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二地理結業考試復習題第5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2.南方地區位于青藏高原以東,秦嶺和淮河一線以南。北方地區位于大興安嶺以東,秦嶺和淮河一線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青藏地區位于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3.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它也是我國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地方,由此可見劃分北方和南方地區的主要依據是氣溫和降水。4.南方地區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方地區是溫帶落葉闊葉林。青藏地區位于地勢第一級階梯上。5.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自然景觀差異主要表現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形等方面。6.位于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有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黃土高原。7.我國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而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8.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方地區,海南島、臺灣島南部、雷州半島和西雙版納是我國熱帶農作物的主要產區。9.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干旱是西北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征,塔克拉馬干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10.高寒是青藏地區的突出特征,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分布著河谷農業。11.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發展了灌溉農業。12.拉薩被稱為“日光城”。第6章 認識省級區域1.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位于華北平原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2.北京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時,稱薊,以后金、元、明、清(朝代)先后在此建都。北京古城呈“凸”字型,形成于明、清兩代。3.悠久的歷史為北京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八達嶺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周口店猿人洞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地處祖國大陸東南端,分別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等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等組成。5.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門的經濟支柱是博彩旅游業。6.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自源豐富,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7.臺灣省是我國的神圣領土,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8.臺灣最高山是玉山,臺灣最大湖泊是日月潭,臺灣最長河流是濁水溪。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9.20世紀60年代開始,臺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10.新疆由于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暖濕氣流難以到達,因此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在盆地邊緣分布著綠洲,主要水源是山區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盆地地表大部分是荒漠。11.新疆特色農產品有棉花、甜菜和瓜果。12.新疆的油氣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準葛爾盆地等地區。13.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市。第7章 認識省內區域1.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被稱為祖國的“南大門”。2.1980年,我國建了4個經濟特區,其中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3.港澳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廠”。4.在我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境內,有一個弛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西雙版納。它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老撾、緬甸、越南接壤。5.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分布著原始熱帶雨林,動植物種類豐富,被稱為“熱帶動物王國”。6.西雙版納居住著13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傣族為主。9.北回歸線在我國由東向西依次經過臺灣、廣東、廣西、云南。10.西雙版納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雨旱兩季。第8章 認識跨省區域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2.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泥沙流入黃河,使它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讀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溝谷增多,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形成著名的“地上河”,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4.黃土高原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如水旱災、泥石流等。5.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加強生態建設已成為當今人們的共識,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生產活動。6.長江沿江地帶是指西起攀枝花市,東到上海市,東西延綿3000多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7.長江沿江地帶東部為狹長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西部以四川盆地為主。8.長江沿江地帶的四大河港,它們由下游到上游依次為上海、南京、武漢、重慶。9.長江沿江地帶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第9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三北”防護林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目前人類共同面臨的三大問題是人口、資源和環境。我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正在走向全球化。我國要積極融入這一過程,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第1章 地球和地圖1.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最大周長是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2.在地球儀上,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環繞地球一周地圓圈叫緯線;而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經線。3.地軸穿過地心,地軸北端與地表相交的點叫北極,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相反的點為南極。4.地球儀上地零度經線叫本初子午線,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零度緯線又叫赤道。5.南北兩極的緯度分別為90 N和90 S,東西各180度。(E——東經,W——西經)6.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人們可以用它確定地面任何一點地位置。7.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自轉,其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1天,其意義是產生晝夜更替現象;同時,地球也進行公轉,其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1年,地球公轉產生四季變化。8.當太陽直射在23.5 N時,北半球是夏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9.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分為五個帶。它們分別是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10.比列尺、方向和圖列是地圖的基本要素。圖列被稱為地圖的語言;比列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11.在地圖上判別方向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經線指南北,緯線指東西;二是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12.用等高線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13.在圖幅一定的情況下,比列尺越大的地圖,表示的范圍越小,圖的內容越詳。第2章 陸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陸地占29%,概括為“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世界海陸分布不均,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極附近是海洋(北冰洋),南極附近是陸地(南極洲)。3.全球共分7大洲,從大到小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其中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極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赤道穿過非洲大陸的中部。4.全球共分為4大洋,從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5.亞洲和歐洲的分界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馬運河;亞、非分界是蘇伊士運河。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全球巖石圈由6大板塊構成,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接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7.著名的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形成。 東南亞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抱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氣候分別是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是橡膠、油棕、椰子、焦麻等熱帶作物生產基地。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的位置。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中南半島上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東南亞是世界華人和華僑最集中的地區,他們的祖籍大多在我國的廣東和福建兩省。美國美國主體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北鄰加拿大,西南鄰墨西哥,東南臨墨西哥灣。領土包括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兩個海外州。美國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脈,東部的山是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部是中央大平原。著名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北部有著名的淡水湖泊群——五大湖,其中蘇比尼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破。美國的年降水量由東南部地區向西北部地區遞減。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美國的國旗是星條旗,美國的首都在華盛頓。第1章 從世界看中國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北半球;從大洲大洋看,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2.中國陸地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為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3.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鎮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 N);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上(135 E);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73 E)。4.我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其中渤海是內海。5.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西岸瀕臨臺灣海峽(屬東海)。6.我國陸地界線長20000多千米,陸地鄰國14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7.我國的行政區劃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8.我國人口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以黑龍江的黑河到云南的騰沖一線為界。9.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約占92%,少數民族有55個,人口共占8%。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人口在4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9個。10.我國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