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在實踐中鍛煉成才●考點突破1.人民群眾的含義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主要的穩定的部分是勞動群眾。2.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表現在:(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因而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前提。第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沒有群眾的實踐,任何個人的“創造”活動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價值的成果。第三,勞動群眾還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一切社會矛盾都是人與人的矛盾,社會矛盾只能通過人的活動去解決。歷史上一切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革命運動,實質上都是人民群眾起來推翻舊的社會制度的斗爭。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突出地表現在社會變革時期。●誤區警示杰出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解析: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中對歷史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偉大人物。杰出人物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促進作用總是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為基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是產生杰出人物歷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終地依靠群眾,才能有所作為。所以上述觀點是錯誤的。錯在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把杰出人物的作用凌駕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之上。●真題再現例題1 (2009·上海春季,3,3分)“群策為之則無不成,群力舉之則無不勝?!睔v史和現實都表明,贏得發展新優勢的思路、破解前進中難題的辦法存在于豐富多彩的群眾創造性實踐活動之中。這是因為 ( )①人民群眾的認識就是真理②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④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觀點的理解。此題難度不大,可采用排除法。人民群眾的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①說法錯誤。故選C。例題2 (2008·全國Ⅰ)材料一 2007年以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持續上漲,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30多個國家由此發生民眾的抗議和騷亂,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搶購大米等食物的風潮,糧食危機有向世界蔓延之勢。材料二 在過去五年中,我國政府從加強農業基礎入手,把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全國糧食連續四年增產,儲備充足。結合材料,闡述我國政府著力抓好糧食生產所體現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道理。答案:(1)物質資料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是人們從事政治活動、科學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礎。(2)經濟是政治的基礎,糧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資料,糧食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關系到國家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3)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政府著力抓好糧食生產,解決好吃穿住這些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直接利益問題,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點評:本題要求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政府著力抓好糧食生產的必要性。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范疇。其次要從政府重視糧食生產,找出對應的物質資料生產對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起決定作用這一知識要點,從我國政府重視糧食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人民的生活,找出其對應的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這一知識點,解答時還要注意結合材料和原理分析重視糧食生產的重要意義。●考點突破1.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兩個方面。2.改造客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3.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在改造主觀世界中,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處于核心的地位。在主觀世界中,“三觀”是統一的,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世界觀。4.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在這種互相作用之中,人們不斷地改善著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實現著促進客觀世界的發展和人自身的不斷完善這樣雙重的目的。5.無論是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社會實踐,我們必須自覺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中●誤區警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的關系解析: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世界觀與人生觀、價值觀相比,世界觀的外延最大,具有統帥的意義。人生觀是人們關于人生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人生觀是在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中,思考人自身的問題。人生觀的基本內容是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對象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人們的價值觀以價值追求為核心,以價值標準為主要表現,其最深刻的根源和實質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1)世界觀與人生觀的關系:世界觀是人生觀的理論基礎,它給人生觀提供一般觀點和方法論指導,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方面,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應用和貫徹。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指導人生的科學理論和根本指南。人生觀對世界觀也有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人生觀正確的人容易接受科學的世界觀,而人生觀不正確,則容易受錯誤的世界觀的影響,所以,正確認識人生問題有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2)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關系:世界觀是形成價值觀的基礎,世界觀不同,價值觀也就不同,因為怎樣進行價值評價首先是一個世界觀問題,價值本身反映的是主體人的需要和客體事物的屬性之間的關系。所以,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價值認識,必須符合兩項要求:一是對客觀事物屬性的正確認識,二是對人的需要的正確認識。前者是形成正確評價的基礎,后者是必備的條件。無論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是對人的需要的認識,都首先是世界觀問題,只有對世界、對人與世界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可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樣,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會使世界觀更豐富、更完善。(3)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是統一的。價值觀是人生觀的基本內容,人生觀內在地包含著價值觀,正確地人生觀有利于指導人們從集體、從社會整體需要出發,去看待事物對人的效用關系,從而把人生價值的真正意義看作對社會的貢獻,以形成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人們客觀地分析人自身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綜上所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雖然各有自己特定的內涵,但三者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真題再現例題 (2009·上海單科,11,2分)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進程中,我們的主觀世界可以得到磨煉和提高。我們的主觀世界不斷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動我們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這表明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之間是 ( )A.相互作用的關系 B.彼此分離的關系C.相互對立的關系 D.完全一致的關系點評:胡錦濤總書記的話,前一句表明的是改造客觀世界對改造主觀世界的作用;后一句表明的是改造主觀世界對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二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關系。故選A。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