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人體的血液循環學科 生物 年級 初一 時長 1課時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位于課改版初一生物下冊,幫助學生認識和學習生物圈中的人這一專題,初一的學生對生物了解不多,動手操作能力不足,由于本課涉及實驗操作,針對對學生進行的調查,組成一幫一小組進行實驗操作,進而完成本節課的實驗要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能力目標:通過注水實驗,貼磁力貼,積累血液循環途徑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科學家為真理沖破傳統思想桎梏例子,克服恐懼,正確認識 教學方式與策略 本節課將實驗與新知相結合,為了學生更易于接受,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己反思相結合,互助學習,使我在教學上得到提高,學生也能收獲知識,在“學”方面提高。對于課堂教學采取探究性學習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共同進行,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共同進步。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分配 塞爾維特借助的科研基礎,秘密提出了人體的血液是循環流動的說法。并將這個論斷非公開的結集出版。甚至他還為此致信當時炙手可熱的宗教改革者加爾文,為此加爾文公開憤怒的宣稱,一定會狠狠的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1628年,哈維出版了他的血液循環專著《心血運動論》。這本書遭到了已教會為首的保守派長達幾十年的猛烈攻擊。但真理的傳播是擋不住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哈維的學說最終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吸引學生興趣,盡快進入生物課堂的學習當中 導入3min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位置 根據實物圖復習主動脈,肺動脈位置 回顧之前知識,建立已有內容與即將學習的內容的聯系 知識點復習2min 觸摸,觀察與左心房,右心房相連的是哪些血管? (介紹腔靜脈 肺靜脈) 通過灌水現象觀察與左心室,右心室相連接的是哪些血管? 總結現階段得出的部分血液循環圖,并通過板書形式展現 階段練習,完成填空題 通過觸摸,灌水實驗完成部分血液循環圖 灌水實驗7-10分鐘 通過模型的搖動讓學生們觀察分支血管,補全整個血液循環圖 通過視頻讓學生明白經過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和經過肺泡的毛細血管是血液循環內成分怎樣的變化的。 新授新知,補全血液循環圖 新授10min教學活動設計 與學生一起補全板書,完成整個血液循環 完成相關練習題 完成自評“十星榜樣”思考本節課的收獲與不足,哪個環節做到不夠好?如何去改變,如何去提高? 小結本課知識點,梳理思路 小結與作業15min板書設計 5.2.2 人體的血液循環 教學特色與反思 教學特色:通過實驗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并且制定自評體系“十星榜樣”讓學生能夠在緊跟生物課堂的同時進行自我反思——離十星榜樣還差多遠?并且讓教師自己直觀理解自己課堂的欠缺與學生的掌握理解情況。(共28張PPT)人體的血液循環——說課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特色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評價生物學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為目的地學科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即要讓學生理解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我的思考依據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特色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評價教學背景分析有主動學習的欲望問卷訪談 針對這種一半感興趣一半對生物學習無感情況,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互助合作,以優帶差,形成一幫一小組,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為不同層次的孩子設計不同的問題。使每位學生都有回答,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我的思考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特色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評價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能力目標:通過注水實驗,貼磁力貼,積累血液循環途徑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科學家為真理沖破傳統思想桎梏例子,克服恐懼,正確認識知識目標: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教學重點 血液循環的途徑教學難點 體循環與肺循環途徑及相互協同的關系理論推導10’復習相關知識點2’灌水實驗10’導入3’小結練習和作業15’教學流程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學特色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評價以西班牙自然科學家--塞爾維特和英國生理學--哈維對血液循環做出杰出貢獻的事例進行課堂導入教學過程—導入復習血液循環的組成以及心臟各腔室及表面血管名稱,讓同學們思考“血液是如何在人體內循環流動的”?教學過程—復習相關知識點 提出猜想,介紹實驗目的及實驗方法師生合作完成實驗實驗前教學過程—新授 實驗中 實驗小結總結實驗,得出結論 提出猜想,介紹實驗目的及實驗方法師生合作完成實驗實驗前教學過程—新授 實驗中 實驗小結總結實驗,得出結論師生互動 根據實驗流出水的現象驗證心房,心室相連接的血管,同時可以通過反向灌流水無法順利流出驗證房室瓣和動脈瓣的重要性,并在黑板上擺出卡片 提出猜想,介紹實驗目的及實驗方法師生合作完成實驗實驗前教學過程—新授 實驗中 實驗小結總結實驗,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新授引導學生繼續完成循環圖其余部分,通過血液循環動態模型補充分支靜脈,通過血液循環視頻介紹氧氣養料,二氧化碳和廢物等在血液中的循環,完成血液循環圖 1.在黑板上貼出完整示意圖教學過程—小結和作業2. 完成相關練習題教學效果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不論是從實驗還是從理論學習,到對應練習都要積極恰當的去表揚,樹立學習榜樣,還可以采取“自評方式”學生針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給自己打星,評選“十星榜樣”,制作成長記錄袋,不斷讓學生讓教師去反思本節課的優缺點,以及進退步情況。自評——十星榜樣教學效果評價你舉手回答了么?1星 你動手操作了嗎?2星 你能得出實驗結論嗎?2星 你能書寫出循環圖了嗎?3星 十道練習題你的掌握情況。2星 引導學生思考加強動手能力激發生物學習興趣教學特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d54b512c5ce08d5fa9acb575956d22e6.mp4 京改版七年級生物下冊教案:5.2人體內的物質運輸.docx 京改版七年級生物下冊說課:5.2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共28張PPT).ppt 肺靜脈.mp4 腔靜脈.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