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文化生活教學案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案序號教學課題 第七課 第一框 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識記 :(1)民族精神的含義 (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3)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4)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理解: (1)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3)愛國主義內涵的具體性和歷史性分析:(1)結合事例分析,說明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二)能力目標結合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及愛國主義的具體性和歷史性,樹立聯系觀點和發展觀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聯系歷史和現實,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中華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重點難點 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愛國主義教學輔助 □教具 □圖片 □幻燈 □投影 □錄音 □錄像 □課件 □其它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2月13日晚,都靈冬奧會雙人滑決賽的賽場上,一對來自中國的選手張丹、張昊為人們演繹了一場感人至深的畫面,他們讓所有人深深地記住了這個夜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觀看一下當時的情形。播放錄像師:誰也不會想到張丹/張昊能夠出現這樣的情況,更讓人無法想到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丹還能挺住傷痛,與張昊一起堅持完成了比賽。能夠看出,他們不僅僅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也深深打動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同學們,是他們的什么精神讓你如此感動?學生發言。師:同學們談的很好,這些就是從我們中華運動健兒身上折射出的寶貴精神,這也是我們偉大而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今天,就讓我們在這感動時刻一起來學習我們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講授新課】[自主認知板塊]展示課件提綱(學生根據提綱自主學習本課內容)——5-7分鐘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詳細解讀一下本課的思路。(思路點撥板塊)一、中華民族之魂1、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師:我們先找位同學回答一下這二者的關系過渡: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設疑:請談談你對魯迅這句話的理解。師:對,這句話正是向我們強調了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2、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重要性)師:這就是精神紐帶、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三大作用,總之,是民族之魂。那么,中華民族精神都包括哪些基本內涵呢?二、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學生回答略)師:這些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可以說我們中國有很多名言警句和事例、典故都充分說明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這些精神。下面咱們就來一個智慧大擂臺,看誰能又快速又準確的搜集更多的名言警句、歷史典故來說明以下方面。好的,咱給大家兩分鐘的準備時間。【智慧大擂臺】名言警句歷史典故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國主義注意:大家可以就名言警句、歷史典故任一個方面加以說明。(學生自由發言)師:很好,同學們的踴躍發言再次讓我見識了大家扎實的文學功底和淵博的歷史知識。通過同學們的發言,我們也了解了很多像文天祥、林則徐等這樣的仁人志士,他們也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光輝典范,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啟迪著我們要永遠高揚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三、永遠高揚愛國主義旗幟1、為什么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為什么要高揚這一偉大旗幟。(學生回答)師:對,愛國主義的地位、作用和它與其他民族精神方面的關系,都要求我們要這樣做。(1) 愛國主義的地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2) 愛國主義的作用: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這也要求我們必須正確理解愛國主義,那么我們應怎樣正確理解愛國主義呢?(學生回答)2、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①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②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③ 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④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總之,愛國主義應該表現在實際行動中。師: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心呢?我們能用下列的行為來表達嗎?抵制日貨――-打砸日本商店―――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3、 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課堂總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締造了為世人驚嘆的燦爛的中華文明。這個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之魂,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不竭精神之源。【板書設計】: 【素質訓練】:1、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中央組織33位在延安工作過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們魂牽夢縈的精神家園。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 )①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只有堅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揚時代精神④民族精神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支撐我國在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等事件中的精神支柱,它又被稱為中華民族之魂。它是指( B ) A.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B.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C.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D.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3、為了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中宣部、中組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了“雙百”人物的評選活動。2009年9月10日,評選出了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任務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所以要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因為愛國主義是( B )①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③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以民族的進步獲得補償。自2008年以來,我們的民族經歷了太多風暴的洗禮:雪災、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機……然而中國在低頭抱怨嗎?沒有,中國挺起了他的脊梁!(1)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國挺起了他的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其主要內容是什么?【答案】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其主要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2)運用《文化生活》中的相關知識,說明這種精神在中國人民戰勝災難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答案】中華民族精神是團結中華各族人民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戰勝災難和困難的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能夠轉化為激勵中國人民戰勝災難和困難的強大力量;在戰勝災難和困難的每一次過程中,中華民族精神都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成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中國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5.材料一:2009年4月26日至29日,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海基會協商代表團赴南京參加第三次“陳江會談”。兩會與談人士就兩岸空中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議題進行商談,并就陸資入島問題交換意見,并簽署協議。材料二:第四次“陳江會”會談2009年12月22日在臺中市落幕,簽署三項協議: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漁船船員勞務合作。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兩岸關系走向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性。【答案】①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兩岸同胞同族同宗,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共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推動著兩岸關系的不斷發展。②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團結統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之一。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必然推動兩岸關系不斷向前發展。【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