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7張PPT。 第二課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團體是 。2、孫中山創建的我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是?????????????? 。成立的時間是??地點是???? 。 3、同盟會的機關報是???????????????。4、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 發為???? 、??? 、???? 三大主義,合稱為“????????? ”,它是??????????? 的指導思想。知識回顧驚天動地譜春秋----武昌起義篇山雨欲來風滿樓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反動賣國的本質逐漸暴露無疑。……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應運而生。應運而生?請結合課本及參考資料分析辛亥革命爆發的基礎條件:經濟、階級、組織、思想、軍事……一、四川保路運動Q:閱讀課文,梳理知識,填入表格清政府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并將鐵路修筑權賣給列強同志軍路存與存,路亡與亡和平請愿到武裝起義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武昌起義的導火索二、武 昌 起 義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組織基礎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建立共進會、文學社的活動軍事基礎革命黨人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 有利時機四川保路運動,造成武漢地區兵力空虛Q:思考武昌起義的背景1.武昌起義背景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影響: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占領楚望臺→猛攻湖廣總督→占領武昌城→攻占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光復,取得勝利全國十幾個省宣告獨立,清政府土崩瓦解。二、武 昌 起 義2.武昌起義過程注意:1911年是中國農歷的辛亥年,以武昌起義為標志的資產階級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各省響應立憲派和舊官僚聯合奪權,如湖北清朝官員搖身一變成為革命的都督,如江蘇立憲派和舊官僚直接從革命派手中奪取政權,如湖南地理位置:武昌與漢口、漢陽位于中國的中部地區,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于此,水、陸交通十分發達,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稱,是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要沖。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樞地位,發揮強大的輻射作用,影響全國。經濟發展:漢口開為商埠,逐漸成為內地出口貿易的最大口岸,張之洞開辦漢陽鐵廠,經濟的發展迅速,為革命軍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也引起了社會思潮等方面的變化。革命基礎:文學社、共進會長期在軍中做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革命力量比較集中,比較強大。且列強的掠奪和清政府的壓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斷高漲,奠定了革命的群眾基礎Q:除了四川保路運動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對 武昌起義有影響?(1)武昌相對其沿海城市上海、廣州等地,開埠較晚,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軍事力量相對較弱(2)立憲黨人在“預備立憲”的騙局被揭穿之后,開始分化,部分立憲黨人向革命派靠攏(3)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革命果敢精神,成功地選擇了起義的時機和突破口Q:到1911年底,一共有多少個省宣布獨立?它們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宣告獨立的省、地區有14個,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敢叫日月換新天----民國成立篇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 南京五色旗1912為民國元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材料三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思想主權在民(1)材料一體現了什么原則? (2)材料二體現了什么原則?(3)材料三中的權力分工體現了什么思想?材料一: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材料二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選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否定等級觀念,確認資產階級的人權平等法則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獻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孫文(1)根據誓詞,說說當時中國的政局是怎樣的?(2)孫中山認為成立中華民國的目的是什么?(3)根據誓詞,推測孫中山在什么情況下才會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塵埃落定留遺恨----帝制終結篇自身條件:軍權、政治手腕四、南北議和1.重要人物:袁世凱承諾如果袁世凱能逼使清帝退位并贊成共和,就保舉他做臨時大總統四、南北議和2.議和結果1這是孫中山高超的政治智慧2這是孫中山高風亮節3這是孫中山誤判了形勢4還是力不從心,沒有選擇5其他——摘自鳳凰網你如何看待孫中山讓出大總統職位? 有人說,皇帝倒了,辮子割了,革命成功了。 有人說,這只是表面現象,革命并沒有成功。 你眼中的辛亥革命是怎樣的?論從史出一分為二五、正確評價辛亥革命以下材料分別是如何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的? 材料二:當時流行的服飾:中山裝、西裝、領帶、皮鞋、禮 帽……;民國建立后,開展了迫令放足等活動。……舊道德、舊禮教遭到批判,女子在獲得受教育權利的同時,也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 ——人民版高一歷史必修二專題四 材料四: 中國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資萬元以上的廠礦約700多個,資本總額僅1.3億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間,建成廠礦470多個,投資9500萬元,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八年超過了過去的40多年。 ----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生活習俗).材料三:1915年,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復辟丑劇草草收場。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材料一:1912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新陳代謝》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國社會的革故鼎新說:“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材料5:辛亥革命后,從城市到農村,很多人還是把君主當做神來供奉。過年時,百姓的門戶上依然貼著“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聯。大部分基層民眾的思想沒有徹底改變,封建思想意識還是根深蒂固。材料4: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洲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于條約期滿為至。(《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1912年1月)承認條約有效,沒有明確的反帝內容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 ,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五、正確認識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質、影響(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性質:辛亥革命是不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影響:辛亥革命的成與敗成功失敗生活政治思想3.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未完成。1.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歷史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訓: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中國必須尋找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五、正確評價辛亥革命主觀原因: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 1、沒有能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2、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3、沒有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4、沒有自己的武裝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 行不通。客觀原因:中外的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1、四川保路運動(1)原因(2)口號:路存與存,路亡與亡 (3)組織:同志軍 (4)結果: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2、武昌起義(1)時間:1911年10月10日(2)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社(3)過程:占領楚望臺軍械庫,三日內,武漢三鎮光復(4)影響: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3、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時間:1912年1月1日(2)地點:南京(3)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4)法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南北議和: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5、影響、評價集體備課教案時 間月 日執教人集體研討二次備課輔備人九 年級 社政 備課組全體老師課 題1.2.2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20世紀初中國的時局概況,興中會、同盟會以及武昌起義等歷史基礎知識;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搜集資料并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1教學重點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創建。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評價和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猜一猜:有一個人被稱為:(1)中國國民黨國父;(2)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你知道他是誰嗎?教師出示照片:孫中山。引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講授新課一、“夢的醞釀” —— (革命背景)1、導火索——四川保路運動 為什么各地民眾要掀起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產生了什么影響?(為鎮壓保路運動,清政府調湖北軍隊入川,使得湖北防御空虛,革命形勢十分有利)湖北革命形式進入高潮:兩個重要的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促進下,成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準備在武昌舉行起義。二、“夢的爆發”—— (革命過程)1、過程 播放視頻:《武昌起義》,要求學生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武昌起義的過程。(最好列成年代尺或列成表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學習圖冊(武昌起義形勢圖)2、影響 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響應,全國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因為這一年是舊歷辛亥年,故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歸納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的有利條件?過渡:武昌起義勝利后,辛亥革命進入第二個階段——創立民國三、“夢的曲折” —— (實力較量)(一)、中華民國的成立1、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1月1日) 設問:“中華民國”是如何創建的?PPT展示“中華民國”創建的過程,(1)孫中山回國(2)被選為臨時大總統(解釋臨時大總統含義)(3)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4)頒布《臨時約法》。2.鏈接:孫中山回國。出示材料:孫中山答記者問:“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請一生朗讀。設問:孫中山這句話可以解讀出哪些信息?3.鏈接:臨時大總統誓言;出示簡體字版誓言。請一生朗讀。臨時大總統誓言集中體現了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和意志。4.讀閱讀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設問:此內容與君主專制比較有什么不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它規定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國家制度、政府組織機構和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利,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清帝退位 設問:辛亥革命洶涌而來,清政府甘愿退出歷史舞臺嗎?列強是如何應對的?(補充)列強行動 : 政治孤立 經濟封鎖 軍事威脅 設問:說明列強對中國革命的態度是怎樣的?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清帝退位后,袁世凱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接著,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孫中山提出了新大總統到南京就職等條件。為此,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故意在北方制造緊張局勢,迫使參議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職。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袁世凱在共和國的招牌下,建立起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四、“夢的成敗”——(歷史意義和階級局限性) 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埋葬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樹起了民主共和國的旗幟,其功不可沒。但是,由于這次革命的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十分軟弱,沒有依靠和發動廣大群眾,在關鍵時刻向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妥協,致使革命果實落入了袁世凱手中,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和特權絲毫沒有觸動,地主買辦的權勢依然存在,民主革命的兩大任務均未完成。五、拓展提升武昌起義一百多年過去了,武昌起義的槍聲還在耳邊回響,同樣作為一名學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會怎么做?六、本課小結 (小結)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長期進行革命宣傳和斗爭的結果。孫中山及其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將永載史冊。辛亥革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表明了資產階級無力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作業設計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2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定).ppt 教學設計 《1.2.2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