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考點突破1.政黨制度的含義政黨制度是指政黨執掌、參與國家政權或干預政治的制度。理解這個定義,需要把握以下幾點:第一,要把握政黨制度的實質是一個國家關于政黨執掌、參與國家政權或干預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規定,是政黨出現后,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方式。第二,政黨制度區別于國家其他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是,它既可以是成文法規定的,也可以是長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無明確的法律規定。我國的政黨制度是93年3月寫進憲法序言中的,得到國家根本大法的確認。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一般沒有明確、具體的法律確認。第三,一個國家可能有多個政黨存在,但政黨制度只有一個;政黨不一定代表統治階級意志,但政黨制度只體現統治階級意志。2.英國和美國兩黨制的特點英國的兩黨制有兩個特點:一是與議會制結合。英國是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英國上院由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組成,因而上院與政黨制度無關。下院議席由選舉產生,獲得下院多數席位的政黨組織內閣,從而掌握政府權力,也由它控制議會,掌握立法權。二是英國兩黨內部權利比較集中,推舉候選人的權利也比較集中,領導人的意圖在政黨決策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美國兩黨制的特點:一是與總統制相結合。美國是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腦,掌握行政實權。因此,兩黨競爭主要表現在總統選舉上。哪個黨的候選人競選獲勝當上總統,哪個黨便成為執政黨,競選失敗的黨便成為在野黨。美國國會議員也是選舉產生的,但兩黨在議會中席位的多少卻與執政和在野的地位無關。有時執政黨在議會中可能占少數席位,而在野黨則可能擁有多數席位。在美國的政黨制度下,一黨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即使它在議會選舉中失利也并不影響它的執政黨地位。二是兩黨組織松散,對黨員沒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兩黨只是在總統選舉中,才各自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全黨團結,在議會活動中兩黨均無統一的要求,因此,即使擁有多數席位的黨,也很難控制議會穩定的多數。3.關于多黨制①含義——是指資本主義國家中多黨并立,由兩個以上的主要政黨或幾個政黨聯盟,操縱議會選舉或總統選舉,實行輪流執政的政黨制度。②形成多黨制的原因多黨制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這些國家的階級關系和政治力量結構復雜,各種利益集團、利益階層圍繞自身利益形成了一定實力的政治力量,包括無產階級在內的其他各階級、各階層的政治勢力相對比較也有一定實力,這便形成了眾多的代表不同階級、階層、集團利益的政黨,各種政黨在政治舞臺上角逐,已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常態,由于在通常情況下,任何一個政黨都難以形成對政權的絕對控制,因而造成了多黨制的產生。第二,與這些國家所采用的比例代表選舉制有密切關系。各政黨按選舉中所得票數的比例得到議會席位,在這種選舉制度下,一些小黨有很大的生存和活動余地,它們可以集中各自的選票,使他們的候選人當選。但是,從根本上講,多黨制是資本主義競爭和無政府狀態在政黨制度上的反映。③多黨制起源于法國,以法國和意大利最為典型。目前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多黨制。④多黨制的特點:第一,黨派林立,分合無常。實行多黨制的國家政黨少則五六個,多則上百個。如,半個世紀以來,約有20-30個政黨前后活動在法國的政治舞臺上,議會中的黨派有時多達20多個,這些政黨改組重建時有發生,現存的各黨都經過多次分裂組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意大利任意成立政黨的情況一直沒有間斷,目前,全國性的政黨有十多個。印度在1951~1952年第一次大選時,共有政黨192個。多黨制的國家,各個政黨的社會背景和利益基礎十分復雜,呈現出黨外有黨、黨內有派的分合無常的局面。第二,政府更迭頻繁,政局不穩。在多黨制國家中,某一政黨要贏得多數選票相當困難,因而常常由政黨聯盟組成政府,這種政黨聯盟很不穩定,一旦破裂,便造成政府危機。如,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時期12年中法國政府更迭24屆,平均半年更迭一次,法國人戲稱“半年政府”。多黨制國家頻繁的政府更迭,對社會政治不斷產生沖擊,造成了連續的政局動蕩。多黨制和兩黨制一樣,是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工具,是協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種方法。⑤多黨制的三種類型:一是聯合執政的多黨制,在歐洲大陸較為常見。通常情況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黨結成聯盟,組成聯合內閣。二是兩黨占據優勢地位的多黨制,又稱為“兩大黨制”,如德國等。三是“一黨獨大”的多黨制,如日本、意大利、印度、墨西哥等。4.關于一黨制一黨制是指某一政黨長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獨掌政權的政黨制度。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法西斯獨裁的一黨制;二是當代民族主義國家的一黨制。(主要存在于非洲)這種政黨制度下,在法律和事實上均不允許其他政黨存在。●誤區警示認為國家性質不決定政黨性質,所以國家性質也不決定政黨制度性質解析:在一個國家內,可能存在不同性質的政黨,甚至是階級對立的政黨,故同一國體無法決定不同政黨的性質,前半句是對的。國家性質也不決定政黨制度的性質,則是錯誤的。因為一個國家可能有多個政黨存在,但政黨制度只有一個;政黨不一定代表統治階級意志,但政黨制度只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統治階級的階級性質決定著國家性質,所以國家性質決定政黨制度的性質。●真題再現例題 (2009·浙江文綜,35,4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組閣時不但提名黨內預選時的“勁敵”希拉里為國務卿,還邀請共和黨的國防部長蓋茨留任。昔日競選時惡語相向“打”得熱火朝天的競爭對手,在競選結束后握手言歡、相繼入閣的現象說明,在美國 ( )①兩黨在具體議題上的政策主張沒有明顯差別②兩黨在意識形態、階級基礎方面沒有本質區別③兩黨的競選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內部的政治游戲④兩黨制是社會各利益集團相互制衡的機制保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點評:本題考查國家和國際組織中有關美國兩黨制的知識。兩黨在具體議題上有明顯差別,①表述錯誤。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是社會各利益集團相互制衡的機制保障,④錯誤。故選B。●考點突破1.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 各民主黨派區別 性質不同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基礎不同 工人階級是其堅實的階級基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是其深厚的群眾基礎 現階段,其成員以各界知識分子為主地位作用不同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參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親密友黨聯系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在政治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是在平等基礎上互相監督的關系,而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在組織上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隸屬關系;不存在思想上的領導;在法律地位上,它們是平等的關系。2.多黨合作制度的基本內容(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了解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①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這是我國政黨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質是代表工人階級掌握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②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我國各民主黨派與西方國家的在野黨、反對黨是根本不同的,他們是具有法律賦予參政權的參政黨,其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他們參政的權利都能得以實現。③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在政治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是在平等基礎上互相監督的關系,而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在組織上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隸屬關系;不存在思想上的領導;在法律地位上,它們是平等的關系。注意:第一,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不是“兄弟黨”的關系,因為二者不是同一階級的不同政黨,國外工人階級的先進的馬列主義政黨,才是中國共產黨的“兄弟黨。”第二,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互相監督的關系?中共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需要聽取各種意見、建議,接受監督,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監督作用,這對于加強和改善中共的領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共產黨也監督民主黨派,這對其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也是有重要意義的。(2)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①為什么要堅持中共的領導?這是國家性質、政黨制度的性質決定的,同時接受中共領導也是各民主黨派在長期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中做出的自覺選擇。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政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多黨合作當然也要堅持中共的領導。②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它是通過政治協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實現的。而不是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在組織上,各民主黨派具有獨立性,共產黨不干涉其內部事務。(3)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16字方針是個完整的統一體,“長期共存”離不開“互相監督”,以“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深厚感情和責任感,才能實行有效的監督,才能使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合作關系得到長期發展。(4)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首先,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共同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為什么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呢?這是因為憲法、法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治國安邦的依據。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當然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其次,各民主黨派都是我國合法政黨,同共產黨一樣受到憲法的承認和保護,都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享有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平等地位。這是正確處理執政黨和參政黨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再次,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之間的民主協商和相互監督也是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的。3.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1)人民政協的性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或“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第一,政協是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政協不是“國家機構”。不能履行國家職能。政協為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提供組織保證。第二,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人民政協的參加者,主要包括中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由此可見,政協不是各民主黨派的組織。第三,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重要形式。人民當家作主,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有多種形式、途徑來保證。人民政協集合了社會各界代表、知名人士,有利于人民反映自己的要求,為國家建設出謀劃策。政協對國家發展、民主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2)人民政協的職能人民政協既不同于人大,也不同于其他國家機關,它有自己獨特的職能。①政治協商第一,含義——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就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第二,主要內容:國家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重要方針政策及重要部署,政府工作報告,國家財政預算,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事項,國家的重要法律草案,中共中央提出的國家領導人選,外交方面的重要方針政策,關于統一祖國的重要方針政策,群眾生活的重大問題,等等。②民主監督第一,含義——是對國家法律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第二,政治協商與民主監督的不同:政治協商主要是指在重大問題決策前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而民主監督則是對執行情況、工作情況進行批評,提出建議。③參政議政第一,參政議政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第二,參政議政的內容:參政議政包括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內容和形式,還包括選舉人民群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作的課題,組織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建設性意見;通過多種方式,廣開言路,廣開才路,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及其所聯系的各界人士的專長和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力獻策。第三,參政議政不是執政。4.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政協的關系:(1)區別:第一,性質不同。前者是國家權力機關;后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第二,職能不同。前者擁有國家的一切權力;后者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第三,產生方式不同。人大代表是選舉產生的;人民政協是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產生的。(2)相同點:第一,二者體現的經濟基礎相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人大制和政協制都是我國的政治制度,人大和政協均屬上層建筑,均由我國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基礎決定,并反映、反作用于我國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第二,二者體現了相同的國體。人大和政協機構的設置都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都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第三,都要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一切機構、團體和個人都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大作為權力機關,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都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協調工作,為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5.人大監督和政協監督的不同第一,性質不同。人民代表大會是運用國家權力進行監督,其監督具有法律約束力;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機關,其監督不具有國家權力的性質,沒有法律約束力,是一種民主監督。第二,對象不同。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政權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監督的對象是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工作,全國人大還監督憲法的實施。這種監督本身帶有領導與被領導的含義。政協作為我國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和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監督的主要內容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情況,中共與國家機關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遵守法律情況等。這種監督不具有領導與被領導的含義,不能把它與人大監督等同起來。第三,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會是通過其他國家機關向其報告工作的方式進行監督的。近幾年還探索出了對“一府兩院”的工作進行評議監督形式。人民政協的監督的基本方式是建議和批評。第四,結果不同。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既保證了它是“議行合一”的機關,集中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又保證了國家機關之間能夠明確責任,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進行工作;政協的民主監督有利于協助國家機關改進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義。●誤區警示1.我國的多黨合作不是多黨聯合執政解析:第一,在我國的多黨合作中,執政的是共產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他們接受中共的領導,參加國家政權和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第二,民主黨派被選為人大代表,在人大、政府等擔任領導職務,直接參加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但他們不是通過名額分配,代表民主黨派在國家機關中工作的,不能把民主黨派參政視為執政。第三,在西方的多黨制國家中,聯合獲得選舉多數的幾個政黨是執政黨,各自代表本政黨的利益,因而,執政的各黨,政見不一,政策也難以統一,使內閣更迭頻繁。可見,我國的多黨合作制與西方的多黨制中的多黨聯合執政是根本不同的。2.認為政治協商就是參政議政,或者認為人民政協參政議政就是和共產黨共同執政解析:這是錯誤的。人民政協的參政之“參”是指參與、介入,“政”主要是指“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這是政協章程明確規定的。議政之“議”包括商議和評議,所謂評議,即議得失,論功過,提出批評。但參政議政又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而是它的拓展和延伸。一般說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以國家和地方上的大政方針、重大問題為中心議題,以各級領導機關為主要對象,以會議為主要形式,并依據一定的程序和規則進行。參政議政則不完全受上述條件的限制,內容更加豐富,對象更加廣泛,方法更加靈活,簡言之,參政議政是參與介入、商議評議國家事務。人民政協的參政議政不是執政,不能混同于執政,不能超越參與、介入的界限。●真題再現例題 (2009·全國Ⅰ)2008年,民主黨派成員有40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擔任省部級領導職務。民主黨派成員擔任政府領導職務 ( )①表明民主黨派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參與執政②堅持了我國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的基本政治制度③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政治協商的重要形式④是保障我國民主黨派實現參政議政的基本條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點評:本題應選B。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的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民主黨派成員擔任政府官員,是我國多黨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民主黨派參政的形式。民主黨派擔任政府官員,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具體體現。故②③正確。①④錯誤地把參政理解為參與執政,把參政的形式當作參政的條件,不選。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