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2張PPT。新知導入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 ——英國史學家湯因比 綜合探究三 探尋絲綢之路新知講解讀圖絲綢之路圖獲取相關信息開辟朝代 : ;相關人物: 。 出發地點: ;最遠到達: 。 西漢張騫長安大秦 從路途中,你有什么感受? 路途之漫長一、重現:絲路何其遙遠對照世界地形圖,你發現絲綢之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哪些地形區?昆侖山脈,天山山脈,塔克拉瑪干沙漠,伊朗高原 從路途中,你有什么感受? 路途之艱險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佛教文化)兩河流域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希臘文明 當代史學研究者在評價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時稱“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兩河文明和古羅馬、希臘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被喻為世界歷史展開的主軸。”從路途中,你有什么感受? 多元文化融合材料一:古時穿梭于“絲綢之路”上的熱鬧景象材料二:西域與中原交流的物產談談絲綢之路的影響?1.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絲綢、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通過這條道路運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則利用此路把良馬、地毯物品及葡萄、核桃等物種運到中國。2.絲綢之路也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魔術藝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人中國的。3.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為一體,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對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路途遙遠,環境復雜惡劣,西漢時期又是如何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的?閱讀相關材料,回答問題。1.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三次攻打匈奴,使匈奴再也無力與中原對抗2.除了大力構筑河西長城外,還自敦煌往西至鹽澤(羅布泊),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以保護去外國的使者并供應給養讀圖和P69,漢朝軍事上是如何保障絲路的暢通?二、探討:絲路何以通暢政治上:1.BC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2.BC60年,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讀圖和P69,漢朝政治經濟上是如何保障絲路的暢通?經濟上:西漢在絲路經過的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沿線發展農業,保障“糧食自足”二、探討:絲路何以通暢二、探討:絲路何以通暢閱讀材料,漢朝外交上和交通上是如何保障絲路的暢通?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西域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懸泉置,負責傳遞文書,接待往來的官吏與使者。為很多前往內地的西域使者和商隊提供食宿和運送服務。沿途設置許多驛站(懸泉置驛站),為往來商隊提供食宿和服務史料:“(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有人說,長城是封閉保守的象征。有人認為,長城在向西開拓推進和保障絲路通暢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你同意哪種觀點?同意第二種觀點,長城對于漢朝向西開拓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通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匈奴等少數民族往往“驅牛馬萬余頭來與漢賈客(商人)交易”,獲取大量生活、生產資料。中原地區則“騾、驢、駱駝,銜尾入塞”投入農耕、交通運輸,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閱讀材料,說說絲綢之路通暢帶來的影響?絲綢之路的通暢推動了沿線區域的經貿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穩定了長城沿線地區的社會秩序。三、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讀圖說說,郵政的基本要素郵政內容:郵遞人員(驛使)、郵遞物品(尺牘文書)、郵遞工具(驛馬)反映了我國古代郵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證郵政意義:郵政保證和促進不同區域間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驛使圖》畫像磚正是出土于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通道之一——絲綢之路。甘肅嘉峪關地區雄踞河西走廊中部,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在當地魏晉時期(220—420)古墓群中,出土了700余幅墓磚壁畫,成為展現西漢以來絲路沿線及河西古代社會生活的地下畫廊 提取墓磚壁畫中的歷史信息,說說絲路通暢后河西地區人民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提示: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 揚場圖沒有以過多的筆墨去刻畫正在揚場的主要人物,而是把焦點集中在麥垛及場院中啄食的雙雞。這不僅襯托出一派豐收的氣象,而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嘉峪關地區的農業已經相當發達。 牧馬圖描繪的是當時牧馬的情景,牧馬圖準確、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牧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動。馬匹神駿雄健,屬來自西域的品種。這幅畫反映了當時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犁耕圖反映了當時使用的一種農具。西漢時期鐵犁已廣泛使用。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發明了耦犁,圖3-39就反映了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龜茲婦女采桑圖十分逼真地描繪了當時勞動婦女采桑養蠶的場面。漢代是我國桑蠶業發展的繁盛時期。這一壁畫說明,這一地區當時桑蠶業也相當繁榮,受中原地區農業文明影響較深。圖片都顯示了: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交融四、尋訪:漢代絲路古鎮龜茲故城位于新疆庫車縣城西約兩公里的皮朗村。龜茲國,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 龜茲地處絲綢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沖。龜茲古國是古代西域之大國,它扼守絲綢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連接東西方之貿易,傳載東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經濟、文化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東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護時曾遷西域都護府于龜茲。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和唐顯慶2年(公元657年)曾兩度設安西都護府于龜茲,轄4鎮、16府、72州之地。四、尋訪:漢代絲路古鎮2012年7月,新疆:庫車縣發現的漢代五銖錢和龜茲小錢樓蘭(英文為:Kroraina),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位于東經89°55′22″,北緯40°29′55″。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四、尋訪:漢代絲路古鎮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沖。“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征。 一 帶 一 路 (The Belt And Road)2013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展·絲路新夢課堂練習1.在長達一年多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這里的“它”開始于( )A.玄奘西游 B.鄭和下西洋 C.鑒真東渡 D.張騫通西域2.在古羅馬的廢墟帕米拉古城,出土了東漢時期的絲織品,這一出土文物可以佐證( )A.中國絲織品最早是在東漢時輸入羅馬 B.羅馬與東漢互派使者,交往比較密切C.東漢與羅馬通過絲綢之路有貿易往來 D.羅馬人在絲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DC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