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考試地理復習提綱 第一章 至第三章的第二節(jié)一:地球的形狀1.概念: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2.認識的過程:天圓地方學說——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形的3.生活中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例子:(1)海邊看遠處駛來的輪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2)站的高看得遠。 (3)月食時,月面上呈現(xiàn)的地球的陰影的邊緣是圓弧形二:地球的大小1 赤道的周長:4萬千米2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3地球的赤道半徑:6378千米4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三:地球儀1 概念:根據(jù)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做成的地球模型2 緯線定義:垂直地軸(經(jīng)線)并饒地球一周的圓圈叫緯線特點:①形狀: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完整的圓。 ②長度:緯線的長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變短。③方向:指示東西方 ④ 地球儀上有無數(shù)條緯線3 緯度定義:為了區(qū)別不同的緯線而標注的度數(shù)叫緯度。劃分:赤道的緯度為0度,從赤道向北、向南各分為90度,以北稱為北緯,屬于北半球,用N表示,以南稱為南緯,屬于南半球,用S表示。幾條重要的緯線:①北回歸線:北緯23.5度 ② 南回歸線: 南緯23.5度 ③ 北極圈:北緯66.5度 ④ 南極圈: 南緯66.5度 ⑤ 北極: 北緯90度 ⑥南極:南緯 90度中低高緯的劃分:①低緯地區(qū): 0°—30°S 、 0°—30°N ②中緯地區(qū):30°S — 60°S 、 30°N — 60°N ③ 高緯地區(qū):60°S— 90°S 、 60°N — 90°N3 經(jīng)線定義: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極點的弧線叫做經(jīng)線特點:①形狀:每條經(jīng)線只形成半個圓 ②長度:所有經(jīng)線的長度都是相等的 ③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 ④ 地球儀上有無數(shù)條經(jīng)線4 經(jīng)度 定義:為了區(qū)別不同的經(jīng)線而標注的度數(shù)叫經(jīng)度 劃分:0°經(jīng)線以東的是東經(jīng),用E表示,以西的是西經(jīng),用W表示。 規(guī)律:向東增大的為東經(jīng),向西增大的為西經(jīng),東西經(jīng)最大的度數(shù)都是180度 幾條重要的經(jīng)線:①0°經(jīng)線又叫本初子午線,穿過英國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臺的舊址 ② 180°經(jīng)線是東西經(jīng)重合的經(jīng)線 ③ 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到160°E為西半球 5 經(jīng)緯網(wǎng) 目的: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地理位置:經(jīng)度和緯度。如北京(160°E,40°N) 四:地球的運動地球自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看逆時針方向運動,南極看順時針)自西向東定義饒著地軸的運動饒著太陽的運動周期一天約24小時一年地理意義地方時差和晝夜交替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五帶的劃分、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太陽直射點點變化1、地軸的特點:地軸是假想的軸,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只在地球儀上有,地軸的北端與地球儀的表面的交點是北極,反之南極,地軸總是斜這身子運動的,且總是指向北方。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日期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晝夜情況節(jié)氣6.22北回歸線全年最高地面獲得熱量最多晝長夜短夏至日9.23赤道居中晝夜平分秋分日12.22南回歸線全年最低晝短夜長冬至日3.21赤道居中晝夜平分春分日3.21-6.22直射北半球且向北運動逐漸增大晝長夜短但晝漸長6.22-9.23直射北半球且向南運動逐漸減少晝長夜短但晝漸短9.23-12.22直射南半球且向南運動逐漸減少晝短夜長且晝變短12.22-3.21直射南半球且向北運動逐漸增大晝短夜長且晝變長3.五帶的劃分:五.地圖:1、比例尺:①概念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②表示方法:文字式、數(shù)字式、線段式③圖幅大小相等,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實地距離越小,但是描述的地理事物越詳細。2、方向:利用指向標定向法:一般來說,指向標指向北方;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3、圖例:地圖的語言,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shù)字六 地形圖的判讀1、海拔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叫絕對高度2、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外一點的垂直距離。3、等高線: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的線4、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稀疏,坡度越緩5、五種基本地形: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6、山地的幾種地形: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要注意通過等高線特點判斷)7、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平原一般用綠色,海拔越低顏色越深;山地和高原一般用黃褐色,海拔越高,顏色越深,海洋和湖泊用藍色,水越深顏色越深;積雪和冰川一般用白色七 大洲和大樣1、海陸分布:29%是陸地,71%是海洋。從南北半球來看:北半球的陸地大于南半球, 從東西半球來看:東半球的陸地大于西半球的陸地2、大洲: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構(gòu)成大洲。世界有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是大洋州,主要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北美洲,主要在南半球的有:大洋州、南美洲、南極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有: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在東半球的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州地跨南北半球的主要有:非洲和南美洲,跨東西半球的有南極洲。跨經(jīng)度最廣緯度最高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要記住各大洲和大洋的輪廓和位置)3、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主要的大陸有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大利亞大陸、非洲大陸、南極洲大陸;面積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是澳大利亞大陸4、島嶼:四周環(huán)繞的小塊陸地5、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臨海的特點6、海峽:溝通兩個海洋水域的狹窄的水道(找出直布羅陀海峽、白令海峽,麥哲倫海峽、馬六甲海峽、土耳其海峽)7、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大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是北冰洋,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被三大周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8、分界線:亞歐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峽;非洲和亞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非洲和歐洲是直布羅陀海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