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教學重點1.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教學難點1.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三維目標知識目標1.識記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2.理解哲學智慧生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類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對待宇宙和人生。3.聯系我們的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周圍的生活和實踐中;運用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原理,說明哲學可以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能力目標1.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的能力。3.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到世界觀決定著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動方法,增強學生主動運用科學的世界觀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2.使學生認同哲學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認同哲學是一門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它可以指導人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就不能沒有哲學。第一課時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過程導入設計導入一 (多媒體課件展示材料)兩名鞋商到一個地方去考察市場,結果發現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認為,都不穿鞋,哪會有市場,另尋別處吧。而鞋商乙認為,沒人穿鞋,正說明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我會立刻投資設廠,并廣做宣傳,讓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結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獲得了成功。問題探究:這個故事蘊涵著什么哲理?(由于才開始接觸哲學,還沒涉及哲學原理,所以只要讓學生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即可。)教師引導:這兩名鞋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結果就會不同。一個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個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而且會發展地看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要形成正確、靈活的思維方式,這些都是我們以后學習哲學會掌握的道理。這也說明生活中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哲理。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就是我們生活的智慧。導入二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哲學,在大家看來,哲學是比較玄妙,甚至是很深奧的,因為不少同學在高一的時候就問老師:老師,哲學是不是很難學呀?哲學究竟是不是那么深奧、那么玄妙的呢?其實生活就是人類從事的各種活動的總稱,它包括了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那我們現在坐在教室里學習是什么生活呢?學生:文化生活。教師總結:對,我們的學習其實也是屬于生活的。遠的不說,我們就以學習生活來看,它和哲學有沒有關系呢?(教師在黑板上寫上兩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學”。)(由于我們已經分班,分成各個選修班,因此就這個事例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我們班是政治班,下面我們請一些同學來談談,當時為什么會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作為自己的專業課呢?(請幾位學生回答,答案無非就是“興趣”“基礎較好”“家里原因”“其他科目都不好”……)教師:從以上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每個人作出選擇的時候,依據是不一樣的,但無一例外,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的,這就恰恰符合哲學中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教師引導:從剛才的講述中可以看出,雖然我們并不知道哲學是什么,但我們平時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卻自覺或不自覺地與哲學的智慧聯系在一起了。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生活處處有哲學。推進新課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問題情境 課件展示探究活動材料。一名高中生在談到“排名的二重性”時說:“我們既不能盲目地張揚排名,也不能簡單地否定排名。作為學生,如果用片面的觀點對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排在后面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過排名了解自己的學習實力以及同別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揚長避短,就會出現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的生動局面。”問題探究:(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這是為什么 (2)為什么我們應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聯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例,談談生活與哲學的關系。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總結:(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為人的認識要受到主體和客體條件的限制。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立場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2)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所以人的看法也應該全面,這就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來看待事物。因此片面地看待排名問題,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學。(3)全面的思維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智慧,看待別人、分析自己等都應該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這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以后會講到,這說明生活與哲學密切相關。哲學的智慧來源于生活,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同時,哲學也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板書:1.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系在一起。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拓展探究:(1)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2)人的三對關系: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3)哲學上說的世界包括客觀世界(即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主觀世界(即人的思維)。(4)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同學們都十六七歲了,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嗎?可能大家淡忘了。那么,我們觀察一下那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可惜他們還不會說話;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口問一些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太陽會落下去呢?為什么會天黑呢?還會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人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人會死?等等。在實踐中,人們會遇到很多困惑,會產生許多思考,哲學就是為了滿足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追問和思考這些問題的,從這種意義上說,哲學是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過渡)板書: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問題情境 (課件展示材料)國外一本工具書說,哲學家是那些“愛提出令人煩惱的問題,并給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們未必能夠同意這個“稀奇古怪”的定義,但它傳達出的哲學應當讓人“驚訝”的信息,則是人們必須充分注意的。研究哲學需要驚異。驚異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為事物深層奧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圖認為,哲學根源于驚異。亞里士多德說:“由于驚異,人們不僅現在,而且一開始的時候,就去進行哲學研究。”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哲學思想起于對問題的“驚異”,進而以讓人感到“驚訝”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必然能起到“驚醒”世人的作用。“驚訝”的核心是思想創新。面對問題(新問題和老問題),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問題,不以平常思維考慮問題,不以平常語言談論問題,不以平常方式解決問題”。愛因斯坦年輕時為光速問題而驚異,后來提出了讓人“驚訝”的狹義相對論,使物理學家從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中“驚醒”過來,所以,相對論不單是物理學,同時也是愛因斯坦的哲學觀。鄧小平提出極具新意的“一國兩制”,給世人解決難題開辟出一條新思路的“思想創新”,首先是一種哲學觀,其次才是政治學問題。哲學讓人“驚訝”,但反對故弄玄虛。使人“驚訝”的深刻的判斷內涵,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是不會脫離大眾的。問題探究: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驚訝”“驚醒”等與哲學的產生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問題情境課件展示:課本第5頁探究活動材料。問題探究:(1)你在童年時代是否也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2)“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 (3)你現在經常思考哪些問題 為什么 學生分析討論略。教師總結:一般人在童年時代都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談出自己的體會。“杞人憂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種追問和思考,而這種追問和思考非常寶貴,它使我們的思想迸發出哲學的火花。“杞人憂天”啟示我們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變的,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問題探究:請學生講述《田忌賽馬》的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田忌為什么能以弱勝強?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總結:田忌的成功原因在于善于思考,能夠從雙方實力的分析中找到對策,通過重新組合從而使整體功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這里就蘊涵了一切從實際出發、整體與部分的聯系等哲學觀點,這個故事也說明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結論: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哲學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神秘,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問題情境 課件展示課本第6頁探究活動材料問題探究:(1)這兩個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 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2)想一想,思維方法在人們生活中起著什么作用?學生分析討論略。教師總結:(1)第一個同學運用一般的思維方法,第二個同學運用了創造性思維。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觀不同、指導思想不同。(2)思維方法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對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問題情境 飛艇駕駛員與哲學家的選擇(多媒體課件展示)哲學家維特根斯坦還是羅素的學生時,經常像一頭野獸一樣在羅素的房里踱來踱去。有一次,維特根斯坦突然停下來對羅素說:“你是否認為我是個十足的白癡?”羅素頗為不解地反問:“為什么你想要知道?”維特根斯坦回答說:“如果我是的話,我就去當飛艇駕駛員;如果我不是,我將成為一名哲學家。”羅素倒也很坦率:“我親愛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個十足的白癡,但如果假期里你給我寫一篇哲學文章,我讀了后就告訴你。”一個月后,文章送到了羅素手里。羅素剛讀了第一句,就相信他是一個天才,并向他擔保:“你無論如何不應成為一名飛艇駕駛員。”問題探究:這則材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總結: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如果我們善于運用哲學來指導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板書:1.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在古希臘和英文中是“philosophy”,philo是愛或熱愛,sophy是智或智慧,所以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漢語中,哲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總之,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可表示為:Philosophy =philo +sophy 哲學 = 愛+智慧自然界變化萬千,社會錯綜復雜,有時會使人們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處,正確前行的路在何方?這時我們需要照亮前進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燈。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拓展探究:請學生列舉生活中人們合理運用哲學知識的事例或故事。學生: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該故事學生比較熟悉,可以由學生自己講述,然后再進行分析。)教師總結:故事中的司馬光善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發揮了創造性思維,體現了哲學的智慧。此探究活動主要說明哲學可以給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思維層次,鍛煉人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掌握哲學知識可以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退役后,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進修,在學習哲學后結合自己打乒乓球的經歷,寫了《運動員學哲學》的文章。她說:“作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我感到在中國乒乓球隊,時常閃爍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芒,遺憾的是當時我對哲學理論的知識知之甚少,更沒有自覺地、有意識地用哲學理論來指導實踐,也沒有把實踐上升到哲學原理的高度來認識。所慶幸的是,在我即將結束在清華大學學習前彌補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一課,這對我來說意義是極其深遠的。”“回顧中國乒乓球隊稱雄世界乒壇40多年長盛不衰的歷史,我覺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在重大的國際賽事中,能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唯物辯證法作為指導,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問題探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乒乓球隊中所起的作用,說明了什么道理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板書:2.哲學的任務: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問題情境 課件展示課本第6頁探究活動材料。問題探究:(1)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 (2)伊壁鳩魯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系在一起?學生分析討論略。教師總結:(1)因為懂得具體科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哲學觀念,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樂。(2)因為哲學可以使人們找到光明,從而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可以列舉人類無視自然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具體說明。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地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道路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知識拓展:哲學的指導作用(1)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舉例:變化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要把握規律立足長遠,緊跟時代發展,不斷與時俱進。(2)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舉例:“獨身的解釋”。著名的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終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兩個朋友。一個朋友問他:“你不為你的獨身主義后悔嗎?”斯賓塞愉快地答道:“人們應該滿意自己所作出的決定。我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滿意。我常常這樣寬慰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個女人因為沒有做我的妻子而獲得了幸福。”(3)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舉例:社會的科技進步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解決好國家需要與個人就業愿望的關系,不能貪高,要切合實際,積極發展提高自己。(4)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舉例:個人與集體就如同碗與鍋的關系,鍋里有了碗里才會有,只有很好地維護集體利益才能保障個人利益。(5)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舉例:“錯誤的贊揚”。性格放蕩不羈并一貫譏諷當時大人物的伏爾泰,有一天將一名同輩作家贊揚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贊揚這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這位先生在背后經常說您的不是。”“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是從生活和實踐入手說明什么是哲學,哲學是怎樣產生的,哲學的功能是什么。哲學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對生活、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的功能是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通過這兩個知識點說明生活處處有哲學。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板書設計課后作業一、單項選擇題1.恩格斯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這句話主要說明( )A.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B.認識世界需要智慧C.哲學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D.改變自然界,需要發展人的智力2.“人們遠在知道什么是辯證法以前,就已經辯證地思考了。”這說明( )A.辯證法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B.哲學思想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學就是辯證法3.哲學的本義是指( )A.智慧 B.聰明的人 C.真理 D.愛智慧或追求智慧4.馬克思說:“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這句話主要是強調( )A.馬克思是研究哲學的哲學家B.哲學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D.不懂哲學的人就不能進步二、非選擇題5.材料: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種研究,生活過得相當窘迫,而米利都是一個商業城市,許多人過著優越的生活,享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至于有些沒有眼光的勢利小人時常嘲笑他,說他盡做些沒用的事情。泰勒斯對這些人說:“你們可以嘲笑我沒用,但要說知識沒用,那就大錯特錯了。” 沒過多久,他就找了個反擊的機會。有一年,由于天氣不好,橄欖歉收,許多做橄欖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經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天象,認定來年會風調雨順,橄欖將大獲豐收。第二年開春后,泰勒斯不動聲色地租下米利都的全部榨油機。等到橄欖收獲季節到來時,他靠高價出租榨油機便狠狠地賺了一筆錢。就這樣,他用事實告訴人們:哲學家只要想賺錢,便能賺很多錢。(1)哲學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種研究,過著相當窘迫的生活,但是還能以坦然的態度面對別人的嘲笑,表明了什么?(2)“哲學家只要想賺錢,便能賺很多錢。”這說明了什么道理?參考答案:1.A 2.B 3.D 4.C5.(1)表明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地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2)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