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熱點綜述】1.2010年5月25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兩國承諾將繼續深化經濟合作,促進強勁、平衡和可持續的全球增長,雙方在財政貨幣和結構改革、貿易和投資以及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方面達成多項共識。雙方將共同努力調整國內需求和相關價格的政策,以促進更加可持續和平衡的貿易增長。2.2010年10月19日,以“推動可持續增長”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新領軍者年會在天津開幕。本次2010年新領軍者年會是繼2008年之后,第二次在天津舉辦。2010年新領軍者年會的主題為“推動可持續增長”,與去年“重振增長”的主題緊密相連,可謂契合了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主要特征和發展方向。3.2010年6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加拿大多倫多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四次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了推動世界經濟盡早進入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胡主席提出了以下建議。第一,推動二十國集團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轉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第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第三,促進建設開放自由的全球貿易體制。4.2010年11月13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日本橫濱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指出,我們應該適應世界和地區經濟形勢變化,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實現亞太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考點鏈接】(一)經濟生活角度1.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依賴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中國要積極地發展雙邊的、多邊的經濟貿易關系。2.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造成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問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所以要構建一個“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的和諧世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4.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市場調節具有其固有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弱點。針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實際,世界各國要加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實現保發展、保就業、保民生。5.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二)哲學生活角度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和諧世界理念是基于對當今國際形勢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而提出的,是中國外交工作的新主張,是指導我國對外工作和處理國際關系的新方針,必將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2.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求我們用聯系的眼光看問題。中國同其他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堅持國家和諧與世界和諧相結合,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相結合,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繁榮,這體現了整體和局部、系統和要素的聯系。3.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國際環境保持總體穩定,但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這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4.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霸權主義妨礙國際關系民主化,恐怖主義和極端思維對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貧富差距擴大導致全球發展不平衡,這些因素的存在說明和諧世界的實現是充滿曲折的過程。(三)政治生活角度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摩擦和沖突的根源。美國與俄羅斯之間在反恐問題上有共同的利益,這是兩國今年聯合組織反恐軍事演習的基礎。世界各國現階段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如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國際貿易等,這是各國合作的基礎。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問題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表示,仍致力于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信守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中國力促重啟六方會談,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等,都充分體現了世界各國同心協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3.國際組織與聯合國。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聯合國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支持聯合國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揮主導作用,倡導對話與合作,反對動輒施壓動武。4.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在和諧世界中,各國內部的事情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平等協商解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享有平等參與權與決策權;各國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將自身的安全與發展建立在犧牲他國利益基礎之上。5.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堅持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考前點題】本專題是歷年高考全國卷和地方卷的必考內容,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本專題可以從經濟全球化、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際組織的作用、我國的外交政策、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相關思想進行設問和考查。在2011年高考復習備考中,要圍繞我國的外交成就、“大國關系的調整改善”等主題,對教材基礎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的整合。在熱點信息儲備方面,要特別關注G20集團峰會、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美俄聯合軍演、中美關系的新定位等重大問題。在分析國際熱點問題時,要突出國家利益的決定作用,突出我國在這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和態度。此外,本專題涉及到的相關區域歷史和地理知識也要引起重視。【模擬高考】(一)選擇題1.2010年上半年,我國海外并購共完成30起交易,超過2009年全年的并購案例數;涉及金額6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58.6%。由此看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情依然不減。中國企業熱衷于“走出去”的原因是( )①全球經濟回暖 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③國家政策鼓勵企業海外并購 ④現代化建設需要引進外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截止2010年6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7764億美元。因此,美國是否保護信用,信守承諾,關系著中國資產的安全。這表明( )①經濟全球化使得國家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②購買國債是一種高收益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③誠信是國際經濟交往活動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④一旦美元貶值必然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減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3.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根植于中國優秀文化的深厚積淀。中華文明本質上是一種“和”的文明。這一文明包含“和平”、“和諧”、“包容”、“開明”、“革新”、“和為貴”等豐富內涵。以上包含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是( )①矛盾的同一性 ②事物的聯系推動著事物的發展③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④人們的認識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4.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向全世界人民表示,中國的發展必須走節能和環保的道路,應對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張,最重要的辦法就是調整經濟結構,使我們的企業和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上述材料表明( )①國家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②國家注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③國家致力于建設生態文明 ④國家注重增強發展協調性,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金磚四國”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的發展模式。這一名稱來自這四國國名開頭英文BRIC的諧音英文單詞BRICK(磚頭)。從“四小龍”到“金磚四國”,反映出新興國家和地區經濟崛起的輪替。“金磚四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和意義在于( )①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②有力地推動了世界多極化進程③有利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④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6.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美兩國已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能源合作以及環保、旅游、農業等領域經貿問題達成多項共識,取得重要成果。兩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根本原因是( )A.中美兩國擺脫經濟困境需要其他國家開放市場B.完全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可以實現全球資源的有效利用C.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制約D.貿易保護主義違背世界貿易組織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規則7.當前,二十國集團正處于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轉變。這種轉變政治學依據是( )A.國家性質決定國際關系 B.共同利益是各國合作的基礎C.經濟全球化已經形成 D.國際政治新秩序開始建立(二)非選擇題8.2010年5月25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中美許多學者都認為,長期以來,中美關系中的許多問題,多源于誤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對話機制將有利于加強彼此的溝通和了解。而戰略對話就是要用一種至深且遠的眼光來審視雙邊關系,戰略也意味著高度。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最具有經濟活力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美兩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也只有用全球視野來看待雙邊經貿關系,才能有效地減少摩擦,找到合理的出路。中美兩國之間的摩擦越小,世界經濟受益就越多。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2)結合材料,用發展的觀點分析中美關系。【提示與答案】1.A 【解析】本題考查“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區別。①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原因,②③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內原因,故A符合題意。④是“引進來”的原因,與題意不符。2.B 【解析】購買國債是一種穩健的投資方式,②說法錯誤,高風險與高收益同在是股票投資的特點;④中的“必然”不科學。3.A 【解析】抓住關鍵詞“唯物辯證法”,③是唯物論原理且說法不正確,④是認識論原理。①②是辯證法觀點,且與材料內容一致。4.D 【解析】選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我國的認識和做法,故都正確。5.C 【解析】題干強調“金磚四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和意義,不是對中國的影響,①應排除,②③④從對世界的影響角度進行分析,故選C。6.C 【解析】抓住題中的關鍵詞“根本原因”,AD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B說法不準確。7.B 【解析】注意本題要求是政治學依據,故C應排除;A本身說法錯誤,這種轉變政治學依據是國家間的共同利益,B正確;D與實際不符。8.(1) ①政府具有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我國為促進經濟發展,積極開展中美交流與合作,創設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開展戰略經濟對話體現了政府的經濟職能。②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中美兩國出現爭端,是由利益相悖引起的,而中美兩國的密切交往,是由于存在共同的利益。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中美兩國的分工與合作,加強了兩國交流,促進兩國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2)①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展中美關系必須面向未來,著眼長遠。②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中美關系中的許多問題,多源于誤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對話機制將有利于加強彼此的溝通和了解。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雙方能夠站在戰略高度,著眼長遠發展。③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即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中美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雙方能求同存異,一定能實現互利互惠。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