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二戰極大改變了世界各國政治力量的對比1)二戰后,西歐、日本普遍衰落二戰后形勢:二戰后形勢:英 英國贏得了戰爭,輸盡了財富。它在戰爭中損失兵力120萬,消耗大量資金。戰爭結束債臺高筑。 法國在二戰中淪亡,元氣大傷。國際威望急劇下降。法300萬部隊,30艘航母,480多個軍事基地,壟斷原子彈軍事躍居世界第一控制操縱聯合國工業產量占2/3 出口貿易占1/3 黃金儲備占3/4世界上最大資本輸出國2)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重大貢獻,贏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制整個東歐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軍事實力僅次于美國1949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53年氫彈爆炸成功。蘇聯克里姆林宮3)蘇聯國際威望提高,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軍事政治大國。4)二戰后,一些歐亞國家相繼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意識形態國家利益戰后美蘇關系及對外政策由于國家利益、社會制度等原因發生明顯變化(冷戰的根本原因)鐵幕演說——揭開“冷戰”的序幕“冷戰”政策“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1)提出: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2)內容:美國能夠在世界各地“承擔義務”,援助“自由” 國家,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確保美國的安全和繁榮。(3)實質: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稱霸世界。 (4)影響: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 ——“冷戰”開始的標志“美國今天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它強大。……這意味著,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 ——杜魯門馬歇爾計劃(1)提出:1947年,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也叫“馬歇爾計劃”。(2)影響:幫助西歐各國和土耳其迅速恢復經濟,防止了革命的爆發;美國通過援助打開西歐的門戶,從而控制西歐;促進了西歐經濟的復蘇,鞏固了美國在西歐的勢力,在經濟上遏制了蘇聯。“冷戰”政策——冷戰在經濟上的表現 (3)實施: 1948年至1952年,美國用于馬歇爾計劃的實際撥款達l32億美元,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 思考:“馬歇爾計劃”和“杜魯門主義”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聯系: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運用,二者的實質都是為了遏制蘇聯,稱霸世界。 區別:杜魯門主義是在政治上公開的反共反蘇,而馬歇爾計劃是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控制西歐,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手段不一,目的一致)“冷戰”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峙北約組織華約組織1.北約:1949年,建立北約組織。(西歐、北美12國,針對蘇聯)2. 華約:1955年,蘇聯等8國締結《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華沙條約》),華約組織。(蘇聯、東歐8國,抗衡北約)“冷戰”政策北約和華約3.北約、華約的性質: 軍事集團。4.北約和華約建立的影響: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最終形成。“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主要事件①歐洲:德國的分裂(1949) 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社會主義國家) 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分裂的主要標志—— 柏林墻的修筑(1961)②亞洲:朝鮮的分裂(1948)③美洲: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全面“冷戰”:美蘇爭霸其他:美蘇激烈的軍備競賽、太空競賽、經貿文化對抗封鎖(2)局部熱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朝鮮戰爭(1950—1953)越南戰爭(1961—1975)“冷戰”擴大到亞洲二戰后以美蘇冷戰為背景的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二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冷戰”時期美、蘇參加或支持的戰爭還有: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 “冷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冷戰期間,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陣營抗衡的兩極格局。在冷戰背景下,沒有發生世界范圍的戰爭,但區域性的局部熱戰此起彼伏,世界長期處于美蘇對峙的緊張態勢 1.戰后美國實行的政策叫什么?2.這一政策目的和實施方式是什么?3.這一政策展開的雙方是誰?4.揭開這一政策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標志是?“冷戰”政策目的:遏制共產主義方式:除直接武裝進攻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雙方: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序幕:鐵幕演說。標志:美國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冷戰”政策鐵幕演說——揭開“冷戰”的序幕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的標志(政治上)馬歇爾計劃——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表現北約和華約——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