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關注兩會熱詞之一【熱詞一】幸福感熱度:百度搜索結果180萬個詞條。“幸福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最振奮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詞語。【理論思考】一、經濟常識角度1.完善分配制度,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幸福并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還得讓公眾感受到社會的公平。完善分配制度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這有如此才能使人民的幸福感真正得到提升。2.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民生指數課題組目前對全國發展水平不一的24個城市4800名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響中國居民幸福感的19個因素之中,前五名依次為家庭和諧、健康、子女教育、生活安全和醫療服務。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政府應當加強宏觀調控,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社會保障條件。二、哲學常識角度1.物質決定意識。幸福感的獲得首先來自于物質生活的富足,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來越重視精神和情感的追求。2.堅持全面的觀點。幸福感的獲得不僅僅是依靠物質享受,人要幸福,還需要精神追求和情感支持,三方面都要顧及。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幸福感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并不能完全代表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程度,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主觀幸福感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很多與經濟無直接關系的因素。4.正確價值觀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次兩會正當“十一五”與“十二五”交替之際,政府關注民生,“幸福熱”的話題,折射著民眾對新的幸福、更加幸福的追求,同時也折射出政府的價值觀更加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政治常識1.國家的職能。全國人大代表張曉燕:在身體健康、衣食住行無憂的同時,還希望今后的生活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和對未來有信心,這是有幸福感的重要指標。為此國家應該積極履行好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等相關職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2.公民政治權利的行使。不少網民認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安寧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富足的生活,還包括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權利的行使。政府除了滿足公民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之外,還要滿足民眾自由、平等的政治需求。保障和實現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權益,人們才會有充分的生活幸福感。【創新試題】右圖中的幸福指數,是用來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的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的,即人們的幸福感。回答下列問題。1.不同的人對幸福感的詮釋不同。某市民說,幸福就是工資再高一點,晚上少加班;某職業經理人認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個世界品牌;某學者認為,幸福感可以理解為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的有機統一,這說明( )A.正確的價值判斷更遵循社會發展規律B.價值判斷因時而異,具有社會歷史性C.人們的需要和利益不同,價值判斷也不同D.幸福感是一種主觀體驗,不具有客觀依據2.除了幸福指數,我國還將推出人的全面發展指數、地區創新指數以及社會和諧指數等新的統計內容,以適應現階段各方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民生方面的需求,這蘊含的哲理是( )①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②遵循客觀條件,人們可以創造親的具體聯系③想問題、辦事情要立足整體,堅持統籌兼顧④社會意識會隨著社會存在的不斷變化而變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漫畫反映的是( )①民生已成為當前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③應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④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都應采納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一份名為《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指出,在新的形勢下我國提出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就需要全面衡量人民基本福祉的現狀和發展變化,作為衡量各級政府業績的參照。調查分析,對個人或家庭收入的評價高低是主觀性很強的,通過與他人比較得到的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為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結合材料內容,運用經濟常識的知識,為政府讓人民獲得“幸福感”提出合理建議。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