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資料
第1章 人的由來
1.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由于 環境 的變化(森林減少,草原增加),部分古猿下到地面進化為 人類 ,在樹上的進化為 現代類人猿 (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
2.人類進化的歷程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南方古猿學會直立行走對人類的意義:解放了 前肢 可以進行勞動和使用、制造工具,從而促進了 大腦 的發育。而直立人學會了用火又可以促進食物的 消化和吸收 ,從而又促進了 大腦 的發育。終于產生了語言。
4.露西為上圖中的 南方古猿 階段的化石,東非人和北京人化石為上圖中的 直立人 階段的化石。
3.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睪丸 (作用:產生 精子 、分泌 雄性激素 )。
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卵巢 作用:產生 卵細胞 、分泌 雌性激素 )。
4.精卵結合的部位是在 輸卵管 ,形成了 受精卵 ,意味著 新生命 的誕生
5、受精卵形成后開始分裂和分化,首先形成多細胞的胚泡→胚胎→胎兒( 8周后 的胚胎)→產出后叫嬰兒。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 胎盤
6.男性進入青春期的標志是出現首次的 遺精 ;女性進入青春期的標志是出現首次的 月經 。女性比男性進入青春期的時間 早 ( 2 ) 年,此時男女生的身高和體重 迅速增加 ,大腦 結構復雜 ,是智力發展的 黃金 時期。
7.第二性征是指除了 生殖器官 以外的男女特有的征象。如:男生的 喉結 、 胡須 、 聲音 的變化;女生的 乳房 、 聲音 、 骨盆 的變化,它們是受 性激素 的控制而表現出來的。
第2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含有的六類營養物質為: 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
⒈既能構成細胞 糖類:(包括淀粉):主要功能 供能
又能提供能量的 脂肪:(如動植物油):主要功能 備能
蛋白質:主要功能: 構成細胞
⒉可以 構成細胞 ,但不能 提供能量 的營養:水和無機鹽
⑴水:約占體重的 作60~70 %用: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質為重要成分)、參與各項生命活動



⑵無機鹽:如鈣、磷、鐵、碘、鋅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鈣:兒童易得 佝僂病 ,老人或婦女易得 骨質疏松癥 ②缺鐵易得: 缺鐵性貧血
③缺碘:成年人易得 地方性甲狀腺腫 ,兒童易得 呆小癥
④缺鋅: 生長發育 不良, 味覺發生障礙 ⑤缺鈣和磷: 骨骼和牙齒 發育不良
⒊既不能 構成細胞 又不能 提供能量:維生素。人體每日需要量很 少 ,但作用重要。
維生素A:來源:肝臟、魚肝油、胡蘿卜( 不含 維生素A,但含 胡蘿卜素 可轉化為維生素A)
缺乏癥: 皮膚干燥 、 夜盲癥 、干眼癥
維生素B1:來源:豆類、谷物、糙米(既粗糧) 缺乏癥: 神經炎 、 腳氣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維生素C:來源:新鮮的 蔬菜 和 水果 缺乏癥: 壞血病 (既:皮下、牙齦出血)
維生素D:來源:肝臟、魚肝油、雞蛋 缺乏癥: 佝僂病 (兒童易得)、骨質疏松癥(老人婦女)
⒋膳食纖維(第七類營養素):不能消化。利排便,預防腸癌、高血脂。來源:粗糧 、蔬菜、水果
問:1.健康食品:① 豆類、牛奶 含蛋白質、脂肪、鐵、鈣均比較多;
②動物肝臟 含維生素A、維生素D、鐵和鋅都比較多。
2.補鈣同時應同時補充點 維生素D (可以促進對 鈣 的吸收)可增加療效。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7個器官)和消化腺(5個器官)
㈠消化道:包括 口、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㈡消化腺:⑴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體(有導管):唾液腺(分泌 唾液 消化 淀粉 )、
肝臟(分泌 膽汁 消化 脂肪 )、胰腺(分泌 胰液 消化 糖類、脂肪、蛋白質)
⑵位于消化道內的小腺體(無導管):胃腺(分泌 胃液 消化 蛋白質 )、
㈠消化道部分: 腸腺(分泌 腸液 消化 糖類、脂肪、蛋白質 )
①口腔內有:牙齒(咀嚼食物)和舌(攪拌食物) ②咽、食道:食物的通路
③胃(主要作用: 暫存 食物 、也可 消化和吸收 )
④小腸(起始部分稱為 十二指腸):(作用:進行 消化和吸收 的主要場所)
⑤大腸(上有盲腸,其上又有闌尾):形成 糞便 ,也可 吸收 ⑥肛門(排出糞便)
二、消化方式 ① 物理性 消化→牙齒 咀嚼 、舌的 攪拌 、胃腸的 蠕動 、 膽汁 的消化等
② 化學性 消化→分泌 消化酶 把 大分子 物質→ 小分子 物質
三、消化過程:①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
②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
③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④水、無機鹽、維生素為小分子物質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四、營養物質的吸收:
概念:營養物質通過 消化道壁 進入 循環 系統的過程。主要在 小腸 中進行
問:1.直接開口于消化道(既無導管)的消化腺為 胃腺 、 腸腺 。 2.最大的消化腺為 肝臟
3.能消化的器官:① 口腔 (淀粉→麥芽糖) ② 胃 (蛋白質→多肽)③ 小腸 (各種食物)
4.淀粉最初被消化是在 口腔 ;蛋白質最初被消化是在 胃 ;脂肪最初被消化是在 小腸 。
5.特殊的消化液:含有多種消化酶消化液是 腸液 、 胰液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膽汁
6.小腸適于吸收的特點:① 面積大、長、內表面有 皺襞和絨毛 增大了面積;②壁薄(3種)、
毛細血管 壁、 毛細淋巴 壁、 絨毛 壁只有一層 上皮 細胞構成
小腸適于消化的特點:① 面積大 ② 消化液多(3種)(腸液、胰液 、膽汁)
7.消化器官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是 胃、 小腸;只能消化不能吸收的是 口腔;只能吸收不
能消化的是 大腸 ;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是 咽 、 食道 。
8.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化學性消化。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變 藍 的原理來檢驗:
⑴1號試管可作為2號試管的對照,其中變藍的試管是 1 號。原因: 淀粉遇碘液變藍
不變藍的試管是 2 號。原因: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了
⑵把試管放在 37 ℃溫水中,是模擬的 人體 的溫度。此時酶的活性最 強
高溫會破壞酶的活性,低溫會抑制酶的活性。
⑶若在1號試管中加入饅頭碎屑,2號加入饅頭塊,都加入唾液后放入37℃水中10分鐘后,冷卻后
都滴加2滴碘液,則 1 號試管不變藍,說明碎屑比較容易消化。碎屑模擬的是 牙齒 的咀嚼和
舌頭 攪拌,為 物理 性消化。
9.肝炎病人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否則會消化不良。原因:肝臟分泌的 膽汁 較少,不能把脂肪分解為 脂肪微粒 ,使得脂肪在體內難于消化。
10.有些藥物帶有膠囊(淀粉囊),這樣可以減少對 胃 的刺激,
原因:淀粉不能被 胃 消化,只有到達 小腸 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顯示,五類食物從多到少的順序為:
谷類、蔬菜水果類、肉蛋水產類、奶豆類、脂肪類
2.每日攝入熱量中早、午、晚飯熱量比為 3 : 4 : 3
3.青少年應食用足夠的 糖類 (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充足的 能量 );適量的 蛋白質 (滿足人體
生長發育 的需要);一定量的 無機鹽 、 維生素 、 纖維素 (保證身體正常發育)。
4.購買食品時,應注意查看食品的 生產日期 、 保質期 以及QC《檢驗合格證》
第3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人體的呼吸系統由 呼吸道 (包括: 鼻 、 咽 、 喉 、 氣管 、 支氣管 )和 肺 組成。
主要結構是 肺(作用:與外界進行 氣體交換 ),肺的基本單位是 肺泡
2.呼吸道不僅僅是氣體的通道,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 溫暖 (毛細血管)、
清潔 (鼻毛)、 濕潤 (黏膜),但是能力是 有限 的。
3.⑴痰的產生:是在氣管和支氣管內的 腺 細胞分泌的 黏液 和表面的 纖毛 吸附和阻擋吸入氣體中的 塵粒 、 細菌 等物質而形成的。所以很臟。
⑵痰的排出:在 纖毛 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擺動下,把痰送到 咽 部,通過
咳嗽 排出體外。由于痰里帶有大量細菌,可傳染呼吸道疾病。
4.人第一次呼吸:在出生前胎兒通過 胎盤 從母體獲得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故不
用肺呼吸。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使得空氣進入 肺 里,開始了用 呼吸 系統進行呼吸。
5.吃飯說笑可能會窒息:原因: 咽 是食物和空氣進入的共同通道,由 會厭軟骨 調節。呼吸時會厭軟骨抬起,使空氣進入前面的 食道 ;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喉口,食物進入后面的 氣管 。若吃飯時說笑,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使食物進入 氣管 ,引發危險。
6.發聲的秘密:在喉部有發聲的器官 聲帶,呼吸時聲帶 打開 (打開或關閉)。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既: 呼 氣和 吸 氣)完成的。過程如下:
吸氣:呼吸肌 收縮 →胸廓容積 增大 →胸廓氣壓↘→肺 擴張 →肺內氣壓 減小 →氣體入肺
呼氣:呼吸肌 舒張 →胸廓容積 減小 →胸廓氣壓↗→肺 回縮 →肺內氣壓 增大 →氣體出肺
2.呼吸時胸廓容積的變化可通過測量 胸圍差 來進行。公式如下:
胸圍差=深 吸 氣的值-深 呼 氣的值,測 三 次,取 平均 值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肺泡 血液
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3.呼吸肌有兩種:分別簡稱為 肋間 肌和 膈 肌。
4.吸氣時呼吸肌都 收縮 (此時膈頂 下降 ,胸廓容積 增大 )
呼氣時呼吸肌都 舒張 (此時膈頂 上升 ,胸廓容積 減小 )
5.肺泡適合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
①數量 多 ②外包 毛細血管網
③壁薄:肺泡壁、毛細血管壁都很薄 ,只有一層 上皮細胞 構成。
6.人呼出的氣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 渾濁 。說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 二氧化碳
7.氣體交換的原理: 氣體擴散 作用——氣體總是由 多 的地方向 少 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
8.人體O2最多的部位是 肺泡 ,CO2最多的部位是 組織細胞 (產生CO2的源頭)。
9.常見的大氣污染源有: 工業生產的排放 、 車輛、船舶尾氣 、 秸稈焚燒 、 地面揚塵
10.控制 污染物排放 ,是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 植樹造林 是有效措施。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 血液的成分:
1.在新鮮的人的血液中放入 抗凝劑 ,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出現 分層 現象。
上層淡黃色液體為 血漿 (占55%),下層暗紅色物質為 紅細胞 (占45%)
中間的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為 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液中成分最多的物質為 血漿
2. 組成:① 血漿 (主要是 水 );②血細胞: 紅細胞 、 白細胞 、 血小板
血液 ①運輸(①血漿:運載 血細胞 ,運輸 養料和廢物 ;②紅細胞:運 O2 氧氣)
功能 ②防御、保護(①白細胞:吞噬病菌 、②血小板:促進 止血,加速 血液凝固 )
3.血液為什么是紅的?什么是動脈血、靜脈血? ①與氧結合形成 鮮紅 色的 動脈 血
紅細胞中含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血紅蛋白 ②與氧分離形成 暗紅 色的 靜脈 血
4.血細胞比較表:
數量 體積 細胞核 功能 常見病
紅細胞 (3.5~5.5)×1012個/L 無 運輸O2 少時(營養不良性貧血)
白細胞 ( 5~10)×109個/L 最大 有 吞噬病菌 多時(急性炎癥)
血小板 (1.5~3.5)×1011個/L 最小 無 止血、凝血 少時(流血不止)
血紅蛋白 (110~160)g/L 運輸O2 少時患(缺鐵性貧血)
4.貧血分為兩種:缺 紅細胞 和缺 血紅蛋白 。貧血時應該補充含 鐵質 、 蛋白質 豐富的食物。
5.血漿:血液 未凝固 時的淡黃色液體 血清:血液 凝固 時的淡黃色液體

第二節 血管(分為 動脈 、 靜脈 、 毛細血管)
類型 示意圖 管壁 管腔 彈性 血液流速
動脈 厚 小 大 快
靜脈 薄 大 小 慢
毛細血管 極薄 極細 無 極慢
1.人皮膚下的“青筋”是 靜脈 ,可進
行靜脈注射(即輸液)。中醫上“切脈”
所摸血管為 動脈
2.毛細血管適于物質交換的特點:
①細 ②薄 ③慢 ④多
①管腔 極細 (只允許紅細胞 單行 通過)→導致管內血液流動速度 最慢 。
②管壁 極薄 (只一層 上皮細胞 構成) ③數量 多 ,分布 廣
3.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方向是 動脈 → 毛細血管 → 靜脈(毛細血管前面是動脈后面是靜脈)
4.分析下列情況是哪種血管受損: ⑴血液少量滲出—— 毛細血管 受損
⑵噴射出鮮紅色的血液—— 動脈 受損 ⑶緩緩地流出暗紅色血液—— 靜脈 受損
5.如圖為在四肢 靜 脈的內表面的 靜脈瓣 ,有防止 血液倒流 的作用
第三節 心臟
1.心臟位于 胸 部的 左 側,形狀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頭相似。
2.心臟內有四個腔,分為兩房:① 左心房 、③ 右心房 兩室:② 左 心室 、④ 右心室
3.心臟上連著五種血管,分為兩動脈:⑤ 主動脈 、⑥ 肺動脈
4.心臟的結構部分: 三靜脈:⑦ 肺靜脈 (4條)、⑧ 上腔靜脈 、⑨ 下腔靜脈
⑴如何分清心臟的左右?方法:手捏法 捏下部的心室,厚而硬的為 左 側,另一側為 右 側,
與我們的左右方向相 反 規律1:上房下室,左右顛倒
⑵由此可知:①②側為 左 側,③④側為 右 側。
⑶從圖中可以看出心室壁比心房壁 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 厚 ,
心臟中壁最厚的地方是 左心室 的壁。
⑷心臟四個腔之間的關系:左右兩側腔 不通 ,同側的腔 相通
⑸心臟所連的血管:最粗大的血管為⑤ 主動脈
它與心壁最厚的腔② 左心室 相連;⑥ 肺動脈 與④ 右心室 相連。
而③ 右心房 上連著上下兩條血管⑧ 上腔靜脈 ⑨ 下腔靜脈
① 左心房 上連著4條小血管⑦ 肺靜脈
規律2:房連靜(脈),室連動(脈)
⑹在心房和心室之間有能開閉的瓣膜——⑩房室瓣,它只能向 心室 開
在心室和動脈之間有瓣膜——⑾ 動脈瓣 ,它只能向 動脈 開。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 倒流
⑺心臟里的血液流動方向為:心房→ 心室→ 動脈
5.心臟的作用:為血液循環提供 動力
圖1為左右 心房 收縮將血液壓至左右 心室
圖2為左右 心室 收縮將血液壓至兩個動脈
圖3為全心 舒張 ,血液經靜脈被吸入到 心房 ⒈ ⒉ ⒊
6.心臟注水實驗:看上圖當我們從⑦注入清水時,水會從 ⑤ 流出(填序號)
從⑥注入清水時,水會從 ⑥ 流出(填序號)(原因:有 動脈瓣 阻擋)
7.人體中有三種瓣膜: 動脈 瓣、 靜脈 瓣、 房室 瓣,其中名稱與位置一致
的瓣為 靜脈 瓣、 房室 瓣,而 動脈 瓣并不在動脈里,而在 心臟 里。
血液循環
1.體循環:從② 左心室 出發經 ⑤⑦⑩(腔靜脈) (寫序號)到③ 右心房
血液: 動脈 血變為 靜脈 血(在⑦組織細胞 周圍的毛細血管發生氣體交換)
意義:給全身的組織細胞送去 氧氣 和 養料 帶走了 CO2二氧化碳等廢物
2.肺循環:從④ 右心室 出發經 ⑨⑧⑥ (寫序號)到① 左心房
血液: 靜脈 血變為 動脈 血(在⑧ 肺泡 周圍的毛細血管處發生氣體交換)
意義:給血液補充 氧 氣
3.兩循環的中的規律 體循環是從 左 側的心室到 右 側的心房;既從 ② 到 ③
⑴對角線規律: 肺循環是從 右 側的心室到 左 側的心房;既從 ④ 到 ①
⑵看課本70頁彩圖可知:血液循環模式圖中左半部分都是鮮紅色的 動脈 血
右半部分都是暗紅色的 靜脈 血 規律:左動(脈血)右靜(脈血)
所以左心房左心室流的都是 動脈 血,右心房右心室流的都是 靜脈 血
⑶肺循環中的血管:肺動脈流 靜脈 血,肺靜脈流 動脈 血
體循環中的血管:主動脈流 動脈 血,上下腔靜脈流 靜脈 血
規律: 肺反體同 (肺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相反,體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相同)
⑷兩循環中血液性質改變都是在 毛細血管 處,并 同時 進行。在肺部的毛細血管處進行了 氣體
交換,在組織細胞處毛細血管進行了 物質 交換(包括氣體交換和營養、廢物的交換)
4.經過小腸后血液中的 氧 氣少了, 二氧化碳 氣體多了,但是 營養 物質多了
5.若從上肢注射藥物,藥物通過 上腔靜脈 靜脈到心臟,最先到達心臟的哪個腔? 右心房
從小腸來的營養,從各器官產生的廢物最先到達心臟的哪個腔?右心房
6.心率和脈搏 心率:心臟在 每分鐘 內跳動的次數(平均 75 次/分);
脈搏:常指 動脈 的搏動(每分鐘脈搏搏動次數與心率 相同 )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1.血型是奧地利科學家 蘭德斯坦納 發現的,他將血液分為 A型 、 B型 、 AB型 、 O型 四類型,這就是 ABO 血型。
2.輸血的原則:輸 同型 血,否則會出現 紅細胞 凝集現象。
3.血型鑒定中,只與A型標準血清凝集的是 B 型血,只與B型標準血清凝集的是 A 型血;
若與兩種血清都發生凝集的血液是 AB 型血,都不凝集的血液是 O 型血;
緊急情況下,可接受任何ABO血型血的是 AB 型血,可給任何ABO血型人輸血的是 O 型血。
4.我國實行 《“無償獻血” 制度》,提倡 18~55 周歲的健康公民 自愿 獻血。每次獻血 200 ~300 ml是不會影響健康的。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 7%~8% 。
第5章 人體內廢物排出
1.排出廢物 排泄 :將代謝終產物(CO2 、 水 、 無機鹽 、 尿素)排出體外的過程
的方式 排遺 :將 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排出體外的過程。如: 排便
2.排泄三途徑:①皮膚:可以排 汗 ( 水 、 無機鹽 、 尿素) ②呼吸系統:可以排 CO2、 水
③泌尿系統(最主要):可以排 尿 ( 水 、無機鹽 、尿素 )
3.泌尿系統包括:腎臟( 形成 尿液)、輸尿管( 輸送 尿液)、膀胱( 暫時貯存 尿液)
尿道( 排出 尿液)。最主要的器官是 腎臟
4.腎是形成 尿液 的器官,人體有左右 2 個腎。結構和功能的單位叫做 腎單位 。
每個腎包括大約 100萬 個腎單位。腎單位由 腎小球 、 腎小囊 、 腎小管 組成
5.人體排尿,不僅起到排出 廢物 的作用,而且還能調節體內 水 和 無機鹽 的平衡。
6.腎單位模式圖:
⑴① 入球小動脈 ② 出球小動脈 ③ 腎小球 ④ 腎小囊
⑤腎小管周圍的 毛細血管 ⑥ 腎小管 ⒁ 腎靜脈
其中 ③④⑥ 三個結構(寫序號)合稱為腎單位
⑵人體內約有 200 萬個腎單位,它們是形成尿的 基本 單位。
⑶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 毛細血管 球。這些毛細血管的
另一端匯集成 出球小動脈 。
⑷①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內流動著的都是 動脈 血。
② 出球小動脈 兩端連的都是毛細血管。
③腎單位中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是 腎小管周圍 的毛細血管,血液由 動脈 血→ 靜脈 血
④從腎靜脈流出的血的特點:含有尿素最 少 (最干凈)的 靜脈 血。
7.關于尿液的形成過程:
⑴腎小球的 過濾 作用: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質(⑦ 水 ⑧ 無機鹽 ⑨ 葡萄糖 ⑩ 尿素 )被過濾
到④ 腎小囊 中,形成 原尿 。而大分子物質 血細胞 和 大分子蛋白質 未被過濾(體積太大)
⑵腎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原尿中有用成分(如:⑾大部分 水 、⑿全部 葡萄糖 、⒀部分 無機鹽 )被重吸收,而無用成分(少量水、部分無機鹽、全部尿素 )經腎小管后形成 尿液
8.若尿中發現血細胞或蛋白質則是 腎小球 病變;若尿量突增則可能是 腎小管 病變
9.血漿、原尿、尿液的區分:
成分最多最全的液體是 血漿 ;蛋白質極少或無其它成分都有的是 原尿
成分最少最簡單的液體是 尿液 (沒有 蛋白質 (未被過濾)和 葡萄糖 (被重吸收)
10.原尿最初產生的部位是 腎小囊 ;尿液最初產生的部位是 腎小管
11.尿中尿素濃度比原尿 高 (原因:由于原尿在流經 腎小管 時大部分的 水 被 腎小管
重吸收 而尿素量不變,從而使尿素的濃度 升高 )
1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方法有3種:建立 沼氣池(需要 無氧 環境)和 生態 廁所以及 高溫堆肥 。
第6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1. 外膜:角膜( 聚光 作用) 鞏膜 ( 保護 作用)
眼球壁 中膜:虹膜 (調節 瞳孔大小) 規律:亮 小 暗 大
睫狀體(調節 晶狀體 曲度) 規律:近 大 遠 小 脈胳膜(營養 眼球)
眼球 內膜:視網膜(上有 感光 細胞,接受光刺激,產生神經興奮)
內容物:房水、晶狀體(最主要的折光結構)、玻璃體
2.視覺的形成:光線→ 角膜 → 瞳孔 → 晶狀體 →玻璃體→ 視網膜 成像(引起神經興奮)
→視神經→大腦皮層的 視覺 中樞→視覺
3.近視 假性近視: 晶狀體曲度 過大 真性近視: 眼球前后徑 過長
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 前 方 (應配帶 凹 透鏡糾正)
4.白眼球是指 鞏膜 ;黑眼球是指虹膜中間的 瞳孔 ;歐洲人的藍眼睛是因為 虹膜 是天藍色的。
5.如把人眼比作一架照像機,則鏡頭為 晶狀體 ,光圈為 瞳孔 ,暗箱為 脈絡膜 ,底片為 視網膜
6.有失明者,經檢查眼球結構無損,那么他可能是 視神經 或 視覺中樞 發生病變.
7. 外耳:耳郭( 收集 聲波)、外耳道( 傳導 聲波)
耳 中耳:鼓膜、聽小鼓( 傳導 和 放大 聲波) 鼓室:內有 咽鼓 管連通 咽 和 鼓室
內耳:耳蝸(內有 聽覺 感受器) 半規管和前庭(與維持 身體平衡 和暈車有關)
8.聽覺的形成:聲波→ 外耳道 → 鼓膜 → 聽小骨 →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神經 →
大腦皮層的 聽覺 中樞→形成聽覺
9.①遇到巨大聲響時,可迅速張嘴;或閉嘴同時雙手堵耳,保持 鼓膜內外氣壓 平衡,以免損傷鼓膜
②鼻、咽、喉感染易引起 中耳炎 。原因:病菌通過 咽鼓管 進入中耳。
③皮膚上分布著多種 感受器 ,能感知 冷 覺、 熱 覺、 痛 覺、 觸 覺、 壓 覺。
④舌尖對 甜味 味敏感、舌根對 苦味 味敏感、舌的兩側對 酸味 敏感。
10.感覺形成的部位:在眼球的 視網膜 形成的是物像,而不是視覺;在耳朵的 耳蝸 是把外界的震動變為神經興奮,而不是聽覺。所有的感覺都是在 大腦皮層 相應的神經中樞形成的。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 中樞 神經系統: 脊髓 和 腦 (包括: 大腦 、 小腦 、 腦干 )
的組成 周圍 神經系統: 腦神經 和 脊神經
2.基本 結構 細胞體 :內有 細胞核
單位 突起 :分為 樹 突(多而短)和 軸 突(少而長)
神經元 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3. 大腦:有左右兩個 大腦半球,表面是 大腦皮層,具有 感覺、 運動、 語言 等多種神經中樞
腦 小腦:使運動 協調 、 準確 ,維持身體的 平衡
腦干:調節人體 基本生命 活動的中樞(專門調節 心跳 、 呼吸 、 血壓 等活動)
4.幾個概念的區分:
⑴神經纖維:由長的 突起 外套上一層鞘構成
⑵神經:由許多 神經纖維 聚在一起,外包 膜 而成
⑶神經末梢: 神經纖維 末端的細小分支
5.打字員可熟練地打字,是由 大腦 發動, 小腦 協調共同完成的。
6.如圖為大腦皮層上重要的神經中樞
①運動中樞 ②感覺中樞 ③聽覺中樞 ④視覺中樞 ⑤語言中樞
語言 中樞是人類特有的與理解有關的中樞(如聽相聲大笑)
7.汽車司機看到紅燈急剎車,首先要用 視覺 中樞,還要用 語言 中樞
(理解紅燈所代表的含義)最后再用 運動 中樞完成剎車。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人和動物通過 神經 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 刺激 作發生的有規律的 反應
思考:向日葵向著太陽轉動花盤、草履蟲吞噬細菌 不是 反射。原因:無 神經系統 的參與。
2.結構基礎: 反射弧 (包括5個部分: 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
反射類型 形成時間 神經中樞 等級
簡單的反射 天生就會 小腦、腦干、脊髓 低級
復雜的反射 后天形成 大腦皮層 高級
3.①脊髓可控制: 排尿、排便、
縮手、眨眼、膝跳 等反射
②小腦可控制: 平衡 反射
③腦干可控制: 呼吸、心跳、 血液循環 等反射;
④大腦可控制: 運動、感覺、聽覺、視覺、語言 等反射。
4.膝跳反射實驗: ⑴成功要求:①被實驗者的腿一定要 放松 (解除 腦 對 脊髓 的控制)
⑵效果:小腿會 無意識快速跳起 ②用手掌內側邊緣快速叩擊被實驗者的 膝蓋下面的韌帶
5.⑴手被針刺先縮手,后感到疼:縮手說明脊髓具有 反射 功能;疼說明脊髓具有 傳導 功能
⑵如圖:脊髓從胸斷完全橫斷的病人,會出現 ①③④ 的現象
①大小便失禁(神經中樞在脊髓,但會受大腦控制)②上肢癱瘓 ③下肢癱瘓
④下肢運動、感覺喪失 ⑤下肢無膝跳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
6.小學生會算2+3=5與小狗會算2+3=5原因一樣嗎? 不一樣
原因:小學生是對數字 含義 發生的反應,小狗是對數字 形狀 發生的反應
7.吃梅止渴是 簡單 的反射,望梅止渴和談梅止渴都是 復雜 的反射。
但望梅止渴是人和動物 都有 的反射,而談梅止渴是對 語言文字 產生的反射,人類 特有 。
第四節 激素調節
1.被稱為“內分泌腺之首”的腺體是 垂體 。可分泌 生長激素 ,并可間接地 調節 其它腺體。
失常:幼年多→ 巨人癥 ;幼年少→ 侏儒癥 (個子矮小,但智力等正常)
2.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是 甲狀腺 。能分泌 甲狀腺 激素:作用(2個促進1個提高)
促進 發育 ,促進 新陳代謝 ,提高神經系統的 興奮性
失常:成年多→ 甲亢;成年少→ 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幼年少→ 呆小癥(個子矮小,智力低下)
碘 I2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最常用的補碘方法是食用 加碘鹽
3.胰島:分泌 胰島素 調節血糖代謝( 降低 血糖濃度)。少時易患 糖尿病
問:1.胰腺中包括的腺體:既有消化腺(能分泌 胰液 ,進入 消化道 發揮作用);
又有內分泌腺: 胰島 (能分泌 胰島素,要進入 血液 才能發揮作用)
2.睪丸、卵巢既屬于 生殖 系統(產生生殖細胞)又屬于 內分泌 系統(分泌性激素,控制第二性征)
3.人體生命活動主要受到 神經系統 的調節,但也受到 激素調節 的的影響。
第7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1.環境面臨的危機: 酸雨 、 臭氧層 破壞、 溫室效應 增強、水 污染、噪聲污染、土壤污染等
2.PH< 5.6 的雨水被稱為酸雨。由于破壞力大,被稱為 空中死神 。產生原因:大量燃燒含硫的煤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汽車尾氣等含有的酸性氣體,遇水形成 硫酸 或 硝酸 而成。
2.臭氧層具有 吸收紫外線 的能力,而過多的紫外線會對人類的 皮膚 和 眼睛 產生傷害
臭氧層破壞原因:人類大量使用含有 氟利昂 的冰箱和空調,以及超音速飛機排出的含氮廢氣
3.溫室效應的引起和 CO2 的增多有關。溫室效應增強導致 氣候變暖、 自然災害增多、 物種滅絕
減少溫室效應的措施: 保護現有植被,植樹造林、減少CO2排放、開發使用環保清潔能源 等。
4.水污染 ①原因:由于向水中排放大量的 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造成了水體的 富營養化 ,湖河水形成“水華”現象,海洋形成“赤潮”現象。
②解決辦法:清理、治理污染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少用含磷洗滌劑,少用農藥和化肥等。
5.日本發生的水俁病是由于居民長期食用富含 汞Hg 的魚蝦造成的,痛痛病是由于長期食用含 鎘 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有毒物質是通過 食物鏈 由水土中進入人體的,并通過 生物富集 原理在人體內達到最高的濃度。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马公市| 夏河县| 花垣县| 安仁县| 遂平县| 新源县| 怀仁县| 鄂尔多斯市| 济南市| 嵩明县| 新晃| 台江县| 德兴市| 彭阳县| 犍为县| 姜堰市| 桃园市| 虞城县| 白沙| 富川| 仁布县| 白玉县| 遵义市| 普定县| 普宁市| 东台市| 吉木乃县| 奉化市| 天台县| 涞源县| 吉隆县| 巢湖市| 禄丰县| 巴彦淖尔市| 卢龙县| 静海县| 裕民县| 大英县| 利川市|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