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紙張的結構造型與強度的關系教材:技術與設計1(江蘇教育出版社)實驗目的:研究紙張的結構造型與強度的關系實驗器材:大小相同的紙張若干,膠水,高度相同的木塊兩塊,一元硬幣,記錄試驗紙,試驗報告書。實驗過程:P42實驗表格 未折疊 小波浪 大波浪 長方形 不規則 柱形砝碼 重量 3 >20 20 1 7 0強度 弱 極強 強 弱 中 極弱實驗總結:物體的結構造型隊強度有很大影響,本實驗中,小波浪形的紙張所承受的強度最強,柱形最弱。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是通過改變結構造型來增加物體的強度的。實驗感受: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被習慣性的思維所限制,認為紙張只有一種放法,多開動自己的腦子,才能有奇思妙想,再將這種想法在實驗中加以驗證。2.技術在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張紙張也處處彰顯著技術的神奇,學好技術,并將技術應用于生活實際,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2.小板凳穩定性和結構強度測試教材:技術與設計1(江蘇教育出版社)實驗目的:檢驗小板凳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試驗器材:小板凳原型3個,20Kg左右的書,尺子,電子秤。試驗過程:P53方 案 評估指標 質量 (g) 拆卸后的體積(cm3) 成本 (元) 造型精美程度 結構穩定程度 使用便利程度 加工難易程度方案C1 290 1080 3.2 較好 較差 較好 容易方案C2 315 1080 3.2 較好 一般 較好 容易方案C3 350 1080 3.2 較好 較好 較好 一般實驗總結:根據測試和評估結果,對照設計要求,C3方案是較理想的設計方案。3.了解工藝的規范性教材:技術與設計1(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了解工藝的規范性。實驗準備:螺絲刀一把,固定螺釘4個,某物體的底板蓋和底板各一個。實驗過程:用固定螺釘按不同的順序固定底板蓋和底板。試驗總結:觀察在不同安裝順序下,底板蓋和底板之間的攏合緊密程度,并歸納出能使底板蓋和底板緊密攏合的操作工藝。底板蓋和底板緊密攏合的操作工藝:4.比較不同形狀的紙板承受壓力的大小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比較不同形狀的紙板承受壓力的大小。試驗準備:取廢舊紙盒的紙板,分別裁出3條大小均為10cm×40cm的小紙板。分別取若干本書(用于支撐紙板)和給紙板加壓的重物。試驗過程:將一紙板用兩摞書支撐起來,在紙板的中間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記錄此時承受的重物質量的大小。將另一紙板彎曲成拱形,兩端用兩摞書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長,在拱形的上端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記錄此時承受的重物質量的大小。將剩下的紙板彎曲成比前次跨度小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記錄此時承受的重物質量的大小。試驗總結:1. 哪種情況下紙板的抗壓能力最強?2. 舉例說明這一結論在實際應用中有什么意?3. 如果把紙板折成瓦楞狀,試驗結果會發生什么變化 ?5.雞蛋承受壓力試驗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了解殼體結構的受力情況。試驗準備:大小相同的生雞蛋3只,合適的瓶蓋6只,木板一塊,磚頭或者石板若干。試驗過程:將3只瓶蓋已三角形狀擺放在桌面上,將雞蛋分別立于瓶蓋上,再在雞蛋上蓋上另外3只瓶蓋。取一木板放在上面,輕輕將磚頭或石板壓在木板上(磚頭或石板應放在雞蛋所組成的三角形的中部)。實驗記錄:記錄雞蛋所能承受的磚頭或石板的塊數。思考:1.為什么雞蛋能承受如此大的壓力? 2.觀察烏龜背殼的結構,想一想這種結構會給烏龜帶來什么樣的好處。6.不倒翁為什么不倒?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探究結構的重心和穩定性的關系試驗準備:1個不倒翁,1根細繩,若干個鐵環。試驗過程:用手扳動不倒翁的頭部,試一試不倒翁不傾倒的最大傾角。在不倒翁脖子上掛一只用細繩穿起的鐵環,逐漸增加鐵環的個數,直到它翻倒。試驗總結:不倒翁的傾倒與在它脖子上掛鐵環的方法有沒有關系?如果是自制的不倒翁,氣球中玻璃球的多少與發生傾倒的關系怎樣?7.探究結構的形狀重心與穩定性的關系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探究結構的形狀重心與穩定性的關系試驗準備:屏風模型,或利用木條、絹紙等材料做的模型。試驗過程:將屏風的三面放置在一條直線上,在其一側施加一推力,觀察結果。將屏風的左右兩側面旋轉一定角度,在其一側施加與前一次相同的推力,觀察結果。將屏風的左右兩側面旋轉的角度加大,在其一側施加與前相同大小的力,觀察結果。試驗總結:試描述屏風的左右兩側面旋轉的角度與穩定性的關系。一種狀態,使屏風遮擋面積最大且穩定性較好。8.測試用不同截面形狀的構件做成的懸梁的強度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測試用不同截面形狀的構件做成的懸梁的強度。 試驗器材制作周長相同,截面分別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紙筒各一個,托盤三個,重物若干。試驗準備:制作周長相同截面分別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紙筒各一個,托盤三個,重物若干。試驗過程:1、分別將不同形狀的紙筒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類似于跳水運動員起跳的跳板,形成懸梁結構。2、分別在不同形狀的紙筒的另一端懸掛相同質量的重物,并依次不斷加相同質量的重物,觀察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1)不同截面的紙筒懸掛的重物的位置應一致,也就是懸臂的長度應相同,這樣才有可比性。(2)在粘貼紙筒時,要盡可能使它們的截面周長相同,不要卷折成若干層。試驗結果:材料的橫截面的形狀亦極大地影響它的堅固性,書中圖比較了具有相同橫截面積,而不同截面形狀的同種材料的堅固性。圖中圓形,三角形,方形截面的懸梁的堅固程度由強至弱,如果用截面為凹槽形狀的桿件做懸臂,凹槽的朝向不同,所能承受的拉力也是不同的。(課本沒有說明三角形形狀,是否正三角形?如果是正三角形,那么當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周長相同時,圓的直徑和三角形的高和正方形的邊長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說把它們放在桌子上時高低不一樣。這樣按課本圖示的方法將這些紙筒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是不行的。如果用其他方法固定是否會影響可比性呢?這個試驗我按照課本方法試著做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主要就是固定問題。上面壓的木塊太輕固定不了,太重又把紙筒壓毀了。并且由于三種紙筒不一樣高,也無法把三種紙筒同時固定住。)9.雙色圓珠筆的安裝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理解雙色圓珠筆的安裝時序。試驗準備:雙色圓珠筆一支,試驗前將筆拆散。試驗過程: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設計安裝步驟,并進行安裝。寫出試驗成功的雙色圓珠筆的安裝步驟。試驗總結:如果是幾次安裝成功的,請比較每次安裝的順序。交流安裝的體會,說明正確安裝的時序及其原因。10.紙袋提兜的制作流程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以提高效率為目的,優化制作紙制提兜的流程。試驗準備:牛皮紙或較厚一點的紙,漿糊,訂書機等。試驗過程:設計圖樣,畫出圖紙。編寫單人制作紙制提兜的流程,畫出流程圖,并測量單人制作一個提兜所需要的時間。11.自行車輻條松緊的調整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實驗目的:通過自行車輻條松緊度的調整,理解系統要素之間、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協調關系。試驗準備:自行車車輪,車架,粉筆,鋼絲扳。試驗過程:將自行車的車輪支起來輕輕旋轉車輪。用鋼絲扳做參照物,觀察車輪偏擺的的方向。如向右偏,則將該處附近的左側輻條鎖緊;如向左偏,則反之。用粉筆標記調整過的輻條。重復步驟2、3,直至車輪左右偏擺幅度很小。試驗總結:為什么要用粉筆做記號?如果不調整車輪,騎車容易出現什么問題?說明輻條與輻條之間,輻條與車輪、自行車之間的關系。12.齒輪、齒條組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目的:通過齒輪與齒條組合起來產生的控制作用,理解控制的含義。試驗準備:齒輪、齒條組一個,其他材料根據自己的設計需要準備。試驗過程:在齒輪上安裝轉動手柄。將齒條平放于光滑桌面上。選擇合適的支架支撐齒輪,保證齒間的嚙合。轉動齒輪上的手柄,觀察齒條的運動方式。實驗總結:通過齒輪組可將圓周運動轉變為直線運動。齒輪和齒條組合起來,能控制物體的前后挪動或物體的提放,電腦光驅上光盤盒彈出和縮回的控制,就應用了這一裝置。13.活動猴教材: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試驗準備:硬紙片,線,剪刀,筆等。試驗過程:在硬紙板上分別描出猴子的頭、軀干和四肢的輪廓。沿輪廓線剪下猴子的頭和軀干部分,再分別剪下四肢。在軀干和四肢適合位置扎出若干小圓孔,并通過圓孔將四肢與軀干連接起來(四肢可以轉動)。在四肢與軀干連接的一端系上牽引線,并將其結成一股。拉動牽引線,觀察猴子四肢的運動。試驗總結:說出活動猴這一開環控制系統的輸入量、輸出量各是什么。在試驗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為了使猴子有臉部表情,你可以做哪些改進?另外在設計制作過程中要進行多次技術試驗:如便攜式小板凳的設計,簡易相片夾的設計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