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大綱)第四冊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第一節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教案+備課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人教大綱)第四冊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第一節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教案+備課資料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二課時 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原因;怎樣發揮主觀能動性。
理解: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人類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條件、客觀規律的制約;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受到主觀因素的制約。
運用:列舉社會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實例,比較說明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否認或夸大主觀能動性都是錯誤的。
能力方面
通過理論觀點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在改造主觀世界方面加強自覺修養,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問題辦事情時,其主觀因素的制約首先表現在對于“想什么和做什么 ”要做出選擇,這實際上就是價值觀問題,教材強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有益于人類,有益于國家,有益于集體”,就是立足于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
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受到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制約。
●教學難點
主觀因素對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制約。
●教學方法
關于導入新課的方法,可采用復習提問法。“為什么要充分發揮”的教學可采用討論法。“怎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應以講解和舉例為主。
●教具準備
幻燈機、投影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師:1.什么是主觀能動性?它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叫人的自覺能動性,這是人與物相區別的特點。它包括相互聯系著的三個方面,一是人們在社會實踐基礎上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即想;二是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即做;三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決心、意志、干勁。
師:2.主觀能動性、意識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生: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叫人的自覺能動性,在三者中外延最大,包括“想”,即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做”,即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意識能動作用也叫意識能動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它不僅能反映事物的現象,還能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二是意識的反作用,即它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指導作用。意識反作用只是意識能動作用中的一個方面,其外延小于意識能動作用。意識能動作用或意識能動性,對應的是主觀能動性中的前兩部分,而意識反作用是主觀能動性中的第二方面。另主觀能動性更強調人的精神因素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作用,強調認識活動、改造活動和精神狀態三者的統一。
三者關系見下圖:(放投影)
[導入新課]
(放投影)
本課的知識結構:
(屏幕顯示)
美國中西部,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將大量的牧場開墾為農田,結果導致了1933~1938年間美國的連年干旱,雨量比常年平均少25%。3億畝草原土地受風蝕,發生了災難性的“黑風暴”。五年里,有數十萬人由于風塵災禍而無家可歸,僅美國就花了數十億美元來做防止土壤流失的工作。
師:上述事件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答略)
師:我們先分析為什么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同學們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讓學生討論分析、說明。引出課標題)
(教師歸納)人類改造世界需要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有正確的思想意識做指導。否則主觀能動性越發揮,所起的破壞作用越大。怎樣才能正確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呢
[講授新課]
二、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7頁第二段。這一段主要闡述了為什么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三者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邏輯關系?
生:第一是從認識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從利用規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講的是人的精神狀態,三方面結合起來,就是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1.為什么要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沒有飛到天上去,這是很平常的現象,1666年引起了牛頓的注意。他抓住不放,努力研究,直到1685年才發現了這個現象的本質是地球引力的作用,公布了他的萬有引力定律,這中間經過了19年。若看不到牛頓這19年的努力研究;以為他看到一個蘋果落地,便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那是神話,不是事實。這不僅說明牛頓的偉大,而且說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不容易發現的。既然是本質的聯系,就不是浮在事物的表面,感覺器官一般是不能夠感覺得到的。它必須通過深入的研究才能由抽象思維去把握。
生:如果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的認識就只能永遠停留在對事物表面的感知。
師:對,這就是我們要強調的第一點。
第一,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客觀事物是自在的存在,它自身的屬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有哪些屬性能夠滿足人們的哪些方面的需要?它在運動中會出現什么情況?哪些情況對人有利,哪些對人有害?這些會不會主動展示給人們呢?
生:這些都不會主動展示給人們。
師:因此,人們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它們,從而改變或創造條件,使其向著對人有利的方向發展。
師: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人們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事物本質的例子?
生甲:2002年5月20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發表談話,談兩岸關系是“一邊一國”,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采取模糊戰略,這實質就是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引起海內外華人的強烈譴責,國際社會也普遍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們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其本質。
生乙:中國政府取締“法輪功”邪教組織。“法輪功”打著“真、善、忍”的旗號,冒用宗教、氣功的名義,宣揚迷信邪說,蒙騙群眾,制造事端,嚴重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破壞社會穩定。我們不能聽謠言,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其本質。
師:這些都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弄清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更好地指導實踐。
第二,利用和創造條件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門捷列夫是俄國的化學家,用了近20年的時間才發現元素周期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也經過了艱苦的探索。
生:凡此種種,說明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是一種語言行為,更是一種艱苦的實踐過程。
師:所謂艱苦,一是指事物自身的本質是多層次的,深層次的本質尤其難以發現、探索,發現極其艱苦。二是指發現過程本身的漫長性極其艱苦。正因為事物本質難以發現,所以往往需要很長的探索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其他應該享受的生活內容必須放棄一些。三是指發現過程自身的曲折性。我們所知道的都是成功的發現者,誰知道那些不成功也沒成名,但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人曾經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難?即使成功的科學家,他們又曾經忍受了多少寂寞、多少冷嘲熱諷,忍受了多少次失敗的折磨?愛迪生試制白熾燈泡曾失敗了1200次。像這種情況都是不計其數的。因此,決心、意志、干勁這些精神因素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克服困難和挫折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利用對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決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生: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師: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那么,我們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償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生答略)
教師小結:不能。如那個“拔苗助長”的宋人,不是也“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嗎?甚至是極大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卻不能“如愿以償”,甚至帶來嚴重的后果,這就有一個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問題。
2.怎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怎樣才能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哪些因素、哪些條件相關?
生:上學期講過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只有正確的意識才能對客觀事物起促進作用,而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同樣,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受著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
(1)客觀因素(板書)
師:如亂砍亂伐原始森林的人,得到木材,有了經濟收益,這是他們的目的;但破壞了環境,造成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那個累壞了的宋人,更沒想到由于他的努力,造成禾苗的全部死亡。造成這樣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
生: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這方面的客觀規律,從而違背了客觀規律。這是講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第一,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板書)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頁的“憶一憶”。(找學生回答)
“什么叫規律?為什么說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客觀性對人們的活動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生:規律就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對規律客觀性的理解:①規律是客觀的含義,就是它的存在與發生作用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②規律客觀性突出表現在它是不可違抗的,是不能創造和消滅的。③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人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放投影)
全力保護“地球之腎”
2000年11月8日,我國正式實施《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有關方面和部門將本著“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在未來5年里基本遏制住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天然濕地面積減少趨勢。濕地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均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我國濕地資源非常豐富,總面積6594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由于近年采盲目對濕地進行圍墾和改造,過度利用生物資源以及污染加劇等原因,我國濕地資源退化和消失現象非常嚴重,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諸如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衰退等生態問題。
師:我國政府采取對環境的保護措施,正說明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由于客觀事物的具體存在狀況、存在條件不同,其規律的特點也不相同。所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具體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規律;同一規律在不同的條件下也有不同的表現;事物發生了變化,規律也隨之發生變化。
生甲:價值規律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下會有不同的表現;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也會有不同的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動,我們已告別短缺經濟時代,又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對于價值規律的認識和利用,我們要有具體的、更有針對性的態度和做法。
生乙: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必須遵循學習規律,否則會事倍功半。
師:這些都說明客觀規律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正是唯物論的基本原理:客觀決定主觀,并制約主觀。而且,對客觀規律把握得程度越高,了解得越深,越是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越能取得相應的結果。所以說,人們按規律辦事的程度,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
師:客觀規律和條件是否會妨礙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
生丙: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雖然受客觀規律和條件的制約,但這種制約恰恰要求人們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著力于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堅持這一點就堅持了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相結合關系中的辯證法。
生丁:我們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為指導,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地實現載人航天飛行,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獨立地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由此可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是以規律為指導,以條件為基礎,認識和改造客觀對象的過程。
師:但是人們不能夸大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大躍進”時期曾經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它夸大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當然,人也不能因受到客觀規律制約而被動無所作為。這兩者都是錯誤的。
總之,客觀規律對人類是“限制和自由的統一”,最重要的表現就是人們通過對它的認識、利用和創造條件,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從而使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發生改變,做到造福人類。因此,發揮主觀能動性還存在著如何對待客觀條件的問題。
(放投影)
第二,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和利用客觀條件(板書)
師: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一樣,也制約著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古代的煉金術士為了把鉛煉成黃金,不惜傾家蕩產,不顧落個“騙子”名聲,甚至不怕中毒而死,屢煉屢敗,屢敗屢煉,主觀能動性夠大的了,到現在也使人佩服。但是,最后誰也沒有成功。現代科學證明,鉛的原子核比黃金多三個質子,只要用高能加速器從鉛的原子核里打出三個質子去,鉛是可以變為黃金的。煉金術士失敗了,關鍵在于他們沒有高能加速器這種物質手段。同樣的道理,一個人能種兩千畝地,只有當全部耕作機械化時才會實現。要靠養魚致富,總得有一片池塘。物質是第一性的,人們只能在客觀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發揮作用,不可能超過這個范圍。堅持這一點,就是堅持唯物主義。
請回答,什么是條件?
生:因為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所以與事物相聯系的其他事物都會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作用,這就是條件。
師:客觀條件可能有利于事物的發展,也可能不利于事物的發展,這都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們所能做的就是認識條件、利用條件,在可能的情況下,分析條件、改變條件、創造條件以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9頁最后一段。“舞臺”的比喻非常好。舞臺本身是制約,但又是演出條件。如何利用“舞臺”,便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最好表現。
生:如加入WTO,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加入WTO給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競爭舞臺。如何在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甚至得到發展,強化自身實力是關鍵。這就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達到目的。
(由學生解析教材第10頁的“想一想”)
師:其實,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誰都想取得成功,不想失敗。如不成功而失敗,原因之一當然是沒有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他們為什么不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呢?
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還要有正確的主觀因素。
(2)發揮主觀能動性要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板書)
師:人的主觀因素都有哪些?
請學生們看教材第10頁第4段。(學生回答主觀因素的內容)
師:通過唯物論的學習,我們知道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通過辯證法的學習,知道要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學習了自然科學的各種知識,對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就知道在實踐中應怎樣尊重這些規律,該怎么做。總之,這些都是主觀因素。雖然人的主觀因素不是天生的,但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
生:主觀因素對于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樣具有雙重作用。積累起來的主觀因素越正確,越有廣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進一步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反之,有時還會成為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制約因素。
師: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價值觀念。價值觀念就是人們在行為中對某種做法的認可與否及認可程度,由此帶來對某種行為的選擇與否。由于標準不同,認識活動和改造活動的取向也就不同,即價值選擇不同。
(請看投影)
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
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師:這兩句話是愚公和智叟說的,你們贊成誰的觀點呢?為什么?
生:愚公。因為愚公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來戰勝困難。
師:我們不討論他們的是非對錯,只講一點,智叟與愚公的觀念不同,智叟對移山沒有信心,而愚公卻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在移山問題上認識不同,兩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自然就大相徑庭,愚公堅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則要另謀“出路”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與“智叟”之爭。既然主觀因素制約著能動性的發揮,我們就應當自覺地總結經驗,不斷排除錯誤的主觀因素,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時取得更大的成績。
[課堂小結]
綜上所述,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放投影)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其制約因素的關系: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及取得的效果如何,歸根結底都要取決于( )
A.客觀條件是否充分具備 B.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之大小
C.人們的意志和干勁如何 D.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和利用的程度
答案:D
2.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利益出發點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認識活動和改造活動的正確價值取向,應當是( )
A.有益于人民、國家和集體的根本利益
B.有益于克服不利因素對人類的影響
C.有益于個人才智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D.有益于掌握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
答案:A
“拔苗助長”事與愿違,“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據此,回答3~5題。
3.“拔苗助長”的錯誤在于( )
A.夸大了客觀規律對主觀能動性的制約作用
B.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規律的客觀性
D.強調了規律的客觀性,否認了人的主動性
答案:C
4.“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為( )
A.他尊重規律,能在事物的運動中把握規律
B.他具有創造性思維,認識了一切規律
C.他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利用規律為人類謀福利
D.他熱愛解牛工作,有利可圖,從而調動了工作的積極性
答案:A
5.這兩個寓言故事所反映出的不同結果共同說明(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自覺利用和創造規律
C.實踐決定認識
D.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規律為基礎
答案:D
6.恩格斯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這段話說明( )
A.人們對事物每一層次的認識,都具有終極的意義
B.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只能是感知周圍的事物
C.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在深度上要受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
D.認識事物必須把握事物的本質,這是認識的根本任務
答案:C
7.關于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客觀條件之間關系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既然事物發展是遵循其自身規律的,所以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對事物發展并無影響
B.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所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按規律辦事都需要具備一定
的條件
C.客觀條件不具備時,人們要按規律辦事,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造必要的條件
D.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是有條件的,是受客觀和主觀的種種條件制約的
答案:A
8.大興安嶺火災區用人工降雨催化劑,用高炮發射降雨彈,人工降雨成功,對撲滅大火起了重要作用。這一事實說明( )
A.人們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要認識規律和改造規律
B.人們只要認識了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就可以把規律創造出來
C.人們只能老老實實地聽規律的擺布
D.人們完全可以利用規律,改變或創造條件,發揮其對人們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壞作用,甚至變有害為有利
答案:D
●課后作業
1.人們怎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參考答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決不意味著主觀能動性可以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
首先,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實際出發。
其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我們應當自覺地總結經驗,不斷地排除錯誤的主觀因素,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時取得更大的成績。
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辨析題:“心想事成”。
參考答案:(1)“心想”即主觀認識世界的活動,“事成”是指成功地改造世界。對心想能否事成,必須做具體分析。
(2)在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使主觀符合客觀,并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以正確認識為指導、通過實踐來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
(3)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受客觀規律和物質條件的制約,如果光憑良好的主觀愿望,不從實際出發,甚至盲目蠻干,“心想”就不能“事成”;或只想不做,即使是符合實際的“心想”,也不可能變為現實。
所以,不加分析地、籠統地說“心想事成”是不科學、不準確的。
3.論述題:在中學政治課上,老師組織學生對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討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踴躍發言,其中三位同學的看法如下:
甲: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律、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只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行了,不必發揮主觀能動性。
乙:主觀能動性能認識利用規律,人們只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行了,不必尊重客觀規律。
丙: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使人的活動既擺脫客觀因素的制約,又不受主觀因素的制約,人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辦事。
請對上述三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制約,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了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3)甲看到了主觀能動性受客觀因素的制約是正確的,但放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觀點是錯誤的。乙看到了人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利用規律的一面是正確的,但認為不需要尊重客觀規律也是錯誤的。丙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錯誤地理解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
(4)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反對割裂二者辯證關系的做法。
●板書設計
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一,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二,利用和創造條件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三,克服困難和挫折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2.怎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客觀因素
第一,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第二,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和利用客觀條件;
(2)發揮主觀能動性要積累正確的主要因素
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客觀條件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備課資料
名人語錄摘要分析
(教材第4頁)……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變自然界,為自己創造新的生存條件。
——恩格斯
分析:(l)恩格斯這句話說明創造性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特點之一。
(2)人的自覺能動性,又叫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也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主要特點。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之一。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把客觀規律作為行動的向導,把思想等觀念性的東西用于指導實踐,以自己創造性的活動改造世界,達到預期的目的。
(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越來越具有創造性,人們按照自然規律改變自然物原先的形態和內部結構,創造了許許多多自然界原來沒有的東西。沒有創造活動,就不會有當今的世界。總之,創造性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特點之一。
關于對“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簡析:“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與能力以及精神狀態。為此,我們不能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兩者不可分割,因為在人類出現之前,自然界的規律已經存在并發生作用,且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誤區二:認為只要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簡析: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但不能認為只要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一定能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這是因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僅僅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一個條件,除此之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必須符合客觀規律,并借助一定的物質條件。因此,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是為認識和利用規律提供一個可能性。
誤區三:認為只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結合起來,就能收到預想的 效果。
簡析:“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正誤之分,同時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只有符合實際、符合客觀規律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有機結合,才能收到預想的結果。
黃河調水調沙試驗
在我國古代治河典籍中,黃河很早就被尊稱為“四讀之宗”,百水之首。它以其多泥沙、河道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于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最難治理的河流。
從明代潘季訓開始,數百年來,人們對黃河泥沙的治理不斷地進行理論探討和具體的實踐。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逐漸將黃河泥沙的治理措施概括為“攔、排、放、調、挖”。截至目前,“攔、排、放、挖”已不同程度地付諸過實踐,唯有“調”,雖然做過長期大量的理論分析,但尚沒有在真正意義上試驗過。
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攜帶來自中游大量泥沙的黃河,向渤海海域推進,形成新的陸地,締造了華北大平原。到了西漢后期,據記載,從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到1938年,共2540年,發生決口的年份有543年,決口的次數達1590次,改道26次。黃河流域的扇面形分布,北達天津,南抵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河下游河道年均淤積2.2億噸,持續的枯水周期,長期的小流量過程,致使黃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淤積嚴重。黃河下游河道淤積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
進入黃河下游河道的水量,多年平均為559億立方米,進入黃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多年平均為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35公斤每立方米。無論年輸沙量,還是平均含沙量,黃河在世界江河中都名列第一。
水沙不平衡:(1)地區來源的不平衡,水和沙的地區來源不同,通常將其概括為“水沙異源”。從總體上看,進入黃河下游的水量主要來自上游地區,而泥沙量卻基本上來自中游地區。(2)時間分配的不平衡,黃河的水沙不僅存在著地區來源的不平衡,而且年內年際的時間分配也呈明顯的不平衡性。就水和沙來講,汛期(7~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據統計,在一年之中,85%以上的泥砂來自汛期,并且常常集中于幾場暴雨洪水。另年際之間水沙分配也是不同步的。
據測驗分析,黃河下游河道在長時間內總體上是淤積狀態,但并非單項淤積,而是有些年份沖刷,有些年份淤積。究其原因,黃河下游河道的沖淤變化與來水來沙條件密切相關。凡是水多沙少的年份,黃河下游河道淤積不大或發生沖刷,凡是水少沙多的年份,黃河下游河道則發生嚴重淤積。
從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出,進入黃河下游河道水流的年平均含沙量與每億立方米水量的河道淤積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平均含沙量小,則每億立方米水量的河道淤積量小,甚至發生沖刷;平均含沙量愈大,則每億立方米水量的河道淤積量也愈大。通過對長期系列年平均含沙量與每億立方米水量的河道淤積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分析,發現當年平均含沙量高于20~25公斤每立方米時,河道呈淤積狀態;而當年平均含沙量小于20~25公斤每立方米時,河道呈沖刷狀態。
按照黃河下游河道沖淤規律,只要把進入黃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關系調節為相協調的水沙關系,完全可以使黃河下游河道實現不淤積。那么,如何才能對不平衡的水沙關系進行調節呢?關鍵的手段就是建設扼下游河道之首的且具有足夠庫容的水庫。2001年底竣工的小浪底水庫具備不平衡水沙關系進行調節的強大功能。
2002年7月4日上9時,黃河小浪底水庫多個閘門依次徐徐開啟,不同層面導流洞噴涌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黃河下游河床,從而拉開了世界水利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人工原型試驗——黃河首次調水調沙試驗的序幕。這一刻是傳統治黃向現代治黃轉變的里程碑,是世世代代人們由被動治黃向主動治黃的轉折點。7月15日9時小浪底水庫放水結束。
總的來看,黃河首次調水調沙試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本次試驗所取得的結果不僅僅反映在黃河下游河道0.362億噸的沖刷量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本次試驗,積累了對黃河測驗的數據,加深了我們對黃河河床演變及水沙規律的認識。利用水庫調水調沙,是有利于輸沙活海,減輕下游河道淤積甚至沖刷下游河道的有效途徑之一。今后,還應該積極創造條件,繼續進行調水調沙試驗。
關于黃河調水調沙的哲學
問題背景
(1)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辯證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又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每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又總是隨著實踐不斷擴展、加深。調水調沙治黃思想的形成正說明了這一點。早在20世紀40年代,人們就提出,利用水庫控制洪水并發電,壩底設排沙設施,以減少下游淤積。20世紀70年代后期,隨著治黃實踐的不斷發展,“上攔下排”的治黃方針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治黃專家認識到黃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對黃河下游河道淤積的重要影響,比較系統地提出了“調水調沙”的治黃指導思想。隨著去年小浪底工程全面完工,從而使“通過原型實驗,進行調水調沙試驗”的設想最終變為現實。
(2)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唯物辯證法認為,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統帥的決定地位。因此,我們在一切活動中都應該有全局觀念和整體觀念。它要求人們從整體出發,綜合考察對象,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調水調沙不是簡單地用水沖沙,而是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既要夾沙入海,不形成新的淤積,又要最大限度地節約寶貴的黃河水資源。從調水的流量看,也要統籌全局。要使人造洪峰把所經之處的泥沙帶到大海,就得考慮黃河各段的水流量,控制鄭州花園口段面流量不低于2600立方米每秒,進入山東段面流量不低于2300立方米每秒。
(3)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具有極其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因果聯系具有客觀普遍性,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只有尋因究果,才能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日益深入。由于一定的結果都是一定原因引起的,這就要求人們應當善于從某一結果中去分析原因,以提高活動的自覺性。黃河泥沙淤積的根源何在 治黃專家認為,黃河沙患主要是因為“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的特性所決定的。也就是說,黃河奇高的含沙量這一原因造成了水流無法將所有泥沙沖刷入海這一結果。然而,治黃技術人員通過多年來對黃河洪水過程的大量分析發現,雖然黃河水少沙多,但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水沙平衡關系,黃河水流是完全有能力輸沙入海的。
(4)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調水調沙是一個相當富有創造性的治黃方略,它充分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它需要我們在黃河干流關鍵地位修建具有充足有效庫容的水庫,需要人們實現理想的水沙比例,需要有計劃地沖刷河道。然而,這一過程必須在充分考慮黃河下游河道輸沙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利用水庫的調節庫容,對水沙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從而減輕下游河道淤積,甚至達到沖刷或不淤的效果,實現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標。
●備課資料
入世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
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說,入世后我們不能在這里消極等待,而應該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龍永圖說,入世后國際環境會變化,體制環境會變化,同時會面臨更為開放透明的政策環境。環境變化,適者生存,簡單地談論入世有利還是有弊是不可取的。入世的應對之策不是開藥方,只有積極去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因此,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入世的到來。不適應就是弊大于利,適應就是利大于弊。
他說,改革開放20多年給我們帶來了實惠,進一步地改革開放不可能給我們帶來災難。而且,環境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我們有時間來適應這些變化,發揮主觀能動性,能使我們入世后的決策更加明確,政策更為透明,更為穩定,比如說,入世要求我們在電信領域進行開放,第一步是開放電信增值服務,第二步是開放移動通信,再者開放基礎電信業務。同時,對外資股比也有明確的開放步驟,第一年占25%,次年占35%,第三年占49%。跨國公司是看中中長期投資戰略的,我們的發展圖景制訂得越明確、越具體,我們迎接入世后的挑戰也就越從容。
氣球轟炸
1944年,美國重型轟炸機把一座座日本城市夷為平地,東京成為大火場。B—29轟炸機的飛行高度,令日本高射炮和戰斗機望塵莫及。無奈日本的轟炸機航程有限,難越重洋復仇。于是,日本軍方突發奇想,制訂了“飛象行動計劃”加以報復,大規模地制造超級秘密武器(用巨大的紙做成熱氫氣球,下面吊重磅燃燒彈)。在日本點火升空,借用太平洋上空衡定氣流,飄到美國西北部,燒毀其西海岸的城市、基地及森林。11月1日,在日本的千葉、茨城、福島等縣,同時升起千余個熱氣球。人們聚集在收音機和喇叭旁,靜候捷報。半年內共有9300多個熱氣球晃晃悠悠地飄向太平洋,最后卻不知歸宿。僅有幾個在北美西部森林引燃幾場小火災,后均自動熄滅。這個煞費苦心勞民傷財的“飛象行動”計劃,成為世人的笑料。
異想天開的蝙蝠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許由于西方人對黑色精靈蝙蝠的敬畏,美國戰略情報局制定了對日本的“蝙蝠轟炸”計劃。為此,捕獲數10萬只北美大蝙蝠并在“天羅地網”中加以訓練。軍方人員在其身上捆綁著一種微型定時燃燒彈,讓其在日本人屋下引發神秘大火,借以摧毀日本人的斗志。
美國轟炸機在日本上方空投數萬只蝙蝠炸彈。蝙蝠被拋下后都奄奄一息.再沒能飛起來。更奇怪的是,那些“蝙蝠炸彈”竟大部分未燃燒。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程度,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效果,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
勞民傷財的“氣球轟炸”和異想天開的“蝙蝠轟炸”之所以收效甚微,成為笑柄,就在于當時日本和美國的科技發展對特定客觀規律的認識程度和掌握程度較差,即沒有從“必然王國”走進“自由王國”。
皮匠和和尚
三個皮匠結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進一座和尚廟。恰巧小廟里有三個和尚,他們看見這三個皮匠,氣就不打一處來,質問道:“憑什么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憑什么說‘三個和尚無水喝’?要修改辭典,把謬傳千古的偏見顛倒過來!”
盡管皮匠們謙讓有加,和尚們卻非要“討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
上帝一言不發,把他們分別鎖進兩間神奇的房子里——只見房子闊綽舒適,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內有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每人只發一只長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個和尚放出來。只見他們餓得面黃肌瘦,有氣無力,上帝奇怪地問:“大鍋里有飯有菜,你們為啥不吃東西?”和尚們哭喪著臉說:“我們每個人手拿的勺子,柄太長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著啊!”
上帝嗟嘆著,又把三個皮匠放出來。只見他們精神煥發,紅光滿面,樂呵呵地說:“感謝上帝,我們嘗到了世上最精美的佳肴!”和尚們不解地問:“你們是怎樣吃到食物的?”皮匠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是互相喂著吃的!”
哲理分析: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但客觀條件雖然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卻又給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的余地。皮匠們“審時度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雖然勺柄太長,不好往自己嘴里喂,就往同伴嘴里喂,相互都吃得飽飽的。他們善于分析條件,利用有利條件,限制和排除不利條件,達到了活動的最佳效果。而和尚們沒有分析條件、利用條件,而最終導致了忍饑挨餓的結局。
名人語錄摘要分析
(教材第9頁)一切根據和符合于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據于正確思想的做或行動是正確的行動,我們必須發揚這樣的思想和行動,必須發揚這種自覺的能動性。
——毛澤東
分析:毛澤東的這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使人的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使人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同時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反對錯誤的思想意識。
(2)人的自覺能動性,又叫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也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主要特點。我們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但絕不意味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隨意發揮。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
尊重客觀規律和一定的客觀條件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只有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同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結合起來,以客觀規律為指導,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條件,改變條件,創造條件,才能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人工影響天氣的哲學思考
我國自1958年就開始了有組織的人工增雨作業。多年來,人工影響天氣在我國的應用主要是四個方面:人工降雨減少旱災和預防雹災,水庫增水,森林滅火,改善生態環境。
人工影響天氣的初步成果表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潛力是巨大的。面對“神秘”的自然力,古人只能“望天興嘆”“聽天由命”。但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人們終于以自己的智慧與技能在20世紀可以做到影響天氣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人工影響天氣還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不過,即使人工影響天氣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會出現“無中生有”“天隨人意”的狀態,因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始終要受到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所謂人工影響天氣,就是人們根據大氣運動的客觀規律和其他客觀規律,在自然條件具備的時候,動用人工設備,通過對局部大氣云層的微物理過程施加人工催化影響,從而實現增雨、防雹、滅火等目的的復雜過程。這個過程是人們充分面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它要求處理好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把握客觀條件的關系。
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天氣實施人工影響的直接目的是改造客觀對象、造福人類。因而,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就必須從整個云水資源這一對象本身的實際出發,從它的屬性和變化規律出發,是否按客觀規律辦事,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而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程度,則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按客觀規律辦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
人們改造客觀對象的活動,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需要使用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用于對象。即使我們有了關于對象的規律性認識,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不可能去有效地改造它。就人工增雨來說,要有一套進行監測的技術條件,要有進行催化的技術裝備等等。所以,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還必須從客觀條件出發。客觀條件也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 前提。
總之,人們一定要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從客觀的實際對象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求得改造世界的實際成效。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第一節 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一課時 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主觀能動性的含義;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理解:主觀能動性三個方面在不同情況下的具體表現;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情況下,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不同表現。
運用:用人類社會發展史的諸多實例,說明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
提高分析比較能力;提高綜合思維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覺悟方面
要充分認識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提高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自覺性,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將自己鍛煉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學重點
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表現。
●教學難點
人類的精神因素在發揮主觀能動性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這部分內容不是課文重點,可采取讓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提問的方法。
●教具準備
幻燈機、投影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第五課的中心論題是認識的根本任務即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把透過現象認識本質作為認識論的開篇,這是因為它應該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邏輯起點。上冊主要講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及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不僅應當了解客觀世界的本質、狀況和發展規律,而且應當了解人自身的屬性、能力和需求,必須對人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把這兩方面正確地結合起來,才能確定想問題、辦事情的正確方案。因而下冊講有關人自身的問題:人認識世界的根本任務,如何完成這一任務,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人的實踐活動等。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人能否認識世界?人如何認識世界?人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式,獲得了真理性認識,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指導人們的實踐,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學好本課是學好下冊的理論基礎。
本課共有三節。第一節,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節,學會分析事物的本質;第三節,注意培養科學思維方法。
第一節,先講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從人類認識過程看,當人類把目光轉向人自身,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人自身的能力問題。從認識論來看,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們能夠認識世界的前提,所以教材把這一問題放在第一節來學習。本節有兩個框題,總的結構是:什么是主觀能動性——怎樣發揮主觀能動性。具體看,第一框:人有主觀能動性——什么是主觀能動性。第二框:為什么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怎樣發揮主觀能動性,逐層深入。
第五課的知識結構簡表(投影)
[講授新課]
第五課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板書)
今天我們先學習第一節
(可播放有關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最好選用發生在當時,為學生最關注、最感興趣的重大事件。如神舟五號、“多利”羊、三峽工程、黃河調水調沙試驗、抗擊“非典”等)
師:1.這些事例是否表明了人們能夠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生:上述事例證明人可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師:2.人為何能處理好這些關系,獲得成功?有無不成功的時候?為什么?
生:人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在處理自然界與人自身的關系時,也會出現失誤,出現失敗。
師: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現象,還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當然,在處理自然界與人自身的關系時,也會出現失誤,出現失敗。這就要求必須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一節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板書)
師:人為什么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人怎樣才能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什么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呢?
生:主觀能動性也叫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
師: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人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人不僅有自然性,還有社會性,人會在主動地、有意識地處理生產關系以及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其他各種關系中調整存在狀態,我們說“人區別于物”的“物”,主要不是指一般的物,主要是指人以外的其他“動物”。所以,我們是以生產實踐為基礎來考查人與物的區別。
一、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板書)
(可在標題“人”“物”處重點標劃)
1.主觀能動性也叫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板書)
師:所謂自覺,就是主動用自己的意識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社會的要求,這是人所特有的。所以我們說,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
2.主觀能動性包括一個方面(板書)
師:請同學們粗讀教材第2頁至第5頁,看看人的主觀能動性包括哪些方面。
在同學回答后,老師補上板書“三”,并講解第一個方面。
(1)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想”(板書)
師:想問題就是認識世界。什么是認識?
生: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師:人們在同客觀世界的接觸過程中,客觀事物反映到人的頭腦中,就形成了認識。認識是人主動地去感知對象,去理解對象的結果。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即無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只要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就會有意識發生。因此二者是有區別的。
放投影:
師:人類認識世界是積極的、能動的,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即具有主觀能動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人類不僅能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更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板書)
師:人類積極能動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首先表現在: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現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能通過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只有人類才具有這樣的能力。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屬于認識能力,還是屬于認識活動?
生:這一點既是指認識能力,是人高于一般動物之處;又是講認識活動、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人特有的認識活動。
師:正是因為人的認識的這一點,才有各門科學理論知識,才使人超出了動物界。
師: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的繪制成功,那就不是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對大量的生命現象中具有本質性、規律性的東西的研究和探索,對此進行研究、發現的活動和能力,只有人類具有,任何其他動物都不可能具有。
(也可讓學生用類似實例說明)
第二,人類的認識活動具有計劃性、目的性(板書)
師:面對自然災害,動物只能逃生,而人卻在思考著怎樣戰勝自然災害,人可以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制造儀器設備,建立實驗室,設計各種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奧秘,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生甲:人類對外層空間的探索和研究,我國的“神舟五號”航天成功,龐大的開支,周密的計劃,也有明確的目的,是為了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生乙: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的繪制成功,給全人類帶來了福音,這還僅僅限于認識活動,尚未到具體操作階段,但已經令全世界振奮。這一研究集中了許多科學家,是人類的共同探索,探索人類自身的狀況,為的還是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其計劃性、目的性同樣 很強。
生丙:如何抗擊“非典”也充分體現了人類的認識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
(還可以讓學生討論體現人類活動計劃性和目的性強的實例,要注意現實性、時效性、針對性)
師:正因為人類有這種能力和活動,所以人類的認識活動還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
第三,人類積極能動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還表現為認識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板書)
師:人可以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預見自然和社會的變化,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預見未來。人們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些現實中暫時還沒有的事物。之所以能如此,原因就在于人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生:本質是同類事物內部相對穩定的東西,規律則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應該說,本質的聯系就是規律。
師:這種聯系總是帶有必然性的聯系,它制約著事物運動發展的秩序和趨勢。只要具備了相同的條件,就一定會重復出現和發生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圍內,它是事物共同的、普遍性的東西。據此,人類就可以預見:在哪些情況和條件下,應該出現哪些現象,人類就可以預先提出計劃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況,利用有利情況,造福自身。這些都體現了認識活動的預見性和創造性。
這同樣既反映了人的認識能力的特點,又反映了人的認識活動的特點。
師:那么認識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為了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
(2)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做”(板書)
師:人類在改造世界方面與動物有什么不同呢?先請看馬克思的一段論述。(出示投影)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頁
師:請大家想一想,最蹩腳的建筑師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呢?
(同學回答后,老師總結)
師: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在認識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改造客觀世界。動物也能改變環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這只是一種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而人則不同。
第一,人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改造客觀世界。(板書)
生:這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活動的特點。黃河調水調沙試驗中,用人造洪峰,沖刷下游河床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二,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板書)
師:人類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創造一些條件,使事物的運行條件和狀況發生改變,使事物的內部結構發生改變,從而產生新的事物存在狀態。這就是人類改造世界活動的創造性,這是人的活動區別于其他動物活動的根本特點。
生:沒有創造活動,就不會有當今的世界。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越來越具有創造性。
第三,人類能夠改變或創造條件,利用規律。(板書)
師:人的實踐活動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規律自身是無所謂好壞的,它只是一種外在于人的存在。好壞的評價只有在某種事物與人發生關系時才能產生。規律也只有在與人發生關系時才能表現出對人是好或不好。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應該以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為指南,指導實踐活動。人恰恰有這種能力,即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認識其發生作用的條件,而改變或創造條件,使其產生對人有利的作用,限制其對人不利的作用。
是“洪水無情”還是“細水潤田”都說明了這一點。
播放《眾人劃槳開大船》歌碟。
師:歌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什么精神
生:這首歌體現了勇敢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精神。
師:這也正是主觀能動性第三個方面的表現。
(3)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決心、意志、干勁等 (板書)
(放投影:落榜后的名人)
兩次科場失利的宋代人蘇洵,失敗后不氣餒,刻苦自學,終于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次落第的明朝人歸有光,在嘉定招生開學,仍然含辛茹苦,發奮攻讀,終于寫下了《震川文集》40卷。
三次落第的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下決心從醫,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長江、黃河流域,經過27年的辛勤勞動,參考了800多種醫書,寫下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
四次落第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深入民間進行采訪,寫出了著名文學作品《聊齋志異》。
三次落榜的青年女作家竹林,勤奮努力,連續發表了5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她的長篇小說《生活的路》出版后,受到中外著名人士稱贊。
三次落榜的翻譯家蘇阿芒,選擇了自學道路,掌握了20多國文字,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刊登過文藝作品和論文,被瑞典一家雜志稱為“文藝領域的一顆新星在東方閃光”。
師:人類具有自覺的能動性。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離不開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吃苦耐勞的犧牲精神,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孜孜不倦的務實態度,總之,離不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無數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而獻身的杰出人物,無不有賴于這些精神支柱的支撐,這些精神狀態始終貫穿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奮斗之中。
師: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自覺活動,因此人們可以自覺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意志等心理活動,鍛煉自控能力,并通過心理活動來影響或調節生理機能、現代生理科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意志可以對人的生理功能發生影響。人的心理活動既是精神性的,同時又是和高級神經系統相聯系的生理物質運動的結果,它可以和其他生理運動形式之間發生轉變,從而實現對人的生理活動的調節和控制。我們都知道,人生氣時,體內會產生有毒物質;情緒好時,疾病都可以降服;同學們最有體會的是,只要考試需要,晚上復習到深夜也不瞌睡。凡此種種,都說明人的精神力量有多大。
生:在積極精神狀態下,人們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就、最好的結果。反之,缺乏自信,缺乏堅定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必然影響人的能力的發揮,影響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
師: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三個方面的關系是怎樣的?
生:是相互聯系著的。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離不開精神的調節,而精神的力量在人們的活動中始終存在并發生著作用。
師:但是,人類為了生存,在一定時期特別強調主觀能動性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這是正常的,如古代特別強調體力和意志力,現代又特別強調知識的作用。事實上,知識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也的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人們又發現情感的重要性了。它是智力發展和發揮的動力系統和監控系統。因此,人們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認為在現代社會,情商是比智商更加重要的成功因素。為此,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就應該更加重視主觀能動性中精神的因素和精神的力量。
(就精神因素對人的影響,可讓學生看教材第5頁的“想一想”,“你對于決心和意志在認識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體驗?”通過提問的形式,由學生自己談體驗,一是幫助理解主觀能動性的第三方面,二是加強思想教育性,促進他們重視決心和意志的作用)
信念、意志、激情、理性、行動,是人成功的必備要素。信念是目標,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時的價值選擇。意志是一種支撐力和推動力。激情可以爆發出智慧的火花,可以堅定意志,煥發出驚人的力量。理性是“指導員”,是“調控器”。行動是信念、理性等的綜合體現和歸宿,是一切觀念的東西變為物質性的東西的過程,這些都是主觀能動性的表觀。
人有主觀能動性,世間萬物,人最寶貴。只是由于歷史條件的不同,周圍環境的差異,每個人的能動性未必都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社會的不斷發展,既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不斷得到加強,又逐步為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了條件。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一個本質要求,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目標就是:“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近年來,根據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黨中央站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提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論斷。實現科技進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關鍵在人。“科技興國”“人才興國”,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課堂小結]
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要自己看重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珍惜青春的大好時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將來在社會生活中充分而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2002年第1期《半月談》“新年致讀者”中說: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新世紀的開端之年,大事多多,喜事不斷:“申奧”成功,足球踢進“世界杯”賽;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M隊)會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仍然保增長、高效益、低通脹的發展格局。據此回答1~2題。
1.上述材料表明( )
A.人們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造世界
B.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相互制約
C.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答案:A
2.上述材料的成功還啟示我們( )
A.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時不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B.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不斷創造奇跡
C.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違背客觀規律,必然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答案:B
3.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為我們設計了通過“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我國人民正以創造性的勞動向既定目標前進。這一事實主要說明( )
A.人在實踐的基礎上能認識事物的現象
B.人能通過抽象思維活動反映規律的本質和規律
C.人的認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能指導人們的活動
D.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越來越具有創造性
答案:C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研制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據此回答4~5題。
4.人類能把飛船送上太空,說明( )
A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
B.規律是可以改變的
C.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具有的精神狀態是無窮的
D.客觀規律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
答案:A
5.決定人類能否成功地把飛船送上太空的因素是( )
A.是否認識到規律是客觀的
B.是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C.是否尊重客觀規律
D.是否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答案:D
6.我國一些菜農在蔬菜大棚中安裝了自控裝置,它可以根據作物的要求,自動給水、自動斷水。由上進行噴灌,由下進行滴灌,既合理并充分利用了電力、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它說明( )
A.人們能自覺地創造條件,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方式
B.人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改變或創造規律
C.改造規律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個重要體現
D.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答案:A
7.下列有關人的主觀能動性說法錯誤的有( )
A.它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 B.它是指人的能力與活動
C.它其實就是意識的反作用力 D.它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答案:C
8.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它包括( )
①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發展認識的能力與活動 ②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 ③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 ④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9.下列選項中,主張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有( )
①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③實事求是④學而不思則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A
●課后作業
1.什么是主觀能動性?它包括相互聯系著的哪三個方面?
參考答案: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系著的三個方面:
第一,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地表現為我們所說的“想”。人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僅能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通過抽象思維活動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的認識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第二,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做”。人們改造世界活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發揮其對人們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壞作用,甚至變害為利。第三,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
2.人們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參考答案:第一,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第三,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總之,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請比較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能動作用、意識反作用。
參考答案: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叫人的自覺能動性,在四者中外延最大,包括“想”,即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做”,即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意識的能動作用也叫意識能動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它不僅能反映事物的現象,還能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二是意識的反作用,即它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指導作用。意識反作用只是意識能動作用中的一個方面,其外延小于意識能動作用。意識能動作用或意識能動性,對應的是主觀能動性中的前兩部分,而意識反作用是主觀能動性的第二個方面。
●板書設計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第一節 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
1.主觀能動性也叫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
2.主觀能動性包括互相聯系著的三個方面
(1)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 ——“想”
第一,人類不僅能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更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第二,人類的認識活動具有計劃性、目的性;
第三,人類積極能動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還表現為認識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
(2)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 ——“做”
第一,人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改造客觀世界;
第二,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
第三,人類能夠改變或創造條件,利用規律。
(3)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決心、意志、干勁等。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莱阳市| 和硕县| 临邑县| 百色市| 青浦区| 大石桥市| 博兴县| 曲沃县| 肇东市| 于都县| 禹城市| 翁源县| 简阳市| 邛崃市| 北海市| 大悟县| 南丰县| 绩溪县| 中阳县| 西吉县| 五华县| 孙吴县| 华阴市| 宜黄县| 扶余县| 静乐县| 台山市| 沙河市| 漳平市| 宾川县| 肇东市| 商河县| 巴中市| 泸定县| 黄平县| 德化县| 博乐市| 岳阳县| 新河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