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花瓷》教學思考吳忠市利通區開元小學 葉自強《青花瓷》是教育教科書《美術》(湘版)五年級上冊第12課內容,這是節以青花瓷為主題的集欣賞評述與造型表現為一體的多領域的教學內容,此課具有很強的人文性。下面我主要結合我的教學來闡述我對本課的理解與教學思考:1、青花瓷的歷史與文化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了解與認識青花瓷的悠久歷史與工藝高度與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藝術美與人文美,提高審美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青花瓷已淡出了我們的生活,由實用器物演變為工藝品,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較大的距離,單純的講解是很難打動學生的,當下聽到的青花瓷氣信息是考古挖掘、藝術品拍賣、海外發掘青花瓷,因此,我采用視頻“海底古沉船”與拍賣會“天價青花瓷”來激起學生注意,用伊朗挖掘的元代青花為切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瓷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讓學生了解古代瓷器在世界貿易、文化交流、世界經濟中的作用與價值。此處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視聽(激起興趣)、講授(了解歷史)、欣賞(感受古代青花瓷的美)2、青花瓷的現實與生活這么貴重的青花瓷誰家有呢?在哪里能見到呢?話鋒一轉引導學生進入現實問題中來。古代青花瓷是生活中的實用品,而現在我們身邊見到的優秀青花瓷已經很少了,老師所帶來的只有手繪青花瓷卡片。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青花瓷資料或是家中的青花瓷物品,進行入討論交流環節。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匯報的方法,相互共享各自找到的資料信息,從文化歷史、制作工藝、相貌特征、實物展示、圖片欣賞、花紋特點、生活應用等主要方面進行交流,在有限的課堂中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聯系了課上與課下,對教材中的素材進行了補充與取舍。(這里有老師想到的也有想不到的)教學完全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完成。以上兩部分共同完成了教學目標之三:熱愛中國青花瓷藝術,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本環節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討論、欣賞、探究、敘述、觀察3、青花瓷的設計與應用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二是:了解青花瓷器型與紋樣特點,并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嘗試繪制紋樣。通過討論與欣賞,再進行歸納總結,不難得出青花瓷的器型,但紋樣的設計與組織是有一定難度的,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難點:青花瓷紋樣的特點把握與組織)。本課教學內容是在三年級《線的表現力》、四年級《花兒朵朵》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學習,《線的表現力》一課學習活動二要求:觀察身邊的容器,先畫出器物的外形,然后用線條對器物表面進行裝飾(主要是對陶器編校的臨摹表現),《花兒朵朵》學習活動一要求:勾畫一種花的外形,或臨摹作品中的紋樣,學習活動二是抓住花的形狀特點,設計一種花的單獨紋樣,學習活動三是用鏤印或噴繪的方法制作花邊,學生已有了對線條排列曲直、長短、疏密的認識,對單獨紋樣、連續紋樣也有了初步的掌握,這樣一來,學生在欣賞完青花瓷作品后就能很快的對青花紋樣有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本段的學習中我通過對主紋與紋的介紹,以及對主紋蓮花圖案的分析,再結合老師的示范制作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的設計與使用,使學生明白紋樣的設計與組織方法,以達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在經歷了以上分析、示范后學生對青花紋樣有了很濃的興趣,加上老師示范過程中所表現的是班級中的一種花的形象,讓學生拉進了生活與紋樣的距離,紋樣變得簡單了。同時結合對學生作品的欣賞,拓展了學生思維,大大消除了畏懼感。青花瓷紋樣的寓意也是本課的生要部分,它具有著典型的中國文化特點,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形象性的,學生也更樂于接受,常見的學生都知道如:梅、桃等,但還有些學生理解需要老師的點拔,所以我采用先由學生討論說一說,再來講解的方法。本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演示、比較分析、歸納總結4、評價與拓展學生完成作品學生作品的欣賞我采用粘貼到黑板上集中展示,作品的規模是一個很好的震懾,可以感受到大量作品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讓學生有一種自豪感,同時也更能感覺到青花花紋的濃濃的氛圍。評價采用互評、自評、小組評等方法青花瓷有著輝煌的歷史,經歷了千年依然卻沒有被人們遺忘,它素雅清新的美麗紋飾在今天卻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人們的喜愛。出示各類青花包裝的商品。通過欣賞青花紋樣設計的生活用品,來向學生傳達設計的理念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激發學生深入的了解與應用。本處所用的教學教學方法有欣賞、觀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