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科學探究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選擇題1.(2018.呼倫貝爾)魚兒在水中也能聽到岸上的聲音,當聲音從空氣傳到水中時,它的傳播速度將( )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于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故當聲音從空氣傳到水中時,它的傳播速度將變大。故ACD錯誤; B正確:故選: B。2.(2019.無錫期中)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C.真空可以傳播聲音 D.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答案】 D【解析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此選項錯誤;B、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人說話靠的是聲帶的振動。此選頁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進行傳播。此選項錯誤;D、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發聲的物體一 定在振動。此選項正確。故選D。3.(2019.興化)如圖所示,將正在發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關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說明了聲波具有能量B.通過觀察音叉周圍濺起的水花,說明了發聲的音叉在振動C.人耳聽到的音叉聲音越來越小,由于聲音的音調在不斷降低D.將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液體能夠傳聲【答案】B【解析】A、音叉直接和水接觸,水花濺起是由音叉的振動引起的,不能說明了聲波具有能量,故A錯誤;B、正在發聲的音叉是否振動,不容易觀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夠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飛濺,就能夠說明插入水中的發聲音叉是在振動的;故B正確; C、聲音的大小指的是聲音的響度,人耳聽到的音叉聲音越來越小,由于聲音的響度在不斷減小,故C錯誤; D、將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插入水中的發聲音叉是在振動的,故D錯誤。故選: B4. (2019.雙流區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的目的是(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便于觀察 B.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便于觀察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換放大,便于觀察 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便于觀察【答案】C【解析】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 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被彈起,這樣做是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該現象說明了音叉在振動。故選: C。5. (2019.市中區)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鐘置內,如圖所示。通電后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電鈴在振動,但鈴聲越來越小。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聽到鈴聲又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 B.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的傳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質 C.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質 D.聽到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要借助介質才能傳播【答案】B【解析】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聲音越來越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仍能看見電鈴在振動,說明光能穿透玻璃,說明光傳播不需要介質。故選: B二.填空題6.(2019.寧德模擬)“山間鈴響馬幫來”這句話中,鈴響是由于鈴中的金屬珠子撞擊產生______而發聲,?而山間小路上的人們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是通過_______傳入人耳。【答案】 振動 空氣【解析】鈴響是由于鈴受到金屬珠子的撞擊振動而發聲的;在山間小路上人們聽到遠處傳來的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答案為:振動;空氣。7.(2018.夏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此對聯中所說的三種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的速度相比_______(選填“風聲最快”?、“雨聲最快”、?“讀書聲最快”或“一樣快)。【答案】 一樣快 【解析】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我們聽到“風聲、雨聲、讀書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在15°C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三種聲音傳播時的速度是一樣快。 8.(2019.亭湖區)考試鐘聲敲響后,同學們開始答題。鐘聲是由鐘___________產生的,鐘聲通過___________傳到同學們的耳朵。高考和中考期間,城管人員通知市民在考場附近不得大聲喧嘩,這是從___________處控制噪聲的干擾的。【答案】振動 空氣 聲源。【解析】考試鐘聲敲響后,同學們開始答題。鐘聲是由鐘振動產生的,鐘聲通過空氣傳到同學們的耳朵:(2)高考和中考期間,城管人員通知市民在考場附近不得大聲喧嘩,這種措施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9.(2018.遵義)小明在探究聲音的產生時,用如圖所示器材做實驗。當他敲擊音叉時,發現乒乓球被彈起,說明___________。在物理學中,這種將一種不容易觀察的現象變為另一種容易觀察的現象的方法叫___________。【答案】振動 轉換。【解析】(1)如圖,用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發出聲音,乒乓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2)實驗中,我們通過觀察乒乓球的振動而得知音叉的振動情況,這種研究方法叫轉換法。10.(2018.龍鳳區)如圖所示,將一只通電的小電鈴放在連通于抽氣機的玻璃置內,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將會發現:___________(2)此實驗說明了___________, 進一步推理可得___________(3)此實驗應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答案】 (1)電鈴聲逐漸變小;(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3)理想實驗法。【解析】當抽氣機把玻璃蛋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聲音傳播所靠的介質逐漸減少,所以聲音逐漸變小;反之,聲音將逐漸變大;(2)此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進一步驗證了聲音不能再真空中傳播。(3)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實和理論思維結合起來,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一.選擇題1.(2019.集美)中國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中曾寫到“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下列對鐘聲的解釋正確的是( ) A.鐘聲是由鐘體振動產生的 B.鐘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鐘聲對睡覺的人來說是樂音 D.詩人根據音調判斷是鐘發出的聲音【答案】A【解析】A、鐘聲是由鐘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所以鐘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C、鐘聲影響了人的正常休息,所以對睡覺的人來說屬于噪音。故C錯誤;D、不同材料的物質發聲結構不同,所以鐘發出的聲音音色與其它的物質發聲的音色不同,所以人是根據音色知道是鐘發出的聲音。故D錯誤。故選: A2.(2018.密山市)下面的幾種情況不能利用回聲測定的是( ?)A.海洋的深度 B.對面山崖的距離C.海底魚群的位置 D.雷電發生處到聽見雷聲的人的距離【答案】D【解析】A、讓聲音從海面發出經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記錄接收到回聲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聲測距;B、聲音發出后,經對面山崖反射后,返回,記錄接收到回聲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對面山崖的距離,利用了回聲測距; C、讓聲音從海面發出,經魚群反射后,返回海面,記錄接收到回聲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到魚群的距離,從而確定海底魚群的位置,利用了回聲測距; D、由于光速比聲速快得多,光傳播到聽見雷聲的人的時間非常的短,可以忽略,所以當他看見閃電時,可以認為雷聲才開始從打雷處向下傳播,記錄看到閃電和聽到雷聲的時間差,那么打雷處與聽到雷聲人的距離就可以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故D不是回聲測距的應用;3.(2019.峨邊縣) 在敲響大古鐘時,有同學發現,停止對大鐘撞擊后,大鐘“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鐘停止振動 B.人的聽覺發生“延長”C.鐘還在振動 D.聲的回音【答案】 C 【解析】對大鐘撞擊后,大鐘的振動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大鐘會”?余音未止”故選C。4.(2018.興化)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瓶塞處漏音忽略不計)。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實驗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 B.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C.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 D.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答案】D【解析】 A、不塞瓶塞時聲音通過空氣向外傳播,塞上瓶塞時聲音通過瓶塞向外傳播,探究的是固體傳聲和氣體傳聲,不符合題意,該選項設計不合理;B、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沒有控制距離的大小,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思想,無法比較,該選項設計不合理;C、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沒有控制聲音響度大小,不符臺控制變量法的思想,無法比較,該選項設計不合理;D、完好的瓶膽夾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氣的瓶膽不是真空的,可以驗證真空能否傳聲,該選項設計合理。故選: D.二.填空題5.觀察下表,請寫出兩個與聲音傳播速度相關的結論:結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2)溫度一定時,(在同一介質中)聲速與頻率無關。【解析】以表中左列數據進行分析可得到: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以表中右列數據進行分析可得到:溫度一 定時,(在同一介質中)聲速與頻率無關;故答案為: (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2)溫度一定時,(在同一介質中)聲速與頻率無關。6. 如圖所示,小明將衣架懸掛在細繩中間,細繩繞在兩手食指上:(1)伸直手臂,敲打衣架,聽到了聲音,這聲音是通過____________傳播的。(2)用繞有細繩的食指堵住雙耳,敲打衣架,______________(選填 “能”或“不能”)聽到聲音,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空氣 能 固體能傳聲【解析】(1) 將衣架懸掛在細繩中間,細繩繞在兩手食指上,伸直手臂,敲打衣架,敲打衣架的聲音會通過空氣傳播到人的耳朵里,所以能聽到聲音。(2)用繞有細繩的食指堵住雙耳,敲打衣架,發出的響聲通過細繩和手指傳到小明的耳朵里,小明能聽到聲音,說明了固體能夠傳聲。7.人耳能分清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s,所以要能聽到自己拍手的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_____________m(空氣中的聲音速度為340m/s) 【答案】 17【解析】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v=340m/s, ,s =vt= 340m/sx0.05s=17m。因時間必須大于0.1s,故距離必須大于17m。故答案為: 17m8.如圖所示,體育課上小明和小華同學合作做“測量聲速”的實驗,小華應該_________(選填 “聽槍聲”或“看槍煙”)開始計時,這是因為在空氣中光速比聲速快得多,若在百米賽跑中,終點計時員故意按另-方法計時,記錄成績為14.8s,則該同學的實際成績為_________s。【答案】看槍煙 15.1s 【解析】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x 108m/s;因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在看到發令時散發的白煙按秒表計時較為準確;由得,聲音傳播100m所需時間:≈0.3s,V聲這位同學的實際成績: t運動員=t+t四= 14.8s +0.3s=15.1s.故答案為:看槍煙;快; 15.1。實驗題9.(2018.建湖)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探究聲現象時所做的實驗: 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3)若在月球上進行該實驗,甲圖中的小球 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被彈起,乙圖中的小球________ (選填“會”或“不會”)被彈起。【答案】(1)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3) 會;不會。【解析】(1) 由圖甲所示可知,泡沫塑料球被彈起,說明發聲的音叉是振動的;(2)在圖乙中,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卻能發生振勸,說明空氣能傳聲,也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3)若把此實驗拿到月球上做,甲圖中的泡沫塑料球能被彈起,因為只要音叉振動,小球就會被彈起;乙圖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發生振動,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因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右邊音叉發出的聲音無法傳到左邊音叉,使左邊音叉振動。四.綜合應用題10.(2018.武漢)一輛汽車勻速行駛,在離山崖700 m處鳴笛,汽車向前行駛40 m后聽到回聲,求汽車的速度. (聲音的速度取340 m/s)【答案】10m/s【解析】由題可知聲音傳播的距離s2=2s-s1=2×700m-40m=1360m聲音傳播的時間(車行駛時間):汽車的行駛速度為:答:汽車的速度為10m/s73.1 科學探究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選擇題1.(2018.呼倫貝爾)魚兒在水中也能聽到岸上的聲音,當聲音從空氣傳到水中時,它的傳播速度將( )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無法確定2.(2019.無錫期中)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C.真空可以傳播聲音 D.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3.(2019.興化)如圖所示,將正在發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關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說明了聲波具有能量 B.通過觀察音叉周圍濺起的水花,說明了發聲的音叉在振動C.人耳聽到的音叉聲音越來越小,由于聲音的音調在不斷降低D.將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液體能夠傳聲4. (2019.雙流區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的目的是(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便于觀察 B.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便于觀察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換放大,便于觀察 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便于觀察5. (2019.市中區)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鐘置內,如圖所示。通電后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電鈴在振動,但鈴聲越來越小。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聽到鈴聲又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B.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的傳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質C.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質D.聽到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要借助介質才能傳播二.填空題6.(2019.寧德模擬)“山間鈴響馬幫來”這句話中,鈴響是由于鈴中的金屬珠子撞擊產生______而發聲,?而山間小路上的人們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是通過_______傳入人耳。7.(2018.夏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此對聯中所說的三種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的速度相比_______(選填“風聲最快”?、“雨聲最快”、?“讀書聲最快”或“一樣快)。8.(2019.亭湖區)考試鐘聲敲響后,同學們開始答題。鐘聲是由鐘___________產生的,鐘聲通過___________傳到同學們的耳朵。高考和中考期間,城管人員通知市民在考場附近不得大聲喧嘩,這是從___________處控制噪聲的干擾的。9.(2018.遵義)小明在探究聲音的產生時,用如圖所示器材做實驗。當他敲擊音叉時,發現乒乓球被彈起,說明___________。在物理學中,這種將一種不容易觀察的現象變為另一種容易觀察的現象的方法叫___________。10.(2018.龍鳳區)如圖所示,將一只通電的小電鈴放在連通于抽氣機的玻璃置內,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將會發現:___________(2)此實驗說明了___________, 進一步推理可得___________(3)此實驗應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一.選擇題1.(2019.集美)中國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中曾寫到“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下列對鐘聲的解釋正確的是( ) A.鐘聲是由鐘體振動產生的 B.鐘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鐘聲對睡覺的人來說是樂音 D.詩人根據音調判斷是鐘發出的聲音2.(2018.密山市)下面的幾種情況不能利用回聲測定的是( ?)A.海洋的深度 B.對面山崖的距離C.海底魚群的位置 D.雷電發生處到聽見雷聲的人的距離3.(2019.峨邊縣) 在敲響大古鐘時,有同學發現,停止對大鐘撞擊后,大鐘“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鐘停止振動 B.人的聽覺發生“延長”C.鐘還在振動 D.聲的回音4.(2018.興化)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瓶塞處漏音忽略不計)。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實驗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 B.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C.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 D.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二.填空題5.觀察下表,請寫出兩個與聲音傳播速度相關的結論:結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如圖所示,小明將衣架懸掛在細繩中間,細繩繞在兩手食指上:(1)伸直手臂,敲打衣架,聽到了聲音,這聲音是通過____________傳播的。(2)用繞有細繩的食指堵住雙耳,敲打衣架,______________(選填 “能”或“不能”)聽到聲音,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人耳能分清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s,所以要能聽到自己拍手的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_____________m(空氣中的聲音速度為340m/s)8.如圖所示,體育課上小明和小華同學合作做“測量聲速”的實驗,小華應該_________(選填 “聽槍聲”或“看槍煙”)開始計時,這是因為在空氣中光速比聲速快得多,若在百米賽跑中,終點計時員故意按另-方法計時,記錄成績為14.8s,則該同學的實際成績為_________s。實驗題9.(2018.建湖)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探究聲現象時所做的實驗: 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3)若在月球上進行該實驗,甲圖中的小球 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被彈起,乙圖中的小球________ (選填“會”或“不會”)被彈起。四.綜合應用題10.(2018.武漢)一輛汽車勻速行駛,在離山崖700 m處鳴笛,汽車向前行駛40 m后聽到回聲,求汽車的速度. (聲音的速度取340 m/s)5(共19張PPT)第三章 第1節科學探究: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課堂導入 你能分辨出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的聲音嗎?對于聲音,同學們能提出哪些問題?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2.聲音是如何傳播到我們耳朵的?0102半人馬星系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請大家思考一下,在我們教室里可以做什么活動發出聲音?敲桌子拍 手撥動尺子唱歌、說話撕 紙敲擊音叉… 動手試試根據剛才的活動你能發現了什么?揚聲器發聲時,我們觀察放在揚聲器紙盆上的泡沫小球的情況。實驗現象: 泡沫小球在揚聲器的紙盆中不停地跳動,表明揚聲器在振動實驗探究2課堂活動實驗一 我們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中,會看到水花四濺,你知道為什么會產生水花嗎?用手握住正在發音的音叉,還能聽到聲音嗎?實驗現象: 看到水花四濺,說明音叉在振動。用手握住后就聽不到聲音,說明振動停止,發聲停止。實驗二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是: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是怎么傳播的?探究:聲音的傳播觀察:在抽氣后,你聽到的鈴聲有何變化?猜想:如果鐘罩的空氣能全部抽完,我們還能聽到聲音嗎?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真空不能傳聲。水中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嚇跑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漁民利用電子發聲器捕魚想一想聲音又能在固體中傳播嗎?實驗:耳朵在離開桌面一點和緊貼桌面上,聽到輕叩桌面的聲音相同嗎?結論: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后,又怎樣讓大腦感知?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著,叫做聲波聲 波鼓膜振動聽小骨及其他組織聽覺神經大 腦聲 速 聲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注 意一般,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1)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15攝氏度)為340m/s;(2)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要 快 ,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要快 。聲音傳播的速度即: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什么信息?回聲: 聲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時, 能被反射, 反射 回來再次被人們聽到的聲音叫做回聲。聽到回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 0.1 秒以上, 人耳能把原聲與回聲區分開。知識拓展聲源振動產生聲音人耳ab聲波聲波1.利用回聲與原聲的混響,達到加強原聲的效果。2.利用回聲來測距離。回聲的利用3課堂小結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介質: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 聲音在介質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源)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聲 速典例分析1.在通常情況下,下列各物質中,聲音傳播速度最快的是( ) A. 空氣 B. 水 C.鋁 D.真空C2. 某同學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室用來探究(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C.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D.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介質B遷移訓練1. 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B.傳播聲音的介質有氣體、液體、固體,真空不能傳聲 C.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 D.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ABD 2.《夢溪筆談》中有這樣的敘述:行軍夜宿,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體(大地、箭筒)傳聲速度比空氣傳聲速度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2020學年八年級物理全冊3.1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課件(新版)滬科版.pptx 2019_2020學年八年級物理全冊3.1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含解析)(新版)滬科版.docx 2019_2020學年八年級物理全冊3.1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新版)滬科版.docx ClaudioAbbado-Non-RoyaltyBearing.mp3 純音樂-小貓叫聲.mp3 純音樂-小鳥叫聲.mp3 純音樂-電話鈴聲(DJ長音頻).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