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地 理)命題依據省教育廳制訂的《2009年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地理)》。命題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立足基礎,注重能力,難易適中,做到思想性、科學性、技術性的統一,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初中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進高中地理新課程順利實施。適用范圍全日制義務教育八年級學生初中地理學業考試。考試范圍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內容和目標要求㈠ 地球與地圖⒈地球和地球儀⑴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用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公轉時注意4個點)⑵地球儀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定位)⒉地圖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㈡ 世界地理⒈海洋與陸地⑴海陸分布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⑵海陸變遷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⒉氣候⑴天氣與我們的生活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⑵氣溫與降水的分布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使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 ⑶主要氣候類型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⒊居民⑴人口與人種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⑵語言和宗教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⑶聚落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⒋地區發展差異⑴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⑵國際合作舉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⒌認識區域⑴認識大洲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運用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通過實例說明某一大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⑵認識地區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地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主要河流概況,以及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運用地圖和資料指出某一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舉例說出某一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說出某一地區最有影響的區域性國際組織。運用資料描述某一地區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說出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⑶認識國家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并說明其成因。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一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舉例說出某一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料和保護環境方面的經驗、教訓。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的種族、民族、人口、宗教、語言等的概況。用實例說明某一國家自然與社會環境對民俗的影響。舉例說出某一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 ㈢ 中國地理⒈疆域與人口⑴疆域與行政區劃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⑵人口與民族說出我國人口總數,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說出我國的人口國策。運用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運用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特征。⒉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⑴自然環境運用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⑵自然資源舉例說出自然資源及其主要類型。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⒊經濟與文化⑴經濟發展運用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分布概況,并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分布格局。⑵文化特色知道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并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⒋地理差異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⒌認識區域⑴位置與分布運用地圖說出區域的位置、范圍,并對區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在地形圖上識別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閱讀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說出區域的氣溫、降水分布概況,并歸納氣候特征。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區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以區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為例,繪制略圖,并描述該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⑵聯系與差異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舉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舉例說出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根據材料說出支柱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根據材料,運用分析、對比的方法,歸納區域內主要地理差異。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舉例說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的促進作用。運用資料分析說明外向型經濟對區域發展的促進作用。⑶環境與發展根據資料分析區域主要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舉例說明區域環境和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利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并舉例說明其城市建設成就。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說明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㈣ 鄉土地理分析、評價家鄉地理位置的特點。利用圖文材料和歷史檔案,說明家鄉主要地理事物的變遷及原因。舉例說明自然條件對家鄉的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說明家鄉人口數量、人口變化的基本情況。結合實際說明家鄉的生態環境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改善措施。舉例介紹家鄉的主要自然災害防災、減災舉措與存在的問題。舉例介紹家鄉在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方面的情況。舉例說出家鄉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個方面所發生的重大變化,了解家鄉的發展規劃。考試形式、時間、分值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試題難度試題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 其比例是8:1:1。全卷難度值為0.8左右。試卷結構⒈題型分值比例⑴ 單項選擇題40% ⑵ 非選擇題60%⒉內容分值比例⑴ 地球地圖約15% ⑵ 世界地理約30%⑶ 中國地理約45% ⑷ 鄉土地理約10%試題示例例1 圖1中20元和50元人民幣上的景觀分別是(難度:容易) A.杭州西湖 八達嶺長城 B.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莊 C.桂林山水 布達拉宮 D.長江三峽 敦煌莫高窟例2 小華在福州五一廣場看見一輛車牌為“贛G01226”的轎車,馬上就能判斷該轎車來自于:(難度:容易) A.重慶 B.海南 C.江西 D.福建 例3 讀南平市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南平市農業產值結構變化圖(難度:容易) 圖2材料二 南平市森林覆蓋率為74.4%,是全國的4.3倍。林業是南平的支柱產業,新世紀南平林業在營造人工林的同時,發展林與紙、藥、果、茶、竹、香料等的結合,逐步走向林、工、貿結合的產業化之路,充分體現“綠色金庫”的經濟價值。(1)從“南平市農業產值結構變化圖”中可以看出,南平市近年來 業比重下降,林、牧、 業比重持續上升,農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開始向現代化農業轉換。(2)你學校所在的縣(市、區)有哪些農副產品或土特產,列舉兩例: 、 。 例4 某中學地理學習興趣小組,開展了課題為“校園用水的現狀及對策”的研究性學習,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完成下列問題。(難度:容易)(1)將下列選項填入相應的方框內,補充完整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填數字代碼)①撰寫調查報告或研究論文 ②分析處理資料、數據 ③調查、搜集資料,獲取數據(2)下表是對5所學校的500名同學進行調查的部分調查項目統計數據。為了更好地節水,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請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議(寫出兩點)。調查項目有沒有學校有沒有裝節水龍頭或節水器皿?100400你大掃除時,有沒有將水龍頭關緊?44555擦完玻璃的水,有沒有用來沖廁所?126374你有沒有打過水槍,或扔過塑料水袋103397建議:① ② 例5 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開展的校園規劃活動。如圖3所示,學校教學樓位于田徑場南北兩側,學生公寓位于科技樓的北面,請你按照圖例,請你參加將校園平面圖畫完整。(難度:中等難度) 圖3例6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航運價值高,有“黃金水道”之稱,近幾十年來,由于上游草場退化、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長江干、支流含沙量增大。讀圖4、圖5回答問題。(難度:稍難)(1)請列舉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的理由兩個:① ② 。(2)圖5中資料顯示兩個湖泊的面積有什么變化? ,請解釋其原因: 。(答一點即可)(3)圖4表示長江不同河段的景觀,其中反映江面開闊、水流平穩,利于航運的是 (填A或B);反映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較豐富的是 (填A或B)。(4)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圖5所提供的信息,設計一個問題(不與上述問題重復): 。參考答案:1.C 2.C 3.(1)種植業 漁 (2)柑橘 筍干等(有理均可給分)4.(1)(2)建議學校裝節水龍頭和節水器皿;大掃除時將水龍頭關緊;擦完玻璃的水用來沖廁所;不打水槍,不扔塑料水袋等。5.略6.(1)長度最長 流域面積最廣 流量(水量)最大 (2)縮小(減小) 泥沙淤積或圍湖照田(水土流失 草場退化)等 (3)A B (4)問題符合題意,沒有科學性錯誤均可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