書房里的家用電器
廚房里的家用電器
臥室里的家用電器
衛生間里的家用電器
總結:這是按照家用電器的擺放地點的一種分類。
2. 發問拓展分類方式:
請同學們想一想,還能用其他方法給家用電器分類嗎?
玩配對游戲。
小組討論。
激發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
(也可以板貼家庭場景照片供學生粘貼電器照片。)
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3. 引領學生研讀洗衣機和計算機的發展歷史。(教材14、15頁)
4. 發問,為動手制作電器發展檔案做準備。
提問:如果我們自己來做一份家用電器的發展檔案,需要做哪些準備?
提示:
(1)信息獲取途徑:閱讀書籍、上網查閱、請教專家等。
(2)需提取的信息內容:圖片、文字等。
小組討論、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
完成檔案的填寫為本課的重、難點,因此,設計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重點指導的教學手段,以達成教學目標。
實踐體驗(20分鐘)
1.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 家用電器進行發展歷史的調查研究。
(1)明確任務:各小組調查一種家用電器的發展歷史,完成一份教材第十六頁上的“ 發展檔案”。
知識點補充:
何謂“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何謂“發展趨勢”
交代要求:研究要深入,歸類要清楚。
2. 學生按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3. 教師巡視,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認真操作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
了解規則,組長合理分配好組員的任務。
小組分工合作,動手實踐。
有計劃、有步驟的操作,能幫助他學生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同時讓學生養成有計劃的學習習慣。
交流評議(7分鐘)
1. 組織檔案展示(形式、內容)。
2. 組織完成體會分享:談談你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3. 組織評獎:評選出歸類最清楚的小組,頒發“放大鏡獎”,評選出研究最深入、填寫最科學的小組,頒發“科學家獎”。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提高自身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創新(3分鐘)
1. 圖片欣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用電器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綠色化、電腦化、節能化、層次化、遙控化、多功能化、手持化、裝飾化、組合化、安全化。
2. 產品的研發需要不斷創新,下面是有關電扇新產品的一些設想,你覺得哪些創意是可行的?(教材第17頁)
3. 課后作業
細心觀察,大膽設想,選擇一種常用的家用電器進行創新改進,完成表格。(教材第17頁)
觀看圖片并思考。
大膽設想,交流所想。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進行引領。
板書設計
家用電器的發展
洗衣機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檔案
手工鋸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常見的木工工具——鋸子的來歷和基本原理,認識手工鋸的結構特點、掌握手工鋸的制作方法。
2. 掌握鉗子、螺絲刀、砂紙的使用方法。
3. 激發對木工學習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手工鋸的制作。
2. 難點: 打磨上端,鋸把和鋸條的連接。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左、右手握手工鋸成品(范作)各一個、美化好的手工鋸范作、螺母螺絲和砂紙備件。
2. 學生準備:鉛筆、兩塊木片(寬約15毫米)、美工刀、鋸條(長約120毫米的鋸條)、兩只螺絲、螺絲刀(刀口為3毫米)、尖嘴鉗、砂紙(約300目)、口罩。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3分鐘)
1. 提問激趣: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木工,那么大家知道木工的創始人是誰嗎?
自由發言。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總結引出“鋸子”
播放視頻:魯班發明鋸子
談話:他的名字叫魯班,是一位發明家,發明了鋸子。
鋸子是木工的主要工具。
觀看視頻。
觀看視頻故事既能了解魯班發明鋸子的初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出示各種鋸子圖片,給出課題。
談話:生活中的鋸子有很多種,這節課,我們來為自己制作一把手工鋸。
板書:手工鋸
明確課題。
了解各種各樣的鋸子,又明確了本節課學習的任務。
探究學習(15分鐘)
活動一:工具材料的準備
1. 出示范作(最好用實物投影儀)
觀察老師做好的手工鋸,你認為做這把鋸子需要準備哪些工具材料?(尖嘴鉗、螺絲刀、鋸條、兩塊木片、兩只螺母螺絲、砂紙)
2. 組織學生小活動
快速看下自己的工具材料是否準備齊全,并強調工具使用的安全。
檢查自己的工具材料是否齊全。
了解制作手工鋸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明確工具使用的安全事項。
活動二:了解手工鋸的組成
出示圖片:看圖觀察了解手工鋸的組成。
(1)談話:我們要制作一把這樣的手工鋸,首先要知道它有幾個部分組成。(2)學生舉手發言,教師幻燈片出示“鋸條”“鋸把”。
思考并回答手工鋸的組成部分。
促進學生思考,明確手工鋸的組成部分。
活動三:嘗試制作
1. 組織學生制作小嘗試:給3分鐘的時間,大膽嘗試一下手工鋸的制作。
2. 點評:投影展示學生制作的情況,分析發現學生制作的問題并根據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問題預設:
(1)鋸把的棱角有什么特點?
(2)怎樣讓鋸把變得圓滑?
(3)組裝之前切削、打磨,還是組裝之后?
(4)了解左、右手握鋸子的不同安裝方法。
談話:你們平時都是用左手還是右手握鋸子?
出示兩把做好的左、右手工鋸:讓學生選擇哪個是用右手握的?哪個是用左后握的?
嘗試制作。
聽講,引起注意。
學生本以為安裝手工鋸很簡單,所以安排他們嘗試制作,但制作后,就發現原來忽略了左、右手握鋸子的不同安裝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
活動四:探究手工鋸的制作步驟
1. 組織學生討論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材料并且了解了手工鋸的結構特點,那我們制作手工鋸的順序是怎樣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組討論匯報制作順序。
經過剛才的講解,學生會積極地進行小組討論,并且應該能討論出制作的正確順序。
2. 組織課堂活動
小組匯報:說說你們的制作步驟。
3. 總結
出示幻燈片并做補充講解。
①勾畫四角:用鉛筆勾畫棱角(上小下大)
②打磨:木塊的上端(旋轉手腕)
③連接:鋸把和鋸條(左尖嘴鉗右螺絲刀)
④再次打磨:鋸把以及側面長棱,制作完成。
4. 觀看微視頻:制作全過程
(1)談話:你認為哪一步最難?
(2)播放相關步驟的微課。
5. 引伸:手工鋸美化(全班活動)
(1)出示手工鋸的圖片,看看手工鋸做好的樣子,它美嗎? 你可以讓它變得更美嗎?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2)出示教師添畫好的手工鋸。
觀看微課,了解旋轉手腕打磨的操作要領。
思考手工鋸美化的方法。
沒做過的學生并不清楚操作過程中的難點通過這一環節,尤其是打磨和連接這兩個環節視頻的觀看。可以引起關注,學會方法,便于操作練習。
教師巧妙利用螺母的位置來美化為小黃人手工鋸,是給學生的啟發。
實踐體驗
(15分鐘)
1. 組織學生單獨完成一把手工鋸的制作。
(1)時間:15分鐘,每個人完成一個手工鋸的制作。
(2)要求:安裝正確、連接牢固、打磨光滑、添畫美觀。
(3)提示:注意操作安全,戴上口罩操作。
2. 教師巡視指導,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
了解要求的前提下獨自制作。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戴口罩操作,防止木屑入肺,建立勞動防護的意識。
交流評議(3分鐘)
1. PPT出示評價要求:
①安裝正確
②連接牢固
③打磨光滑
④添畫美觀
2. 全班點評:挑選五個制作好的手工鋸進行投影展評。
3. 組織學生自評:按照剛才我們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下自己的手工鋸。
對照、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創新(1分鐘)
木工工具拓展:PPT出示墨斗、手工刨、銼刀等。
2. 布置任務:木工的工具還有很多,也有一些關于它們發明的小故事,大家可以自己查資料。下節課我們可以來交流。
了解木工工具。
通過自己查閱資料的方法來了解木工工具以及背后的故事。
板書設計
手工鋸
①切削:兩塊木片的棱角(上小下大)
②打磨:木塊的上端(旋轉手腕)
③連接:鋸把和鋸條(左尖嘴鉗右螺絲刀)
④再次打磨:鋸把以及側面長棱
刮鱗器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用木工工具制作刮鱗器。
2.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3.提升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勇于創新、服務生活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用木工工具制作刮鱗器。
2. 難點:組裝及打磨。
三、教學準備
1. 材料:刮鱗器(范作)、帶魚鱗的整魚、木條、鋸齒片、螺絲螺帽、墊片等備件。
2. 工具:木條、鋸齒片、螺絲螺帽、墊片、鉛筆、鐵釘、螺絲刀、尖嘴鉗、砂紙,口罩。
四、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2分鐘)
1. 提問:同學們,在家里看過爸爸媽媽殺魚嗎?他們用什么工具刮鱗?
PPT出示常用刮魚鱗的圖片
各抒己見。
觀察圖片,各抒己見。
從生活入手,引起學習興趣和激發探究欲望。
2. (投影出示刮鱗器范作)提問:仔細觀察刮魚鱗的工具,比一比有哪些不同?
仔細觀察、各抒己見。
初步了解刮鱗器的特點。
3. 介紹:這種工具叫做刮鱗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制作刮鱗器。
板書:刮鱗器
明確課題及學習任務。
了解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好學習準備。
探究學習(10分鐘)
活動1:探究刮鱗器組成部分
(1)請學生上臺演示拆解刮鱗器。
(2)介紹:刮鱗器由鉆好洞的木條、鋸齒片、兩對螺絲螺帽,四個墊片組成。
拆解刮鱗器。
交流刮鱗器的組成部分。
了解刮鱗器的組成部分。
活動2:梳理工具材料
提問:要制作一個這樣的刮鱗器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
(出示課件圖片:鉛筆、鐵釘、螺絲刀、尖嘴鉗、砂紙)
觀察學習。
了解制作刮鱗器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活動3:梳理制作步驟
讓同學認真閱讀教材第二十七頁,學習制作刮鱗器的步驟。
組織交流,并總結
板書:定位、鉆孔、組裝
看書學習、交流制作步驟。
了解制作步驟,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活動4:演示與講解關鍵步驟
定位打孔:學生演示錐子定位,(提問)定位操作中,最關鍵的是什么?
板書:準確
播放打孔視頻:使用十字起子在木條上定位并打孔。(提示學生關注工具與木條的位置擺放)
板書:垂直
組裝:(提問)你知道組裝這一步操作中,最關鍵的是什么嗎?
板書:牢固
播放視頻學習如何才能把刮鱗器組裝得牢固。
演示操作。
觀察學習,關注工具與木條的位置。
學生交流。
認真觀看視頻。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操作,避免發生危險。同時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并警醒全班學生。
實踐體驗(18分鐘)
1. 組織學生每人用材料袋里的材料,制作一個刮鱗器。
(1)強調安全操作
(2)明確時間:15分鐘
(3)課件出示制作提示:
溫馨提示 桌面整潔
注意安全 互助協作
提示:帶上口罩操作
認真閱讀“溫馨提示”,牢記制作中的注意點,動手操作體驗。
明確制作要求及注意點的前提下操作。
戴口罩操作,防止木屑入肺,建立勞動防護的意識。
2. 巡視,適時指導評價。(播放舒緩音樂)
學生動手制作。
交流評議(3分鐘)
拓展延伸(7分鐘)
展示評比
(1)組內選出代表在全班展示。
(2)組長當小評委,評評哪個刮鱗器做得好,并說出原因。
(可以用提問來引導:你來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個刮鱗器好?好在哪里?)
觀察、比較、判斷、評選。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 刮刮試試:讓刮鱗器的制作者上來刮一刮魚鱗。
(1)學生刮魚鱗(教師提示):
第一步,按住魚;第二步,從尾部向頭部方向刮,注意要保持刮鱗器與魚身的平行。
(2)提問:你覺得這個刮鱗器好用嗎?
(3)思考:能不能用這個刮鱗器換一個方式來刮魚鱗?比如讓齒豎起來刮。你覺得齒豎起來刮好刮嗎?
3. 改進學習
播放視頻:操作一下,變身一個讓齒豎起來的刮鱗器!
4. 變一變,就可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國的兩位科學家發明了“和田十二法”的改造思路:
出示課件:和田十二法
(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組合等。
(2)減一減:減輕、減少、省略等。
(3)擴一擴:放大、擴大、提高功效等。
(4)變一變:變形狀、顏色、氣味、音響、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點,改不便、不足之處。
(6)縮一縮:壓縮、縮小、微型化。
(7)聯一聯:原因和結果有何聯系,把某些東西聯系起來。
(8)學一學:模仿形狀、結構、方法,學習先進。
(9)代一代:用別的材料代替,用別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顛倒一下。
(12)定一定:定個界限、標準,能提高工作效率。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刮鱗器,用“和田十二法”得到了改進,使刮鱗器更方便、更有效。(課件出示各式各樣的刮鱗器)
5. 總結:同學們,在生活中,善于利用身邊各種各樣的材料制作刮鱗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
課件出示:做個有心人,創造美好生活!
動手實踐刮魚鱗并交流實踐感受。
觀看并學習制作齒豎起來的刮鱗器。
學習“和田十二法”。
朗讀。
通過現場刮魚鱗,感知制作的刮鱗器是否實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比較、反思為什么齒豎起來的刮鱗器更好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步了解“和田十二法”,體會其在創新改造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刮鱗器
定位 準確
鉆孔 垂直
組裝 牢固
木蜻蜓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木蜻蜓的升空原理,學會制作木蜻蜓作品。
2. 提升觀察、分析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開拓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
3. 在親歷實踐過程中,感受木工制作的樂趣,分享勞動制作的快樂,養成認真、細心的工作習慣。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木蜻蜓的制作。
2. 難點:蜻蜓翅膀的打磨。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木蜻蜓范作、實物投影儀,課件,掛鉤、每小組兩個紙盒、打磨木塊。
2. 學生準備:桐木塊、手柄、三角尺、鉛筆、木膠,口罩。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啟發: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知道這是什么?
(出示圖片:風力發電機)
這是風力發電機,它不僅美觀環保,而且能無污染地為我們提供電力。
這個葉片與同學們生活中的一個小玩具很像。知道是什么嗎?
板書:木蜻蜓
2. 出示范作:看,這就是木蜻蜓。
誰來試試?喜歡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制作木蜻蜓。
交流旅游心得。
學生試玩。
明確課題。
通過實物的展示,渲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制作木蜻蜓的興趣。
了解木蜻蜓的玩法。
探究學習
(14分鐘)
1. 啟發:木蜻蜓怎么做呢?請同學們自學教材內容。看看木蜻蜓有哪幾部分組成?想想在制作的過程中,哪里可能會遇到困難?
2. 拆解: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研究,誰來說說木蜻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板書:蜓翅 手柄
是由這兩部分組成的嗎?誰來幫老師拆開看看。
(木蜻蜓由蜓翅和手柄兩部分組成。)
研究:在這兩個部件的制作中,同學們覺得哪一部分有困難? 蜓翅怎么做呢?
活動1:制作步驟
蜓翅的制作分為兩步:第一步,劃線定位。第二步,打磨蜓翅。
板書:劃線定位 打磨蜓翅
手柄要進行相應的磨銼
自學教材,結合范作,小組交流討論。
學生回答。
學生拆開木蜻蜓。
學生交流,討論制作步驟。
了解木蜻蜓的基本步驟。
了解木蜻蜓的結構。
板書:磨銼手柄
活動2:制作示范
(1)劃線定位
(投影出示蜓翅,并演示。)
劃線怎么畫,誰來說說看?
圓孔就是中心點,在圓孔的兩邊劃線,要注意什么呢?(平均,距離相等)
(演示劃線;邊操作示范邊講解。)
一邊畫了兩條線,就夠了嗎?
兩面各劃四條相同的線。(播放劃線微視頻)
(2)打磨蜓翅:播打磨線微視頻
談話:這一步驟是關系到木蜻蜓是否能輕盈飛翔的關鍵步驟,在這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誰來說說?
提問:在打磨時,大家發現老師是怎么做的?(教師演示)
操作要點:在打磨的時候,砂紙應該與蜓翅形成一定的角度,距離自己身體近的一端,要打磨成薄薄的,而離自己遠的一端,只要稍加打磨就可以了。打磨之后形成一定的角度,打磨要均勻。
(出示圖片:第一面打磨好的樣子。)
板書:形成角度 打磨均勻
用同樣方法打磨第二個面。
(出示打磨效果。)
仔細觀察,這四個面的方向?
(方向一致,都形成了一定的角度。)
(3)組裝:蜓翅、手柄
要領:結合緊密。
打磨手柄:光滑無刺
組合:手柄插入蜓翅中間的孔中。如太緊,無法穿進蜓翅的孔內,用砂紙稍加打磨;如太松,可以用木膠加固。
學生認真聆聽、仔細觀察,了解制作注意點。
觀察聽講,知道操作要點
認真觀察。
了解打磨面為4個。
通過分步講解,學生動手實踐,掌握木蜻蜓的制作步驟與要領,完成木蜻蜓的制作。
劃線時,以中間的圓孔為原點,在距離一厘米處標上點,用三角尺直角邊對準蜓翅的上邊,另一邊與點對齊,劃上打磨線。
在打磨蜓翅時,我們要把蜓翅放在桌角的邊緣,注意左手按住蜓翅,右手握住貼有砂紙的木塊這樣更方便操作。
實踐體驗(18分鐘)
明確要求(課件出示)
溫馨提示:光滑美觀
飛轉靈活
安全衛生
提示:帶上口罩操作
2. 實踐:制作木蜻蜓
每人完成一個木蜻蜓的制作,看看哪個同學做得又好,速度又快?
3. 教師巡視,個性輔導。
學生了解制作注意點,遇到困難,可以點擊錄像觀看。
學生制作
重點關注指導學生完成蜓翅打磨,注意打磨勻稱,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戴口罩操作,防止木屑入肺,建立勞動防護的意識。
交流評議(4分鐘)
1. 試飛:作品基本上都完成后,請在組長的組織下,根據提示的要求,推選出小組里面最好的作品。到試飛區嗨一把。我們看看誰的木蜻蜓飛得最高、時間最久?
板書出示:試飛區
反思:
個別展示學生說說,為什么會制作出這樣的木蜻蜓?它好在哪里?
哪組推選出來的?你們組的推選理由是什么?
有同學沒有被推選出來,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原因?

調整指導:
能怎么修整一下?(教師示范)
小結:看到同學們親手制作的一個個木蜻蜓,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你們又多了一次成功的體驗。
每組推選出最佳作品。
學生交流。
請做得不成功的同學上臺交流。
學生觀察。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創作成果的愉悅;評議學生作品,提高制作技巧。
拓展創新(2分鐘)
1. 激發:本堂課我們學習制作了木蜻蜓。雖然它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但大家可不要小看它哦,這可是我國古代的一大發明,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
西方的傳教士把它稱為“中國螺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根據“中國螺旋”的形狀和原理還發明了直升機的螺旋槳呢。(出示圖片)
運用:根據它的原理,我們還有很多發明創造呢!有些同學大膽設想,畫出了一些設計圖。(出示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法?
3. 拓展:課后畫出設計稿,通過郵件的形式發給老師,我們一起繼續探討研究。
學生認真聽,了解木蜻蜓原理的運用。
拓展學習領域,了解木蜻蜓的相關歷史。
板書設計
木蜻蜓
劃線定位
蜓翅 形成角度
木蜻蜓 打磨蜓翅 用力均勻
手柄 磨銼手柄
試飛區
迷宮盤的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迷宮的構造特點,能夠運用Photoshop軟件設計迷宮盤。
2. 在學習中提升合作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對于設計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迷宮盤的構造特點及設計方法。
2. 難點: 迷道的巧妙設計。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計算機、Photoshop軟件、打印機。
2. 學生準備:Photoshop軟件、直尺、彩筆。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3分鐘)
1. 出示游戲:聽說很多同學都喜歡玩游戲,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款既熟悉又好玩的游戲:走迷宮!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走一走,能夠在70秒內順利走到終點,即為獲勝!誰愿意來挑戰?其他同學可以幫他指路!
游戲挑戰。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2. 提問:同學們來觀察,除了這位同學走過的這條路,是否還有其他出路呢?
觀察思考。
借助游戲啟發學生發現迷宮的通道有且只有唯一一條,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 小結:看來要想走出迷宮,一定要找到這條唯一出路。知道了這個秘密,你也可以成為迷宮游戲的設計師了,今天這節課也讓我們來做一回迷宮盤的設計師,挑戰一下迷宮盤的設計。
明確課題。
探究學習(15分鐘)
1. 了解迷宮組成部分:想一想,在剛才的迷宮盤中,有哪幾個組成部分呢?(學生:起點、終點、通道、迷道)只有合理安排各個組成部分,才能設計好迷宮盤。(隔離欄:用隔離欄圍起來的部分是道路,走得通的是通道、走不通的叫迷道)
觀察思考。
了解迷宮盤的組成部分。
2. 探究迷宮設計步驟:如何設計各個組成部分呢?請你利用兩分鐘時間自學教材第27、28兩頁,思考:設計迷宮盤,需要哪些步驟呢?
設計四步驟:
●確定起點和終點(我們用紅色小圓點代表起點終點)
●設計通道(起點終點之間設計一條通道)
●畫隔離欄(緊貼通道,在通道兩邊沿網格畫出隔離欄)
●擦除部分隔離欄,添加迷道。(設計一些障礙道路,起到迷惑作用,增添游戲樂趣)
板書:
確定起點和終點
設計通道
畫隔離欄
擦除部分隔離欄,添加迷道
自學教材知識并思考。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思考、總結。
3. 設計起點和通道:
(1)布置小練習:我們將嘗試使用Photoshop這款繪圖軟件來設計這四個步驟,挑戰這四大難關。試試看:在三分鐘時間里,挑戰一、二兩個步驟的設計。
(2)完成后,展示、點評學生的設計成果。
練習。
前兩個步驟的設計較為簡單,所以在這里可以設計一個小練習,讓學生初步感受利用軟件設計迷宮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同時,這一練習的完成也為后面的設計做好了鋪墊。
4. 畫隔離欄:有了一條不錯的通道,你就可以像這樣,緊貼道路兩側,沿網格畫出隔離欄了!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嗎?(比如隔離欄畫在什么位置)
接下來,請修改一下你的通道,并畫出隔離欄吧!如果通道合理,就直接畫出隔離欄。
修改、練習。
點評后,一些學生的設計會出現問題,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設計,沒有問題的學生能夠及時添畫上隔離欄。
5. 添加迷道:好,完成到這里,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還剩下最后一步,也是最復雜的一步,擦除部分隔離欄,添加迷道。仔細思考,究竟該如何設計迷道呢?先擦除部分隔離欄?還是先添迷道?或者說你還能想出什么更好更快的方法,能夠巧妙設計出迷道?
(1)小組三人先進行討論,再嘗試設計出完整的迷道。不管你有什么好方法,都有一個要求:通道是唯一出路,迷道是不通的、合理的。
(2)小結:設計迷道需要智慧,既要迷,還要留出唯一出路,要通道唯一,迷道合理。
如果已經畫到一半,在此基礎上還能修改嗎?來看這張,誰能幫他改一改?
板書:通道唯一
迷道合理
思考討論、各抒己見。
動手嘗試。
到同學電腦上直接幫助修改。
設計迷道是本節課的難點。迷道設計的方法有多種,通過小組討論、嘗試等方式,學生能夠自己感受到哪一種方法更快、更好。
實踐
體驗
(16分鐘)
1. 接下來,請繼續完成迷道的設計,可以檢查、修改,也可以換一種方法重新設計迷道。
動手實踐。
游戲體驗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自己發現設計的問題所在。
2. 完成后與同伴互玩,三人互玩,并將組內最好同學的設計圖上傳給老師。(上傳時,注明小組編號)
將每小組提交的設計方案打印出來并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設計想法、游戲體驗。
組內評選出優秀方案發送給老師。
交流評議(5分鐘)
1. 邀請學生體驗:哪組的設計最合理最有趣?老師想請三位體驗員,來選擇一個你認為最迷最好玩的設計,然后用紅筆找出它的通道。
觀察、分析、比較。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采訪:通過體驗以后,你覺得這組的設計怎么樣?通道唯一嗎?迷道合理嗎?需要改進嗎?(實物展示,學生評價)
交流心得。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下次就能設計得更好。
拓展創新(1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設計了平面迷宮,老師還利用軟件,把它做成了立體效果。甚至你還可以利用木工工具制作一個立體的木質迷宮!那將會更有趣、更好玩,能讓你樂在其中,瞧,巧妙的設計還能把老鼠迷得團團轉。
自己動手吧,下節課精彩繼續!
觀看視頻。
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為下節課迷宮盤的制作做好鋪墊。
板書設計
迷宮盤的設計
確定起點和終點
設計通道 通道唯一
迷道合理
畫隔離欄
擦除部分隔離欄添加迷道
迷宮盤的制作
一、教學目標
1. 能根據迷宮盤的設計用木條制作迷宮盤。
2. 掌握木工測量、直角粘貼的技術,能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鋸床。
3. 體驗木工制作的樂趣,養成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迷宮盤的制作。
2. 難點: 精準測量和鋸割。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迷宮盤范作、實物投影儀、演示材料、魯班小鋸床。
2. 學生準備:材料(底板+木條)、木膠、鉛筆、直尺、手工鋸等工具,口罩。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出示迷宮盤范作:上節課我們設計了迷宮稿,(PPT展示對比)
交流分享。
通過觀察、對比等手段,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平面與立體的迷宮盤的區別。同時讓學生對迷宮盤的制作產生濃厚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 揭題(板書:迷宮盤的制作)
明確課題。
了解學習重點。
探究學習(15分鐘)
1. 探究制作步驟
迷宮盤怎么做?請打開教材自學28至29頁。(測量畫線、鋸割打磨、粘貼組合)
小組討論。
自主觀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很好的過程和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自主研究,主動質疑,從而能檢驗學生自學的能力。
2. 探究測量
(1)提問:怎么測量畫線?
借助木工尺測量畫線有什么好處?
板書:精準
(2)提問:我們可以用木工尺測量,那還有其他方法嗎?
啟發:底板上正方形小格子能幫助測量嗎?正方形小格子的邊長是2厘米。
邊框長度是多少?
2厘米×8=16厘米
(3)老師這里有四條16厘米的邊框木條,誰上來粘貼一下?(指明一位同學在底板上試貼邊框)
(4)大家看一下這位同學粘貼的邊框,你們發現什么問題?怎么會這樣?
要減去兩邊木板的厚度:
木板厚度是0.3厘米,邊框測量精準應該是多少?
16厘米-0.3厘米=15.7厘米。
預設:教師演示“工”字粘貼,提醒減去兩個木板的厚度。(直角粘貼時減去一個木板的厚度)
(5)總結:利用底板上正方形小格子測量時要根據粘貼方法的不同扣除木板的厚度。
上下兩條邊框16厘米,中間邊框長了。兩根邊框長度要減去兩個木板的厚度。
16厘米-0.6厘米=15.4厘米。
(6)實踐體驗:1分鐘大比拼
進行邊框的測量畫線,比比哪組最快完成。
請最快的小組分享經驗。
你們組怎么那么快?
(8)迷道隔板很多,我們也可以先歸類然后一起畫線。
交流所想。
用工具練習測量。
跟著老師劃線。
A. 先測量出一條邊框的長度15. 7厘米。
B. 把四根材料并排一起畫線。
促進學生思考,找出難點。
通過模仿,學會畫線方法,印象深刻
3. 探究鋸割、打磨
(1)播放鋸割視頻:鋸割用的是什么工具?(鋸床)
請一個學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來試一試。(有時間可再播放一遍視頻)
提問:鋸割時要注意什么?
預設:安全、鋸片垂直于所畫的線,為什么?(為了使鋸割更平整)
板書:平整
(3)示范打磨:你看出了什么?(垂直打磨)為什么這么做?(預設:可以使打磨更加平整)
學生上臺做鋸割的操作,說明操作要領。其他同學觀察并糾錯。
引導學生從平面設計圖到立體的迷宮盤,從設計圖上進入立體空間。從討論計算的測量方法,到安全規范的工具操作和使用,通過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導到學習的主要內容上來,既突出了重點,又加深了印象。
4. 探究粘貼組合
演示粘貼。
提問:粘貼組合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
(預設學生回答:粘貼組合牢固、美觀)
板書:牢固
觀察并領悟操作要領。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有所發現,提高效率。
實踐
體驗(15分鐘)
PPT播放制作要求并補充講解
制作精美,安全規范
(補充:要求制作精準、平整牢固、并能安全使用工具與材料、保持桌面整潔。)
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制作迷宮盤。
三人一組,分工合作(補充:要求三人分工合作、人人參與各項步驟、人人都要主動參與)
PPT播放制作步驟圖片。
提示:帶上口罩操作
教師巡回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了解規則,三人分工合作參與制作。
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親自試玩來檢驗自己的作品是否做得成功。同時也是借助此次活動,來提升學生在動手能力和互助意識。
戴口罩操作,防止木屑入肺,建立勞動防護的意識。
交流評議(6分鐘)
組織班級分享:請制作好的小組來介紹一下制作心得、體會?
同學們,你們覺得在制作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呢?
請學生自愿點評:你想來點評哪件作品?
出示評價要點,必要時做“評委”對學生予以引導
(1)測量畫線是否精準
(2)鋸割打磨是否平整
(3)粘貼組合是否牢固
4. 把“魯班獎”頒給這些巧手的同學們,沒有完成的同學,還可以在迷宮里添畫一些背景,使之更有趣味。(PPT創意)
交流心得。
學生根據觀察進行點評。
學生獲獎。
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的過程,來歸納、總結。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不成功的作品也要找出它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提出改進意見,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望,為學生的再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以頒發獎狀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拓展創新(2分鐘)
1.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其他材料的迷宮,麥田迷宮、吸管迷宮、石頭迷宮、樹籬迷宮、巧克力迷宮等,感受精致、細膩的工匠精神。
感受體驗。
讓學生了解到迷宮不同的材質,體驗到不同材料的迷宮的妙趣。感受中國匠人的精神,留住手藝,傳承技藝。
2. 課后我們還可以探索制作其他材料迷宮盤。
板書設計
迷宮盤制作
測量畫線 精準
鋸割打磨 平整
粘貼組合 牢固
注:另附迷宮盤設計圖紙、魯班獎
設計圖紙

魯班獎章
木筆筒
一、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筆筒,了解制作方法,完成筆筒的制作。
2.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3. 提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筆筒的制作。
2. 難點:劃線 直角粘合。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魯班小鋸床、木板(三夾板或五夾板,預先按尺寸開好小料)、膠水、木工筆和直尺。
2.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生活中的各種筆筒、口罩。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3分鐘)
1. 提問:同學們我們接觸木工有一段時間了,通過前幾堂課的觀察,老師發現有位同學表現非常優秀,今天老師要評她為“勞技小巧手”,并把這個筆筒作為獎品贈送給她。
2. 引導: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得到一個這樣的筆筒呢?
3. 揭題: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制作一個木筆筒。
認真聽講,等待發獎。
學生回答。
了解課題。
利用實物獎勵,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并由實物引入今天要制作的作品。
通過實物展示,明確學習任務。
探究學習(15分鐘)
提問引導學生自學教材31至32頁(想一想,試一試)木筆筒怎么制作呢?
組織討論。
自學教材。
小組討論后班級交流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 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筆筒是由哪兩個部分組成的?
板書:筒底 筒身
3. 提問:制作筆筒的步驟是怎樣的?
板書:畫線 鋸割 打磨 粘合
4. 討論:你覺得哪些步驟的制作有困難?(難點:畫線、粘合)
5. 總結:看來同學們的問題還真不少,下面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決。
回答交流。
回答交流。
通過師生交流討論,明白筆筒組成部分和制作步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探究結構:
材料構成:制作筆筒,我們首先要計算、確定好幾塊木板的尺寸。筆筒的筒底是一個正方形,筒身由四塊相同的長方形拼接而成。
(播放PPT動畫演示筆筒的材料與結構。)
尺寸關系:我們來研究一下,筒底正方形的邊長與筒身的長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筒底邊長=側板寬度+側板厚度
7. 計算尺寸:今天老師讓大家制作的筆筒,筒身高度是8厘米,寬度是6厘米,木板厚度為0.5厘米,我們來算一下,筒底的邊長應該是多少?(PPT結構圖上依次顯示出尺寸)
總結:筒底的邊長應該是6.5厘米。同學們畫線的時候要畫準確。
8. 直角粘合:要把筒身周邊的四塊木板拼合起來,有很多種方法,今天我們使用一種最簡單的粘合方法:直角粘合法。(PPT結構圖上依次放大顯示出四個直角粘合的過程)
出示板書:直角粘合
打磨粘合:播放視頻。
提問: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讓打磨和粘合更快、更好?
總結:(1)關于打磨,可以將四塊木板疊在一起打磨,這樣既能打磨得快,還能保證四個側板一樣大小。
(2)關于粘合,筆筒的側板要依次粘合,涂上適量的膠水。
觀看,領悟筆筒的結構和組合方式。
思考、計算、交流、回答,把握即將制作的筆筒的尺寸

初步感知、認識直角粘合技術。

觀看視頻并思考。
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討論,讓學生明白筆筒接合的方法。
通過3D動畫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從而更容易理解筆筒的接合方法和尺寸的計算方法。
通過課件展示與提問交流,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
實踐體驗
(15分鐘)
1. 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筆筒的制作方法,現在你們有信心做一個精致的筆筒嗎?下面我們開始動手吧!
2. 要求:根據同學們的制作情況,我們要比一比哪組做得最好,評出今天的“最佳質量獎”“ 最佳合作獎”“ 最佳衛生獎”三個獎項。
3. 溫馨提示:
兩人合作 尺寸精確
美觀牢固 表面光滑
操作安全 桌面整潔
提示:帶上口罩操作
4. 學生嘗試制作,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聽取制作要求。
學生制作。
在清楚制作要求的前提下操作,可以讓學生的制作更有條理性、針對性。
通過合作制作,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團結協作能力。
戴口罩操作,防止木屑入肺,建立勞動防護的意思。
交流評議(6分鐘)
1. 請同學們將作品放置于展示架上。
2. 簡述評價要點:
外觀精美、粘合牢固、裝飾美觀
觀察、分析、比較。
通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成果做出一個評定,體會勞動的樂趣。
3. 今天我們要邀請兩名小評委,讓他們來評出最佳質量獎,并請他們說說評選的理由。
小評委挑選出“最佳質量獎”,并簡述評選理由。
4. 教師也將根據同學們的合作情況和桌面衛生情況,來頒發“最佳合作獎”與“最佳衛生獎”。
接受表彰。
由于學生很難在合作與衛生兩個方面給予正確評判,所以“最佳合作獎”與“最佳衛生獎”這兩個獎項可以由老師來評定、頒發,且更具說服力。
拓展創新(1分鐘)
筆筒樣式的拓展: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直角粘合技術制作的一個簡單的木筆筒。其實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制作出很多樣式的筆筒,我們還能制作出各種款式的筆筒。(PPT出示其他款式的筆筒圖片:你們看,漂亮嗎)
木板“粘合”的拓展:在生活中為了作品的美觀與牢固,我們還會采用很多其他的方法來粘合木板,如45度粘合、直斜角粘合、榫頭接合、齒口接合等。(PPT出示不同“粘合”方式的圖片)
觀察圖片,思考拓展。
觀察圖片,思考拓展。
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板書設計
木筆筒
創意時鐘(一)
一、教學目標
1. 能運用所學到的木工知識和木工技術,制作創意時鐘。
2. 提升對技術設計、技術實踐及對作品的反思和評價能力,養成親近技術、積極主動進行技術探究的良好習慣。
3. 形成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細致緊密的技術工作習慣。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時鐘的設計與制作。
2. 難點: 鐘面和機芯的安裝。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木工工具(學生鋸、砂紙、白乳膠或502膠水、防護眼鏡);打孔工具(錐子或打孔器);每組提供一份時鐘制作材料(木板或紙板、機芯);時鐘范作一只;掛鐘一只;創可貼若干。
2. 學生準備:制作鐘面所需的彩色卡紙、水彩筆、剪刀、圓規、直尺,口罩、課前了解時鐘的相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謎語激趣
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嗒嗒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謎底:時鐘)
猜謎。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2. 出示時鐘,板書課題
板書:時鐘
明確課題。
直入主題。
3. 拆一拆
認識時鐘組成部件的名稱(鐘體、鐘面、機芯)并板書。
板書:鐘體
鐘面
機芯
仔細觀察、認識時鐘的部件名稱。
初步了解時鐘的各部件名稱。
4. 介紹
今天,我們用這些工具和材料(課件展示:學生鋸、砂紙、白乳膠;打孔器;木板、機芯),通過“加一加”“ 改一改”的方法,對前階段學習制作的筆筒進行再加工,把它變成一個實用的時鐘。
再次明確學習目標。
“加一加”“改一改”是常用的制作方法。
探究學習(13分鐘)
1. 提問
時鐘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操作步驟。)
板書:做


小組討論。
了解時鐘制作的基本步驟。
2. 提問:在這些步驟中,你認為哪個操作工序比較容易,我們已經學會了?這個步驟需要注意什么?
(運用木工方法制作鐘體,注意鐘體大小要依據機芯的大小適當放大,方便機芯的安裝。)
交流所想。
引導學生思考,“由淺入深”先找出容易操作的,再分析難點。
學生已經掌握木工技術,所以做鐘體這一環節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僅需幫助學生整理、完善思路。
3. 重點指導學生打孔。(課件展示)
關鍵是孔的位置,不能太高,使鐘面超出的部分太多,影響平衡;也不能太低,露出部分鐘體,影響美觀。打孔一般選擇在鐘體的中間位置,確定合適的位置后,采用工具進行鉆孔。
●如果鐘體采用教材提供的紙板制作,可用直徑6毫米的打孔器進行定位打孔。
●如果鐘體采用3毫米厚的桐木板制作,則可用錐子或用魯班小機床進行鉆孔,孔的直徑根據機芯中心轉軸直徑大小確定。(教材中提供的機芯中心轉軸直徑約5毫米)
聽講、觀察要領,并根據要求試著上臺確定打孔位置。
學生上臺嘗試打孔。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打孔位置。嘗試采用合適的工具進行打孔。
工具的正確選擇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 提問
在剩下的兩個步驟中,你認為哪個操作工序比較難?哪個步驟比較重要?
交流討論。
預知學生制作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鐘面刻度的設計,機芯的安裝。
5. 指導學生“做鐘面”
(1)PPT演示鐘面刻度的設計,分兩步完成:定位、標數。
定位、標數的方法:先確定機芯軸的位置,一般在鐘面的中間,然后根據中心的位置,按十字線
仔細聽講,觀察要領。
多媒體演示,直觀形象。
找到“12”“6”“3”“9”再確定剩余數字的位置。
(2)PPT展示多種鐘面圖案,學生模仿教材設計貓頭鷹圖案,或自己設計鐘面圖案。(提醒學生要根據鐘體的形狀來確定鐘面的大小,力求美觀)
仔細聽講,理解要領。
觀察思考。
用PPT展示多種簡筆畫圖案,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設計鐘面圖案。
6. 重點指導“裝機芯”
(1)教師講解、演示固定機芯的方法。
●教材中提供的機芯沒有墊片和螺帽,可將機芯粘貼固定在鐘體內,并使機芯軸穿過鐘體和鐘面,直接安裝時針、分針、秒針,安裝要到位。
●如果使用自購機芯,在固定時應先將機芯裝入鐘體,使機芯軸穿過鐘體與鐘面,然后用螺母固定,擰螺母時不能太緊。固定后,依次安裝三針,調整時間,裝入電池。
(2)播放正確安裝機芯的微課。(3)引導:(出示實物掛鐘)我們可以根據這只掛鐘的時間來調整我們所做的時鐘的時間。老師的這只時鐘時間還沒調好,請一位同學上臺幫助老師調好時間。
調整時鐘時間的順序:
●先將三根針指向“12”正中。
●接著順時針撥動分針,調整好時間。
●最后裝入電池,時鐘的指針便走動了。
(4)提問:怎樣判斷我們自己制作的時鐘時間是否準確呢?
(我們把調整過時間的時鐘放置一段時間,等到后面評價階段再來判斷、發現、解決問題。)
觀察、領悟操作要領。
觀看視頻。
一位學生上臺調整時鐘時間,其他同學觀察并指出正誤。
各抒己見。
安裝、調試機芯這一環節直接關系到時鐘的使用,因此,教師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示范演示及視頻微課等多種教學手段,以達成教學目標。
時鐘是否可用,一、兩分鐘內無法判斷,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知曉。指導學生以生活中使用的電子時鐘為標準來調整時間,這樣既準確又科學;引導學生可依據電子時鐘的時間來判斷自己制作的時鐘時間的準確性,也為后面評價時鐘的可用性埋下伏筆。
實踐體驗
(18分鐘)
1. 明確任務
接下來,我們請每個小組(四到五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個作品。
了解規則。
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時鐘的設計、制作、安裝,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有計劃、有步驟的操作,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同時讓學生養成學有計劃的良好習慣。
2. 討論計劃
請同學們每組討論、并制定一個簡單的制作計劃。
交流分享。
強調制作要求,鐘體要做得平穩,鐘面要設計美觀,機芯要安裝準確。(出示板書)
板書:平穩
美觀
準確
明確制作要求。
引導:
組長要合理安排好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每個人、每個步驟都要操作到位。(PPT出示溫馨提示)
●分工合理
●操作有序
●材料節約
●安全衛生
提示:帶上口罩操作(勞動防護)
認真閱讀溫馨提示。
動手實踐。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戴口罩操作,防止木屑入肺,建立勞動防護的意思。
5. 教師巡視,同時進行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
交流評議(6分鐘)
1. 展示學生作品
教師的范作與學生作品放在一起、實物掛鐘掛在顯眼的地方,作為時間參照。
2. 交流制作體會
請各組談談你們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做哪些調整?
交流心得。
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為第二課時做準備
3. 評選優秀作品
各組的時鐘做得怎么樣呢?下面請三位小評委上臺選出最“準”時鐘、最“美”時鐘、最“贊”時鐘(既準又美)。
學生評價,交流推薦理由。
通過評議、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相互評價中看到長處,發現不足。
4. 分析落選原因
時間不準。
(時間準確的關鍵,在于機芯、時針、分針、秒針要安裝到位。)
各組繼續修整、完善作品
發現不足,不斷完善。
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修整,使作品盡可能實用、精美。
6. 各組完成評價表。(見附表)
組內評價。
拓展創新(1分鐘)
1. 展示PPT:創意時鐘的圖片。
2. 提問:對于時鐘,你們有哪些創意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制作有個性的時鐘。
3. 布置課后作業:請同學們收集下節課所需的制作素材。
觀看并思考。
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為下一節制作有個性的時鐘做好準備。
板書設計
時 鐘
做鐘體 平穩
做鐘面 美觀
裝機芯 準確
創意時鐘(二)
一、教學目標
1. 能運用時鐘制作的基本方法,設計制作出富有個性的時鐘。
2. 學會綜合運用各項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3. 提高對作品的認識、欣賞與創造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設計并制作一個富有個性的時鐘。
2. 難點: 創新設計。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木工工具(學生鋸、砂紙、白乳膠或502膠水、防護眼鏡);打孔工具(錐子或打孔器);每組一份時鐘制作材料(木板或紙板、機芯);掛鐘一只;創可貼若干。
2. 學生準備:制作時鐘的相關材料。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提問:(課件展示)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時鐘的制作,不少同學做出了實用又漂亮的時鐘。請仔細觀察這幾個時鐘有什么不同?(一組圖片為鐘體有變化,一組圖片為鐘面的圖案有變化)
觀察、交流。
教師將上節課已經出現創新萌芽的時鐘拍成照片,制作成課件、用于此環節。放大展示學生作品中的小創意,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他們的信心。
2. 提問:(出示教師設計的時鐘)這個時鐘又有什么不同呢?
觀察、比較,交流所想。
3.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設計制作一個有個性的時鐘。
板書:創意時鐘
明確課題。
探究學習(15分鐘)
1. 提問:怎樣制作一個富有個性的時鐘呢?想一想,以往制作創意作品時我們是怎么做的?(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操作步驟)
板書:設計 制作 修整 完成
小組討論、分享交流。
喚醒學生的已學知識點,明確創意制作的基本步驟。
2. 指導“設計”的技能和方法。
(1)要制作一個有個性的時鐘,哪一步是關鍵?(設計)
(2)怎樣來設計?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來設計?老師搜集了一些圖片,請大家邊欣賞邊思考。
這些圖片包括:
●多功能的時鐘
●材料不同的時鐘
●形狀不同的時鐘
欣賞思考。
“設計”是創新的靈魂。而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有限,老師及時教給學生“設計”的知識與技能。展示創意作品的素材,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與經驗,開拓“設計”的視野。
3. 引導:(課件展示設計樣圖)課前,老師請大家搜集了制作時鐘的材料,想必你們心中已有計劃。但動手制作前,設計草圖是十分有必要的,草圖可以為我們的制作提供參照,所以讓我們一起先來完成一份簡單的設計草圖吧。(見附表1)
仔細聆聽。
設計圖可以為制作提供參照,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通過展示樣圖來引導學生設計,能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4.教師巡視指導,進行過程評價。及時肯定、鼓勵學生的設想,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幫助和指導。
小組討論交流,參照樣圖,設計時鐘草圖。
正面、肯定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5. 請學生上臺交流設計圖。
交流分享。
實物投影演示設計圖。
6. 教師、學生對各組交流的設計圖提出意見或建議。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意設計:
●鐘體的結構及功能
●鐘面的形狀、圖案
●制作材料的創新
各抒己見。
學生通過交流,產生思維碰撞,在發現問題、完善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激發。
7.各組修改設計圖。
學生討論、修改、完善設計圖。
實踐體驗
(17分鐘)
1. 布置任務
接下來,我們請每個小組(四到五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個作品。
了解規則,明確任務。
分工合作有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品,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
2. 提出制作要求
時鐘要美觀實用,制作要有創意、有個性。
3. 板書:美觀
實用
有創意
明確制作要求。
“制作要求”的提出,讓學生的實踐操作有標準,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
3. 出示溫馨提示:讓學生認真閱讀。
引導:組長要合理安排好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每個人、每個步驟都要操作到位。(PPT出示溫馨提示)
●設計合理
●節約材料
●分工有序
●安全衛生
提示:帶上口罩(勞動防護)
動手實踐。
提醒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 請學生根據小組的設計,上臺選擇所需工具及材料。
領取所需工具及相關材料。
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素材,教師輔助性提供他們沒有的工具,如木工工具、泡桐木塊等。這樣一方面可節約用材;另一方面開放式的選擇給予學生創作、想象空間,不因老師提供的工具和材料受限制。
5. 教師巡視,進行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
動手實踐。
交流評議(5分鐘)
1. 展示作品
將學生作品放置在展示臺上。(教室里布置有教師的范作及實物掛鐘,用來檢測時鐘時間的準確性)
運用生生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估等多種評價方式。
無論學生的作品是否完美,我們盡可能進行正面鼓勵。及時、積極、有效的評價,在提升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改進。
2. 投票選優
各組的時鐘做得怎么樣呢?下面請各小組指派一名小評委上臺投票選出最富有個性的時鐘。
上臺投票、評比。
3. 說說優勝原因
這個時鐘是得票最多的一組作品,請投票同學說一說選擇它的理由。
交流所想。
4. 教師綜合點評
老師也來投一票,我把這一票投給時鐘制作得既有創意又實用的小組。
發現不足,不斷完善。
5. 各組完成評價表。(見附表2)
組內互評。
拓展創新(1分鐘)
1. 欣賞
同學們創作的時鐘各有亮點,精彩紛呈。老師這兒還有一組更有趣的時鐘,請你們欣賞。(課件展示多幅創意圖片和相關網址)
“創意時鐘”圖解
●會跑的時鐘:兩個大輪子一到時間就會發動。
●炸彈型時鐘:不僅樣子兇悍而且威力驚人,不及時起床,你的鄰居也會被吵醒。
●大海撈針時鐘:從這個球里找到那個能讓它安靜下來的按鈕吧。
●拼圖時鐘:完成拼圖才能讓它停止,不但能把你吵醒,還能幫助你迅速清醒。
欣賞。
利用媒體資源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換個角度再改進、再創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2. 引導
創意無極限,你的是不是又有新設想了呢?老師期待你們的創新作品!
板書設計
創意時鐘
設計 制作 修整 完成
美觀 實用 有創意
附表:
時鐘(第二課時)評價表
__________班 第_____小組
評價
內容
個人
摘星
情況
小組
成員
課前準備充分
認真聽講,積極討論
分工合理
能相互合作
綜合技能掌握熟練
設計、創新合理
時鐘安裝正確
能在各自的工作臺前認真工作
節約能源
能安全操作
桌面始終保持整齊、清潔
能認真做好結束
工作
小組成績

說明:在相應的欄目內打“★”,3顆星為優秀,2顆星為良好,1顆星為合格
附表:
創意 時鐘(第一課時)評價表
__________班 第_____小組
評價
內容
個人
摘星
情況
小組
成員
課前準備充分
認真聽講,積極討論
分工合理
能相互合作
木工技能掌握熟練
設計、創新合理
時鐘安裝正確
能在各自的工作臺前認真工作
節約能源
能安全操作
桌面始終保持整齊、清潔
能認真做好結束工作
小組成績

說明:在相應的欄目內打“★”,3顆星為優秀,2顆星為良好,1顆星為合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扬州市| 德州市| 石城县| 南溪县| 丰宁| 房产| 华坪县| 宾阳县| 灵山县| 泰宁县| 琼中| 靖西县| 沈阳市| 拜城县| 和龙市| 绥德县| 磴口县| 攀枝花市| 延庆县| 迁安市| 梅河口市| 鸡东县| 射阳县| 承德市| 太原市| 开远市| 通城县| 漳州市| 临猗县| 秀山| 淮阳县| 永年县| 汨罗市| 陈巴尔虎旗| 凉城县| 阿拉善左旗| 廉江市| 监利县| 成都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