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8張PPT。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為什么龐大的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歷史?第一幕:暴秦,無道自主學習1:2分鐘1、閱讀課本52-53頁中段2、思考: 為什么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 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誰要承擔主要責任?大興土木這體現了哪個因素?大修宮殿阿房宮圖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換算起來,大約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一個前殿,相當于3個二十三中學的面積這體現了哪個因素?“(秦朝)田租、口賦(人頭稅)、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 ——《漢書·食貨志》這體現了哪個因素? 按照國家規定:國家的法令…。先是黥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醬)…。一人有罪,家族和鄰里都要受罪…。秦朝法律告示束頸的鐵鉗鐵桎(zhì 腳鐐)這體現了哪個因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小兒子胡亥與趙高、李斯勾結,謀害太子扶蘇奪得帝位,稱為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續了秦始皇的統治方式,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指鹿為馬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這體現了哪個因素?(1)統治者窮奢極欲;(2)沉重的勞役,大興土木,濫用民力;· (3)賦稅和徭役繁重;(4)統治者的殘暴——濫施酷刑;(5)秦二世昏庸殘暴;為什么龐大的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論從史出秦朝的暴政窮奢極欲勞役賦稅繁重嚴刑峻法秦二世昏庸殘暴秦末農民起義社會矛盾激化第一幕:暴秦,無道第二幕:伐無道,誅暴秦自主學習2:閱讀課本53-54頁。1、梳理“陳勝吳廣起義”的線索:原因、時間、地點、人物、結果、歷史意義2、分析:為什么“楚漢之爭”中劉邦是勝利者?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 斬木為兵 揭竿為旗大楚興,陳勝王。伐無道,誅暴秦。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安徽大澤鄉陳勝、吳廣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起義軍被鎮壓,吳廣、陳勝相繼被殺害。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秦朝的殘暴統治戍邊遇雨誤期時間:地點:領導人:原因:結果:影響:失敗2、項羽、劉邦起義【影響最大】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 。 ——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率軍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 項羽劉邦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成功項羽劉邦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貴族后代。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長小官。劉邦稱帝后在慶功宴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于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后失敗的原因。”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項羽烏江自刎。第一幕:暴秦,無道第二幕:伐無道,誅暴秦第三幕:思暴秦,興漢室自主學習3:3分鐘1、閱讀課本54頁2、思考: 西漢的建立 漢初的背景和統治思想 統治者具體的統治措施? 他們為什么這么做?有什么結果?【封邦建國】朝代名稱建立時間開國皇帝都 城(西)漢朝公元前202年漢高祖 劉邦長安知識小鏈接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長期統一的朝代,包括 西漢(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都城在長安)、東漢(25年 — 220年,都城在洛陽)兩個前后相繼的階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拉開了新的大一統的序幕漢高祖劉邦還會像秦始皇那樣奴役人民嗎?如果不會,他又推行了怎么樣的政策?(1)背景: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國家貧窮。統治者吸取秦王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2)主要的措施:漢高祖時期:漢文帝時期:漢景帝時期:漢初的統治休養生息更進一步、減輕田租減輕刑罰、重視農耕輕徭薄賦、免除田租減輕徭役、減輕刑罰文景之治解甲歸田、免除徭役;召回流民、分發土地;解放奴婢;減輕田租 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2)主要的措施: 重視發展耕織生產,努力減輕人民負擔,并且注意法紀,社會比較安定。 材料一:……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材料二: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食。 ——《史記·平準書》 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什么時候的什么情況?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國家貧窮。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農業發展,糧食充足,財富積累,人民生活寬裕,出現盛世氣象。漢初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實行仁政,特別是出現“文景之治”。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前期后期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起義西漢的建立失敗勝利劉勝項敗課堂小結楚漢之爭“文景之治”強大的大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而平民出身的漢室帝國存在了400多年。從今天這節課,我們可以得到哪些歷史經驗和啟示?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教學設計操作模板課題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教學內容解析(在此基礎上指出教學重點)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是兩個大一統中間的承前啟后,是新教材的新內容,老教材對這塊內容是用一筆帶過的方式,也是為了更好的保持歷史的完整性和序列性。本課的重點在于秦末的農民起義和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教學問題診斷(含學情分析,并指出教學難點)本課的內容比較龐雜,需要學生能建立比較好的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同時,學習歷史,強調的是論從史出,所以,如何閱讀大量的歷史史實,并從中提煉出主要內容,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校本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95%了解秦末農民起義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2、95%了解西漢的建立的時間、人物、地點。3、70%理解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過程與方法目標70%能夠通過通過分析材料,理解秦朝的暴政帶來的影響。50%能夠通過自主探究,了解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及其影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70%通過本課的兩次對比(秦朝暴政與漢初休養生息、楚漢對比),樹立以民為本的思想,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學條件分析教學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展示】秦始皇的圖片師:這是誰?(秦始皇)師:上堂課我們學習了秦始皇為大秦帝國的繁榮所做的政策。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師: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但是,大秦帝國是否如他所愿的傳承了千世萬世呢?(不是)師: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僅僅存在了14年。為什么龐大的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歷史?讓我們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尋找其中的原因。【新課教學】【展示】秦朝的大型工程師:這些都是秦朝建立的主要工程,同學們對著些工程的感想如何?師:這些工程的背后埋藏著怎樣的危機呢?師:從大修宮殿和陵墓看:(1)統治者窮奢極欲。(2)沉重的勞役,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展示】:秦朝的徭役和賦稅狀況師: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賦稅和徭役繁重)【展示】秦朝法律師:這些法律有什么特點?(特別苛刻和殘酷)結論:統治者的殘暴——濫施酷刑【展示】指鹿為馬的故事師: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秦二世是一個怎樣的君主?(昏庸殘暴)師:從以上五點,我們看到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爆發。【展示】陳勝、吳廣起義的地圖師:請同學結合地圖和書本,找出這次起義的時間、地點、原因、結果和影響。請學生起來回答。師: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沉重的打擊了秦朝的統治,也為其他人民反抗秦王朝的統治樹立了榜樣。師:在他的帶動下,各地都掀起了反秦的浪潮,其中以劉邦和項羽的聲勢最大。最終在兩者的配合下,秦王朝于公元前207年被推翻。師:之后,中國歷史進入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相爭。師:楚漢相爭的人物是誰?(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師:戰爭之初,項羽兵強馬壯,劉邦相對弱小,戰爭的結果卻是漢勝楚敗,原因何在呢?讓我們從家庭出身、個人性格、軍政謀略等方面來比較一下劉邦與項羽哪位更有帝王之相?家庭出身: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貴族后代。劉邦: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長小官。師:從出身看,項羽略勝一籌。進入咸陽的表現劉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搶先占領了咸陽。不殺秦王。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項羽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后進入咸陽。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殺死秦王,縱兵燒殺,掠取財寶; 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制師:從進入咸陽的表現看,劉邦更得民心。鴻門宴上的表現:亡秦后,項羽擁軍四十余萬,劉邦則不足十萬。項羽有心以優勢兵力,消滅劉邦。劉邦自知不敵,便一面拉攏項伯,請為調解,一面親赴鴻門表示誠意。項羽是個缺乏戰略頭腦的人,經不住劉邦幾句好話,便改變了滅劉的打算。在宴會上,不管范增怎樣暗示,項羽始終下不了擒殺劉邦的決心。范增深知放虎歸山,后果嚴重,便又召來項莊,讓他借舞劍助興,刺殺劉邦。劉邦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師:從鴻門宴看兩個人的個性怎么樣?劉邦:有雄才大略,豁達大度,沉著冷靜,善于應變 。 項羽:缺政治遠見,優柔寡斷,剛愎自用,高傲自大。 【展示】劉邦的總結師: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劉邦是一個知人善用,而且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而反觀項羽則盲目自信,剛愎自用。師:所以,楚漢相爭的結果我們就不難想象了。師:劉邦取勝后,建立了歷史上的西漢王朝。師:請同學從書本找出西漢王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師:漢高祖劉邦還會像秦始皇那樣奴役人民嗎?如果不會,他又推行了怎么樣的政策?師: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國家貧窮。統治者吸取秦王的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師:請同學閱讀書本P54,自主探究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主要措施。漢高祖:漢高祖劉邦總結秦亡經驗,減輕賦稅和徭役,開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規定田租十五稅一。 漢文帝:漢文帝減輕賦稅和徭役,減輕刑罰。 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 漢景帝:漢景帝認為: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減輕賦稅和徭役,田租三十稅一,進一步減輕刑罰。師:這些政策的共同之處是什么?師:重視發展耕織生產,努力減輕人民負擔,并且注意法紀,社會比較安定。師:所以,在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師:為什么會出現“文景之治”呢?師:吸取秦亡的教訓;輕徭薄賦,減輕刑罰;獎勵耕作;提倡節儉;“以德化民”。 【展示】材料材料一:……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材料二: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食。 ——《史記·平準書》 師: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什么時候的什么情況?材料一反映了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國家貧窮。材料二反映了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農業發展,糧食充足,財富積累,人民生活寬裕,出現盛世氣象。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師:漢初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實行仁政,特別是出現“文景之治”。【課堂小結】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看到了秦朝的暴政引發了秦末的農民起義,最終劉邦推翻秦朝,建立了西漢,并采用休養生息的政策,使西漢開始走向強盛,出現了文景之治。師:從楚漢相爭中楚敗漢勝和秦朝的短暫、西漢的強盛的對比中,我們同學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得民心者得天下)目標檢測設計課時特訓P25-26:1-6教學反思備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課件.ppt 3.2秦末農民起義和漢初的建立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