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潭市2006年中小學教師業務理論考試高中地理試卷題 號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總 分合分人一二21~22二23~24得 分溫馨提示: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第一部分 地理教育的基礎知識與技能(135分)一、選擇題(共20道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代號填入下表相應的空格內,每小題3分,共6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某人在今年7月赴印度游覽了著名的古建筑—泰姬陵,參觀了被稱為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據此回答1~3題。 1.泰姬陵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白色大理石,按成因分大理巖屬于A.噴出巖 B.侵入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2.近幾十年來,泰姬陵遭受了嚴重的侵蝕,其反映的環境問題是A.臭氧洞 B.氣候變暖 C.酸雨 D.厄爾尼諾現象3.該季節班加羅爾地區盛行的風向是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4.天山是A.荒漠與草原的分界線 B.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C.半干旱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D.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下圖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國四個地區的優勢產業形成的要素構成圖,據此回答5~6題。5.這四個地區的優勢產業依次是A.電子信息工業、羊毛衫加工業、旅游業、水產品加工業B.羊毛衫加工業、旅游業、電子信息工業、水產品加工業C.水產品加工業、旅游業、電子信息工業、羊毛衫加工業D.電子信息工業、旅游業、水產品加工業、羊毛衫加工業6.圖乙表示的產業,在湘潭發展的主要優勢是A.非凡的自然景觀 B.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C.特殊的優惠政策 D.交通便利且附近經濟發達讀某地區略圖,回答7~8題。7.甲地區發展種植業有利的區位條件是A.光照充足 B.降水豐富C.地勢低平 D.氣溫日較差小8.石羊河的河水主要來源是A.賀蘭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B.大氣降水和黃河水C.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陰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下圖為世界兩城市的人口增長情況,讀圖回答9~10題。9.a城市可能是A.倫敦 B.巴西利亞C.紐約 D.墨西哥城10.近幾十年來,b城的城市化特點主要表現為A.城市中心人口增長迅速 B.出現逆城市化現象C.市中心日益衰落 D.城市化速度加快下圖是某地區土地利用現狀示意圖(布局合理),讀圖回答11~13題。11.當地盛行風向可能是A.東南風 B.西北風 C.西南風 D.西風12.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較合理的地區是A.① B.② C.③ D.④13.適宜在P點布局的是A.鋼鐵廠 B.造紙廠 C.印染廠 D.自來水廠下圖是“某區域沿回歸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4~16題。1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處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B.b山脈由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成C.c地處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D.d所在地形區為東非高原15.流經e海域的洋流A.為西澳大利亞寒流B.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洋流C.對沿岸有增溫增濕作用D.由較高緯流向較低緯16.e海域與f海域的溫度(T)、鹽度(S)相比A.Te>Tf;Se>Sf B.Te>Tf;Se<Sf C.Te<Tf;Se>Sf D.Te<Tf;Se<Sf 據新華社報道:2006年7月24日晚間23時46分臺風“格美”在臺東成功鄉登陸,使高雄、屏東、臺東等地一晚的累積雨量都超過200毫米。雨量的增強帶來了洪水,特別是在島內中南部山區,洪水裹挾泥石傾瀉而下,沖毀路橋,造成災害。7月25日15時50分前后登陸福建晉江,在25日17時前后減弱為強熱帶風暴,在28日晚上基本消失。據此回答17~20題。17.臺風通常形成的源地是A.低緯度熱帶大陸 B.赤道海洋C.低緯度熱帶海洋 D.我國東南沿海地區18.“格美”對臺灣中南部山區造成的主要災害是A.風暴潮引起海嘯 B.強風引起滑坡和水土流失C.特大暴雨引起泥石流 D.強烈的風暴潮引起地震19.臺風“格美”在福建晉江登陸時,在赤道上屬于東半球并與北京在同一日期的白晝范圍是A.20°W向東到33°30′E B.20°W向東到152°30′EC.123°30′E向東到160°E D.152°30′E向東到160°E20.此季節在湘潭觀察太陽,觀察時間(北京時間)與太陽所在方向組合正確的是A.6:00 正東方 B. 8:00 東南方C.14:00 正南方 D. 18:10 西北方二、綜合題(75分)21.(16分)下圖是“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到該地進行了野外考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興趣小組從甲村落走到乙山頂,攀登的高差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為解決A地耕地用水問題,計劃修建一條自流引水管道。在a、b、c、d四條引水線路方案中,你認為最適宜的線路是_____________。試說明理由。(9分)(3)圖中村落的分布有什么特點?(3分)22.(26分)讀下面兩幅區域圖,回答相關問題。(1)甲圖所示河流下游主要的經濟作物是 ,乙圖所示河流中下游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6分)(2)試分析甲圖中河流中下游地區水資源緊張的主要原因。(6分)(3)簡述A城市成為該地區商業中心的主要原因。(6分)(4)近幾十年來,甲圖所示河流河口三角洲逐漸萎縮,而乙圖所示河流河口島嶼面積不斷擴大,試分析主要原因。(8分)23.(14分)讀下面兩幅我國民居景觀圖片,完成表格。我國民居景觀圖片 該民居集中分布的地形區名稱當地水資源的年際變化特點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根據當地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擬定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縣水土流失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24.(19分)我國政府將2006年定為中國的“俄羅斯年”。讀俄羅斯簡圖,回答。(1)俄羅斯耕地面積廣大,但糧食仍需大量進口。從其自然條件看,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溝通俄羅斯東、西部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 。(3分)(3)根據俄羅斯礦產資源狀況,中俄兩國最適宜在 領域加強經貿合作,試分析這種合作對雙方的主要意義。(12分)第二部分 地理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15分)25.閱讀下面一段課文,根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三維”目標,請你簡要設計下列內容的教學目標。課文:“改善城市交通環境”城市交通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一是交通線路擁堵,二是交通環境污染。解決交通線路擁堵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而合理的城市交通道路來自合理的 城市總體規劃。下圖中兩種不同的城市布局,反映出它們的交通狀況也不相同。 通過對這兩個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出,甲城的城市總體布局比乙城合理,有比較通暢的交通道路系統,方便人們出行。解決交通環境污染的方法,一是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二是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三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湘潭市2006年中小學教師業務理論考試高中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一部分 地理教育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一、選擇題(6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BBBACDBADDBDDCCBB二、綜合題(75分)21.(1)300~500米(4分) (2)c(3分) 引水線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3分);距離較短,建設成本低(3分) (3)沿河流分布(3分)22.(1)棉花(3分) 水稻(3分) (2)主要流經熱帶沙漠地區,水量有限(或水量季節變化大);人口和城市集中在該河流下游沿岸和三角洲地區,工農業耗水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費嚴重。(每點2分,共6分) (3)該城市(武漢)所在區域工農業發達,有穩定的商品來源地;該區域人口城市集中,消費量大,市場廣闊;交通便利,利于商品的集散。(每點2分,共6分) (4)甲圖所示河流上游修建了阿斯旺水壩后,入海泥沙減少,在海水的侵蝕作用下,三角洲不斷萎縮(4分);乙圖所示河流流域內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帶泥沙不斷淤積(4分)。23.(每空2分,共14分)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水資源年際變化大水資源年際變化小小麥(玉米;谷子等)水稻某某河水污染現狀調查與治理對策研究(古民居的現狀調查與保護對策研究)24.(1)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緯度高,氣溫低,糧食產量不穩定;或緯度高,冬季長而寒冷,不利于農業生產(4分,本題答案必須體現出俄羅斯緯度高導致氣候變化這一基本要素) (2)鐵路運輸(3分) (3)石油(或油氣、能源)(4分) 對中國而言:有利于緩解石油緊張局面;實現石油進口渠道多元化;進口運費較低,安全性較好(答任意兩個要點,記4分)。對俄羅斯而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東部地區油氣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發展;擴大石油出口渠道;降低東部地區石油出口成本。(答任意兩個要點,記4分)第二部分 地理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25、答案略(15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