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科學知識競賽題庫●環(huán)保紀念日 1,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今年2月2日是第8個"世界濕地日", 今年世界濕地日主題就是"從高山到大海,濕地在為我們服務".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維護生態(tài)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人們把濕地稱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 所謂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全球濕地面積達5.73億公頃.全國首次濕地資源調查顯示,我國現有濕地面積3848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 2,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這個紀念日旨在提醒人們關注森林,保護森林. 3,世界水日 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為地球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斷加重的水污染敲響警鐘. 4,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5,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 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huán)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 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guī)模的社區(qū)環(huán)保活動,并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 6,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7,世界環(huán)境日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huán)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huán)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huán)境戰(zhàn)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宣言》.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環(huán)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9,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10,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5年,由聯合國環(huán)境署發(fā)起,通過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首次在全球建立了共同控制臭氧層破壞的一系列原則方針.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采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并采取協(xié)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huán)境和人類的健康. 1990年通過《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倫敦修正案.1992年通過哥本哈根修正案.其中受控物質的種類再次擴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提前. 11,世界動物日 意大利傳教士圣·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12,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1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環(huán)保常識 1,竹子是樹還是草 是草,屬禾本科多年生常綠植物,與稻和稗屬同一科. 2,何謂穿衣指數 穿衣氣象指數是根據自然環(huán)境對人體感覺溫度影響最主要的天氣狀況.諸如對氣溫,濕度及風等氣象要素進行分析研究后,總結出的氣象指數,便于提醒人們根據天氣變化適當著裝. 穿衣指數共分為八級,級數越小,穿衣的厚度就越薄,1-2級,為夏季著裝,服裝的厚度在2毫米以下;3-5級,為春秋過渡季節(jié)著裝,服裝厚度在2-15毫米;6-8極為冬季著裝,服裝厚度在15毫米以上.晨練和登山氣象指數是為越來越多喜歡健身的人們推出的,是根據對人們健身活動影響最主要的氣象條件和天氣污染狀況,預測明天是否適合早晨戶外鍛煉和登山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其氣象指數主要有不適合,適合和比較適合等. 3,紫外線預報告訴我們什么 當預報紫外線較弱時(0-2級),建議人們外出時戴上太陽帽;若紫外線達3-4級,則除戴太陽帽外,還需要太陽鏡,并在身上涂寫防曬霜;紫外線強度達到5-6級,環(huán)境專家會向人們發(fā)出忠告,外出是必須在陰涼處行走;紫外線達7-9級,專家會告誡你,在上午10時至下午4使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到沙灘等處曬太陽;紫外線指數等于或大于10時,你應盡可能避免外出,因為此時的紫外線及具傷害性. 4,大氣污染物排放源有哪幾類 大氣污染物排放源,通常分固定源和流動源兩類.固定排放源是指工業(yè)企業(yè)排氣筒和工業(yè)爐窯煙囪,其位置固定不變.流動排放源是指汽車,拖拉機,火車,輪船,飛機等交通運輸工具,其位置流動多變. 在固定排放源中,又有高架源和無組織排放源之分.高架源具有一定高度的煙囪和排氣筒.無組織排放源是指所有跑,冒,滴,漏形式或高度低于15M的敞口排放源. 5,酸雨 顧名思義,酸雨就是雨水顯酸性,溶液中的酸度一般是指氫離子活度,通常用PH值表示.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稱為酸雨. 雨水中為什么會有酸 原來城市和工礦區(qū)燃燒的各種燃料,如煤和油,除含有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外,還含有相當數量的未燃盡的碳核,硅和金屬微粒如鈣,鐵,釩等金屬離子.它們在大氣層里,由于水蒸氣的存在并經氧化作用,使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生成硫酸,硝酸和鹽酸液沫.在特定的條件下,隨同雨水降落下來而成為人們所說的酸雨了. 6,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是一種帶刺激性的淡藍色煙霧.屬于大氣中二次污染物.這種煙霧最早發(fā)生于美國洛杉礬市又可稱為洛杉礬煙霧.光化學煙霧的形成,主要是大氣污染物二氧化氮,在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下,釋放出高能量的氧原子與大氣污染物烴類化合物反應形成一系列的新的反應物.其中主要有過氧乙酰基硝酸酯(PAN),臭氧,高活性游離基,醛(甲醛,丙稀醛等)和酮類化合物等.光化學煙霧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屬于氧化型煙霧.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汽車廢氣或某些化學工業(yè)廢氣,多發(fā)生于陽光充足而溫暖的夏,秋季節(jié).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及農作物有很大危害. 7,空氣質量 根據空氣污染指數將空氣質量分為五級,其質量狀況分別為:優(yōu),良好,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8,大氣污染物及其危害主要有: 硫的氧化物(SOx) 腐蝕物品,損害植物,形成酸雨誘發(fā)肺氣腫和支氣管炎,致癌 氮的氧化物(NOx) 使農作物減產,造成人體呼吸道疾病 煤氣 阻礙人體血紅蛋白向體內供氧 光化學煙霧 對人體器官明顯刺激,使植物壞死.使橡膠,塑料老化,降低織物強度 顆粒污染物 降低能見度,遮擋陽光,影響氣候,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引發(fā)光化學反應形成二次污染 放射性物質 致癌 燃煤 鉛 記憶減退,血壓升高,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影響兒童智商發(fā)育 9,人為的大氣污染主要有三個方面:生活污染源,工業(yè)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10,綠色食品與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環(huán)保,安全,營養(yǎng)為首要概念.首先,產品或產品的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標準;其次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yǎng),水產養(yǎng)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guī)程;再次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wèi)生標準. 11,中國環(huán)境標志圖形由清山,綠水,太陽及十個環(huán)組成.環(huán)境標志的中心結構表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外圍的十個環(huán)緊密結合,環(huán)環(huán)緊扣,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huán)境;同時十個環(huán)的"環(huán)"字與環(huán)境的"環(huán)"同字,其寓意為"全民聯合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地理之最 1.世界最大的內陸盆地是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約800余公里,面積70余萬平方公里. 2.全國最大的沙漠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達32.4萬平方公里,占全新疆土地面積的22%, 為世界第二大沙漠. 3.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是新疆的南部的博斯騰湖,面積112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17米. 4.全國最長的內陸河流是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總長度約2179公里,為我國第四大河. 5.全國向北流得最遠的河流是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也是中國唯一的外流河. 6.全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喀喇昆侖山上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30公里,冰舌長約4200米. 7.全國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1975年在此測得49.6攝氏度的絕對最高氣溫紀錄,而地表絕對最高溫度竟 達82.3攝氏度. ●關于自然災害 1,澇災 由于本地降水過多,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yè)減產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并產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2,洪災 洪災是由于江,河,湖,庫水位猛漲,堤壩漫溢或潰決,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災害.澇災除對農業(yè)造成重大災害外,還會造成工業(yè)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 澇災與洪災的共同點是地表積水(或徑流)過多,區(qū)別是澇災因本地降水過多而造成,洪災則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3,沙漠化 目前我國土地沙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相當于一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我國現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積達16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陸地面積的19.6%,主要分布在北緯35度至50度之間的內陸盆地,高原,形成一條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東西長4500分里,南北寬約600公里的沙漠帶. 4,揚沙,沙塵暴 揚沙與沙塵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 其共同特點是能見度明顯下降,出現時天空混濁,一片黃色.兩者大多在冷空氣過境或雷雨,颮線影響時出現,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現. 不同點是揚沙天氣風較大,影響的能見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間,而沙塵暴風很大,能見度小于1公里. 浮塵是由于遠地或本地產生沙塵暴或揚沙后,塵沙等細粒浮空中而形成,俗稱"落黃沙",出現時遠方物體呈土黃色,太陽呈蒼白色或淡黃色,能見度小于10公里,大致出現在冷空氣過境前后.4月6日出現的沙塵天氣屬于沙塵暴.而4月7日上午,在沙塵暴過后出現的是浮塵天氣. 5,地球上的十大環(huán)境禍患 土壤遭破壞問題.目前,有110個國家的可耕地的肥活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fā)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 空氣污染問題也是酸雨問題.以前,酸雨問題只涉及到歐洲和北美的老工業(yè)國.但現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部分地區(qū)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氣污染還打亂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加速房屋的損壞,導致氣候反常變化. 淡水受到威脅.在發(fā)展中國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與受細菌感染或受化學污染的水有關.現在,每天有2.5萬名男人和婦孺死于通過水傳染的疾病. 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氣溫的升高也將給農業(yè)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嚴重的影響. 森林面積減少.在過去數百年里,溫帶地區(qū)國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qū)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東南亞國家就難見森林了. 生物品種減少.由于城市化,農業(yè)發(fā)展,森林減少和環(huán)境污染,生物存在的自然區(qū)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的物種絕跡. 化學污染工業(yè)發(fā)展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于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作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冰蓋,也受到了污染. 混亂的城市化人口的爆炸和農村土地的惡化,貧窮促使第三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農民離開農村,聚集于大城市里.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有些大城市里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 海洋的過度開發(fā)和沿海地帶的污染.由于過度捕漁,海洋的淦業(yè)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人閃面臨饑餓的威脅. 極地臭氧層空洞每年春天,在地球兩個極地的上空會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達20%-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在50%以上. ●人類對自然的保護 1,自然保護的概念 自然保護就是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其中心任務是保護,增值(可更新能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2,自然保護的對象 ●確保可更新的自然資源的連續(xù)存在 ●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保護國家資源不受危害 ●保護水源的涵養(yǎng) ●保護野外休息和娛樂的場所 ●維護環(huán)境凈化能力 ●確保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 ●確保物種的多樣性和基因庫的發(fā)展 ●保存學術研究對象 ●保護宗教崇拜的對象 ●保護鄉(xiāng)土景觀 ●保護弱者 ●保護稀有動物和植物 3,自然保護的必要性 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fā)展和提高,自然資源可為人類利用的部分不斷擴大,這些資源,特別時可再生資源,如果開發(fā)利用不合理,不僅會使大氣,水體,土壤等受到污染.生態(tài)平衡和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而且自然資源本身也將日趨枯竭,嚴重地影響人類地生存,社會地發(fā)展.因此,人類在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地同時,必須對自然進行保護和管理. 4,自然保護地主要目標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生態(tài)過程和生命支持系統(tǒng)(如水,土,光,熱,氣等自然物質系統(tǒng),生產系統(tǒng),森林,草原,草地,淡水和海洋等生態(tài)系統(tǒng)),使其免遭破壞和污染 ●保證生物資源(水產資源,陸地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的永續(xù)利用 ●保存生物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保留自然歷史紀念物 5,國外保護自然的主要紀事 ●1900年,歐洲召開非洲動物保護會議 ●1904年,P.G康蒂在意大利拉德瑞羅用地熱產生的蒸汽發(fā)電 ●1906年,德國化學家R.甘斯用黏土,砂子,蘇打制成人造離子交換劑,并用于水處理;美國F.G科特雷爾制成靜電除塵器. ●1910年,英國沃斯頓在伯明翰用厭氧消化法處理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 ●1916年,美國成立鋼鐵礦渣加工公司,1918年成立"國家礦渣協(xié)會" ●1921年,德國成立高爐礦渣利用研究委員會,蘇聯人民委員會頒布《關于保護自然,古跡,花園,公園的法令》. ●1941年,瑞典制定水系保護法. ●1982年,紀念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十周年特別會議在內羅華舉行;討論酸雨污染問題的國際會議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三屆國際生態(tài)學會在華沙舉行,會議強調"以生態(tài)學作為環(huán)境管理和人類福利的立足點". 6,1979年-1980年,中國先后參加了"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面臨滅絕危險的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1980年3月5日,在北京公布《世界自然保護大綱》 7,中國的環(huán)保大事記 ●1923年,上海建成污水處理廠 ●1926年,中國 馬大猷教授等創(chuàng)建卦限消聲室 ●1971年,馬大猷教授等研制成小孔消聲器 ●1982年,在昆明舉行第一次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國際學術討論會 ●1973年,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 ●1983年,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提出了到20世紀末的環(huán)保戰(zhàn)略目標 8,土地資源的保護 我國1999年1月1日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資源管理法》.該法中明確規(guī)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上述法律條文把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提高到基本國策的高度.我國保護土地的具體措施為: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對建設用地和耕地實行總量控制,建立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管理的監(jiān)督檢查,加強生態(tài)建設,防治耕地污染. 9,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我國于1984年9月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于1986年4月國務院批準《森林法實施細則》,森林資源保護的具體措施為:強化森林管理,改變林業(yè)經營思想,加速造林,優(yōu)化結構,調整林業(yè)生產布局,加強林區(qū)保護. 10,對草地資源的保護 為了保護草地,世界各國先后頒布了《草原法》,并加強了與之配套的法規(guī)建設和機構建設.加強了草地資源的管理.隨著科技進步草地產業(yè)收到重視,并被逐步開發(fā).牧區(qū)的火災預警預報系統(tǒng)得到完善,加強牧草病蟲害,鼠害防治技術研究,控制病蟲鼠害對草原毀壞,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 11,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指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具體措施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完善自然保護區(qū)及其他保護地網絡,保護對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的野生物種及作物與家畜的遺傳資源,建立全國范圍的生物多樣性信息和監(jiān)測網,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合作. 12,自然保護區(qū) 19世紀初,德國博物學家漢伯特創(chuàng)建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1872年,美國設立黃石公園,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保護自然的國家公園. ●資源 ●石油 我國近海是世界上石油儲庫之一,近年來先后發(fā)現了渤海,南黃海,東海,珠江口,北部灣和鶯歌海,萬安灘等七個大型含油氣的盆地,這些盆地不僅規(guī)模大,而且不少與陸地上的油田連接,渤海油田就是陸上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向海域的延伸. ●水資源 ●已頒布的全國性海洋法規(guī)主要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管理條例》 ●保證程度高的礦產資源是指:儲量豐富,預測遠景儲量大,礦石質量較好,可充分滿足國民經濟長期發(fā)展需要并可適量出口的資源.我國主要有:煤,鎢,銻,汞,錫,鉬,鋅,釩,鈦,石墨,滑石等.其中,鎢,錫,銻,鉬是我國傳統(tǒng)出口礦產,鋅,釩,鈦,稀土可望在國際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證程度中等:如鐵,錳,鋁,鎳,云母. 保證程度低的:石油,天然氣,鉻 保證程度差的:鉻,鉑,金,金剛石,鉀鹽 ●中國資源的總量地位:我國國土面積僅次俄,加,居第三;耕地面積僅次俄,美,印,居第四;森林居第五;草原面積居第六;大陸架居第四. ●海水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近80種化學元素.含量較大的有氯,鈉,鈣,鉀,鎂,硫,溴,碳,鍶,硼等十余種.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3750萬噸化學物質,價值40億美元. ●舟山漁場為我國第一大漁場.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被稱作我國四大海產. ●中國動物種類約占世界總數的10%,,已發(fā)現哺乳動物499種,鳥類1186種,爬行類370種,兩棲類279種,魚類2804種,那種動物在世界同種動物中占的比例最大 答:鳥類13.1% ●熱能資源的利用:黑龍江省北部和青藏高原是我國熱量較少的地區(qū),≥0℃以上積溫不足2500℃,東北平原3000—4000℃,一年只能一熟,華北平原4000—5000℃,大部分地區(qū)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長江至南嶺以北地區(qū)為5800—7000℃,一年兩熟或三熟,南嶺以南在7000℃以上,農作物四季生長,華南南部稻作一年三熟. ●其他 1,關于樓蘭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向世界宣布他在中國新疆的羅布泊沙漠找到了消失近兩千年的樓蘭古城. ●先后前往中國羅布泊進行實地考察的探險隊有: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1906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1908~1909年日本的大古光瑞探險隊;1910~1911年日本的大古光瑞,橘瑞超第二次探險隊等. ●樓蘭在羅布泊西岸,坐標為東經89°55′22〃,北緯40°29′55〃,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今屬新疆巴因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屬于典型的雅丹地貌,全城面積108,240平方米.人們交口稱譽它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東方的龐貝城". ●1979年6月,時任中國新疆考古所所長的穆舜英借中央電視臺拍"古絲綢之路"電視片之機,組隊對古樓蘭遺址進行考古,發(fā)現了"樓蘭美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古樓蘭王國遺址的女性. 2,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以洛陽和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穿過白龍堆,就進入了樓蘭地區(qū).從樓蘭西北行,經過焉耆,龜茲,疏勒(今喀什噶爾)等西域古國,可達帕米爾以西的大夏(今阿富汗),史稱"絲路北道"!從樓蘭西南行,經過且末,精絕,莎車,蒲犁(今塔什庫爾干)等西域古國,也可達帕米爾高原,史稱"絲路南道". 3,麋鹿 外國人保存下來的中國麋鹿:1866年法國傳教士大衛(wèi)在麋鹿苑偶然發(fā)現并定名.在中國的麋鹿全軍覆沒之際,全世界只剩下英國烏邦寺的18只麋鹿. 麋鹿成批回歸中國始于80年代.1985年英國烏邦寺無償提供22只麋鹿,其中20只在北京南海子原皇家鹿苑--它們的老家安家落戶.1987年又引回18只,多年來繁殖良好,到1994年總數已達300只.另一批39只于1986年放養(yǎng)于江蘇大豐縣境內總面積15000畝的劃定區(qū)域內. 4,臭氧層 2002年6月7日8日,9日太陽出現了3次大耀斑,強度達到了3P(4P是最強的值).因此這3天人們感到暴曬難當. 5,甘肅省的生態(tài)災害 甘肅省最主要的生態(tài)災害水土流失和沙塵暴都是水資源短缺和植被稀少形成的.一方面水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嚴重地存在著過度開采,粗放使用和浪費的問題,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一定要采取雙管齊下的綜合治理措施,嚴加治理.首先,要堅持節(jié)流與開源并重,堅持"三水"齊抓,大中小工程并舉的方針,實行水資源的嚴格管理.其次,要下決心大力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結合農業(yè)結構調整,壓縮耗水型農作物種植,杜絕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溉方式,推行管道輸水以及噴灌,滴灌,滲灌等常規(guī)節(jié)水和提高技術節(jié)水.第三,積極推行用水制改革建立節(jié)水型社會. 6,松下電器 松下電器產業(yè)生產出無氟里昂的新型電熱耦合放方式儲酒電冰箱.這種改良后的氟里昂電熱耦合方式作為無氟的冷卻系統(tǒng),不會產生氟里昂或其他溫室氣體,且提高了制冷效率,節(jié)省能源,靜音效果好. 7,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Bionlle"在土壤,水,肥料等微生物大量存在的自然環(huán)境下被最終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且燃燒熱為聚乙烯的一半,不易損壞焚燒爐,可用做垃圾袋,農用多功能薄膜,漁網,釣絲及多種日用品. 8,新能源 當代新能源是指太陽能,生物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可以再生,沒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它們是遠有前景,近有實效的能源.重視開發(fā)新能源,既可作為常規(guī)能源的補充,又可改善環(huán)境,防止大氣污染,并為未來社會發(fā)展提供更為優(yōu)越的能源. 9,綠色產品與環(huán)保 綠色產品是指生產過程及其本身節(jié)能,節(jié)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類產品.綠色產品能直接促使人們消費觀念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其主要特點是以市場調節(jié)方式來實現環(huán)境保護為目標,為了鼓勵,保護和監(jiān)督綠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不少國家制定了"綠色標志"制度,我國農業(yè)部于1990年率先革命推出了無公害"綠色食品". 10,"春困" "春困"是因為冬春之交,氣候漸暖,人的皮膚血管和毛孔由冬季時的收斂狀態(tài)逐漸擴張,皮膚血流量大大增加,引起大腦供血不足,機體尚不能馬上協(xié)調適應;此外,春天晝長夜短,人們睡眠時間相對縮短,活動量也較冬季有所增加,故使人產生疲乏的感覺. 11,裝修警惕室內環(huán)境污染 室內裝飾裝修后產生的有毒氣體引發(fā)的癥狀:頭疼,頭暈,惡心,嗓子干疼,發(fā)燒,全身無力,疲勞,各類皮膚病,肺心病,心肌炎等也相繼出現,不常出戶的老人,幼童進住后經常生病,住院,幾進幾出,重則誘發(fā)癌癥. 近幾年來裝修后的家居,寫字樓,高級賓館幾乎100%的發(fā)現室內有毒氣體揮發(fā)嚴重,如甲醛,苯系物,丙酮,氨氣,氡氣,超高頻,微波存在,濃度大大超過國家頒布的衛(wèi)生標準. 建筑施工混凝土,沙子灰里添加早強劑"尿素"造成的"氨氣",大理石,電器密集造成的"氡氣,超高頻,微波"等,也對人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12,1982年9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批準,將原來的張家界林場正式命名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這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森林公園. 其森林覆蓋率達到97.7%.14,地球上現有約水資源總量很大,但淡水資源不充足.便于取用的淡水進占地球總水量的0.2%左右,而且分布不均勻. 13,洗衣粉主要由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助劑組成.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是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去除衣物上的污漬;洗滌助劑的作用是結合鈣鎂離子,阻止污垢再沉積,同時有助于提高表面活性劑的去污能力.含磷洗衣粉是指以磷酸鹽為主要助劑的一類產品,磷是一種營養(yǎng)元素,易造成環(huán)境水體富營養(yǎng)化,從而破壞水質,污染環(huán)境.無磷洗衣粉則是不用磷酸鹽作助劑的一類洗衣粉,這種洗衣粉無水質富營養(yǎng)化這一缺點,有利于水體環(huán)境保護,目前部分省,市在大力推廣使用. 14,熊貓是瀕臨滅絕的遠古動物,生存至今的"活化石"." 熊貓標志"是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會徽,這個基金會規(guī)定1984年為"熊貓年". 15,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發(fā)生爆炸,造成31 人當場死亡,大量強輻射物質泄露,成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災難. 16,"三河三湖"是指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和滇池. 17,我國人均淡水的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個嚴重貧水國家之一,淡水總資源量位居世界第六. 18,1962年,美國的萊切爾·卡遜女士發(fā)表了《寂靜的春天》,引起強烈的反響. 《寂靜的春天》從環(huán)境污染的新視角喚起了人們對古老的生態(tài)學的興趣,通過對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的描述,揭示了環(huán)境污染對地球生態(tài)的深遠影響,強調人與自然之間必須建立起"合作的協(xié)調"的關系. 19,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昆侖山南麓長江北源地區(qū),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樹州的曲麻萊縣接壤.其主要的保護對象是藏羚羊. 20,許多家具和地板亮光劑都含有"酚". 酚為致癌癥嫌疑物.如果皮膚碰到酚會發(fā)生紅腫,脫皮,疼痛或長疹子及膿包,如果誤食,即使是少量也會導致循環(huán)系統(tǒng)崩潰,出冷汗,昏迷,甚至死亡. 21,復印機會產生微量臭氧,從而損害人體健康.所以操作人員更應該每工作一段時間就到戶外透透氣休息片刻.選擇合適的地點安裝復印機,要注意防高溫,防塵,防震,防陽光直射,同時要保證通風換氣環(huán)境良好,而平時盡量減少搬動,要移動一定要水平移動,不可傾斜. 22,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fā)生了核電發(fā)展史上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造成13.25萬人受害,引起世界的震驚. 23,1953年至1956年發(fā)生在日本熊本縣水俁鎮(zhèn)的水俁病事件造成大量魚類死亡,同時有 4人死亡,100多人受害,據研究,此為人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汞所致. 24,1993年5月5日下午,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沙塵暴自西向東席卷中國新疆,甘肅,寧夏和內蒙古的部分地區(qū),致使這些地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25,作為中國的母親河——黃河,由于水土流失多達(50多億噸),平均每立方米水中含泥沙37公斤,而居世界之首. 26,1955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地區(qū)含鎘廢水造成的"骨痛病"事件造成50多人死亡. 27,1997年6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第二次全球環(huán)境首腦會議首次提出了水資源的問題,并警告:"地區(qū)性的水危機可能預示著全球性危機的到來. 28,減輕化石燃料所導致的污染的措施 ●加森林面積,以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二氧化碳的生物固定; ●高已有能量系統(tǒng)的效率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中除去二氧化碳; ●用不產生溫室氣體的新能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