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理綜知識點全面總結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理綜知識點全面總結復習

資源簡介

物理
一、靜力學:
1.幾個力平衡,則一個力是與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兩個力的合力:F 大+F小F合F大-F小。
三個大小相等的共面共點力平衡,力之間的夾角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種等效代換,分力與合力都不是真實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處理力學問題時的一種方法、手段。
4.三力共點且平衡,則(拉密定理)。
5.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則。
6.兩個一起運動的物體“剛好脫離”時:
貌合神離,彈力為零。此時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輕繩不可伸長,其兩端拉力大小相等,線上各點張力大小相等。因其形變被忽略,其拉力可以發生突變,“沒有記憶力”。
8.輕彈簧兩端彈力大小相等,彈簧的彈力不能發生突變。
9.輕桿能承受縱向拉力、壓力,還能承受橫向力。力可以發生突變,“沒有記憶力”。
10、輕桿一端連絞鏈,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桿方向。
二、運動學:
1.在描述運動時,在純運動學問題中,可以任意選取參照物;
在處理動力學問題時,只能以地為參照物。
2.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思考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總是帶來方便:

3.勻變速直線運動:
時間等分時, ,
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紙帶點痕求速度、加速度:
,,
4.勻變速直線運動,v0 = 0時:
時間等分點:各時刻速度比:1:2:3:4:5
各時刻總位移比:1:4:9:16:25
各段時間內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點:各時刻速度比:1∶∶∶……
到達各分點時間比1∶∶∶……
通過各段時間比1∶∶()∶……
5.自由落體: (g取10m/s2)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內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拋運動:對稱性:,,
7.相對運動:共同的分運動不產生相對位移。
8.“剎車陷阱”:給出的時間大于滑行時間,則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時間,確定了滑行時間小于給出的時間時,用求滑行距離。
9.繩端物體速度分解:對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為沿繩的分速度和垂直繩的分速度。
10.兩個物體剛好不相撞的臨界條件是:接觸時速度相等或者勻速運動的速度相等。
11.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的臨界條件是: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時與小車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兩個物體距離最大(?。┑呐R界條件是:速度相等。
三、運動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a=g
2.系統法:動力-阻力=m總a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時間相等: 450時時間最短: 無極值:
 
4.一起加速運動的物體,合力按質量正比例分配:
,與有無摩擦(相同)無關,平面、斜面、豎直都一樣。

5.物塊在斜面上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再滑上水平面后靜止于C點,若物塊與接觸面的動摩擦因數均為,如圖,則=
6.幾個臨界問題: 注意角的位置!
   
光滑,相對靜止 彈力為零 彈力為零
7.速度最大時合力為零:
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時,
四、圓周運動 萬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勻速圓周運動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辦法:沿半徑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豎直平面內的圓運動
(1)“繩”類:最高點最小速度,最低點最小速度,
上、下兩點拉力差6mg。
      要通過頂點,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點與最低點的拉力差6mg。
   (2)繩端系小球,從水平位置無初速下擺到最低點:彈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桿”:最高點最小速度0,最低點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g與高度的關系:
5.解決萬有引力問題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衛星:高度大則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動能小、重力勢能大、機械能大。
速率與半徑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與半徑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衛星軌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
7.衛星因受阻力損失機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減小。
8.“黃金代換”:重力等于引力,GM=gR2
9.在衛星里與重力有關的實驗不能做。
10.雙星:引力是雙方的向心力,兩星角速度相同,星與旋轉中心的距離跟星的質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
五、機械能:
1.求機械功的途徑:
(1)用定義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動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圖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與位移成線性關系時)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與路徑無關。
3.功能關系:摩擦生熱Q=f·S相對=系統失去的動能,Q等于摩擦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對應勢能增量的負值:。
5.作用力的功與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號相反,其總功也不一定為零。
6.傳送帶以恒定速度運行,小物體無初速放上,達到共同速度過程中,相對滑動距離等于小物體對地位移,摩擦生熱等于小物體獲得的動能。
六、動量:
1.反彈:動量變化量大小
2.“彈開”(初動量為零,分成兩部分):速度和動能都與質量成反比。
3.一維彈性碰撞:
當時,(不超越)有
,為第一組解。
動物碰靜物:V2=0,
質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轉;質量相等,速度交換。
碰撞中動能不會增大,反彈時被碰物體動量大小可能超過原物體的動量大小。
當時,為第二組解(超越)
4.A追上B發生碰撞,則
(1)VA>VB (2)A的動量和速度減小,B的動量和速度增大
(3)動量守恒 (4)動能不增加 (5)A不穿過B()。
5.碰撞的結果總是介于完全彈性與完全非彈性之間。
6.子彈(質量為m,初速度為)打入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質量為M),但未打穿。從子彈剛進入木塊到恰好相對靜止,子彈的位移、木塊的位移及子彈射入的深度d三者的比為
7.雙彈簧振子在光滑直軌道上運動,彈簧為原長時一個振子速度最大,另一個振子速度最小;彈簧最長和最短時(彈性勢能最大)兩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8.解決動力學問題的思路:
(1)如果是瞬時問題只能用牛頓第二定律去解決。
如果是討論一個過程,則可能存在三條解決問題的路徑。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條路都可以,首選功能或動量。
如果作用力是變力,只能從功能和動量去求解。
(3)已知距離或者求距離時,首選功能。
已知時間或者求時間時,首選動量。
(4)研究運動的傳遞時走動量的路。
研究能量轉化和轉移時走功能的路。
(5)在復雜情況下,同時動用多種關系。
9.滑塊小車類習題:在地面光滑、沒有拉力情況下,每一個子過程有兩個方程:
?。?)動量守恒;(2)能量關系。
 常用到功能關系:摩擦力乘以相對滑動的距離等于摩擦產生的熱,等于系統失去的動能。
七、振動和波:
1.物體做簡諧振動,
在平衡位置達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動量、動能
在最大位移處達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復力、加速度、勢能
通過同一點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復力、加速度、動能、勢能,只可能有不同的運動方向
經過半個周期,物體運動到對稱點,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個周期內回復力的總功為零,總沖量為,路程為2倍振幅。
經過一個周期,物體運動到原來位置,一切參量恢復。
一個周期內回復力的總功為零,總沖量為零。路程為4倍振幅。
2.波傳播過程中介質質點都作受迫振動,都重復振源的振動,只是開始時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運動,產生的橫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運動,產生的橫波波谷在前。
波的傳播方式:前端波形不變,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圖象討論波的傳播距離、時間、周期和波速等時:注意“雙向”和“多解”。
4.波形圖上,介質質點的運動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進入另一介質時,頻率不變、波長和波速改變,波長與波速成正比。
6.波發生干涉時,看不到波的移動。振動加強點和振動減弱點位置不變,互相間隔。
八、熱學
1.阿伏加德羅常數把宏觀量和微觀量聯系在一起。
宏觀量和微觀量間計算的過渡量:物質的量(摩爾數)。
2.分析氣體過程有兩條路:一是用參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內能看溫度,做功看體積,吸放熱綜合以上兩項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靜電學:
1.電勢能的變化與電場力的功對應,電場力的功等于電勢能增量的負值:。
2.電現象中移動的是電子(負電荷),不是正電荷。
3.粒子飛出偏轉電場時“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通過電場中心”。
4.討論電荷在電場里移動過程中電場力的功、電勢能變化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
①定性用電力線(把電荷放在起點處,分析功的正負,標出位移方向和電場力的方向,判斷電場方向、電勢高低等); ②定量計算用公式。
5.只有電場力對質點做功時,其動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
只有重力和電場力對質點做功時,其機械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
6.電容器接在電源上,電壓不變,;
斷開電源時,電容器電量不變,改變兩板距離,場強不變。
7.電容器充電電流,流入正極、流出負極;
電容器放電電流,流出正極,流入負極。
十、恒定電流:
1.串聯電路:U與R成正比,。 P與R成正比,。
2.并聯電路:I與R成反比, 。 P與R成反比, 。
3.總電阻估算原則:電阻串聯時,大的為主;電阻并聯時,小的為主。
4.路端電壓:,純電阻時。
5.并聯電路中的一個電阻發生變化,電流有“此消彼長”關系:一個電阻增大,它本身的電流變小,與它并聯的電阻上電流變大;一個電阻減小,它本身的電流變大,與它并聯的電阻上電流變小。
6.外電路任一處的一個電阻增大,總電阻增大,總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
外電路任一處的一個電阻減小,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路端電壓減小。
7.畫等效電路的辦法:始于一點,止于一點,盯住一點,步步為營。
8.在電路中配用分壓或分流電阻時,抓電壓、電流。
9.右圖中,兩側電阻相等時總電阻最大。
10.純電阻電路,內、外電路阻值相等時輸出功率最大,。
R1 R2 = r2 時輸出功率相等。
11.純電阻電路的電源效率:。
12.純電阻串聯電路中,一個電阻增大時,它兩端的電壓也增大,而電路其它部分的電壓減小;其電壓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電壓減小量之和的絕對值。反之,一個電阻減小時,它兩端的電壓也減小,而電路其它部分的電壓增大;其電壓減小量等于其它部分電壓增大量之和。
13.含電容電路中,電容器是斷路,電容不是電路的組成部分,僅借用與之并聯部分的電壓。
穩定時,與它串聯的電阻是虛設,如導線。在電路變化時電容器有充、放電電流。
直流電實驗:
1. 考慮電表內阻的影響時,電壓表和電流表在電路中, 既是電表,又是電阻。
2. 選用電壓表、電流表:
① 測量值不許超過量程。
② 測量值越接近滿偏值(表針偏轉角度越大)誤差越小,一般應大于滿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電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對誤差越大 。
3.選限流用的滑動變阻器:在能把電流限制在允許范圍內的前提下選用總阻值較小的變阻器調節方便;選分壓用的滑動變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調節且輸出電壓穩定,但耗能多。
4.選用分壓和限流電路:
用阻值小的變阻器調節阻值大的用電器時用分壓電路,調節范圍才能較大。
電壓、電流要求“從零開始”的用分壓。
(3)變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證用電器安全時用分壓。
(4)分壓和限流都可以用時,限流優先(能耗?。?br/>5.伏安法測量電阻時,電流表內、外接的選擇:
“內接的表的內阻產生誤差”,“好表內接誤差小”(和比值大的表“好”)。
6.多用表的歐姆表的選檔:指針越接近R中誤差越小,一般應在至4范圍內。
選檔、換檔后,經過“調零”才能進行測量。
7.串聯電路故障分析法:斷路點兩端有電壓,通路兩端沒有電壓。
8.由實驗數據描點后畫直線的原則:
(1)通過盡量多的點, (2)不通過的點應靠近直線,并均勻分布在線的兩側,
(3)舍棄個別遠離的點。
9.電表內阻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電流表測電流,其讀數小于不接電表時的電阻的電流;電壓表測電壓,其讀數小于不接電壓表時電阻兩端的電壓。
10.兩電阻R1和R2串聯,用同一電壓表分別測它們的電壓,其讀數之比等于電阻之比。
十一、磁場:
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場時,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與速率無關)。
2.粒子徑直通過正交電磁場(離子速度選擇器):qvB=qE,。
磁流體發電機、電磁流量計:洛倫茲力等于電場力。
3.帶電粒子作圓運動穿過勻強磁場的有關計算:
從物理方面只有一個方程:,得出 和;
解決問題必須抓幾何條件:入射點和出射點兩個半徑的交點和夾角。
兩個半徑的交點即軌跡的圓心,
兩個半徑的夾角等于偏轉角,偏轉角對應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
4.通電線圈在勻強磁場中所受磁場力沒有平動效應,只有轉動效應。
磁力矩大小的表達式,平行于磁場方向的投影面積為有效面積。
5.安培力的沖量。(q的計算見十二第7)
十二、電磁感應:
1.楞次定律:“阻礙”的方式是“增反、減同”
楞次定律的本質是能量守恒,發電必須付出代價,
楞次定律表現為“阻礙原因”。
2.運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經驗:
(1)內外環電路或者同軸線圈中的電流方向:“增反減同”
(2)導線或者線圈旁的線框在電流變化時:電流增加則相斥、遠離,電流減小時相吸、靠近。
(3)“×增加”與“·減少”,感應電流方向一樣,反之亦然。
(4)單向磁場磁通量增大時,回路面積有收縮趨勢,磁通量減小時,回路面積有膨脹趨勢。 通電螺線管外的線環則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題:雙解,“加速向左”與“減速向右”等效。
4.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求出的是平均電動勢,在產生正弦交流電情況下只能用來求感生電量,不能用來算功和能量。
5.直桿平動垂直切割磁感線時所受的安培力:
6.轉桿(輪)發電機的電動勢:
7.感應電流通過導線橫截面的電量:
8.感應電流生熱
9.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又表示相關物理單位(國際單位制)之間的關系。
十三、交流電:
1.正弦交流電的產生:
中性面垂直磁場方向,線圈平面平行于磁場方向時電動勢最大。
最大電動勢:
與e此消彼長,一個最大時,另一個為零。
2.以中性面為計時起點,瞬時值表達式為;
以垂直切割時為計時起點,瞬時值表達式為
3.非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一個周期內產生的總熱量。
4.理想變壓器原副線之間相同的量:
P, ,T ,f,
5.遠距離輸電計算的思維模式:
6.求電熱:有效值;求電量:平均值
十四、電磁場和電磁波:
1.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的存在,赫茲用實驗證明電磁波的存在。
2.均勻變化的A在它周圍空間產生穩定的B,振蕩的A在它周圍空間產生振蕩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質斜射入光密介質,光向法線靠攏。
2.光過玻璃磚,向與界面夾銳角的一側平移;
光過棱鏡,向底邊偏轉。
4.從空氣中豎直向下看水中,視深=實深/n
4.光線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時,半徑是法線。
5.單色光對比的七個量:
光的顏色
偏折角
折射率
波長
頻率
介質中的光速
光子能量
臨界角
紅色光







紫色光







十六、光的本性:
1.雙縫干涉圖樣的“條紋寬度”(相鄰明條紋中心線間的距離):。
2.增透膜增透綠光,其厚度為綠光在膜中波長的四分之一。
3.用標準樣板(空氣隙干涉)檢查工件表面情況:條紋向窄處彎是凹,向寬處彎是凸。
4.電磁波穿過介質面時,頻率(和光的顏色)不變。
5.光由真空進入介質:V=,
6.反向截止電壓為,則最大初動能
十七、原子物理:
1.磁場中的衰變:外切圓是衰變,內切圓是衰變,半徑與電量成反比。
2.經過幾次、衰變?先用質量數求衰變次數,再由電荷數求衰變次數。
3.平衡核方程: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
4.1u=931.5MeV。
5.經核反應總質量增大時吸能,總質量減少時放能。
衰變、裂變、聚變都是放能的核反應;僅在人工轉變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應。
6.氫原子任一能級上:E=EP+EK,E=-EK,EP=-2EK,
量子數n(E(EP(EK(V(T(
十八、物理發現史:
1、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時代的儀器、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于t2 并給以實驗檢驗;推斷并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后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3、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4、開普勒:丹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5、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國植物學家;在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
7、焦耳:英國物理學家;測定了熱功當量J=4.2焦/卡,為能的轉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的發熱,得到了焦耳定律。
8、開爾文:英國科學家;創立了把-273℃作為零度的熱力學溫標。
9、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10、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帶電油滴在豎直電場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電荷e 。
11、歐姆:德國物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并確定了它們的關系。
12、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13、安培: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
14、湯姆生:英國科學家;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e/m;湯姆生還提出了“棗糕模型”,在當時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
15、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類在獲得高能粒子方面邁進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親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提出了電磁場及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
17、楞次:德國科學家;概括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19、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于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20、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鐘。
21、托馬斯·楊:英國物理學家;首先巧妙而簡單的解決了相干光源問題,成功地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雙孔或雙縫干涉)
22、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繼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發現紫外線后,發現了當高速電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發射出X射線—倫琴射線。
23、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概念—電磁輻射(含光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E與頻率υ成正比。其在熱力學方面也有巨大貢獻。
24、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后加入美國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
25、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任何一種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
26、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通過α粒子的散射現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首先實現了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
2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
28、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從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實驗研究中,發現了中子。
29、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云室以觀察α、β、γ射線的徑跡。
化學
常見物質俗名
無機部分:
純堿、蘇打、天然堿 、口堿:Na2CO3 小蘇打:NaHCO3
(次亞硫酸鈉)大蘇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瑩石:CaF2 重晶石:BaSO4(無毒)
碳銨: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鹽:NaCl
芒硝:Na2SO4·7H2O (緩瀉劑)
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
綠礬:FeSO4·7H2O 七水硫酸亞鐵,俗稱綠礬,化學式為FeSO4·7H2O
明礬:KAl (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又稱:明礬
膽礬、藍礬:CuSO4·5H2O
皓礬:ZnSO4·7H2O
干冰:CO2 (固體)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瀉鹽:MgSO4·7H2O七水硫酸鎂 雙氧水:H2O2 硅石、石英:SiO2
剛玉:Al2O3 水玻璃、泡花堿、礦物膠:Na2SiO3
鐵紅、鐵礦:Fe2O3
磁鐵礦:Fe3O4
黃鐵礦、硫鐵礦:FeS2
菱鐵礦:FeCO3
銅綠、孔雀石:Cu2 (OH)2CO3堿式碳酸銅 赤銅礦:Cu2O 波爾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劑: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天然氣、沼氣、坑氣(主要成分):CH4
水煤氣:CO和H2
光化學煙霧:NO2在光照下產生的一種有毒氣體
王水:濃HNO3與濃HCl按體積比1:3混合而成。
鋁熱劑: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過磷酸鈣(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過磷酸鈣(主要成分):Ca (H2PO4)2
尿素:CO(NH2) 2
有機部分:
氯仿:CHCl3 電石:CaC2 電石氣: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烴:是良好的制冷劑,有毒,但破壞O3層。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氣成分(石油裂化):烯烴、烷烴、炔烴、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爐氣成分(煤干餾):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蟻醛:甲醛 HCHO
福爾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蟻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麥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軟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藍墨水褪色,強酸性,受熱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常見物質顏色
鐵:鐵粉是黑色的;一整塊的固體鐵是銀白色的。 Fe2+——淺綠色 Fe3O4——黑色晶體
Fe(OH)2——白色沉淀 Fe3+——黃色 Fe (OH)3——紅褐色沉淀 Fe (SCN)3——血紅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藍綠色 Fe2O3——紅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體
銅:單質是紫紅色 Cu2+——藍色 CuO——黑色 Cu2O——紅色 CuSO4(無水)—白色 CuSO4·5H2O——藍色 Cu2 (OH)2CO3 —綠色 Cu(OH)2——藍色 [Cu(NH3)4]SO4——深藍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狀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膠狀沉淀
Cl2、氯水——黃綠色 F2——淡黃綠色氣體 Br2——深紅棕色液體 I2——紫黑色固體
HF、HCl、HBr、HI均為無色氣體,在空氣中均形成白霧
CCl4——無色的液體,密度大于水,與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黃色固體 Ag3PO4—黃色沉淀 S—黃色固體 AgBr—淺黃色沉淀
AgI—黃色沉淀 O3—淡藍色氣體 SO2—無色,有剌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
SO3—無色固體(沸點44.8 0C) 品紅溶液——紅色 氫氟酸:HF——腐蝕玻璃
N2O4、NO——無色氣體 NO2——紅棕色氣體 NH3——無色、有剌激性氣味氣體
常見實驗現象:
1、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的,Ba(OH)2與NH4Cl反應是吸熱的;
2、Na與H2O(放有酚酞)反應,熔化、浮于水面、轉動、有氣體放出;(熔、浮、游、嘶、紅)
3、焰色反應:Na 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Cu 綠色、Ca磚紅、Na+(黃色)、K+(紫色)。
4、Cu絲在Cl2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 5、H2在Cl2中燃燒是蒼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7、P在Cl2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
8、SO2通入品紅溶液先褪色,加熱后恢復原色;
9、NH3與HCl相遇產生大量的白煙; 10、鋁箔在氧氣中激烈燃燒產生刺眼的白光;
1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燒生成白色粉末(MgO),產生黑煙;
12、鐵絲在Cl2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 13、HF腐蝕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由白色變為灰綠最后變為紅褐色;
15、在常溫下:Fe、Al 在濃H2SO4和濃HNO3中鈍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氣呈粉紅色。
17、蛋白質遇濃HNO3變黃,被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
18、在空氣中燃燒:S——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H2——淡藍色火焰 H2S——淡藍色火焰
CO——藍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藍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燒——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19.特征反應現象:
20.淺黃色固體: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SO2(加熱后又恢復紅色)、Cl2(加熱后不恢復紅色)
22.有色溶液: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MnO4-(紫色)
有色固體:紅色(Cu、Cu2O、Fe2O3)、紅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藍色[Cu(OH)2] 黃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考試中經常用到的規律:
1、溶解性規律——見溶解性表; 2、常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指示劑
PH的變色范圍
甲基橙
<3.1紅色
3.1——4.4橙色
>4.4黃色
酚酞
<8.0無色
8.0——10.0淺紅色
>10.0紅色
石蕊
<5.1紅色
5.1——8.0紫色
>8.0藍色
3、在惰性電極上,各種離子的放電順序:
陰極(奪電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陽極(失電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屬作陽極,電解時陽極本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Pt、Au除外)
4、雙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1)左邊寫出水解的離子,右邊寫出水解產物;
(2)配平:在左邊先配平電荷,再在右邊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則在那邊加水。
例:當Na2CO3與AlCl3溶液混和時: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寫電解總反應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應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電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將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寫成二個電極反應的方法:(1)按電子得失寫出二個半反應式;(2)再考慮反應時的環境(酸性或堿性);(3)使二邊的原子數、電荷數相等。
例:蓄電池內的反應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試寫出作為原電池(放電)時的電極反應。
寫出二個半反應: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環境中,補滿其它原子: 應為: 負極:Pb + SO42- -2e- = PbSO4
正極: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當是充電時則是電解,電極反應則為以上電極反應的倒轉:
為: 陰極:PbSO4 +2e- = Pb + SO42- 陽極: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計算題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守恒、電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恒用得多)
8、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多,離子半徑越?。?
9、晶體的熔點:原子晶體 >離子晶體 >分子晶體 中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 Si、SiC 、SiO2=和金剛石。 原子晶體的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的: 金剛石 > SiC > Si (因為原子半徑:Si> C> O).
10、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11、膠體的帶電:一般說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 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價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氫鍵的物質: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樣)的密度小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
16、離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氣體放出;(2)是否有弱電解質生成;(3)是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4)是否生成絡離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發生雙水解。
17、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強的酸
18、熔點最低的金屬是Hg (-38.9C。),;熔點最高的是W(鎢3410c);密度最?。ǔR姡┑氖荎;密度最大(常見)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時就成為了酸雨。
20、有機酸酸性的強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機鑒別時,注意用到水和溴水這二種物質。
例:鑒別: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與水互溶),則可用水。
2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磺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2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量時產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發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酰銨(HCNH2O)、葡萄溏、果糖、麥芽糖,均可發生銀鏡反應。(也可同Cu
(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 —— 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應式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膠體的聚沉方法:(1)加入電解質;(2)加入電性相反的膠體;(3)加熱。
常見的膠體:液溶膠:Fe(OH)3、AgI、牛奶、豆漿、粥等;氣溶膠:霧、云、煙等;固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等。
27、污染大氣氣體: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工業三廢:廢渣、廢水、廢氣。
29、在室溫(20C。)時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難溶。
30、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量的2/3。地面淡水總量不到總水量的1%。當今世界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鐵的含C量在:2%——4.3% 鋼的含C量在:0.03%——2% 。粗鹽: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為MgCl2吸水,所以粗鹽易潮解。濃HNO3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固體NaOH在空氣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氣體溶解度: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氣體的體積。
“10電子”、“18電子”的微粒小結
1.“10電子”的微粒:
分子
離子
一核10電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電子的
HF
OH?、
三核10電子的
H2O
NH2?
四核10電子的
NH3
H3O+
五核10電子的
CH4
NH4+
分子
離子
一核18電子的
Ar
K+、Ca2+、Cl ̄、S2?
二核18電子的
F2、HCl
HS?
三核18電子的
H2S
四核18電子的
PH3、H2O2
五核18電子的
SiH4、CH3F
六核18電子的
N2H4、CH3OH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質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濃HNO3
SO2
活性炭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各種“氣”匯集
1.無機的:爆鳴氣(H2與O2); 水煤氣或煤氣(CO與H2);碳酸氣(CO2)
2.有機的:天然氣(又叫沼氣、坑氣,主要成分為CH4)
液化石油氣(以丙烷、丁烷為主) 裂解氣(以CH2=CH2為主) 焦爐氣(H2、CH4等)
電石氣(CH≡CH,常含有H2S、PH3等)
滴加順序不同,現象不同
1.AgNO3與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淀,后產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與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淀,后產生白色沉淀
3.HCl與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淀,后產生白色沉淀
4.Na2CO3與鹽酸:
Na2CO3向鹽酸中滴加——開始有氣泡,后不產生氣泡
鹽酸向Na2CO3中滴加——開始無氣泡,后產生氣泡
原電池:
原電池形成三條件: “三看”。先看電極:兩極為導體且活潑性不同;
再看溶液:兩極插入電解質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閉合回路或兩極接觸。
原理三要點:(1)?相對活潑金屬作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2) 相對不活潑金屬(或碳)作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3)?導線中(接觸)有電流通過,使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原電池: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
4.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
原電池
電解池
(1)定義
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
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裝置
(2)形成條件
合適的電極、合適的電解質溶液、形成回路
電極、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外接電源、形成回路
(3)電極名稱
負極
正極
陽極
陰極
(4)反應類型
氧化
還原
氧化
還原
(5)外電路電子流向
負極流出、正極流入
陽極流出、陰極流入
等效平衡問題及解題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義在一定條件(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下,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分數(體積、物質的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類
(1)定溫(T)、定容(V)條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類:對于一般可逆反應,在定T、V條件下,只改變起始加入情況,只要通過可逆反應的化學計量數比換算成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物質的物質的量與原平衡相同,則二平衡等效。
Ⅱ類:在定T、V情況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的比例與原平衡相同,則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與例3的相似。如將反應換成合成氨反應)
Ⅲ類:在T、P相同的條件下,改變起始加入情況,只要按化學計量數換算成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同,則達到平衡后與原平衡等效。
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實驗:
加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
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涌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里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于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只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于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余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于磨口的細口瓶中,并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堿:易潮解,應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并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
.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等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其它氣體若能極易溶于某液體中時(如CO2易溶于燒堿溶液中),亦可做噴泉實驗。
化學方程集錦:
1、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2NaOH + CO2 ==== Na2CO3+ H2O
2、在標準狀況下2.24LCO2通入1mol/L 100mLNaOH溶液中:CO2+NaOH NaHCO3
3、燒堿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硫: NaOH +SO2==NaHSO3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Ca(OH)2+ 2CO2══Ca(HCO3)2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NH3?H2O+CO2== (NH4)2 CO3+ H2O
6、用碳酸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 Na2CO3+ SO2 Na2SO3+ CO2↑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鈉溶液中:Na2CO3+CO2 +H2O══2 NaHCO3
8、在醋酸鉛[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氣體:Pb(Ac)2+H2S=PbS↓+2HAc
9、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O2+H2O+C6H5ONa→C6H5OH+ NaHCO3
10、氯化鐵溶液中通入碘化氫氣體: 2FeCl3+2 HI 2Fe Cl2+ I2+2 H Cl
11、硫酸鐵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氫:Fe2(SO4)3+ H2S==2 FeSO4+ S↓+ H2SO4
12、少量SO2氣體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 +2SO2+ 2H2O══Na2 SO4+ 2HCl+H2SO4
13、氯氣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
14、氟氣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
15、氯氣通入冷的氫氧化鈉溶液中:Cl2+2 NaOH══NaClO+NaCl+ H2O
16、FeBr2溶液中通入過量Cl2: 2FeBr2+ 3Cl2══2FeCl3+2 Br2
17、FeBr2溶液與等物質的量Cl2反應:6FeBr2+ 6C12 4FeCl3+2FeBr3+ 3Br2
18、足量氯氣通入碘化亞鐵溶液中:3Cl2+2FeI2 2FeCl3+2I2
19、在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FeI2 +Br2 FeBr2+ I2
20、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入溴水:6FeCl2 + 3Br2══4FeCl3+2 FeBr3
21、鈉與水反應: 2Na+2H2O 2NaOH +H2↑
22、鋁片投入氫氧化鈉溶液:2Al+ 2NaOH +6H2O 2 Na [Al(OH)4] +3H2↑
23、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2FeCl3+ Fe 3 FeCl2
24、FeCl3溶液與Cu反應:2FeCl3+ Cu CuCl2+2FeCl2
25、硫氫化鈉溶液與碘反應:NaHS+I2 S↓+ HI+NaI
26、過氧化鈉和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27、銅與濃硝酸:Cu+4HNO3(濃) Cu(NO3)2+ 2NO2↑+ 2H2O
28、銅與稀硝酸:3Cu+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29、稀硝酸除銀鏡:3Ag+4HNO3 3AgNO3+ NO↑+ 2H2O
30、稀硝酸與過量的鐵屑反應3Fe+8HNO3(?。? 3Fe(NO3)2+ 2NO↑+ 4H2O
31、FeS和稀硝酸反應:FeS+4HNO3══Fe(NO3)3+NO↑+S↓+2 H2O
32、電解飽和食鹽水:2 NaCl+2H2O C12↑+ H2↑+2NaOH
33、用石墨電極電解硫酸銅溶液:2CuSO4+2H2O O2↑+2Cu+ 2H2SO4
34、醋酸加入氨水: CH3COOH+NH3·H2O CH3COONH4+H2O
35、氫氧化鎂加入醋酸: Mg(OH)2+2CH3COOH (CH3COO)2Mg+2H2O
36、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
CuSO4+ Ba(OH)2══Cu(OH)2↓+ BaSO4↓
37、石灰乳與海水制取氫氧化鎂:MgCl2+Ca(OH)2══Mg(OH)2↓+ CaCl2
38、少量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鈣溶液混合:w.w.w.k.s.5.u.c.o.m
Ca(HCO3)2+ Ca(OH)2 2CaCO3↓+2H2O
39、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Ca(HCO3)2+ 2NaOH══CaCO3↓+ Na2CO3+2 H2O
40、少量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混合:Ca(OH)2+ 2NaHCO3══CaCO3↓+ Na2CO3+2 H2O
41、碳酸氫鎂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
Mg(HCO3)2+ 2Ca(OH)2══2CaCO3↓+ Mg(OH)2↓+ 2H2O
42、氫氧化鋇溶液和碳酸氫鎂溶液反應:
Mg (HCO3)2 + Ba(OH)2 Mg(OH)2↓+ BaCO3↓+2H2O
43、向碳酸氫鎂溶液中加人過量氫氧化鈉:
Mg (HCO3)2+ 4NaOH Mg(OH)2↓+2 Na2CO3+2H2O
44、NH4HCO3溶液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
NH4HCO3+2NaOH(過量)══Na2CO3+ NH3↑+2 H2O
45、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剛好沉淀完全
NH4HSO4+ Ba(OH)2══BaSO4↓+ NH3·H2O+ H2O
46、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
NH4HCO3+ Ba(OH)2══BaCO3↓+ NH3↑+ 2H2O
47、在亞硫酸氫銨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稀溶液:
NH4HSO3+ 2NaOH Na2SO3+ NH3·H2O+ H2O
48、硫酸氫鈉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至溶液pH=7:
2Na HSO4+ Ba(OH)2══Na2 SO4 +BaSO4↓+2 H2O
49、硝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 Al(NO3)3+ 3NH3·H2O === Al(OH)3↓+ 3NH4NO3
50、明礬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
2KAl(SO4)2+ 6NH3·H2O 2Al(OH)3↓+ K2 SO4+ 3(NH4)2 SO4
51、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氫氧化鋇溶液與明礬溶液混合:
6Ba(OH)2+6KAl(SO4)2 6BaSO4↓+3K2 SO4+ 4Al(OH)3↓+ Al2(SO4)3
52、大理石與鹽酸反應制CO2氣體:CaCO3+ 2HCl══ 2CaCl2+ CO2↑+ H2O
53、碳酸鈣中滴入醋酸溶液:w.w.w.k.s.5.u.c.o.m
CaCO3+ 2CH3COOH==(CH3COO)2Ca +CO2↑+ H2O
54、乙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氫銨溶液:
CH3COOH十NH4HCO3 CH3COONH4+CO2↑+H2O
55、硫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 Na2S+2HCl 2NaCl+ H2S↑
56、碳酸氫鈣溶液和鹽酸反應: Ca(HCO3)2+ 2HCl CaCl2+ 2CO2↑+2H2O
57、碳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與之等物質的量的鹽酸:Na2CO3+ HCl NaCl+ NaHCO3
58、碳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質的量的乙酸:
Na2CO3+ CH3COOH== CH3COONa +NaHCO3
59、適量的稀硫酸滴入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中:
2Na [Al(OH)4]+ H2SO4 2Al(OH)3↓+Na2SO4+2H2O
60、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硫酸:CuSO4+ H2S === CuS↓+ H2SO4
61、Na2CO3的水解:Na2CO3+ H2ONaHCO3+ NaOH
62、硫氫化鈉的水解:NaHS+ H2OH2S+ NaOH
63、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鐵膠體:FeCl3+3H2O Fe(OH)3(膠體)+ 3HCl
64、氯化鋁溶液中加足量碳酸氫鈉溶液:
AlCl3+ 3NaHCO3 Al(OH)3↓+3NaCl+3 CO2↑
65、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2FeSO4+ H2O2+ H2SO4══Fe2(SO4)3+2 H2O
66、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5NaNO2+ 2KMnO4+ 3H2SO4══2Mn SO4+5NaNO3+K2SO4+ 3H2O
生物
高中生物學生常見易錯知識綜合一
1.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級上傳遞效率在10%—2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6.物質可以循環,能量不可以循環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
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皮膚,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后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1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
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 H O N P 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斷增的: 干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2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2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于觀察
29.培養基: 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 :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
3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31.基因自由組合時間:簡數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試驗中用到C2H5OH的情況
Ⅰ.脂肪的鑒定試驗: 50%
Ⅱ.有絲分裂(解離時):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脫氧核苷酸不溶)
Ⅴ.葉綠體色素提?。嚎商娲?*
33.手語是一鐘镅裕?攬渴泳踔惺嗪陀镅災惺?/SPAN>
34.基因= 編碼區 + 非騙碼區
(上游 ) ( 下游)
(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區和內含子)
等位基因舉例:Aa AaAa AAAa
35.向培養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是為了調節PH
36.物理誘導 :離心,震動,電刺激
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PEG
生物誘導 :滅火的病毒
37.人工獲得胚胎干細胞的方法是將核移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某一時期從而獲得胚胎干細胞,某一時期,這個時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細胞較真核細胞簡單細胞內僅具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細胞內具有兩種核酸——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僅具有一種遺傳物質——DNA或RNA
阮病毒僅具蛋白質
39.秋水仙素既能誘導基因突變又能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這跟劑量有關)
40.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獲得免疫的機體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發生過敏反應(過敏體質),可能不發生過敏反應(正常體質)
42.冬小麥在秋冬低溫條件下細胞活動減慢物質消耗減少單細胞內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明顯提高細胞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例減少活動減慢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43.用氧十八標記的水過了很長時間除氧氣以外水蒸氣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機物中也有標記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葉片細胞排列疏松
C4植物的暗反應可在葉肉細胞內進行也可在維管束鞘細胞內進行
葉肉細胞CO2→C4            圍管束鞘細胞C4→CO2→(CH2O)
45.光反應階段電子的最終受體是輔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應需要酶,暗反應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攝入脂肪過多,不能及時運走;磷脂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再有毛細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適宜進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蛋白質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51.谷氨酸發酵時
溶氧不足時產生乳酸或琥珀酸
發酵液PH呈酸性時有利于谷氨酸棒狀桿菌產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細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強的時期是細菌的對數期
54.紅螺菌屬于兼性營養型生物,既能自養也能異養
55.穩定期出現芽胞,可以產生大量的次級代謝產物
56組成酶和誘導酶都胞是胞內酶。
57.青霉菌產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殺死細菌、放線菌殺不死真菌。
58.細菌:凡菌前加桿“桿”、“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將運載體導入受體細胞時運用CaCl2目的是增大細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覺產生于大腦皮層
61.生物的一切性狀受基因和外界條件控制,人的膚色這種性狀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節的。
62.“京花一號”小麥新品種是用花藥離體培養培育的
“黑農五號”大豆新品種是由雜交技術培育的。
67.分裂間期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沒有高爾基體和內質網。
68.注意:細胞內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與核糖體有關,分泌酶和高爾基體,內質網有關
69.葉綠體囊狀結構上的能量轉化途徑是光能→電能→活躍的化學能→穩定的化學能
70.一種高等植物的細胞在不同新陳代謝狀態下會發生變化的是哪些選項?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⑵中心體數目× 高等植物無此結構
⑶細胞質流動速度√代表新陳代謝強度
⑷自由水筆結合水√代表新陳代謝強度
72.高爾基體是蛋白質加工的場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復制繁殖的過程
病毒RNA→DNA→蛋白質
RNA→DNA→ HIV病毒
RNA→ RNA
74.流感、煙草花葉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過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過強造成
76.水平衡的調節中樞使大腦皮層,感受器是下丘腦
78.骨骼肌產熱可形成ATP
79.皮膚燒傷后第一道防線受損
80.純合的紅花紫茉莉
82.自養需氧型生物的細胞結構中可能沒有葉綠體可能沒有線粒體(例如:藍藻)
83.神經調節:迅速精確比較局限時間短暫
體液調節:比較緩慢比較廣泛時間較長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脫氫酶活性可以通過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來緩解
85.生產賴氨酸時加入少量的高絲氨酸是為了產生一些蘇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黃色短桿菌正常生活
86.生長激素:垂體分泌→促進生長主要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促激素:垂體分泌→促進腺體的生長發育調節腺體分泌激素
胰島 :胰島分泌→降糖
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孕激素 :卵巢→促進子宮內膜的發育為精子著床和泌乳做準備
催乳素 :性腺→促進性器官的發育
 性激素?。捍龠M性器官的發育,激發維持第二性征,維持性周期
87.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個體發育包括種子的形成和萌發(胚胎發育),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胚后發育)
89.有絲分裂后期有4個染色體組
90.所有生殖細胞不都是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
91.受精卵不僅是個體發育的起點,同時是性別決定的時期
92.雜合子往往比純合子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93.靶細胞感受激素受體的結構是糖被
靶細胞感受激素受體的物質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時間 、 光合作用面積、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礦質元素,溫度,二氧化碳濃度)
95.離體植物組織或器官經脫分化到愈傷組織經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試管苗
96.16個細胞的球狀胚體本應當分裂4次而實際分裂5次
基細胞
受精卵→
頂細胞→16個細胞的球狀胚體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細胞融合細胞內有4個染色體組
99.內胚層由植物極發育其將發育成肝臟、心臟、胰臟
胚層、外胚層由動物極發育成
100.高等動物發育包括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中關鍵的時期是原腸胚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內胚層、中胚層、外胚層并形成原腸胚和囊胚腔兩個腔
101.生物體內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或能量
103.細胞免疫階段靶細胞滲透壓升高
104. C4植物
葉肉細胞僅進行二氧化碳→C4 (正常)
僅光→活躍的化學能(NADP,ATP)
圍管束鞘細胞 C4→CO2→三碳化合物
(無類囊狀結構薄膜)
ATP + NADP―→ 輔酶二+ ADP
供氫供能
105.關于基因組的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有絲分裂可導致基因重組×
B、等位基因分離可以導致基因重組×
C.無性生殖可導致基因重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可導致基因重組√
106.判斷:西瓜的二倍體、三倍體、四倍體是3個不同的物種× (三倍體是一個品種,與物種無關)
107.生物可遺傳變異一般認為有3種
(1)將轉基因鯉魚的四倍體與正常二倍體鯉魚雜交產生三倍體魚苗(染色體變異)
(2)血紅蛋白氨基酸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導致血紅蛋白?。ɑ蛲蛔儯?br/>(3)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出一個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組)
108.目的基因被誤插到受體細胞的非編碼區,受體細胞不能表達此性狀,而不叫基因重組(插入編碼區內叫基因重組)
109.判斷(1)不同種群的生物肯定不屬于同一物種×(例:上海動物園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種不是同一群落)
(2)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
(3)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必須有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不一定有地理隔離,只需生殖隔離即可)
109.達爾文認為生命進化是由突變、淘汰、遺傳造成的
110.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111.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112.種群的數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性別組成 、年齡組成
113.基因分離定律:等位基因的分離
自由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連鎖定律
114.河流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物由于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能夠
較長時間的保持動態平衡
115.喬木層↑
灌木層↑ 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層↑
而為了適應環境喬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強,當光照強度漸強時葉片相對含水量變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營養級較低所含的能量較多且個體一般較小總個體數一般較多
117.生態系統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之間不斷循環的過程
118.濕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凈化水質等特點
119.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靶細胞的能力
120.可以說在免疫過程中消滅了抗原而不能說殺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例如:淚液)、白細胞(例如:傷口化膿)
122.胞內酶(例如:呼吸酶)組織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內環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協同作用
124.腎上腺素是蛋白質
125.低血糖:40~60mg  正常: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2 有3層作用
⑴使效應T細胞的殺傷能力增強
⑵誘導產生更多的效應T細胞
⑶增強其他有關免疫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能力
127.釀膿鏈球菌導致風濕性心臟病
128.HIV潛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線
130. C4植物
光反應在葉肉細胞中進行ATP NADPH進入圍管束鞘細胞中,葉肉細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運入維管束鞘細胞形成CO2生成C3后變成糖類物質
140.將豆科植物的種子沾上與該豆科植物相適應的根瘤菌這顯然有利于該作物的結瘤固氮
141.高爾基體功能:加工分裝蛋白質
142.植物的組織培養VS動物個體培養
143.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母系遺傳出現性狀分離不出現性狀分離比
144.限制性內切酶大多數在微生物中
DNA連接酶連接磷酸二脂鍵
145.質粒的復制在宿主細胞內(包括自身細胞內)
146.mRNA→一條DNA單鏈→雙鏈DNA分子
蛋白質→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單鏈DNA→雙鏈DNA
147.單克隆抗體是抗體(單一性強靈敏度高)
148.厭氧型:鏈球菌 嚴格厭氧型:甲烷桿菌
兼性厭氧型:酵母菌
149.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150.植物培養時加入:蔗糖 生長素 有機添加物
動物培養時加入:葡萄糖
151滅活的病毒能誘導動物細胞融合
152.制備單克隆抗體需要兩次篩選,篩選雜交瘤細胞,篩選產生單克隆抗體的細胞
153.細胞壁決定細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場所是細胞膜
155.放線菌產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產生于真核生物
156.利用選擇培養基可篩選:
酵母菌、青霉菌——運用的試劑是青霉素
金黃色葡萄球菌——運用的試劑是高濃度氯化鈉
大腸桿菌 ——運用的試劑是依紅美蘭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長規律用液體培養基
158.PH改變膜的穩定性(膜的帶電情況)和酶的活性
159.發酵工程內容⑴選育
⑵培養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確②營養藥協調③PH要適宜
⑶滅菌 ⑷擴大培養 ⑸接種
160.發酵產品的分離和提純⑴過濾和沉淀(菌體)
⑵蒸餾萃取離子交換(代謝產物)
161.判斷:
× ⑴固氮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 (無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異化作用類型全為需氧型
(反例:梭菌為厭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既有自養型,又有異樣型 (藍藻,園褐固氮菌)
×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全為異養性
(藍藻+紅萍、藍藻+真菌成為地衣)
163.誘變育種的優點提高突變頻率創造對人類有力的突變化學誘變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亞硝酸、秋水仙素
164.膽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類
165.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
166.人體內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可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說明營養物質之間的轉化時是有條件的,且轉化程度有差異。人體內主要是通過糖類氧化分解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供能。這說明三大營養物質相互轉化相互制約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機體產生記憶細胞+特定抗體
168.興奮在神經細胞間的傳遞具有定向性化學遞質需要穿過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169.遺傳規律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170.中樞神經不包含神經中樞
171.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是典型的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的綜合應用
172.體現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的運輸方式⑴主動運輸⑵自有擴散
173.動物有絲分裂時細胞中含有4個中心粒
174.染色體除了含有DNA外還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質和DNA在加熱時都會變性而當溫度恢復常溫時DNA恢復活性而蛋白質不恢復活性
176.離體的組織培養成完整的植株
⑴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型 ⑵這種技術可用于培養新品種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脫毒 ⑶屬于細胞工程應用領域之一 ⑷利用這種技術將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靖边县| 韩城市| 祥云县| 东台市| 庆城县| 长汀县| 疏勒县| 怀远县| 沾化县| 武义县| 鄯善县| 江口县| 庆元县| 横山县| 南京市| 巴塘县| 新密市| 香格里拉县| 丰台区| 海口市| 祁东县| 涞水县| 临西县| 涞水县| 连州市| 叙永县| 渑池县| 虹口区| 青海省| 都江堰市| 英吉沙县| 长子县| 安康市| 元氏县| 台北市| 甘泉县| 靖远县| 鞍山市| 久治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