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考綱點擊 考情播報1.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2.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3.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從近三年高考試題看出,本課一般在政治單科試卷中會涉及,且大多是選擇題,在2011年備考中,還要注意聯系漫畫、名言分析判斷他們的哲學派別。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它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對這個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和不可知論。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由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這一性質決定的。(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4)因此,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區 別 內容 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地位 是哲學基本問題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學基本問題中從屬的方面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區 別 意義 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各種哲學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對這個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可知論認為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人能夠認識世界,這已被人的實踐活動所證實。不可知論認為思維不能正確地反映存在。這種觀點忽視了社會實踐的發展和人類的認識能力總是在不斷地提高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聯系 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解決是第二方面問題解決的前提和基礎,第二方面內容是第一方面的展開和深化;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解決也影響著第一方面的徹底解決[例1] (2010·哈爾濱模擬)哲學基本問題在人們的現實活動中表現為( )A.人與人的關系 B.社會與自然的關系C.人與世界的關系D.主觀與客觀的關系[課堂筆記] 選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主觀與客觀的關系,A、B、C與題干無關。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的含義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基本形態 主要觀點 基本評價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1)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2)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具體的物質形態 (1)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2)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基本形態 主要觀點 基本評價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1)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1)豐富、發展了唯物主義(2)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例2] (2009·上海高考)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的始基”。中國春秋時代《管子》一書中也指出“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他們的觀點屬于( )A.唯心主義的觀點 B.科學的物質觀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課堂筆記] 選材料中的兩種觀點都把水作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屬于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D1.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的關系基本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區別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基本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孟子:“萬物皆備于我”(2)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3)王陽明:“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4)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5)笛卡爾:“我思故我在”(6)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7)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2)柏拉圖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3)黑格爾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精神”的外化(4)上帝創造世界聯系 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例3] (2009·廣東高考改編)“我看到蘋果的顏色和形狀,嗅到它的氣味,摸到它的光滑,嘗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對蘋果的認識,所以蘋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覺的相加?!边@種觀點屬于 ( )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課堂筆記] 選題干中的觀點把事物的存在取決于“我”的感覺,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因此應選B。B考查點1 哲學的基本問題1.下列不能正確反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是 ( )①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谘坶_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③神靈天意決定著社會的變化?、芪锸怯^念的集合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說的是物質實體是產生精神的基礎,這一說法堅持了唯物主義思想。題目中的②③④都屬于唯心主義觀點,不可能正確反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因此選A。答案:A2.從右圖漫畫可以看出( )①兩者的觀點反映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②甲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乙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③甲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乙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④兩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質與意識誰決定誰的問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題通過一幅漫畫來考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拔以诠饰宜肌闭f明只有客觀上的人的存在,才有人的思維,這體現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是唯物主義思想?!拔宜脊饰以凇闭f明客觀上的人因思維的存在而存在,是意識決定物質的觀點,這是唯心主義思想。由此可知,①③④正確;兩者的思想未涉及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問題,故②不符合題意。答案:C3.五行學說認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制約關系,認為任何事物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含義。這種觀點 ( )考查點2 唯物主義及其形態①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②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實質是唯心主義觀點③以“相生相克”解釋世界,包含有聯系和發展的觀點④不以意識、鬼神說明世界,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A.①②③ B.①③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五行說”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①正確;“相生相克”體現了對立統一的關系,③正確。②④不符合題意。答案:B4.唯物主義的發展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都認為( )A.物質可歸結為某種具體事物B.物質與運動不可分C.先有物質后有意識D.意識反作用于物質解析:唯物主義都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故答案為C。答案:C5.下列選項與“我思故我在”觀點相一致的是 ( )A.未有這事,先有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D.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考查點3 唯心主義及其形態解析:“我思故我在”和B的觀點都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屬于主觀唯心主義。A、C、D的觀點都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都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答案:B6.將冰涼的手伸進一盆溫水感覺到水熱,將濕熱的手伸進去又感覺到水涼,于是有人認為“物是感覺的集合”。這種觀點是 ( )A.機械唯物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C.客觀唯心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解析:認為自身感覺是本原的,“物”是派生的,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選B。答案:B7.喬治·貝克萊指出:“公園中的樹木,客廳中的椅子,如果沒有人在那里感知它們,它們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張“存在就是被感知”,離開心靈,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質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解析:本題是材料辨析題,既要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又要對辨題進行分析。就本題而言,材料中貝克萊的觀點“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再進一步解釋什么是主觀唯心主義。遷移綜合題答案:(1)貝克萊的觀點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2)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作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而存在。(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世界的萬事萬物不會因為人的意識是否感知而忽生忽滅。(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觀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依賴于物質,而不是貝克萊所認為的物質依賴于意識。弘揚科學,反對迷信活動材料1:當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動沉渣泛起,一些人對封建迷信活動見慣不怪,甚至參與其中。如有的占卦算命、求神問卜,看掌相面、預卜姻緣,排“八字”、卜“家宅”、求財求利;有的在家里燒香拜神,在寺廟里頂禮膜拜;有的家里出了不祥之事,便認為是邪鬼作祟,要驅鬼;生意場上、公司開張,要擇8字(發的諧音)日,門牌、電話號碼,甚至車牌都要擇8字;有的家里《吉星》、《麻衣相術》、《神秘的風水》等封建迷信書籍不少。這些活動給人們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危害。一些人甚至被致瘋、致殘、致死,造成人間悲劇,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和改革發展的穩定局面。材料2:封建迷信活動是中華文化中的糟粕,在講科學、講文明的今天,是與當代社會不相適應、與現代文明不相協調的反科學的東西,廣大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要自覺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決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材料3:日前,深圳市的一所中學對學生們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統計數據大大出乎老師們的意外:有超過10%的中學生迷信“算命”,他們認為,一些事情早就是命中注定的。例如考試、升學、中獎、遭災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有安排的,自己努力是一個方面,但是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調查顯示,許多學生對幸運數字、幸運色等幸運物都有自己的“愛好”。有超過2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幸運色是紅色。有的同學竟表示,他對幸運數字很講究,一般考試前會習慣性地看表,如果表上的時間剛好有“6”或“8”等幸運數字,就會相信自己考試基本就能考好。1.為什么要反對封建迷信活動?提示:(1)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封建迷信活動是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唯心主義世界觀是不科學的世界觀,它會把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引向歧途。(2)封建迷信活動給人們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危害,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和改革發展的穩定局面,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生活與哲學角度]2.針對在青少年學生中流行的“現代迷信”,如果讓你對他們進行說服教育,你認為應該怎么說?提示:青少年對新事物好奇,但他們的心理發育還不成熟,未來對他們來說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1.下列對封建迷信活動認識正確的有 ( )①封建迷信活動有一定的道理②是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③是客觀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④給人們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危害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①②是對封建迷信活動的錯誤認識,舍去;③④正確,入選。答案:C2.在講科學、講文明的今天,廣大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要自覺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是因為(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②它能指導我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③它為我們提供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具體辦法④它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③的說法明顯錯誤,排除;①②④正確表述了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因。答案:D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