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學習重點及學習筆記匯編1. 冰點<所謂冰點,即出綱之題。此類題在考試中極少出現,了解即可。本文略>2. 冷點3. 溫點4. 熱點5. 沸點沸點1.農業區位探究: ①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開闊 土壤——肥沃 氣候——溫和濕潤 水源——充足 ②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歷史2.工業區位探究: ①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資源(能源、原料) ②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工農業基礎、社會(工業慣性、個人偏好) ③環保: 減少環境污染3.港口建設 A 陸域條件——開闊平坦 B 水域條件——水面寬闊+水深+避風港(海灣) C 經濟腹地 D 城市依托 4.我國的水文特征 地區 河流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結冰期 東北 <黑龍江 豐富 較短(有春夏兩汛) 小 長 松花江> 秦嶺 遼河 較小 短 大 短 淮河 海河 以北 黃河 秦嶺 長江 豐富 長 小 無 淮河 珠江 以南 注: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斷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無結冰期、冰期長短、汛期等) 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積、水系歸屬、河道(河谷寬窄、河水深淺)、河網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關系) 凌汛:①由低緯流向高緯;②有結冰期(最冷月均溫<0℃)5.世界海水鹽度分布規律 ①自副高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40°N以北小于南緯同緯度的海水鹽度。6.海水鹽度的影響要素 ①緯度→從南北半球副高海區向兩側遞減; ②洋流→暖流:高溫高鹽; 寒流:低溫低鹽; ③河川徑流7.判斷巖層的方法 ①中間與兩側的新舊情況; ②畫一橫線進行比較。8.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 自轉:①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 ②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③兩極點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 公轉:七月初-遠日點-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最快9.地中海氣候 關鍵詞:①緯度30°-40°;②大陸西岸;③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④冬雨夏干(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10.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①太陽輻射; ②地勢(海拔); ③海陸位置; ④洋流。11.影響降水的因素: ①大氣環流; ②地勢: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③海陸位置; ④洋流。12.氣候的比較: ①氣溫:氣溫差,日溫差; ②降水:量的大小,季節分配,雨熱組合。13.太陽能豐富大小的影響因素: ①緯度——太陽高度(反比) ②地勢——海拔高度(正比) ③天氣狀況(正比) ④大氣污染(反比) 14.海水溫度的影響因素: ①緯度——水溫從低緯向高緯遞減; ②季節——同一海區,夏季高,冬季低; ③洋流——暖高寒低。15.坎兒井的優越性: ①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和下滲; ②可以自流灌溉;16.氣壓與氣溫成反比。17.暴雨的成因: ①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 ②強烈的上升運動; ③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較長。18.霧的成因: ①足夠的水汽; ②足夠的固體雜質; ③充分降溫。19.同一緯度,晝夜長短相同;同一緯度,日出日落時間相同;同一經度,地方時相同。20.晝長=(12-日出)×2=(日落-12)×2=日落-日出 日出=1/2夜長 晝長+夜長=2421.漁場成因: 大陸架海域——陽光集中,光合作用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 溫帶海域——冬季底層海水上泛; 上升流海域——冷海水上泛; 寒暖流交匯處——冷暖海水攪動上泛,冷暖水性魚類匯集;注:浮游生物繁盛→餌料豐富→魚類匯集,形成漁場22.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的原因: 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 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鹽類物質帶至表層; 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23.世界主要漁場成因: 北太平洋漁場→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VS千島寒流 西北大西洋漁場→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VS拉布拉多寒流 東北大西洋漁場→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VS東格陵蘭寒流 東南大西洋漁場→秘魯漁場→秘魯寒流上升流24.赤潮: (1)時間:5-10月; (2)區域:珠江口、渤海、杭州灣、長江口、南海的海口灣; (3)原因:自然原因:①春夏季節,風和日麗;②洋流緩慢,水溫較高;③封閉海灣。 人文原因: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工農業廢水含有大量有機物、重金屬、無機鹽;②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江河、湖泊,匯入大海,使近海水體中氮和磷的含量過剩,造成水體營養化。 (4)危害:①海水富營養化,浮游生物繁盛,使魚類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體健康;③影響海洋旅游業。 (5)措施:①控制污水的入海量,防止富營養化。②加強監測和預報;③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海洋。25.咸潮: (1)含義:指沿海地區海水通過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內陸區域后,水中的鹽分仍然達到或超過250毫克/升的自然災害; (2)時間: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間; (3)原因:旱情,海平面上升,人類無序采沙; (4)危害:①威海沿岸植物;②危害水中生物;③危害人體健康;④影響工農業生產;⑤破壞生態平衡。 (5)措施:①從上游調水,引淡壓咸;②提高節水意識,發展節水農業;③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26.日本工業發展的條件(注意一分為二) 有利條件:①海洋運輸方便,多優良港灣;②科技發達;③勞動力豐富、素質高。 不利條件:①礦產資源、能源不足(缺乏)②國土面積小,國內市場狹小。27.產業轉移對轉出和轉入地區的影響: 產業結構,環境問題,經濟效益,勞動力就業。28.災害類的措施: ①立法。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 ②管理。建立健全預警系統和應急預案; ③工程措施; ④非工程措施。29.阿拉伯半島和印度半島屬于印度洋板塊。(易錯、謹記)30.厄爾尼諾現象——“圣子” ①發生時間:圣誕節前后; ②成因:溫暖海水向南流動,迫使秘魯寒流向西流動; ③影響:a 海水升溫,導致魚類賴以生存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使秘魯漁業嚴重受損; b 導致天氣發生劇烈變化,秘魯沿海可能出現洪災,澳大利亞、印度、非洲等地出現旱地; c 我國出現暖冬現象,次年可能出現南澇北旱。31.同一經線,日出時間相同,晝夜長短相同;同一經線,地方時相同;某地日出時刻=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經線的地方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