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單元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西氣東輸為例11.2 實現雙贏的能源戰略—西氣東輸工程相關素材中國為西氣東輸工程構筑水土保持防線中國正在努力為西氣東輸工程構筑一道水土保持防線,以避免工程實施給沿線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西氣東輸新疆輪南至上海白鶴站干線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于去年8月通過評審,現已進入實施階段。西氣東輸定遠至合肥、南京至蕪湖、常州至杭州3條支干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日前通過了水利部組織的專家評審。西氣東輸工程除干線外,另有12條支干線。剩余的9條西氣東輸支干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目前已由業主委托水利部門著手編制,將依據西氣東輸工程進度相繼完成。西氣東輸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工程將建設新疆至上海全長近4 000千米的輸氣管線,把西部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通過管道輸送到東部,旨在為東部地區提供能源,并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據專家介紹,西氣東輸工程線路長、跨度大,途經多種地貌類型,施工條件復雜。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會大面積擾動地表并產生大量棄土棄渣,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將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步入大開發、大破壞、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鑒于此,政府和工程業主高度重視西氣東輸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據悉,中國將投入近10億元人民幣用于西氣東輸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作為業主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還設立了負責這項工作的專門機構。西氣東輸工程水土保持主要采取四大措施:預防措施、治理措施、臨時措施和水工保護。通過修建擋渣(土)墻、護坡工程、沉砂池、排水渠、坡地改造、種草種樹以及恢復耕地等多種手段為西氣東輸工程沒線筑起一道防治水土流失的安全屏障。環保專家認為,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能有效防治西氣東輸工程施工帶來水土流失,還將大大改善工程區原有的生態環境。預計治理完畢后,工程防治責任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將達到95%以上,植被恢復系數達到98%,土壤侵蝕強度較工程建設前下降1~2個等級。西氣東輸鋪就經濟增長帶資約1 500億元的“西氣東輸”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全部建成后將在沿線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產生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根據目前塔里木氣田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和開發方案,以及市場需求預測情況,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的輸氣規模設計年輸商品氣120億立方米氣東輸主干管道走向共提出5個方案,經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論證認為,其中首站起自新疆塔里木輪南油田,經庫爾勒、武威、甘塘、中衛、靖邊、臨汾、鄭州、淮陽、南京、無錫、蘇州,最后抵達上海白鶴鎮的走向比較順直,全長約4 000千米,平均日輸量為3 427萬立方米。同時建設支干線三條,即安徽定遠—合肥;南京—蕪湖;常州—杭州。另配套建設24條支線,將主干線的天然氣配輸到各個直供企業和用氣城市門站。經預可行性研究評估,項目總投資約為1 500億元,其中上游氣田開發約290億元,下游用氣項目配套工程700億元以上。初步測算,下游四省一市(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若利用136億立方米燃氣,需投資688億元(不包括輸氣干線到城市門站或直供用戶之間的支管投資)。管道建設期為3年,管道建成后第一年輸氣40億立方米,第二年70億立方米,第三年達到120億立方米。我國西部地區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約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60%。經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估中心評審認定,僅在56萬平方千米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就探明儲量為5 241億立方米。另外還有6個中型凝析氣田可形成,每年產量20億立方米。因此,可以保證年輸氣120億立方米穩定供氣14年以上。同時還在繼續加強勘察,擴大探明儲量,再增加1 800億~2 000億立方米,就可以保證穩定供氣20年。另外,近幾年來,長慶氣田在天然氣勘探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在陜、蒙交界地區發現了大型、整裝的蘇里格廟氣田,2000年全氣田新增探明儲量約4 000億立方米,使累計探明儲量達到7 500億立方米,可以作為西氣東輸的補充氣源和調峰氣源,有利于西氣東輸管道安全穩定供氣。當下游市場需求量超過120億立方米/年時,長慶氣田有進一步增加供氣量的能力。因此,西氣東輸的天然氣資源是有基礎的。從天然氣市場看,長江三角洲地區及管道途經的河南、安徽兩省是西氣東輸工程的主要目標市場。天然氣的主要利用方向是“以氣發電、以氣頂油、城市氣化”。目前主要用于替代燃料油和人工煤氣;老廠以氣頂油和新建調峰電廠及符合環保要求的改氣電廠;化工企業以氣頂油;管道沿線重點城鎮的城市氣化。下游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增長最快的地區,對天然氣能源需求量很大,但有一個逐步增長的過程。根據目前市場調研的情況看,在2003年第4季度管道建成時,五省市的用氣量約為8億立方米;2005年約為83億立方米;2008年約為123億立方米。“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不僅會加速改善東、西部地區的能源結構,而且會強有力地拉動東西相關產業,激活沿途相關企業的發展潛力,從而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亦將對保護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大作用。從環境效益看,“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工程的目標市場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最快,但環境卻不容樂觀。以上海為例,目前每年消耗煤炭4 200多萬噸,占全市能源總量的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國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僅使上海跨入煤煙型污染城市之列,破壞了上海的生態環境,而且也影響了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據有關部門測算,上海每年酸雨發生率為11%,江蘇省為21%,杭州等浙江省主要城市高達50%。用天然氣代替煤炭可減少90%以上氮氧化物和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按年輸120億立方米天然氣計算,“西氣東輸”工程可置換近3 000萬噸煤炭消費,從而大量減少二氧化碳、煙塵、粉塵等污染物排放。“西氣東輸”更給新疆和西部地區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工程啟動后,新疆氣田的固定投資至少200億元,再加上新疆境內管道工程建設投資,將使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長26.8%,財政收入增加數億元。今年,油氣田開發過程中大量的基建工程設備維護、物資運輸、探區內各類泥漿助劑、建筑材料及商品供應仍將由當地企業承擔。這些無疑會拉動新疆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就業。隨著“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塔里木油田每年還將伴生50萬噸左右的輕烴及凝析油,這些優質石化原料,將有力促進新疆石化工業發展。除新疆外,沿線西部地區都將在工程中受惠。全長4 000多千米的主干管道,靜態投資400多億元,其中67%要在西部地區建設,對西部地區經濟的拉動是顯而易見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