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認識論二輪復習整理◎體系建構◎自主建立認識論知識體系:◎知識構建◎1、實踐的含義和特點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基本要素: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因而也具有客觀性。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創造出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不是孤立個體的活動。歷史性:任何人的實踐活動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無論是親身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和傳遞而獲得的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推動著人們去研究和探索;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才能檢驗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實踐。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如果正確的認識脫離了實踐,那這種認識就失去了它的意義。3、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特點:客觀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因為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獲得和檢驗真理社會實踐活動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真理是具體的。真理是相對于一個特定的過程來說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所以我們應當不斷豐富發展真理,如果不顧歷史條件照搬照抄真理也會轉化為謬誤。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它的適用范圍,超出了這一范圍哪怕是邁出了一小步真理也會轉化成謬誤。4、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反復性: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會受到實踐主體自身的實踐水平、知識水平、思維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和認識對象的復雜多變的特點的限制,所以要獲得正確的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認識主體的人是世代延續的,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所以人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熱點分析◎【背景材料】材料一:北京時間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二期任務邁出堅實的一步。材料二:“嫦娥二號”衛星是在“嫦娥一號”成功發射的基礎上進行的。“嫦娥二號”衛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但“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分辨率更高,其他探測設備也有所改進,所探測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詳實。在“嫦娥二號”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3點:一是發射時火箭能否將衛星精確送入奔月軌道;二是衛星到達月球時能否被月球順利捕獲;三是能否順利降落到距月球15公里的軌道上?!版隙鸲枴毙l星設計壽命半年,但只要一切按計劃進行,節省出的燃料能夠讓“嫦娥二號”衛星“伴月”的時間更長,完成更多的探測試驗任務。材料三:考慮到我國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2020年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以無人探測為主,分三個實施階段:“繞”:04-07年?!奥洹保?013年前后?!盎亍?020年前。在三個階段均成功實現以后,我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人登月計劃。為“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做技術服務工作的有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分析思路】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通過探月工程的實踐,人們獲得了對月球的一定認識,在此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指導探月工程的深入開展,并且在探月工程不斷的進行過程中我們對月球已有的認識得到了檢驗。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我們在認識月球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推動著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嫦娥衛星延伸了人們對月球認識的器官,促進了人們對月球的認識實踐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嫦娥二號是在一號發射成功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又將促進下一步認識能力的提高。3、認識過程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人們在探月工程的不斷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獲得和完善著對月球的認識。◎典型例題分析◎一、選擇題1、(2010高考·北京卷)徐悲鴻偏愛畫馬,聽馬蹄得得,看馬迎風奔馳,他覺得是一種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馬一同馳騁。這表明,作為對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的藝術作品A.受到藝術家生活環境的深刻影響B.源自于藝術家的技藝和藝術天分C.離不開藝術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決于藝術家的執著努力和勤奮【解析】A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認識論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造過程,作為對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的藝術作品離不開藝術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應選D2、(2010高考·全國新課標卷)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人們對它充滿無限遐想。為了解木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國預計于2011年8月發射新的木星探測器“朱諾”。對木星的科學探測活動將進一步佐證①人類的好奇、興趣和遐想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直接動力②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有關木星認識的深化發展③實踐發展提出的客觀需要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根本動力④嚴密的邏輯和精心的準備能確保木星探測實踐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的需要,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實踐提供的新的認識工具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故②③正確。①說法錯誤;④說法絕對化,木星探測實踐能否如期成功取決于能否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3、(2010高考·廣東卷)關于“學習”有兩種觀點:其一,“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習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讀盡天下書,將道全看在書上,將學全看在讀上?!边@兩種觀點沒有處理好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B.實踐與認識的關系C.真理與價值的關系 D.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解析】B 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顏元。顏元認為,紙上談兵的學問不是真學問,只有經歷過實踐歷練出來的才是真學問、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強調實踐。后一句“將學全看在讀上”,則片面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故選B。4、(2010年高考·江蘇卷)下列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C.欲知山中事,需問打樵人 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解析】B 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題干表明的哲理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與此相同的是B項。A表明的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C表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D表明的是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二、非選擇題1、(2010高考·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重要的思想資源,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傳統民本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論述節選“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r/>——孟子《孟子·盡心下》“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唐太宗《貞觀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夫曰共舉之,則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譚嗣同《仁學》專家點評:傳統民本思想在歷史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具有時代局限性,統治階級運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馭民”。“堅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04年3月10日)專家點評: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揚棄,是立足中國發展時間,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突出的,其內涵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的深入而不斷豐富。結合材料 ,說明從民本思想到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是如何體現人類認識過程的。【解析】本題以“兩會”提出的人們生活有“尊嚴”為素材,體現的是黨和國家重視民生的民本思想。本問考查哲學模塊,知識點為實踐與認識的關系,題型為體現類,解答是要結合材料-論據-論點對應作答。本題知識點非常明確,即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據材料一,從古代民本思想到黨的“以人文本”思想的變化作答。【答案】①認識受各種條件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從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譚嗣同對民本思想的演變,直至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提出,體現了認識的反復性。②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不斷變化,從“民貴君輕”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內涵不斷變化,“以人為本”的內涵也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而不斷豐富,體現了認識的無限性。③認識運動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耙匀藶楸尽本褪菍γ癖舅枷氲某胶桶l展,體現了認識的上升性。2、(2010年高考·天津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博會自誕生以來,一直講述并預言著世界的改變,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成熟。世博會是展示臺:上海世博會吸引了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世博會是大課堂:上海世博會拓展了人們的知識視野,激勵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來。世博會是助推器:1933年熒加哥世博會使美國汽車業大放異彩;1933年大田世博會推動了韓國從出口加工型經濟向自言創新型經濟的轉變;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深化了人類對人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和探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結合材料,用哲學中有關認識的觀點,說明世博會為什么能“講述并預言著世界的改變?!保?0分)【解析】本題世博會為素材,體現了世博會在人類發展史上的積極作用。本問考查哲學模塊,知識點為實踐與認識的關系以及認識活動的特點,解答是要結合材料-論據-論點對應作答。【答案】①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目的。“展示臺”、“大課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別體現了上述原理。②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無限性。“新驛站”等材料體現了上述原理。線、方針、政策。◎反饋練習◎1、(08江蘇高考)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是,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這說明真理是①因人而異的 ②具體的 ③有條件的 ③客觀的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2010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首次達到175米最高水位,選擇175米的最高蓄水位是充分論證的結果。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蓄水方案經過無數次的勘察、規劃、設計和論證,最后用了40多年時間才最終確定。三峽大壩蓄水方案的形成過程說明①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主選擇性②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③認識具有無限性、反復性和上升性 ④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我國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指出,人口問題已不僅僅是“人數”問題,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問題,要更加重視提高人口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國家人口思想的變化,說明認識具有A、客觀性 B、規律性 C、反復性 D、無限性4、陶行知在自己的《三代》詩中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這句話的寓意是強調A、認識是實踐發展的動力 B、認識對實踐具有推動作用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D、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二、主觀題1、有人認為,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能夠指導人們不斷取得事業成功。請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答案: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因此,真理必須要通過實踐的檢驗。②真理是標志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真理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③要取得成功,還需要投身實踐,從客觀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09江蘇高考)2009年4月以來,從墨西哥蔓延開來的流感,最初被診斷為豬流感。后來,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研究發現,這種流感病毒實際包含豬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將這種新型流感改稱為A(H1N1)型流感,我國稱之為甲型H1N1流感。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技術不斷改進,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進。國外疫情一經發布,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為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開展防控工作。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衛生部、農業部專門制訂并下發了診療方案和應急預案。各級地方政府及時采取措施,嚴格執行疫情零報告制度、指定定點收治醫院、成立防控和救治專家組等,切實做好防控工作。對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過程體現了有關人類認識的哪些哲學道理 答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