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我國的國家機構●考點突破1.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和國家機構的關系(1)從國家機構與國家性質的關系來說,國家機構的性質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即國家性質決定國家機構的性質。同時,國家性質又通過國家機構的活動表現出來。具體地說,國家性質決定國家機構的性質,講的是階級性問題,即國家的階級性決定了國家機構的階級性,超階級的國家機構是不存在的。同時,國家機構的活動又反映了國家性質。因為,國家并非抽象物,而是實體,除了軍隊、警察、監獄、法庭外,還有一套完整的國家機構來行使國家權力,可以說,國家機構是國家的主要標志,國家機構的活動是國家行使權力、實行統治的表現。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它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的中央國家機構中的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全面地、直接地、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它由人民代表選舉產生,代表廣泛來自人民群眾之中,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代表機關掌握國家的一切權力,當然它要受到人民的監督。人民代表大會保證人民意志的實現,監督其他國家機關按人民的意志辦事,人民也只有主要通過這種途徑才能實現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所以說,建立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國家機構,是為人民服務的。因此,我國的國家機構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2)從國家機構與國家職能的關系來說,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即國家職能是國家機構設置的主要根據,國家機構是國家職能的物質載體。第一,國家機構的職能是和國家職能相一致的,國家機構是為執行國家職能、實現階級統治而建立的,因此,國家機構的職權是由國家職能決定的,是國家職能的體現。也就是說,國家機構是國家職能的執行者、承擔者,是國家職能的物質載體。第二,國家機構的具體設置是應國家職能的需要而產生的。也就是說,伴隨著國家職能的變化,國家機構相應地加以調整。第三,國家機構的設置除了直接由國家職能決定外,還因各國國情不同,國家機構的設置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我國中央軍委的雙重體制,“兩個牌子,一套人馬”,既是國家的一個軍事機構,表明軍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表明軍隊是在黨的絕對領導下,這種雙重體制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2.國家機構不同于一般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因為,國家機構是國家權力的體現者,其活動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都必須遵守國家權力機構制度的管理。另外,也不能把人民政協這一統一戰線組織與國家機構相混淆。●誤區警示國家機構越少,越有利于行使國家職能解析: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國家職能又是由國家機構來執行的。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我國進行政府機構改革,就是根據當前實際情況調整減少專業經濟部門,精簡機構,裁減人員。這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管理職能的表現。國家職能能否有效地實現,主要看國家機構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情,是否能提高國家機構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能單純看國家機構設置的多少。●真題再現例題 (2009·上海單科,1,2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指整個中央一級的國家政權機關,而現在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指(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C.國務院D.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點評:在我國現階段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指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是黨的最高機構。故選C。●考點突破1.關于我國的國家主席(1)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國家主席從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在職權上,不能超越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上,而且也不能與之平行或對立。(2)從表面上看,國家主席只是個人,但事實上它是一個國家機關,是國家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所以,個人擔任國家主席,絕不意味著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國家主席可以一個人“一言九鼎”,個人獨斷專行。(3)我國的元首制不同于其他實行個體元首制的國家。我國實行的是集體元首制,即國家主席并不單獨決定國家重大事務,而是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結合行使職權。(4)國家元首的職權:①國家元首有頒布法律權、發布命令權、任免權、榮譽授予權、外事權等。②國家主席不參與國家的行政性工作,因此,他對全國人大不負行政責任。國務院是全國人大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③國家主席不參與制定法律,但公布法律必須經過國家主席,這項程序必不可少,否則法律就不能生效。④國家主席不統率武裝力量,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央軍委主席直接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因此,國家主席可以免去承擔軍事指揮和國防建設的實際責任。(5)任期:國家元首任期五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2.全國人大的最高法律地位的表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據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我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任何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都不能超越它,也不能與它并列,不具有與它相同的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最高法律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全國人大是全國人民的代表機關,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具有最高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對全國人民負責并受全國人民的監督。第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有權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和修改廢除應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并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有權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三,全國人大產生其他最高國家機關。全國人大有權任免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有權任免國家主席和副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最高國家機關都由全國人大產生,對其負責。第四,全國人大是決定全國重大問題的機關。第五,全國人大在國家生活中處于最高的監督地位,它負責監督憲法和其他法律的實施,其他各最高國家機關均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3.我國中央國家機關的相互關系 全國人大 國家主席 國務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央軍委區別 性質地位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國家最高代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最高國家審判機關,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國家最高法律監督機關,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職權或任務 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頒布法律,發布命令,任免官吏,榮譽授予,外交活動,不單獨決定國家重大事務 負責貫徹執行全國人大制定的憲法、法律和決議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工作,主要行使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監督地方和專門法院的審判工作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對各種犯罪提起公訴;領導地方和專門檢察院的工作 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安全,防御國內外敵對勢力的侵略和顛覆產生方式 由下級人大差額選舉產生 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 由國家主席提名后,經全國人大選舉產生總理,然后由總理組閣 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 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 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聯系 1.從法律上說,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表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掌握國家的根本政治權力,在整個國家權力的縱向體系中處于最高一級;在中央一級國家權力體系中,它處于核心地位。其他中央國家機關處于從屬被領導地位。2.從組織上說,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產生。所以全國人大是其他中央國家機關的直接源泉,其他國家機關只是根據它的意志和制定的法律進行具體行政管理或執法活動。3.從工作上說,其他中央國家機關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每年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并就某方面、某部門的工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或有關專門委員會匯報。4.從行為上說,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其他中央國家權力機關實施全面的監督,這種監督包括: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決議、決定的執行情況,領導人是否恪盡職守,是否違法、濫用權力和失職的行為等。5.中央國家機關之間存在著制約因素。如,最高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最高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它們都不受國家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職務。6.作為同級中央國家機關,任期都是五年。總之,中央國家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本不同于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全國人大是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國家權力是統一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一切國家機關活動的中心。我國中央各國家機關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又存在著制約因素的,各國家機關按職權范圍行使職責,不能逾越權限,否則就是越權或濫用權力。4.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獨立審判?人民法院為什么要獨立行使審判權?(1)人民法院的獨立審判有四層含義:第一,人民法院獨立審判必須按照法律規定進行,不能離開法律規定講獨立審判。第二,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作為一個整體在行使審判權上是獨立的,即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個人的干涉,既不是審判員獨立審判,也不是合議庭獨立審判。第三,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但并不排斥國家權力的合法干涉。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接受它的監督,當然,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并不是干涉人民法院對具體案件的審判。上級人民法院有權通過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各級人民檢察院有權以抗訴的形式監督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第四,人民法院審判權不受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但不排斥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領導,如向法院推薦干部,而不是由黨委包辦審案等。(2)人民法院貫徹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可以使人民法院在其職權范圍內進行獨立活動,在審判工作中不受法律以外的任何勢力(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和影響,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實事求是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裁決,保障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嚴肅性,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尊嚴。●誤區警示1.把享有立法權的機關等同于立法機關。解析:我國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是立法機關。其他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國務院;中央軍委;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中央軍委各總部、軍兵種、軍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和行政長官。2.公安機關是我國的司法機關解析:司法機關是國家行使審判、監督守法的權力機關。狹義的司法機關就是法院,廣義上還包括檢察院等機關。公安機關是執行治安、保衛任務的國家行政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屬于行政機關系統。雖然它的工作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司法職能,并屬于我國司法組織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畢竟是行政機關。所以不能認為公安機關是司法機關。●真題再現例題 (2009·全國Ⅰ)2008年12月27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于2008年12月27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①全國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國家主席的認可②國家法律只有經過國家主席簽署才具有法律效力③國家主席作為國家機構具有審查法律的權力④國家主席作為國家機構具有頒布法律的權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點評:本題應選D。在我國,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行使職權。國家主席發布主席令頒布法律,是國家立法的重要環節,也是國家主席的重要職權。因此②④正確。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任何國家機構的權力都不能超越它。①③將國家主席的權力凌駕于全國人大之上,因而是錯誤的。●考點突破1.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既是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則和制度,也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1)民主集中制的含義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其中,集中必須以民主為基礎,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民主又不是無政府主義的,必須以集中為保障,才能集中統一人民意志,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2)民主集中制的表現對于它的表現,要區分這一原則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的表現和在國家機構中的表現。①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的表現是: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集體行使職權,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由人民代表大會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貫徹執行上,實行嚴格的責任制,保證國家權力機關的決定能夠迅速有效地實施。②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表現在:第一、從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方面,我國的權力機關是選民選舉產生的,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所以,它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表明,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具有廣泛的民主基礎,這既充分說明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又說明人民代表大會是實現人民利益的重要保證,體現了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統一。第二,從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方面看,國家的其他機關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不僅便于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又通過各國家機關在職責上的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協調一致的工作,避免了權力過分集中。這也體現了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統一。第三、從中央國家機關與地方國家機關的關系方面看,在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上,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在國家事務中,中央統一決定全國性的重大事務,地方在中央領導下,自主安排和決定地方事務。(3)實行民主集中制的意義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有利于充分發揚民主,制定出符合客觀實際并反映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實現正確的集中,保證民主的正確方向,形成統一的意志和行動,使人民真正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2.依法治國原則。(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2)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它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對依法治國含義的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①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一方面,人民群眾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治國的法律,并依法去行使治國的權力。另一方面,依靠群眾來監督官員,也是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重要體現。人民群眾運用憲法權利,通過群眾性的社會組織的集體力量和新聞媒體的輿論力量,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壓力,監督與督促政府官員奉公守法,恪盡職守,為人民謀福利。這一切,也都必須以“依法”為前提。②依法治國的客體——是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③依法治國的依據(標準)——憲法和法律。④依法治國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3)依法治國的實質和核心——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4)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5)實行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長治久安第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第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第三,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展的法律保證;第四,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實現依法治國的條件和途徑:①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立法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依據。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其他各個領域都有法可依。近十幾年來,我國制定的法律,法規數量增多,內容日臻完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2000年我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立法法》,這有利于提高立法的質量。②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這是因為,在國家行政機關體系中,行政機關所占比重最大,人數最多,與人民群眾關系最為密切,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能否依法行政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行政機關如何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呢?要做到依法行政,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學法、守法,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要做到行政機關依法決策,行政人員依法管理,切實杜絕濫用權力的行為。③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利益。司法機關廣義上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后三種機關屬于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部門。而法院,檢察院則是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機關。司法機關的性質決定了嚴格執法是它的天職,是依法治國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司法機關能否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也是能否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標志。④增強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強弱,直接影響依法治國的進程。要在全社會大力開展公民意識教育,增強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公民意識,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形成人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的良好風尚。⑤要實現依法治國,還必須加強法律監督工作。完善法律監督體制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條件,也是保證國家機關嚴格依法辦事的必要條件,沒有有力的監督,權力就會被濫用。我國的監督體制包括:人大監督、公民個人對政府的監督、輿論監督、法律監督等方式。各種監督方式要有機結合起來。只有對國家各機關實行充分、有效的監督,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⑥要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為社會保持良好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3.以德治國原則以德治國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4.依法治國與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關系: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依法治國的倡導者,憲法和法律都是黨領導人民依據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黨始終把遵守憲法和法律作為自己活動根本準則,并帶頭遵守和實施法律。可見,黨執政的本質,就是要依照憲法和法律,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依法治國是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三者的統一。5.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三原則是怎樣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集中制體現人民當家作主,表現在國家權力機關是由民主選舉產生,要對人民負責并受人民監督;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對人民負責原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表現在國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密切聯系群眾,為人民謀利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行為準則和工作宗旨。依法治國原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主要是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誤區警示1.對依法治國認識的幾個誤區:(1)實現依法治國是指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解析:實現依法治國除了立法機關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外,還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以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要切實做好普法教育工作,為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2)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就是依法治國解析:法制一般是指法律制度,健全法制強調的是法律制度的建設,通過立法來實現。依法治國包括立法、執法、法律監督、普法教育等方面,它更為重視法律的實施和依法治理,強調立法和執法并重,突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可見,健全法制雖然與依法治國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兩者是有區別的,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只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3)依法治國是國家的大事,與我們個人無關。解析:認為依法治國是國家的大事是正確的。(原因從含義、意義來答)要實現依法治國,就要不斷提高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形成人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的良好風尚,為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認為依法治國與個人無關是不對的。(4)依法治國就是共產黨立法,政府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解析:在我國,憲法和法律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黨領導立法,但不是立法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法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政府具有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但必須代表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監督,嚴格依法辦事。依法治國就是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2.認為“依法治國”與“發揚民主”是對立的解釋:第一,“依法治國”與“發揚民主”是對立統一的,相輔相成的。第二,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第三,可見,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真題再現例題1 (2009·高考天津文綜,7,4分)人民公園是天津市僅存的清代私家園林。該公園改造方案曾計劃拆除磚砌圍墻,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市民紛紛建言獻策,網友踴躍發帖討論。有關部門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汲取合理建議,決定遵循中式園林習制,不拆圍墻,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重塑昔日江南園林景觀。人民公園改造方案的完善體現了 ( )A.民主監督,有序參與B.民主實踐,親力親為C.民主管理,建言獻策D.民主決策,科學規劃點評:從政治生活角度看,人民公園改造方案的完善體現了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過程。A、B、C不合題意。故選D。例題2 (2009·天津文綜,13(2),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對我市經濟發展提出了“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的總體要求。為落實這一要求,市政府著力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建設,帶動全市經濟發展,并組織數千名干部下基層,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項增加群眾收入的政策措施;為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和履職能力,舉辦專門輔導講座;為審慎行使權力,認真聽取人大代表建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上述舉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并聯系材料,說明天津市是如何打造為人民服務政府的?答案:①市政府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推動大項目好項目建設,切實履行了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②推出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群眾收入的措施,堅持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③舉辦專門輔導講座,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增強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和群眾的意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如何打造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要求從政府的職能和責任以及權力的行使和監督有關知識分析說明,要求認真閱讀材料中政府的措施,提取相關信息。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