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第5課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5.1延續文化血脈 單元 三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九學習 目標 知道中華文化的產生、內容和意義;知道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揚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通過學習,能夠描述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及力量;列舉中華文化的內容;訓練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的能力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熱愛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情感;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點 弘揚中華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難點 中華文化的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課本活動《中國詩詞大會》想一想:不斷掀起親近經典、熱愛詩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說明了什么?導入新課話題:中華文化教師總結:法治政府政府。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法治的話題。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設計問題 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講授新課 一、 中華文化根(一)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通過《運用我的經驗》為什么這些傳統節日能夠傳承至今?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認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師生總結: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已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二) 文明與文化的關系通過相關鏈接《良渚文化》代表作品就是當時的文化今天從這些標志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當年的社會狀態,生產力水平,社會制度等情況。師生總結:1.文化中的積極成果作為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便是文明。 2.人類文明從來是以進步文化為基礎,沒有進步文化的發展,就不會有文明的發展。(三)中華文化特點1.通過觀看視頻《遺產大會》有人說,有些文化遺產在現代生活中沒有實用價值,沒有必要保護。你認同這種說法嗎?保護文物是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2.通過相關鏈接《絢麗的中華文化》3.圖片展示中華文化的內容,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等,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4.加上上面《遺產大會》《良渚文化》,體現源遠流長。總結: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四)中華文化能夠傳承的重要原因展示圖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百家爭鳴》總結: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探究與分享三張圖片的革命傳統、井岡山精神、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民為重,君為輕。師生總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六) 中華文化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中華文化的重要性相關鏈接習近平在14年在文藝工人生座談會上的話師生總結:中國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2)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3)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七)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62探究與分享《中外文化 交流》日益密切的國際文化交流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怎樣的時代機遇?我們肩負著怎樣的文化使命?師生總結: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 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二、美德萬年長(一)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P63《探究與分享》中華傳統美德代代相傳,雖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們的憂樂思想一脈相承。閱讀這兩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啟發?師生總結: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二)(二)中華美德的內涵相關鏈接《朱子家訓》引出中華美德的內涵展示: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有律已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三)中華美德代代相傳的原因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四)中華美德繼承和發展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A%E8%AF%AD?)·里仁》展示: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貨;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鞏固提升:單項選擇題: 1.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五千年文脈涵養了泱泱中華。這說明中華文化( )A.一脈相承,亙古不變B.一花獨放,天下獨尊C.博大精深,源遠流長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 2.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黃大發是來自貴州省的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櫝們用30多年的時間,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了一條10千米的“大渠”,使曾經缺水干旱的貧困村面貌一新。從中華傳統美德角度分析,黃大發感動我們的是( )A.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B.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C.敬業奉獻、自強不息的奮進品質D.律已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事準則 自主思考后,表達自己觀點。 學生自主思考后,表達自己觀點。 學生自主思考后,表達自己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教師分析問題,師生共同解答問題。 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意識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文明與文化的關系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總結中華文化的特點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是世界唯一存下的文明古國讓學生總結中國特色文化的內涵 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及自信的重要性 學生思考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學生思考中華美德的重要性 學生了解中華美德的內涵 學生了解中華美德代代相傳 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能提升。 課堂小結 鞏固,理順總結。 讓學生能結合當前形勢,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板書 1.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文明與文化的關系3.中華文化特點4.中華文化能夠傳承的重要原因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6.中華文化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7.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8.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9.中華美德的內涵10.中華美德代代相傳的原因11.中華美德繼承和發展 知識點能清晰明了,便于掌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聯合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精心舉辦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傳統文化節目,播出以來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評,不斷掀起親近經典、熱愛詩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傳統文化獨具魅力,傳統文化傳承也十分重要 一、 中華文化根P58 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是其本身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認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P59 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已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一)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P61 1.文化中的積極成果作為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便是文明。 2.人類文明從來是以進步文化為基礎,沒有進步文化的發展,就不會有文明的發展。(二) 文明與文化的關系 中國一直都說有5000年文明史、上下5000年,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遺址可以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良渚文化能提供的證據是最充分的。 保護文物是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P60 中華文化絢麗多彩,穿越時空煥發現代活力,今天仍有現實價值,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三)中華文化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P59(四)中華文化能夠傳承的重要原因 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P59P61(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P60 2014年,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信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P61(六) 中華文化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61P62 繼2003—2005年中法互辦文化年、2006年中國舉辦“意大利年”、2007年中國舉辦“西班牙年”和西班牙舉辦“中國藝術節”之后,2009—2010年中俄兩國互辦語言年。2010年以來,我國還與德國、加拿大、卡塔爾、埃及、多哥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國家等舉辦過文化交流年活動。 2002年起,我國每年舉辦“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旨在激發各國青年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增強世界對中國語言與中華文化的理解。“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已經成為國際人文交流領域重要的品牌活動,被譽為連接世界的“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 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七)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62 二、美德萬年長P63(一)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 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出自《禮記儒行》(二)中華美德的內涵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三)中華美德代代相傳的原因 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四)中華美德繼承和發展 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貨;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二) 單項選擇題 1.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五千年文脈涵養了泱泱中華。這說明中華文化( )A.一脈相承,亙古不變B.一花獨放,天下獨尊C.博大精深,源遠流長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C 2.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黃大發是來自貴州省的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櫝們用30多年的時間,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了一條10千米的“大渠”,使曾經缺水干旱的貧困村面貌一新。從中華傳統美德角度分析,黃大發感動我們的是( )A.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B.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C.敬業奉獻、自強不息的奮進品質D.律已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事準則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延續文化血脈.doc 5.1延續文化血脈.ppt 拉薩望果節.mp4 春節.mp4 瑤鄉盤王節.mp4 蒙古那達慕大會.mp4 遺產大會.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