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我國的宗教政策●考點突破1.宗教的本質(1)宗教的本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從社會意識形態方面來講,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其次,從社會力量方面來看,宗教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還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宗教在其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及與之相適應的宗教組織、宗教設施、宗教教義、宗教教規、宗教儀式和專門神職人員,有眾多的教徒,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宗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2)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宗教在本質上是對客觀世界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組織及其成員政治面貌上發生了根本變化,但宗教本質沒有改變。不能將我國宗教狀況的變化視為宗教本質的變化。2.我國的宗教狀況(1)我國存在多種宗教從國外傳入我國的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國土生土長的是道教。在我國,五大宗教并行流傳,歷史悠久。宗教在少數民族中有廣泛深刻的影響。(2)我國宗教狀況的變化第一,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新中國成立后,經過深刻的社會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國宗教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隨著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消滅,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第二,在我國,宗教已成為教徒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新中國成立后,清除了教會中的帝國主義勢力,推行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三自(自傳、自治、自養)的方針,使天主教、基督教由帝國主義的侵略工具變為中國教徒獨立自主的宗教事業。由于廢除了宗教封建特權和宗教壓迫剝削制度,使佛教、伊斯蘭教、道教也擺脫了反動階級的控制和利用。廣大信教群眾和全國人民一樣獲得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翻身解放,依法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第三,在我國,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宗教組織的基本任務是:協助黨和政府貫徹宗教政策;團結教徒,愛教愛國,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代表教徒的合法權益,組織和帶領信教群眾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辦好教務等。第四,在我國,廣大信教群眾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他們能夠把愛國愛教、愛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廣大愛國宗教教徒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員,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之一,他們與全國人民一起,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理想而奮斗。第五,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問題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但是,對于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一定要堅決依法制裁。(3)我國宗教發生深刻變化的根本原因我國宗教發生深刻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宗教存在的社會基礎與過去不同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消滅,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基本消失。●誤區警示1.宗教是對客觀世界歪曲的、虛幻的反映,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所以我國應消滅宗教解析:宗教是對客觀世界歪曲的、虛幻的反映,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但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滅它。宗教有自身的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滅,只能因勢利導。同時,宗教信仰問題屬于思想認識問題,只能用說服教育的方法,通過提高思想認識逐步加以解決。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符合宗教發展規律和特點的。這一政策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對于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是十分有利的。2.我國宗教狀況發生了變化,我國宗教的本質隨之也發生了變化。解析:在我國,宗教發生了很大變化,即: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在我國,宗教已成為教徒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在我國,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在我國,廣大信教群眾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宗教狀況的根本變化并不是宗教本質發生了變化。宗教本質是宗教的內在屬性,宗教只要存在,其唯心主義世界觀的本質不會改變,其相信神靈存在并支配人間世界的思想體系不會改變。所以,上述觀點是錯誤的。●真題再現例題 當代世界有三種宗教因其流行最廣、影響最深而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這三大宗教不包括 ( )A.道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佛教點評:本題應選A。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只要了解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就不難選出答案。●考點突破1.我國的宗教政策黨和國家對宗教的政策可以概括為四點:(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②宗教信仰自由的實質:宗教信仰自由的實質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一方面使宗教和政治分離;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在法律范圍內不受干涉。③宗教信仰自由的核心:宗教信仰自由的核心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障人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們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民主自由權利)④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是: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動?首先它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其次,有公開的合法的組織及正式的教義,按一定教規在宗教場所進行活動。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不是保護一切宗教活動。公民宣傳有神論的自由也不是絕對的,也有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不能隨時隨地進行宣傳。⑤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是: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我國堅持宗教同政治、教育、司法相分離。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損害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不得恢復已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剝削壓迫制度。教徒、宗教組織干預政治、教育或進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已不屬于宗教信仰自由問題,而是一個司法問題,國家必須依法予以制止和懲罰。⑥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團結信教群眾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①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含義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是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②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目的政府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為了更好地、全面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都在于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③怎樣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及宗教團體、寺觀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的同時,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含義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并不是要求教徒放棄有神論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要求宗教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要以維護法律尊嚴、人民利益、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②能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原因:第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宗教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的消滅,宗教存在和發生作用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滅;第二,宗教已成為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第三,各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第四,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是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③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要求作為國家,必須貫徹實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作為教徒,必須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宗教,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④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廣大宗教信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是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但宗教的唯心主義性質沒有改變,不能把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要求當成了要求教徒放棄有神論,宗教的唯心主義本質是無法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4)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原則體現了我國國家主權的尊嚴。不受外國勢力支配,是指不允許外國勢力以任何形式干涉和控制我國宗教事務,但正常的友好往來是允許的。我國政府積極支持國內宗教團體、宗教界人士在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方針和完全平等、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同國外宗教團體、宗教界人士之間的友好往來,并把宗教界的國際聯系看成是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民間交往的一部分。2.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宗教對國家而言是私人的事情,也就是說,是就公民的信仰問題而言。恩格斯早在1891年紀念巴黎公社20周年紀念日時就說過,實行宗教對國家來說僅僅是私人事情的原則。列寧也說過,宗教對國家來說是私人的事情。第一,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已被消滅。宗教已不再是統治階級利用的思想武器,它從與國家政權有密切關系的一種思想工具變為純粹屬于公民思想信仰的問題。第二,國家實行政教分離的宗教政策,宗教不得干預政權、國家事務和文化教育事業。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把宗教信仰作為公民的民主自由權利。第三,宗教組織是與政權無關的、信仰宗教公民的聯合組織,是一種社會團體。宗教組織的合法宗教活動是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表達方式。第四,宗教信仰不同,不影響公民享有平等權利,不容許出現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產生權利不平等的現象。宗教對國家來說是私人的事情。這點很重要,它可以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來干預政治和國家政權、干預教育,因為這些問題不再是宗教信仰問題,已經超出了公民個人私事的范圍。因此,宗教問題仍是個復雜問題。對于超出公民宗教信仰的非法、違法活動,國家要依法加強管理、依法制裁違法犯罪活動,保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誤區警示1.堅持宗教同政權相分離的原則,所以宗教界人士不能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擔任政府職務。解析:這種說法不正確。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公共教育。而宗教界人士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擔任政府職務是代表宗教界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恰好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和廣泛性。所以,我國宗教界人士可以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擔任政府職務。2.宗教不得干預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預宗教解析:(1)“宗教不得干預政治”是正確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堅持宗教與政治、教育、司法相分離的原則,因為宗教的本質是對客觀世界的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是唯心主義世界觀。(2)“政治也不能干預宗教”是錯誤的。我國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但這并不等于對宗教放任自流。(3)宗教活動和宗教信徒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必須遵守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4)對于披著宗教外衣,從事分裂祖國活動,或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人必須繩之以法。●真題再現例題1 (2009·重慶)目前,我國有宗教活動場所8萬余處,宗教團體3千多個。宗教界人士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宗教界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宗教組織保持著交往和聯系。材料表明,我國 ( )A.信教公民擁有自由傳教的權利B.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C.堅持獨立自主原則D.積極促進宗教發展點評:本題應選B。宗教界人士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是公民享有廣泛政治權利和自由的表現。A、D觀點錯誤。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不得在非宗教場所傳教。宗教是唯心主義世界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和指導思想決定我國不能運用國家力量促進宗教的發展。C與材料無關。例題2 (2008·廣東)據2004年《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統計,西藏自治區共有藏傳佛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清真寺4座,伊斯蘭教信徒約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種宗教活動正常進行。這表明 ( )A.我國保護各種宗教活動B.我國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C.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點評:本題應選B。不同派別的宗教信徒和場所的存在、各種宗教活動正常進行,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和實現的表現。A觀點錯誤,我國保護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內進行的正常的宗教活動,而不是所有宗教活動。C觀點正確,但不是對材料內容的反映。D觀點片面,宗教信仰自由還包括保護人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考點突破1.宗教和邪教的區別(1)含義不同。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在現實生活中,宗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邪教是一種假借宗教旗號,抄襲宗教某些內容,宣揚迷信邪說,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2)特征不同宗教是理論化的世界觀,信仰單一的神靈。宗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經典、教義和理論。宗教有正式的組織和神職人員,有教徒和活動場所。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教徒受教規、戒律的約束。邪教則大搞教主崇拜,具有精神控制,編造邪說、斂取錢財、秘密結社、危害社會的顯著特征。教主不惜犧牲教徒生命,制造集體自殺或綁架、暗殺和爆炸等事件,其殘忍、瘋狂之舉令世界震驚。(3)活動范圍、場所不同。宗教組織活動場所一般固定,我國宗教組織在法定的宗教活動場所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邪教組織則無固定的場所,其活動場所變動性較大。(4)活動方式和手段不同宗教組織的活動是在國家法律允許的宗教活動場所范圍內進行的宗教活動,一般具有完善的社會組織,經過政府注冊登記,屬合法組織。信教群眾通過祭祀、誦經、禮拜、講經、布道、彌撒、受洗、受戒等宗教儀式虔誠地表達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共度念經、祈禱、封齋、追思等宗教節日。宗教的這些方式和手段都是公開合法的,受到尊重和保護。邪教組織則采取冒用宗教、氣功和其他名義等方式,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說,蠱惑、蒙騙他人,甚至實施精神控制或使用暴力相威脅。邪教組織的手段和方式都是非法的,有嚴格的管理控制,以教主為核心,等級極其森嚴,活動十分詭秘,有的甚至相當殘忍。(5)活動目的不同。宗教組織開展宗教活動是為了宣揚神的威力,使信教者信仰神,按神的旨意辦事。教徒參加宗教活動是為了行善積德,修身養性,死后靈魂升入“天堂”。邪教組織在思想上憑借有神論、封建迷信來神化首要分子,通過控制教徒思想,達到擴大組織體系的目的;在組織上達到變秘密活動、非法活動為公開合法;在政治上,與執政黨和政府相對抗,企圖推翻政府、實現邪教一統天下的局面;在經濟上,以斂取錢財為目的。(6)對社會影響不同。宗教的消極作用是主要的,但它還有積極作用,即對社會的發展、對文化藝術的發展都起過積極作用,宗教的一些教義、教規,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調整人際關系的作用。邪教則妖言惑眾,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聚斂錢財、殘害生命,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質。(7)對其態度不同。宗教從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在我國,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的私事,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屬于思想認識問題。對于正常的宗教活動,國家予以尊重和保護。對邪教組織,世界上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給予取締和打擊。2.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活動的關系(1)共同點:二者都是有神論,都相信有超自然界的神靈存在,都是唯心主義世界觀,都不符合科學。(2)區別:第一,性質不同。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正常的宗教活動是在法律允許的宗教活動場所范圍內進行表達宗教感情、舉行宗教儀式的各種活動。而封建迷信活動則是利用人們的鬼神觀念、宿命觀念、使用占卜、看風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騙群眾、索取錢財為目的的活動。第二,活動目的不同。前者是為了表達宗教感情,宣揚神的威力;后者是為了騙取錢財。第三,作用和危害性不同。宗教主要是消極作用,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封建迷信活動是精神文明的大敵,是社會的一大公害,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社會危害大,沒有任何積極作用。第四,國家對二者的政策不同。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對封建迷信活動,要依法懲處和取締。●誤區警示封建迷信活動與一般迷信思想的區別解析:封建迷信活動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騙取錢財的違法犯罪活動;而群眾中的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為則是自發性的,是一種求得心理平衡的精神安慰,對社會基本上不存在危害性的個體行為,屬于思想認識問題。●真題再現例題 據報道,當前在一些農村,“算命先生”生意興隆,“巫婆神漢”收入豐厚,封建迷信有卷土重來之勢。據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有20%的人行為傾向受算命結果支配。令人擔憂的是,有些人還認為,“算命先生”、“巫婆神漢”的活動屬于正常的宗教活動,應當保護其自由。針對這一錯誤觀點,請你簡述正常的宗教活動與封建迷信活動的區別。答案:(1)正常的宗教活動是在法律允許的宗教活動場所范圍內進行的活動,是信教群眾表達宗教感情、舉行宗教儀式、共度宗教節日的各種活動。(2)封建迷信活動是利用人們的鬼神觀念、宿命觀念等,使用占星、卜筮、相術、風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騙群眾、索取錢財為目的的活動。(3)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對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危害群眾身體健康、騙錢害人者,必須依法懲處。點評:現實生活中,封建迷信有卷土重來之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為什么要反對封建迷信?正常的宗教活動與封建迷信活動有何區別?這是青年學生應深思的問題。本題以此為切入點,對解決同學們的認識誤區,意義重大。回答二者的區別,不僅要回答各自的含義,而且要注意回答對它們的態度的不同。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