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大綱)第四冊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第三節注意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教案+備課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人教大綱)第四冊 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第三節注意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教案+備課資料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備課資料
分析與綜合應當相互結合
首先要立足于唯物主義的基礎。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思維的規律歸根結底是由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規律決定的。理解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也是如此。
總的來說,事物自身的整體和部分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認識它的時候必須既分析又綜合,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只是為了深入說明這個問題,教材把事物分為兩種情形來考查。一是“作為整體的事物”。二是“作為過程的事物。”這一劃分不是絕對的。第二課說過:“整體是指由事物的各內在要素相互聯系構成的有機統一及其發展全過程。部分是指組成事物有機體的各個方面、要素及發展全過程的某一階段。”可見,第二課所說的“作為過程的事物”。事物的這兩種情形,都決定了在認識它們時必須把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作為整體的事物,是由它的部分構成的,其中有“單個”的要素及其屬性,有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等等。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作為過程的事物,是由它的階段構成的,其中有“單個”的階段及屬性,有這些階段之間的關系,過程與階段之間的關系也是辯證統一的。例如,“作為整體學校”,由教師和學生這樣的要素構成也可以從其他方面說明,教師和學生屬性各不相同,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作用使學校成為學校。
“作為過程的學校”由它發展的各個階段構成,這些階段之間相互作用才使學校有了自己的發展歷史。學校自身的這些客觀狀況,決定了對學校認識必須把分析與綜合相互結合 起來。
其次,要貫徹認識的辯證法。形而上學的思維特點是“非此即彼”,要么是這要么是那。按照這樣的思維形式,分析就只是分析,綜合就是純粹的綜合,二者互不相聯。認識的辯證法不是這樣,它既承認“非此即彼”,又在一定的條件下承認“亦此亦彼”。我們必須看到,分析與綜合是兩個方面上的思維運動,分析強調的是對事物的“分”“分解”,是對構成事物要素的認識;綜合強調的是對事物的“合”“整合”;是對由要素構成的事物整體的認識。但是,我們又必須看到,分析與綜合這兩種思維運動始終是“糾纏”在一起的。當進行分析的時候,不僅意味著分析的對象是整體(例如學生是個整體),而且是把它作為某一整體中的部分來對待的,(例如把學生與教師關聯起來),只是這樣才能準確地進行分析。另外,分析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綜合,是為了形式對事物整體的科學認識。可是,分析是綜合指導下的分析。當進行綜合的時候,不僅意味著是對已經分解過的對象進行綜合,即在分析基礎上綜合,而且對怎樣進行綜合也需要進行分析,例如,沒有對學生特點的分析,沒有對教師特點的分析,就不能對教學過程的特點作綜合說明。即使有了學生和教師特點的分析,又怎樣進行綜合呢?這也需要分析,總之,分析與綜合的結合,不能理解為在一個思維過程中先是純粹的分析,后是純粹的綜合,而是指在綜合指導下進行分析,在分析基礎上進行綜合,在以分析為主時就有綜合,在以綜合為主時仍有分析。
名人語錄摘要分析
(教材第27頁)思維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 ——恩格斯
分析:(1)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對事物及其過程的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對事物從整體上進行綜合把握。
(2)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有對事物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才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3)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4)事物是由各個要素構成的整體,作為整體的事物與構成它的要素,事實上是不可分割的。而思維既可以綜合各個要素,又可以分解整體的一方面。思維能夠把握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另一方面,又能夠把具有內在聯系的整體即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
總之,分析與綜合不可分。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備課資料
名人語錄摘要分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進技術,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江澤民
分析:(1)江澤民同志的這段話指明了創新的重要作用:想象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了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
(2)創造性思維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創造能力包括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知識創新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方法,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青年學生要及早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便將來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3)這段話還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重視內因和外因的作用。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與外因在事物的變化發展中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要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始終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依靠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艱苦創業。但是,我們的建設事業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關起門來搞經濟建設,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因此,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增強我們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腳用鼠標
深圳實驗學校高二學生馬啟程在課余時間發明創造的“腳用鼠標”讓電腦的操作效率提高了30%左右。2001年5月,馬啟程同學帶著發明赴美參加國際最高水平和最具影響的科技競賽——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該發明為盒形結構,在盒面的右面板前部有一個滾球,在左面板上方安裝上兩個開關。使用時雙腳放置于盒上,用右腳撥動滾球,以控制電腦上的鼠標指針;左腳踩左開關則相當于“鼠標”左鍵;右腳踩右開關則相當于“鼠標”右鍵;雙擊、拖曳操作與普通鼠標類似。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整個世界處在永恒的運動變化發展中。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發展的觀點,深化認識、擴展知識、把認識向前推移,并樹立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創新是指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馬啟程同學敢于打破常規,對全球普及的手用鼠標提出質疑,質疑其操作效率能否提高得更快。新問題提出來了,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馬啟程同學從實際出發進行創造性思考,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地發明了與手用鼠標功能一樣,但工作效率卻能提高30%的腳用鼠標。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時代,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青少年學生要及早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便將來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合理想象與“進化論”
曾有一個孩子因為經常“說謊”,因而在同學中的人緣很不好。譬如他撿到了一枚怪異的石頭會對同學說:“這是一枚寶石,可能價值連城哦。”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時間長了,老師把他的問題反映到了他的父親那里。父親聽了卻不認為孩子是在撒謊,而認為他是在進行想象。父親沒有批評他,只是暗中觀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在 說謊。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撿到了一枚硬幣,他神秘兮兮地拿給他的姐姐說:“這是一枚古羅馬造的硬幣。”姐姐拿過來一看,卻發現這只是一枚十分普通的舊幣,只是由于受潮生銹,顯得有些古舊罷了。孩子的姐姐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好好懲罰他,讓他改掉那種令人討厭的“說謊”習慣。父親聽了卻叫過孩子,說:“我怎么能責備你呢 你的想象力真偉大。”
對于孩子父親的慫恿行為,許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勢必害了孩子,他長大以后會變成一個滿口大話虛偽的人。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孩子長大以后卻成了著名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達爾文。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進化論”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為此進行的大量實踐證明之上。沒有想象,就沒有今天的“進化論”。
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是科學的思維方法之一,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中,如果伴隨著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人們的認識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其認識成果甚至是驚人的。
想象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童年時的“說謊”已隱含著超平常人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力伴隨著他成長,伴隨著他走進荒島,探尋各種人類尚未了解的多樣生物,從而寫出《物種起源》。他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的進化論闡釋了人是由古類人猿進化來的,而不是由上帝創造的,有力地駁斥了“神創論”,在人類認識史上立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可以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今天的“進化論”。
風景畫
畫家丘羅夫家里有一幅風景畫。畫面上呈錐形的山峰臨湖而立。山頂是白色的,但山腳和湖面卻閃著藍光,似乎籠罩著一層藍色的霧氣,而山石遠遠望去又呈紅色。地質學家瓦爾霍夫在畫家家中看到了這幅畫,問道:“畫上景色是真的嗎 ”“這是卡頓山脈附近的實地寫生畫。”畫家回答,“傳說這個地方好像有什么魔似的,無人敢去涉足。我出于好奇,冒險進入這個危險區。果然還沒走到湖邊就胸悶頭暈,惡心難忍。湖邊寸草不生,一片死寂。在幾乎窒息的情況下,我草草畫好這幅畫,回家后病了四年。”聽完畫家的話,地質學家陷入沉思。他運用豐富的地質學知識,在頭腦里反復思索這幅畫背后的自然之謎。終于,他找到了答案:那紅色的山石可能就是硫化汞礦石。高熱下它可以分解為硫和水銀,山腳下的湖必然是一個水銀湖,那湖上蕩漾的藍色霧氣就是劇毒的水銀蒸氣。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地質學家帶上助手和防毒器具,到這個危險地帶進行考察。果然,一切都和當初判斷的一樣,一個地質史上的重大發現就這樣產生了。
創造力培養:獲取創新成功的根本保證
創造力開發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創造力通常是指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產生新觀念、新事物的能力,如發現新事實,提出新概念,創立新理論,發明新技術,設計新產品,創作新歌曲等。它是人類大腦思維功能和社會活動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一個人的創造力同他的智力有密切的關系,然而兩者是不同的概念。智力是由觀察力、記憶力和理解力構成的,它標志著一個人獲得、存儲和選擇信息的能力,而創造力是在智力的基礎上,
通過培訓他們的想象、直覺、靈感及其綜合能力,從已知的領域進入未知領域的能力。一個人的智力可以是很優秀的,但是他的創造力卻不一定是出色的。正確區分智力和創造力,對于培養大批優秀的技術創新人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創造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遺傳的,而是在良好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的鍛煉逐步獲得的。我們認為,創造力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要素能力構成:
一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所謂“問題”是指事物的現實狀態對于通常的標準狀態出現的某種偏離,而偏離的原因可能是極為復雜的。發現問題是一個過程,在這種過程中人們要從事物復雜的矛盾關系中分析和尋求主要的問題及其相互關系。發現問題同一個人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表達力有密切的關系,然而,它與一個人的判斷力以及某種敏銳洞察事物的能力有更加密切的關系。從錯綜復雜的矛盾中做出準確的判斷,對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意義非常重大。這是一個人創造力水平的標志。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維能力,而這種思維能力同他的創造力有一定的聯系。創造性思維的成果離不開語言的 幫助。
二是設計和制定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這種方案是為解決某種特定問題,達到預期目標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提出這樣的方案需要大量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如類比、想象、直覺、靈感等。在不同的事物之間進行類比,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相似的特征,由此受到啟發,通過方法的轉換形成新的解決方案。想象最有利于表達完美的事物,激發出新的想象。制訂方案需要預測事物的未來發展,因此人們可以在想象中建立起表達事物因果關系的初步模型,經過進一步的分析論證,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
三是正確評價和準確判斷事物的能力。形成評價事物的能力需要具備豐富的與創造性活動相關的知識、信息和經驗,需要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評價能力不僅對于創造者個人是必需的,而且對于創造者群體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說來,被評價的問題都涉及非常廣泛的知識和經驗的領域,因此評價工作需要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努力。在創新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都需要做出評價。沿著創新前進的方向連續不斷地做出判斷,選擇正確的決策,由此獲得創新活動的預期效果。
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創造力在未來企業競爭和人才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樹立創新意識,形成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社會環境。企業應當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把群眾性的創新合理化建議貫徹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去。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重視知識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我們應當順應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轉變人才觀念,把教育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開發人才的創造力和培養人才的創新素質上。
我國的技術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課題組關于企業技術進步的報告指出: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一套蘇聯式的科研體制,將大多數從事各類研究工作的專業人員置于國家科學研究體系統轄之下,按照政府制定的規劃和計劃進行課題研究,科研人員作為國家雇員按照統一的工資標準領取薪金。他們很少自由選擇專業的空間,也缺乏自行創業的可能。改革開放以來,研究人員在擇業方面的行政有所放寬,當他們從事有資助的項目研究時也可以取得一些補充收入。研究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物質待遇雖然有一定改善,但是離建立專業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和得到充分激勵的體制還有很大距離。
這種把大部分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和基礎研究力量都一起置于專業研究機構統轄之下的體制,造成科研機構與企業和生產實際相脫離。—方面科研機構的研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可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技術成果少。另一方面,因為缺乏轉化資金和中間試驗環節,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又難以轉化為生產力。同時,科研機構游離于企業之外,企業沒有研究開發能力,導致本應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業技術進步緩慢。
制度和體制上的制約解釋了為什么我國投入了大量資金進口先進的設備和生產線;但在吸收和利用外國技術方面卻難以取得重大突破;這些制約還解釋了為什么實驗室內取得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而創新的成功率卻只有10%左右。在世界銀行專家關于中國經濟狀況的分析報告中明確指出:在管理問題解決之前,技術創新的貢獻是有限的,過低的管理水平會使技術創新的效益大部分被侵蝕。因此,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比技術創新更為關鍵的是管理創新。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三節 注意培養科學思維方法
第一課時 分析與綜合相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分析與綜合的含義。
理解:認識事物要把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
運用:能結合事例,說明分析與綜合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意義。
能力方面
掌握分析與綜合這一科學思維方法;提高認識事物時進行分析與綜合的能力。
覺悟方面
提高對我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正確分析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認識事物時要把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學生事實上已經不自覺地在使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問題在于要提高他們的自覺性。
●教學難點
“分析與綜合為什么必須相結合。”單獨講分析,或者單獨講綜合,都不難理解。二者為什么必須相結合,涉及許多辯證思維的要求,這就增加了難度。
●教學方法
講授法、點撥法
以講授為主,啟發和點撥學生
●教具準備
投影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師:1.什么是整體?什么是部分?整體和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2.人腦怎樣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
(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一是復習一下舊知識,給新課作知識準備;二是使學生明確對感性認識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做出判斷,進行推理,就是一個分析和綜合的過程,從而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
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過程,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過程,也是邏輯思維的過程。為此,首先就要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分出粗、精、真、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此基礎上,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事物聯系起來做出判斷,進行推理,這就是綜合的過程。分析和綜合是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這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識。
[講授新課]
一、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板書)
1.分析與綜合的結合是由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的(板書)
師:看教材第26頁,依據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談談你對“分析與綜合的結合是由事物的客觀性決定的”這一結論的理解。
生:作為整體的事物都是由部分構成的,事物的各個部分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是整體的一部分;事物又是發展的,是一個過程,有它發展的各個階段。所以,要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既要對事物及其過程的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對事物從整體和全過程上進行綜合把握。
2.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板書)
(1)分析(板書)
師:什么是分析?分析在認識過程中有什么作用?
①分析的含義(板書)
生: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師:為什么要對事物進行分析?分析在認識過程中有什么作用?
②分析的作用(板書)
例:1601年開普勒開始分析第谷觀測獲得的資料,他研究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六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計算著各個行星繞日一周的周期。1618年,開普勒把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平方,把行星運動周期平方,結果發現行星到太陽間距離的平方與行星運動周期的平方基本相等。由此,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大規律。
通過這一事實可以看出,分析是研究整體和過程的基礎,只有對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放投影)
“分析方法是近四百年來人類認識自然界方面獲得巨大進展的基本條件”。
——恩格斯
師:如何正確地運用分析的方法,請大家閱讀教材第27頁,概括出來。
③正確運用分析的方法(板書)
生:第一,分析每一個要素。
第二,分析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聯系。
第三,在整體中把握各個要素。
師:關于光的認識
光是什么?人們分析了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認為光是微粒;人們又分析研究了光的干涉、衍射現象和其他一些微粒說不能解釋的現象,認為光是波。當人們測出了各種光的波長,提出了光的電磁理論、似乎光就是一種波,一種電磁波。但是,光電效應的發現又是波動說無法解釋的,又提出了光子說,當人們把這些方面綜合起來以后,一個新的認識產生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師:分析不是單純的“分”,而是“聯結”中的“分”,“只分不聯”就會導致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犯形而上學主義的錯誤。
生:正確的分析方法應當是:必須在思維中抽出組成整體或過程的要素“單個”分析,同時分析要素相互間的聯系,并抓住本質的東西,最后從整體上把握各個要素。
師:所以,要認識事物不僅要分析,還要綜合。
(2)綜合(板書)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綜合的含義是什么?
①綜合的含義(板書)
生: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
師:綜合對認識事物有重要作用。
②綜合的作用(板書)
師: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就是在分析基礎上綜合的結果。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曾猜測太陽是行星運動的力量來源;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曾指出行星在軌道運行的原因是力在起作用;美國物理學家胡克在實驗中證實了存在引力。但由于他們未作綜合,因而沒有提高到規律的高度來認識,牛頓把前人這些局部認識,通過整體綜合形成萬有引力定律,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生產的發展,系統綜合的思維方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綜合不是簡單地機械相加,還應注意正確運用綜合的方法。
③正確運用綜合的方法(板書)
師:如何正確運用綜合的方法?
生:第一,抓住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二,抓住各個部分的研究成果。
第三,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運動規律。
師:分析和綜合是兩種相反運行的思維方法,兩者的思維活動方向和在認識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在認識過程中是辯證統一的。
生: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個奮斗目標,就是在分析了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狀、成績與問題、機遇與挑戰等方面,綜觀全局之后提出的。它是對社會重大問題進行系統綜合、運用戰略性思維的生動表現。
師:各部分的機械相加,不會形成新的知識。
(放投影)
關于元素的周期律的發現
19世紀60年代,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化學家們分析了元素的各種性質,又把這些東西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想尋找某些規律性的東西。德國的一位化學家發現了某些元素原子量之間的簡單關系,搞了三元素組分類(Li,Na,K;Ca,Sr,Ba;P,As,Sb;S,Se,Te;CI,Br,I)法國的一位科學家則按原子量遞增,把元素排在一條螺旋線上,英國的化學家搞了一個“八音律”明確了元素的性質是它們原子量的函數。門捷列夫經過長期的分析綜合、思考,后來做了63個卡片,把63種元素的性質(包括原子量、化合物形態、溶解度等等)寫在上面,探索它們的規律。最后,他把元素按原子量逐漸增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又按性質相似上下對應排列。這樣,經過20年的努力,元素周期律被門捷列夫發現了。
師:元素的周期律的發現使用了什么方法?
生:使用了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教材中還講了對種子植物、某一階級社會、商品和一位同學的認識,采用的也是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
(3)分析和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板書)
師:①分析和綜合密不可分。從前面所舉事例中,可以看出,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必先分析,不分析無法綜合;分析是為了綜合,不綜合,分析也失去了意義,而且分析時也要在綜合的指導下,把各部分放在整體中進行分析。
(放投影)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師:在這個故事里的妻、妾、客都說他美。由此,鄒忌得出結論:自己比徐公美。如果完全依賴綜合這些結論,鄒忌就受蒙蔽了。好在他又去親自觀察徐公,發現自己實在不如徐公美。這就發現了矛盾:一方面是妻、妾、客的意見,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觀察,截然相反。到底哪一方面對?鄒忌對鏡自照,核實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妻、妾、客的說法是錯誤的。在這里,鄒忌已經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運用分析的方法;分清了何真何假。那末,為什么妻、妾、客都說自己美呢?
生:妻“偏愛”于他、妾“害怕”于他、客“有求”于他。
師:了解到他們各自的原因,把握住了妻、妾、客的意見各自的實質。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上,鄒忌把這幾個好像互不相關的概念綜合起來,認識到自己受周圍蒙蔽的必然性,得出了“想聽甜真話不容易”的結論。這個結論大大地超出了“比徐公美不美”這個具體問題,成為一個比較深刻的理性觀點。用這個綜合得出的觀點,去看妻、妾、客的意見和自己觀察之間的矛盾,對于這個矛盾為什么會產生,就看得清楚了。
生:在我們的學習中,有的同學雖不自覺,也善于運用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法,能較好地把題目要求和已知條件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很快地找到解題方法;但有的同學,不善于把二者結合,看了半天,仍茫然一片。
師:總之,分析與綜合密不可分。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如何運用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 法呢?
②分析和綜合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就是既分析又綜合的方法。
(放投影)
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
1911年,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在看一幅地圖時,無意之中發現,舊大陸和新大陸的邊界有很好的吻合性,非洲西海岸向海洋中突出了一大塊大陸,而南美洲正好有一個向內凹進的巨大缺口。如果把東半球的大陸加以移動,讓它們靠近南、北美洲,它們就能吻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大陸。于是他設想,古代各洲是連接在一起的,由于大陸能夠漂移,年深日久,原來連接在一起的大陸遠隔重洋了。為了論證自己的理論,魏格納從地質學、古生物學、礦物學上尋找依據。他發現南美洲最南端的山脈與非洲最南端的山脈的巖石構造是相同的,格陵蘭的地層中有熱帶植物的化石,中生代爬行動物的化石、鴕鳥、肺魚,不僅南美洲有,非洲、澳洲也有。到了60年代,由于古地磁學的發展和海洋地質學研究的深入,大陸漂移學說得到了地質學界的廣泛承認。
生:在這一材料中,體現了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在綜合指導下的分析,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魏格納從大陸邊界的吻合性想象出大陸的移動,然后加以多方面論證,得出科學的結論。
師: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具體方法很多,但無論怎樣:都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從客觀存在的實踐出發,堅持唯物辯證法,把矛盾分析方法作為核心貫穿于整個思維過程。它要求對矛盾各方面及其關系既分析又綜合,對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綜合,對其他各種矛盾關系既分析又綜合。
[課堂小結]
本課的基本內容可圖示如下: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科學的思維方法對于人們認識世界有重要作用。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的過程中,采用了“思想實驗”的方法,它不是在實驗中進行的,而是在抽象思維中探索。這說明( )
A.主觀想象是把握事物本質的必要途徑
B.抽象思維是人們獲得正確認識的來源
C.邏輯推理是人們獲得新知識的唯一方法
D.運用科學思維方法,進行分析綜合,對認識事物本質與規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答案:D
2.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在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前與成立后各八十周年的歷史后,總結指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就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的形成( )
A.是進行逆向思維的結果
B.堅持了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
C.是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的結果
D.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答案:B
3.我國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為了有效緩解北方地K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國家計劃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建設,需要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因素。為此,許多專家對是否影響生態、防止水質污染、妥善安置移民以及“大調水大浪費”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證,許多專家對南水北調工程是否影響生態、防止水質污染等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證。從思維方式上看屬于( )
A.分析 B.綜合
C.運用概念進行判斷 D.運用判斷進行推理
答案:A
4.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建設,需要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因素。為此,許多專家對是否影響生態、防止水質污染等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證。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A.只要對事物各種要素加以綜合,就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B.只要對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
識事物
C.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
過程
D.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
答案:B
5.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對事物及其過程的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對事物從整體和全過程上進行綜合分析,其客觀依據是( )
①事物的客觀性質 ②思維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時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的要素 ③作為整體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個部分、關系、屬性有機組成的;作為過程的事物,都是由它的若干變化,發展階段內在聯系結合而構成的 ④不分析各要素,就失去了研究整體和過程的基礎,只分不聯就會導致孤立,片面地看問題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D
6.據有關媒體報道,目前廣東出現外企中的中國員工大量回流國內企業的現象。因為,在外企中人際關系、價值的體現、獲得尊重等,并不像想象那樣理想,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百分之七、八十仍選外企,根據材料,在實際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取得成功,應該( )
A.學習別人,別人的成功也會引導自己成功
B.有頑強意志,不怕挫折
C.凡事親自嘗試,取得經驗
D.具體分析自己情況、環境的適合性及別人經驗,綜合做出決策
答案:D
●課后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據此回答1~3題。
1.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具體方法很多,貫穿于其中的核心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方法
B.系統綜合的思維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方法
答案:C
2.分析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下列對分析認識正確的是( )
①只有對各要素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②只要對事物各要素進行分析,就能正確地認識事物 ③分析不是單純的“分”,它與綜合密不可分 ④分析方法如果不當,這不能真正地認識事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A
3.科學的綜合應該( )
①抓住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②認真分析事物的各個要素
③抓住對各部分的研究成果間的內在聯系
④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運動規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恩格斯說:“思維既是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你對這段話是怎樣理解的?
參考答案:(1)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對事物及其過程的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對事物從整體和全過程上進行綜合把握。
(2)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并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不分析各要素,就失去了研究整體和過程的基礎。只有對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3)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4)總之,分析與綜合密不可分。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2.《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我國的歷史紀年向前延伸了一千二百多年。在這一研究中;采取了多學科聯合攻關、交叉研究的方法,并對整體斷代框架及重要的年代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力求結論得到多線索、多角度的支持。科研人員根據古文獻《竹書紀年》中有關日食的記載,綜合對考古遺址的分期測定以及文獻載夏代總積年的數據,最終對夏代始年作出估定。
科研人員采用多學科聯合攻關、交叉研究的方法來確定歷史紀年,包含了什么哲學 道理?
參考答案: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面,各學科之間存在著聯系,另一方面,在這一工程中各學科研究的對象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
(2)要全面把握客觀實際。多學科的聯系與交叉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歷史事實。
(3)要堅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通過聯合與交叉,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板書設計
一、分析與綜合相結合
1.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了在思維中必須進行分析與綜合
2.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
(1)分析的含義和作用,正確運用分析的方法;
(2)綜合的含義和作用,正確運用綜合的方法;
(3)貫穿于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二課時 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合理想象。
理解:創造性思維在認識中起積極作用。
能力方面
掌握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這一科學思維方法;提高認識事物時運用這一方法的自 覺性。
覺悟方面
提高對我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正確分析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要把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學生事實上已經不自覺地在使用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問題在于要提高他們的自覺性。
●教學難點
“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需要注意哪些”涉及許多辯證思維的要求,和其他方面的知識,這就增加了難度。
●教學方法
講授法、點撥法
以講授為主,啟發和點撥學生
●教具準備
投影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師: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綜合?為什么要把分析和綜合結合起來?
生: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并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不分析各要素,就失去了研究整體和過程的基礎。只有對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師: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是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這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識。
[講授新課]
一、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板書)
(1)合理想象及其作用(板書)
師: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李白的詩
(放投影)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請同學們就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展開想象。
(教師歸納同學們的想像,講清合理想象的含義及其作用)
師:什么是合理想象?
生:合理想象就是“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
師:合理想象在發現性的認識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請看教材第30頁的“小資料”。愛因斯坦看到兩列火車的相對靜止,想到人追著光線跑,光速會不會因此減低,人跑得極快,光會不會不動,這就是合理想象,最終導致狹義相對論的誕生。牛頓把地球上常見的重力引申到月球的軌道上,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在分析與綜合的過程中,設想把一輕一重的物體綁在一起,從而發現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很多發明創造,很多科學理論的提出都萌發于合理的想象。
(2)創造性思維及其作用(板書)
師: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人們緊跟科技發展前沿,不斷推出科技發明創造,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是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學會創新是每一位青年學子成長、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它有什么 作用?
①創造性思維的含義(板書)
生:創造性思維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向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思維活動。
(放投影)
創造性思維的三個主要特征:
一是思維基點的獨立性。它不受原有認識的束縛,敢于打破陳規,立足于獨立思考。
二是思維過程的求異性。創造者的思路沿著不同方向展開,去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
三是思維結果的新穎性。發現新現象、創建新理論、形成新觀念、發明新技術等,都是創造性思維的成果。
創造的本質就在“新”的突破之中。
②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板書)
師:狹義相對論的誕生、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自由落體定律的修正,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創造性思維在人類認識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
首先,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最有價值的思維形式,創造性思維和非創造性思維都是思維形式,然而,非創造性思維只是在已知領域范圍內,學習和繼承人類已有的成果,而創造性思維則是由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突破,旨在給人類的實踐提供新東西。
其次,創造性思維是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文藝創作和其他一切創造活動的必要條件。這已被古今中外無數次思維和實踐活動所證明。
(3)要善于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
師: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需要注意那些?
生:一是要善于發現問題。
師:創造性思維基于實踐始于問題,創新來自于多問幾個為什么,正確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向來是正確地解決問題進而推動理論發展、創新的首要環節。我們要培養探索問題的興趣。所謂“問題”是指事物的現實狀態對于通常的標準狀態出現的某種偏離,而偏離的原因可能是極為復雜的。發現問題是一個過程,在這種過程中人們要從事物復雜的矛盾關系中分析和尋求主要的問題及其相互關系。發現問題同一個人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表達力有密切的關系,然而,它與一個人的判斷力以及某種敏銳洞察事物的能力有更加密切的關系。從錯綜復雜的矛盾中做出準確的判斷,對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意義非常重大。這是一個人創造力水平的標志。
生:二是要敢于超越。
師:前人總結的理論,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還有其他復雜的情形。伽利略敢于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開普勒堅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但糾正了“圓形軌道”的錯誤觀點;鄧小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但又根據新情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論斷。這都是敢于超越的表觀。
生:三是務必積累知識,把握已知規律。
師:想象不是憑空想象,創造性思維不是脫離科學的軌跡,只有深入學習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識,并以此為基礎,才能通過自己的智慧 做出合理的想象,形成創造性的結果。
生:四是要正確對待靈感和頓悟。
師:靈感與頓悟是長期沉溺于研究對象之后的豁然開朗,但它絕非一時之功。機遇偏愛富于想象和有創造性思維的頭腦,偏愛有長期準備的頭腦。
生:五是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的成果要能說明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
師:今天,知識經濟已在向我們招手,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這種經濟直接依賴于知識與信息的生產、擴散和應用。知識創新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成為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律。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的理解中解放出來,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課堂小結]
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是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一講話主要強調了( )
A.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作用
B.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C.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事物發展的決定力量
D.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動力
答案:A
2.以下思維活動,不屬于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是( )
A.愛迪生發明留聲機時,認為聲音能使鐵釘顫動,那么反過來這根鐵釘的顫動就應該能
還原為聲音,結果他成功了
B.奧斯特發現電可以轉變為磁,法拉第從中受到啟發,將磁又轉變為電,為發電機的發
明奠定了基礎
C.鄧小平同志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為解決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
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
D.一些人提出,要研制發明一種不需要提供動力或能源,而能夠永遠不停地轉動的水 動機
答案:D
3.“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中,如果伴隨著合理想象與創造思維,人們的認識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認識的成果甚至是驚人的。”你對這一論段的正確理解是( )
①這一論斷是錯誤的,分析與綜合必須與客觀事物相一致,不可能出現新事物 ②這一論斷是正確的,分析與綜合是一種思維過程,如果伴隨著合理想象與創造思維,可以產生新的認識,揭示人們過去未認識到的事物的聯系 ③這一論斷是正確的,這肯定了合理想象與創造思維的作用 ④這一論斷是錯誤的,是一種唯心主義觀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4.創造性思維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 )
①合理的科學的想象 ②突破一切成規,一切制約,超常發揮人的思維潛能 ③敢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但前提是以事實和規律為基礎 ④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取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
答案:C
5.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可以( )
①提高經濟效益 ②增強市場競爭力 ③決定供求關系 ④提高勞動生產率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課后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國,目前有中成藥生產企業1000余家,還有大約2000家西藥廠也生產中成藥,2001年總產值大約52億美元。但是所有中成藥生產企業中,通過國家GMP標準的不足10%,絕大多數中成藥企業規模都很小,所生產的藥品外觀粗糙、劑型落后;缺乏研究開發能力,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后,很難有國際競爭力。據此回答1~3題。
1.上述材料說明,我國中成藥生產( )
①企業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②技術水平不高,缺乏國際競爭力 ③只注重產品的形式,不注重產品的內容 ④企業經濟效益不高,設備利用率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2.我國中成藥的生產狀況,給我們的啟示是( )
A.必須擴大規模,通過資本擴張實現經濟增長的粗放型經營
B.必須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C.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D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鼓勵兼并、規范破產
答案:B
3.從哲學上看,要解決我國中成藥生產中的上述問題,必須( )
A.人尊重客觀規律,提高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B.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
C.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運用創新精神促進企業的成長壯大
D.把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一位政協委員說:“看形勢要像欣賞油畫一樣,只有站在遠處才能看出大勢,領略其中的妙處,但求大勢不能不注意細節,求速度不能不注意質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許多操作層面的問題不斷暴露出來,需要我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不斷完善我們的游戲規則,從追求量的提高到實現質的躍進。”
閱讀材料,運用認識論的有關知識回答:
(1)從思維方式上看,我們為什么既要求大勢,又要注意細節?
(2)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我們應當如何進行思維?
參考答案:(1)第一,“求大勢”在思維方法上就是對事物進行綜合,即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注意細節”在思維方法上就是對事物進行分析,即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第二,作為整體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個部分、關系、屬性有機組成的統一體,都是由它們若干變化,發展階段內在聯結而構成的過程。因此,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對事物及其過程的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對事物從整體上進行綜合把握。
(2)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我們應當運用分析和綜合相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并在分析和綜合的思維過程中,加以合理想象,發揮創造性思維,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 貢獻。
2.什么是想象?它在認識中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腦中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想象是人們認識過程中,從已知到未知的一條重要紐帶和途徑,是產生各種科學假設和理論的前奏。
3.什么是創造思維?它在認識中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創造思維是應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了新思維產品的思維活動。創造思維的一個表現是,敢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它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板書設計
二、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
(1)合理想象及其作用
(2)創造性思維及其作用
(3)要善于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孟连| 黔西县| 搜索| 依兰县| 渝中区| 沛县| 布拖县| 霍州市| 南安市| 类乌齐县| 商城县| 保靖县| 遂川县| 灵川县| 博罗县| 青冈县| 隆化县| 昆明市| 海安县| 普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南县| 陵川县| 兖州市| 思南县| 阿合奇县| 青浦区| 永修县| 武陟县| 浦县| 洪江市| 宜阳县| 安义县| 鲁山县| 宝山区| 崇州市| 柯坪县| 长岭县| 阳谷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