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教學計劃 主備教師: 第一單元 內容 機械運動 總課時 4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能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2.能選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3.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為運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及相對性,理解參照物概念,能描述物體運動。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難點:對參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參照物的判斷。 教材分析 本章從長度測量入手,講述運動的測量和初步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機械運動為相對性,運用速度進行簡單計算。本章內容是以后學習運動和力知識基礎,熟練掌握本章知識對學習整個力學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章內容學生在生活和小學的學習中,都已經接觸過。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從已經有基礎出發,進行研究性學習來總結規律,達到最終目的。 思路設計 實力情景引入——實驗探究——動手實踐——處理信息——解決問題 課時分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 探究二 運動的描述 1 新授三 運動的快慢 1 新授四 測量平均速度 1 探究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書面練習,收集資料,閱讀預習,小測驗,學生,同伴,教師互評。 單元教學計劃主備教師:第二單元 內容 聲現象 總課時 5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2、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性。 難點:聲音的特性,聲學計算。教材分析 在學習機械運動的基礎上,夲章讓學生接觸聲學的初步知識,對聲學的了解通過有趣易操作的探究活動來進行,為以后探究活動打下基礎。學情 分析 初二學生易接受一些新鮮趣味的物理現象。但由于初學物理對概念的表述很難達到準確,對回聲的計算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公式運用,變形,單位換算等問題。思路 設計 1、讓學生通過做、看、感受、聽、思考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全方位感知聲音。 2、注重探究實驗和自主實驗相結合。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課 時 分 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 探究 2 聲音的特性 1 探究 3 聲的利用 1 新授 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 新授 5 單元小結 1 復習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組內同伴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總評。單元教學計劃主備教師:許亞麗第一單元 內容 機械運動 總課時 4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能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2.能選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3.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為運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及相對性,理解參照物概念,能描述物體運動。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難點:對參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參照物的判斷。教材分析 本章從長度測量入手,講述運動的測量和初步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機械運動為相對性,運用速度進行簡單計算。本章內容是以后學習運動和力知識基礎,熟練掌握本章知識對學習整個力學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 本章內容學生在生活和小學的學習中,都已經接觸過。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從已經有基礎出發,進行研究性學習來總結規律,達到最終目的。思路設計 實力情景引入—實驗探究——動手實踐——處理信息——解決問題課時分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 探究 二 運動的描述 1 新授 三 運動的快慢 1 新授 四 測量平均速度 1 探究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書面練習,收集資料,閱讀預習,小測驗,學生,同伴,教師互評。單元教學計劃主備教師:第三單元 內容 物態變化 總課時 5教學目標 1、描述固、液、氣三種物質狀態的基本特征。2、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3、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1、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2、沸騰現象和溫度變化特點。 難點:1、晶體熔化特點,熔化條件。2、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紹了溫度、物質三態、以及三種物態之間的變化過程。通過本章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溫度,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溫度。教材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僅靠感覺判斷溫度不可靠。本章安排大量實驗并給學生較大的自由度。教材精選材料,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學情 分析 初二學生雖然對實驗感興趣,樂于動手實驗。但對于本單元的兩個重點實驗操作起來仍會有一定的困難。對生活中的現象不能與所學知識聯系。思路 設計 注重在設計上多讓學生參與到生活實例現象舉例,多動手實驗,多動腦思考,多親身感受。課 時 分 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1 溫度計 1 探究 2 熔化和凝固 1 探究 3 汽化和液化 1 探究 4 升華和凝華 1 新授 5 單元小結 1 復習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組內同伴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總評。單元教學計劃主備教師:第四單元 內容 光現象 總課時 6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2、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及應用。 3、通過實驗了解光的色散和不同色光的混合現象。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 難點: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2、光的折射現象。3、光的折射特點。教材分析 本章從光的傳播特點及其應用和光的色散等方面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多彩的光的世界。本章涵蓋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和光的折射等知識。規律性強,實驗操作方便,易體現探究思想。并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學情 分析 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科表述能力,了解了物理學科問題的表述方法,且了解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因此本單元激發學習興趣的實驗少了,多一些規律探究的實驗。學生能在合作中取得成功。思路 設計 以實驗為基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動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課 時 分 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1 光的直線傳播 1 探究 2 光的反射 1 探究 3 平面鏡成像 1 探究 4 光的折射 1 新授 5 光的色散 1 新授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組內同伴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總評,單元檢測。單元教學計劃主備教師:第五單元 內容 透鏡及其應用 總課時 6教學目標 1、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2、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關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生活中的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 難點:凸透鏡成像。教材分析 部長主要講述透鏡的初步認識和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本章教材的核心內容是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材分散了以往的難點,現講生活中的透鏡,再講成像規律,有利于猜想、探究。學情 分析 學生對照相機和放大鏡的使用比較熟悉,為什么會這樣使用缺乏理論根據。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探究難度很大。思路 設計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以實驗為基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論聯系實際。課 時 分 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1 透鏡 1 新授 2 生活中的透鏡 1 新授 3 凸透鏡成像規律 2 探究 4 眼睛和眼鏡 1 新授 5 顯微鏡和望遠鏡 1 新授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組內同伴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總評,單元檢測,課課練側。單元教學計劃主備教師:第六單元 內容 質量與密度 總課時 6教學目標 1、知道質量的含義。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3、了解人類關于物質屬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的影響。教 學 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 難點: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2、光的折射現象。3、光的折射特點。教材分析 本章繼機械運動、聲現象、物態變化、光現象之后,介紹質量與密度,為八年級下冊力學部分打基礎。學情 分析 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科學探究能力能力,因此,教材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學生提供多次使用天平的機會。密度是表征物質性質的一個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難以理解,應給予充分重視。思路 設計 通過實驗探究天平的使用,建立密度的概念,進一步體會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課 時 分 配 序號 內容 課時 課型 1 質量 1 探究 2 密度 2 探究 3 測量物質的密度 1 探究 4 密度與社會生活 1 新授 5 單元復習 1 復習本單元的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組內同伴互評,小組間互評,教師總評,單元檢測。八 年 級 物 理 學 期 教 學 計 劃 年 月 日 年級學科第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對知識探究和領悟的過程,發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聲,光,電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分析概括,信息處理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與他人合作精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習物理興趣。教學資源分析 教材的基本結構:本冊共六章,包括聲,光,熱,力,把學生易接受知識放在一年級,最后一章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簡單的力學知識,為學習八年級下力學打基礎,起到滲透和鋪墊作用。教材內容體系:章:情景引入——閱讀指導——認識現象——探索規律——知識應用。節:想想議議——想想做做——內容介紹——探究——動手動腦——科學世界——STS。重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特點,物態變化中吸熱放熱過程,質量,密度意義。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熔化,沸騰吸熱,溫度不變。參照物選擇,應用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現象。其它:做好課本實驗和學生必做實驗,使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可促進完成認知。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八年級學生處在發育成長階段,他們的思維活躍,求知欲望強,具有強烈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期。2.剛接觸物理,對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邏輯思維上還需要支持。教學方法設計 設疑激趣,引出課題——分組討論——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精講點撥——總結評估——課后實驗,鞏固強化。教學評價方案 1.作業評價:書面練習,小實驗等。2.測驗:口試,現場操作等。3.作品評價:調查,小論文,小發明等。教具 刻度尺,秒表,音叉,光屏,光具座,燒杯,酒精燈,溫度計,天平。課時 32課時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備注1 8.18-8.22 科學之旅 1.1 2 8.25-8.29 1.2 1.3 3 9.1-9.5 1.4 2.1 4 9.9-9.12 2.2 2.3 9月8日放假(中秋)5 9.15-9.19 2.4 3.1 月考(1天)6 9.22-9.26 3.2 3.3 7 9.28-9.30 3.4 階段復習 9月28日上周一課8 10.8-10.11 4.1 4.2 10月11日上周五課9 10.13-10.17 4.3 4.4 期中考試10 10.20-10.24 4.5 單元小結 11 10.27-10.31 5.1 5.2 12 11.3-11.7 5.3 5.4 13 11.10-11.14 5.5 單元小結 14 11.17-11.21 6.1 6.2 月考(1天)15 11.24-11.28 6.3 6.4 16 12.1-12.5 單元小結 階段復習 17 12.8-12.12 期末復習 18 12.15-12.19 期末復習 19 12.22-12.26 期末復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單元計劃.xls 2、聲現象單元教學計劃.doc 3、物態變化單元教學計劃.doc 4、光現象單元教學計劃.doc 5、透鏡單元教學計劃.doc 6、質量與密度單元教學計劃.doc 學期教學計劃.xls 進度表.xls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