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地理:8.1《東北地區農林基地建設的地理背景》素材(舊人教版選修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地理:8.1《東北地區農林基地建設的地理背景》素材(舊人教版選修二)

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商品農業區域的開發─以東北農林基地建設為例
8.1 東北地區農林基地建設的地理背景
相關素材
東北區自然資源特點與評價
1.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本區大部分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南部遼南地區處于暖溫帶北緣,北部大興安嶺北坡為寒溫帶。≥10 °C積溫自南向北,從平原向山區遞減,大部分地區,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興安盟和哲里木盟、延吉盆地多為2 400~3 000 °C。吉林省西南部、赤峰市和遼寧各地在3 000 °C以上,南部沿海可達3 600 °C。北部大小興安嶺山區低于2 400 °C,最北端在1 500 °C以下。平原地區均可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喜溫作物,一年一熟。熱量資源豐富的遼南和遼西是我國早熟棉花的栽培北界,大蘋果僅適于遼東半島和遼西栽培。但北部地區、大興安嶺北部僅適于春小麥和早熟大豆的種植。農業氣候上最大的缺點是低溫冷害,它是作物產量不高不穩的主要影響因素。低溫冷害年,作物平均減產約13%~35%。本區降水分布從東南向西北遞減,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風坡多于背風坡。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生長期降水量(5~9月)東南部山區多達900毫米以上,西部地區僅350毫米左右,重點產糧區松遼平原在500毫米左右,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區為400~450毫米。該區小麥、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需水量一般為350~500毫米。由此來看,正常年生長季節降水量基本上可滿足旱田作物的需要。
2.農業資源豐富,質量好①土地資源。山地和平原兼有,各占一半,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長白山與遼東丘陵,以馬蹄形環抱著中央的松遼平原,東北角為三江平原,西北角為呼倫貝爾高原。本區土地資源有下面的顯著特點。一是耕地面積大且比較肥沃。全區耕地面積1 920萬公頃,約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6%,約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9.7%,人均耕地面積0.17公頃,每農業人口占有耕地近0.3公頃,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東北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其次分布于山前臺地及山間盆谷地。耕地垂直分布的上限,一般為海拔500米,高者可達800米。耕地土壤比較肥沃,尤其是黑土、黑鈣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豐富,黑土耕層有機質含量為2.5%~7.5%,全氮含量為0.15%~0.35%,是我國耕層有機質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連片分布,使本區成為我國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種植區和商品糧基地。二是本區尚有較多的荒地資源。全區可開墾的荒地面積超過600萬公頃,以黑龍江省為最多,其次分布在內蒙古興安盟、呼倫貝爾盟東部等地。②森林資源。東北區是我國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帶和重點林區,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位居我國三大林區之首。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地,森林覆蓋率均在50%以上,全區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17 858萬立方米,占全國活立木總蓄積量的31%。主要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等針葉樹,以及柏、樺、櫟、椴、水曲柳等闊葉樹,其中針葉樹的比重占1/3。③天然草地資源。本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東西兩側的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北部和松嫩平原西部。呼倫貝爾草原和科爾沁草原是目前亞歐大陸保存較好的三大優良草場之一。
3.水資源分布不均東北區水資源的特點是東豐西欠,北多南少,總量屬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當于全國人均值的72.5%。
4.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東北區礦種比較齊全,已發現有120個礦種,已探明總量的有100余種。其中儲量居全國前三位的達45種。
一年一熟的雨養旱作農業
東北區由于生長期偏短,大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制。本區跨14個緯度,農作物生育期南北差異大。北部地區農作物生育期在105天以下,生育期積溫1 900~2 100 °C,只能種早熟或極早熟品種;中部地區農作物生育期105~125天,生育期積溫2 100~2 300 °C,宜種中早熟和中熟品種;南部地區農作物生育期125~135天,生育期積溫2 300~2 800 °C以上,可以種植中晚熟和晚熟品種。
由于水源的限制,雨養旱作農業占耕地總面積的86%,占據絕對優勢;水田面積少,僅占耕地面積的9%,包括旱養在內,有效灌溉面積也僅占14%左右。本區土地資源豐富,質量好,歷史上農業總產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擴大耕地面積,耕作粗放,農田基本建設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澇、低溫冷寒等自然災害頻繁,因此產量普遍低而不穩。以占耕地總數一半左右的黑龍江省為例,1991年每公頃產糧僅3 180千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土地質量和潛力相差甚遠。這對一個有重要地位的商品糧基地來說是很不適應的。
東北區的土地利用
東北區土地利用結構比較合理,農林牧用地的比例大致是1∶1.9∶1.5,表現為農林牧用地比較均衡發展(見下表)。但地域差異明顯,耕地集中在松遼平原與三江平原,林地集中在山地,廣大平原地區則少林,牧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東北地區土地資源
地 區
土地總面積 (萬平方千米)
耕地面積 (萬公頃)
有林地面積 (萬公頃)
草地面積 (萬公頃)
遼寧省
14.59
346.73
468.96
202.07
吉林省
18.74
393.93
667.2
187.71
黑龍江省
45.40
883.15
1702.6
753.18
內蒙古四盟市
45.74
260.15
795.46
1738.91
東北區合計
124.47
1883.87
3634.22
2881.87
東北耕地質量
根據《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量算,中國無限制、質量好的一等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41.33%;有一定限制、質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34.55%;有較大限制,質量差的三等耕地約占總耕地面積的20.47%;此外,還有不宜農業耕種的耕地約占總耕地面積的3.65%。東北區一等耕地面積所占比例超過60%,二等耕地超過30%(見下表)。一等地的土地質量好,無限制因素,地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力高,一般情況下,都能獲得高產,且不致于引起土地退化。二等地在農業利用上屬好地,只受某些限制性因素影響,只要采取適當措施,便可獲得高產量和防止土壤退化。三等地是較差的農業用地,有較強的限制。
耕地質量統計(%)
一等耕地
二等耕地
三等耕地
不宜耕地
全 國
41.33
34.55
20.47
3.65
東 北 區
65.20
31.07
3.19
0.54
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區
48.24
51.54
19.01
1.21
西 北 干 旱 區
47.40
31.60
18.36
2.64
華 北 區
37.70
40.59
18.92
2.80
華 南 區
30.07
47.22
21.85
0.86
云 貴 高 原 區
23.45
47.77
23.74
5.04
內蒙古半干旱區
19.89
44.26
21.45
14.39
黃 土 高 原 區
26.50
16.60
43.89
12.95
青 藏 高 原 區
16.88
24.54
52.46
5.81
黑土
黑土主要是在半濕潤地區草原化草甸植被下發育的、具有深厚的腐殖質積累和淋溶過程的土壤。分布在起伏的漫川滿崗,母質為黃土狀粘土沉積物。黑土地區年平均溫度0~6.7 °C,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凍結深度在1.1~2.0米,凍結期長達4個月以上。黑土區的自然植被為草原化草甸,以雜類草群落(五花草塘)為主。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龍江右岸,南至遼寧的昌圖,西界直接與松遼平原的草原和鹽漬花草甸草原接壤,東界可延伸至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區的部分山間谷地及三江平原的邊緣。黑土總面積734.8萬公頃,其中黑龍江和吉林兩省黑土約占黑土總面積的80%。
黑土的黑土層深厚,厚度一般為30~70厘米,厚者達100厘米以上。黑土疏松多孔,富含腐殖質,土壤肥沃,是世界上最好的土壤之一。黑土因盛產糧豆而馳名中外,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糧、油、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也是我國“玉米帶”的主要土壤。
沼澤的改良與開發
我國的沼澤土,大部分集中于東北地區。一般說來,在高緯地區,氣溫低,濕度大,有利于沼澤土的發育。因此,東北地區沼澤土分布廣泛,并有較厚泥炭層的積累(下表)。
地 區
自 然 條 件
分 布
三江平原
溫帶濕潤氣候,年均溫3°C左右,年降水量約550mm。地勢低平。
分布在溝谷地區和舊河道地區。
松嫩平原
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溫2~8°C,年降水量400~600mm。地勢平坦。
分布在河谷低地地區。
濱海平原
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溫8°C左右,年降水量600mm,潮水周期漲落,河水泛濫。
分布在沿海低地。
呼倫貝爾高原
溫帶半干旱氣候,年均溫-2°C左右,年降水量300~400mm。地勢高,開闊平坦,略有起伏。
多分布在河谷上游地區。
大小興安嶺山地
寒溫帶、溫帶冷濕氣候。年均溫0~-4°C,年降水量400~600mm。分布在平坦的分水嶺、坡麓、臺地和河谷地。
長白山地
溫帶冷濕氣候,年均溫2~6°C,年降水量600~800mm。
分布在溝谷地區和熔巖臺地上。
在農業利用方面,沼澤土的問題主要是水分過多,通氣不良,植物養分不平衡。開墾時必須針對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例如,草甸沼澤土、腐殖質沼澤土以及泥炭腐殖質沼澤土,在排除土壤中多余水分后,即可耕種;在泥炭沼澤土上,除排水外,還要采取修筑臺田、墊土摻沙、大垅熟化和增施磷、鉀肥等相應的改土措施后,才能達到改土增產之目的。
在平原沼澤地區,可修建縱橫交錯的河道,使其形成交織的水網,與塘、井、水庫等聯成河網水系,既防洪治澇,又灌溉排水,還可以發展航運、水電、漁業等。在相應的農田建設上,可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搞臺田、條田或井排井灌等工程建設。如東北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區適宜搞井排井灌,旱時可做灌溉水源,澇時則成為集水輸水道。
對北方地區具有泥炭層的沼澤地,除排水外,還要改良泥炭層。改良的主要辦法是:大壟熟化,即在開溝排水后,應用大壟旱作,待土壤熟化后改成水田;深翻壓土,在排水后平整地面時,再加上一層黃土或沙子,以改善質地,提高地溫;施磷、鉀肥以及含銅的爐渣,以平衡養分。
東北區的濕地保護
濕地是地球上富有生物多樣性、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可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前者包括沼澤、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后者是稻田、水庫和池塘。
濕地有兩個特點。一是科學研究越來越表明它的重要。濕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以及生產力較高的生態系統,它在調節氣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特別的功能,人們稱之為“地球之腎”。濕地還向人類提供大量的糧食、肉類、水產、藥材、能源、水源、工業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鶴類、類等大型水禽和湖泊海洋風光所具有的美學源泉。再有一個特點是,當人們還未認識這些之前,卻把濕地看作“荒”,看作“不毛之地”,是開發的首要對象。而且開發規模和速度與保護濕地的必要性相悖而行。所以說,這是當前環保的焦點之一。
東北濕地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興凱湖等,以沼澤、河流、湖泊和人工濕地為主,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沼澤區。1992年,本區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有黑龍江扎龍和吉林向海2個濕地型自然保護區(1992年我國同時有7塊濕地被收入“名錄”,其他的幾個是青海鳥島、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海南東寨港和香港米埔)。2002年,本區又有黑龍江漠河自然保護區、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大連國家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發源于小興安嶺南麓的烏裕爾河,流至扎龍這片大的低洼地后,失去明顯的河床,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沼澤,這便是扎龍自然保護區。這個位于齊齊哈爾市南郊的自然保護區,面積42萬公頃,其中沼澤面積32萬公頃。保護區內河道盤旋,湖泡棋布,由于長年積水,蘆葦叢生,隱蔽、繁殖、棲息條件好,所以扎龍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珍稀水禽和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區內有野生生物500種,鳥類248種,尤以鶴的種類繁多而令人屬目,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白頭鶴等6種,占世界全部15種鶴的4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青田县| 遂平县| 永靖县| 平阳县| 库尔勒市| 台北县| 哈尔滨市| 团风县| 云安县| 双鸭山市| 搜索| 商城县| 汽车| 静乐县| 博客| 穆棱市| 米易县| 水城县| 白山市| 台中县| 屏南县| 陇南市| 富蕴县| 长白| 习水县| 皮山县| 大同市| 汤原县| 临泉县| 千阳县| 丰原市| 大宁县| 滨州市| 印江| 邻水| 沽源县| 河源市| 保山市| 高雄市|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