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我國的根本制度●考點突破1.政體及其與國體的關系(1)政體的含義政體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何種形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2)區分政體的主要因素有:國家的權力主體的設置不同,如有的是行政主導型的,有的是立法主導型的;權力主體產生方式的不同,如有的是選舉產生,有的則由世襲而來;權力主體行使權力的期限不同;權力主體的組織方式不同等。(3)政體與國體的關系:國體與政體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一個重要原理。應把握如下幾點:①國體與政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決定國家本質的是國體,它反映一個國家的階級內容和性質。政體是國家的表現形式,是國家權力機關的構成、組織程序、權力分配情況以及公民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的形式,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之一。②兩者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國家同任何事物一樣,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每個國家都有它的組織形式,借以表現其階級統治的內容。③國體與政體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國體決定政體,國體要求政體必須適應和服務于自己,政體反映國體。適當健全的政體,對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有著重要的作用。④政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對于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首先,理解“政體的相對獨立性”,應把握政體不能脫離國體的觀點。離開國體,片面談論“政體的相對獨立性”是形而上學的一點論,是錯誤的。其次,國體相同,政體可以不同。一般來說,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由這個國家的性質決定的,但它也會受到這個國家的歷史特點、階級力量對比、傳統習慣和國際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英國和日本之所以實行君主立憲制,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資產階級同封建貴族分享權力,互相妥協,因而形成了一種帶有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法國長期實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因,則主要是法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的革命比較徹底。由此可見,政體具有多樣性特點,在相同階級掌握政權的條件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再次,國體不同,政體可以相同。國體不同的國家,政體既存在形式上的相同,又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的議會制,從形式上看,都是民主共和制,都是由定期選舉產生的代表或議員組成,都屬于間接民主即代議制,但二者從建立的經濟基礎、行使權力的主體以及活動原則上看,又有本質的區別。可見,不同性質國家的政體可以有相似之處,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在當今世界上不存在政體完全相同的而國體不同的國家。第四,“政體的相對獨立性”還表現為同一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由于實際需要不同,可以實行不同的政體。(4)影響政體的因素:歷史條件、階級力量對比、傳統習慣、國際環境等。2.議會制共和制和總統制共和制的關系區別 議會制共和制 總統制共和制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只擁有虛位,沒有實權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攬行政權力,統率陸、海、空三軍。政府可呈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 總統無權解散議會由議會產生 不是議會產生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 政府由議會產生 由當選的總統組織政府議員可兼任政府官員,反之亦然。 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相互獨立政府對議會負責,不對國家元首負責。當議會通過對政府不信任案時,政府就得辭職或呈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 總統不對議會負責,議會不得對總統提出不信任案。相同點 (1)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2)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的,都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3)國家的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是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4)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三個不同的機關來行使。(5)都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并反映這一性質,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工具。3.議會制民主共和制與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異同議會制民主共和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1)區別:第一,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議會作為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則是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但其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第二,產生的條件不同: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徹底的結果,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互相妥協的產物。第三,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設君主,君主是世襲的,沒有任期,而議會制民主共和制不設君主,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有一定的任期。(2)聯系:第一,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第二,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的,都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第三,都設有議會,議會在國家中處于主導地位,擁有立法權、行政監督權等。政府(內閣)由它產生,并對它負責。第四,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三個不同的機關來行使。第五,都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并反映這一性質,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工具。第六,國家元首都是虛位,沒有實權。●誤區警示國體相同,政體一定相同解析: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但政體有相對獨立性。國體相同,政體不一定相同,由于歷史條件、階級力量對比、傳統習慣、國際環境的不同,在相同階級掌握政權的條件下也會采用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即同一國體可以采用不同的政體。因此,上述觀點是錯誤的。●真題再現例題 (2008·四川)美國、日本和德國都是當今世界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美國實行總統制共和制,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德國實行議會制共和制。這表明 ( )①同一國體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②一國采取什么政體與國家的性質無關③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有其相對獨立性④國體確定后采取什么政體并不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點評:本題應選B。美日德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性質是相同的,政體不同反映了政體的相對獨立性,故①③正確。國家性質決定政體,故②錯誤。適當的、健全的政體,對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④錯誤。●考點突破1.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1)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一切重大事務。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在政權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分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①全國人大的性質和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的權力都不能超越它。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③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委員長會議,處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要日常工作。④全國人大的運作情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般每年只召開一次會議。重要的日常工作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承擔。(3)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它是本區域內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它討論決定,并由它監督實施。(4)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表現在: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集體行使職權,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由人民代表大會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貫徹執行上,實行嚴格的責任制,保證國家權力機關的決定能夠迅速有效地實施。(5)對人民代表大會的認識,須注意的幾個問題:①要注意區分“權力機關”與“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的權力都不能超越它。②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但并非是唯一具有立法權的機關。我國法律體系中除憲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以外,還有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法規、部門章程等,它們的制定主體都不是立法機關,但都依法享有一定的立法權。所以立法權與立法機關并不一一對應。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既是最高權力機關,又是最高立法機關。不能把地方各級人大作為立法機關。所謂的立法機關是指有權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機關。地方各級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不能等同于法律,所以它們不能叫立法機關。④正確區分人大的四個權力: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主要有四大類,即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這四個權力在做題時很容易混淆。在區分時,關鍵是看內容,而不能看文字表述中有沒有“決定”兩個字。如果是關于法律的立、改、廢的決定,則是立法權;如果是關于其他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的年度工作報告或審查則是監督權;如果是關于國家大政方針、規劃的通過,則是決定權;如果是對國家機關干部進行任免的決定,則是任免權。在每年3月例行的工作報告中,上年度的報告一般體現監督權;而下年度計劃是否批準,一般體現決定權。2.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他們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要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2)人民代表產生的方式: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一級人代會選出,(間接選舉)。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由選民直接選出。(3)人民代表的任期:各級人民代表的任期為五年一屆。(4)人民代表的權利發言、表決免責權,人民代表在人代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提案權,人民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程序,向人代會提出議案;質詢權,人民代表有權根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體現了人大的監督權);等等。(5)人民代表的義務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機密;密切聯系群眾,經常聽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等等。3.人民與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人民代表根植于人民之中,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他們密切聯系群眾,他們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按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行事。各級人民代表,都受原選舉單位和選民的監督。原選舉單位和選民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隨時撤換自己選出的代表;人民代表大會是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國家權力機關。它代表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來統一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4.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2)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民主集中制。(表現見課本)(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領導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它是我國人民管理自己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它的基本內容如下:第一,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在整個國家機構中居首要和全權的地位。第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產生的所有國家機關,都實行民主集中制。對于這一含義還要注意:第一,我國的人民代表制度屬于民主共和制,是民主共和制在我國的具體表現形式。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的,是我國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即我國的政體。第三,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結合我國的國情建立起來的。它是我國人民管理自己國家的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建立其他有關的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第一,有利于保證國家權力體現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證中央與地方國家權力的統一第三,有利于保證我國各民族的平等和團結(6)必須堅持和完善人代會制度①堅持和完善人代會制度的含義是:一方面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這一制度,使之與經濟體制改革,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適應。②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第一,是由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都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因此,作為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必須加以完善,以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③堅持和完善人代會制度的內容主要是: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和監督職能,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的作用。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是:通過完善這一制度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充分實現;同時,通過完善這一制度,以鞏固和發展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動力和政治保證。⑤如何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擴大差額選舉的比例,以利于選出最佳的代表。第二,擴大直接選舉范圍,直接提高民主程度。第三,進一步加強人大的立法職能和監督職能。第四,進一步密切人大與群眾的聯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能搞西方的議會制。(7)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怎樣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第一,人民通過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反映自己的要求和建議,保證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第二,確定各級人大代表,保證他們都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第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是國家權力機關,它與其他國家機關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便于聯系群眾,便于人民群眾參加管理。第四,人大還通過立法、制定法律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一系列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保證人民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資本主義的議會制有何區別 項目 人民代表大會制 議會制不同點 經濟基礎不同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 資本主義私有制維護資產階級私有財產的工具行使權力的主體不同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主體是人民。 議員由競選產生,競選以金錢為后盾。議員不對選民負責,不受選民監督,選民無權更換議員。議員都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權力和活動原則不同 人民代表大會處于全權的地位,集中統一行使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集中制。 一般按三權分立的原則組織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互相制約,彼此平衡,維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相同點 1.都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2.都是由定期選舉產生代表或議員組成,都屬于一種間接民主,即代議民主。6.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1)區別:兩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則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2)聯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來統一領導國家事務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形式。●誤區警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解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都沒有制憲權。由于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所以,必須保持憲法的相對穩定,因而,它的制定或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嚴格,不同于普通法律。憲法的制定,由國家成立專門委員會起草,經過全國各族人民討論,然后提交全國人大通過。憲法的修改,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或者1/5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才可以提出議案;憲法的修改必須由全國人大以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才能通過。(普通法律的修正案由全國人大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都有權修改法律,而憲法只有全國人大才有權修改,其常委會無權修改。●真題再現例題1 (2009·全國Ⅱ)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下列選項中,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基本原則的是 ( )①各級代表大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實行少數服從多數③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大常委會負責④在貫徹執行上實行嚴格的責任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點評:本題應選C。本題考查了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相關知識。我國人大代表是通過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選舉產生的,故①錯誤。人大常委會作為人大的常設機關,可以對本區域內的一些重大問題作出決策,但特別重大的問題最終還應由本級人大或者由上級人大作出決策,故③不科學。例題 (2009·廣東單科,38,11分)辨析: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政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對其負責,政府的權力屬于人民代表大會。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府三者關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解讀信息、運用知識、探究和綜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能熟練掌握教材的相關知識并注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該題的觀點由三句話組成,可以先拆分為三個小的觀點分別加以辨析,然后綜合起來找到三者的內在聯系,得出結論。答案:(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廣大人民通過民主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的監督,這有利于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政府的權力屬于人民。(3)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接受人民的監督,依法行政,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4)綜上所述,題中說法是不確切的。●考點突破1.單一制國家和聯邦制國家的區別 單一制 聯邦制含義 略 略國家主權特征 單一主權 復合主權構成 若干行政區域 若干成員單位(共和國、州、邦)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中央授予地方權力并統一領導地方政權 聯邦制國家權力是由其成員單位讓予的,中央和地方以合作和協商關系為主主要特點 立法機關、中央政府、憲法、國籍 全國只有一個 除聯邦外,各成員國也具備對外關系 中央政府統一行使外交權,地方政府沒有。 聯邦是外交主體,但有的成員國也有某些外交權2.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政體)與國家結構形式(1)國家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在作用上是相同的。第一,二者都作為國家的形式,政體體現的是中央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中央國家政權機關中的議會和政府,以哪個為國家權力中心來組織國家政權體系。以議會為國家權力中心的就是議會制國家,以政府為國家權力中心的就是總統制國家。國家結構形式,體現的是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之間的關系。因此二者在形式上是不同的。第二,國家政體是通過健全的政權組織體系來實現統治階級的統治的。而國家結構形式是通過正確處理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的關系,有效地實現統治階級的統治,因此,二者在作用上是相同的。(2)政體與國家結構形式都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并且反映國家性質。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即國家性質相同的國家,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政體、國家結構形式。3.關于臺灣問題(1)我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及基本立場。①“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②我們主張和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核心是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如果出現“臺灣獨立“或外國勢力干涉的情況,我們絕不放棄使用武力。這是我們的基本立場。(2)臺灣問題的性質是:國家實現統一的內政,臺灣與中央的關系是不能用國與國的關系來解釋的。臺灣問題是祖國統一問題,而不是恢復主權,任何要將臺灣分割出去的行為都是違反國際法的。(3)有關臺灣的全部事實和法律都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美國對臺實行“模糊戰略”,以此實現其“以臺制華”的目的,是臺灣問題產生并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一方面重申恪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另一方面,向臺灣出售大量先進武器裝備。這種“模糊戰略”的目標是:維持臺灣“不統”、“不獨”的現狀,使自己處于左右逢源,進退自如的有利地位,以達到它“以臺制華”的目的。(5)為什么中國政府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第一,實現國家的統一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武力方式。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實行“一國兩制”,既堅持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又照顧了臺灣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統一祖國的最佳選擇。第二,臺灣問題屬于中國的內政,中國政府有權采取一切手段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第三,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臺灣同胞的。并且,在臺灣問題上,我國只有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懾“臺獨”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防止臺灣從祖國分離出去和外國的干涉。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6)“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這是因為:第一,實現國家的統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武力方式。用和平方式,可以避免戰爭帶來的社會動蕩。“一國兩制”明確了港澳臺地區在統一國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這是顧及各方面利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最佳方式。第二,兩岸統一后,臺灣可以保留原有的社會制度不變,高度自治。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不變,他們的切身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臺灣經濟將真正以祖國大陸為腹地,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臺灣同胞可以同大陸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4.正確理解特別行政區的政權性質(1)特別行政區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國法律規定,特別行政區直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2)特別行政區又不同于其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特別是它的社會經濟制度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制度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它的政權也就不具有人民民主專政的性質。(3)特別行政區的社會政治制度又根本不同于原有的殖民統治(指港澳)。因為中國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這里當然不存在政治制度上的延續性。(4)特別行政區的政權也不同于西方國家的那種資產階級專政。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專政把勞動人民排斥在政權之外,而我國的特別行政區政權則包容極其廣泛。它包括工商、金融、勞工等各階層的代表,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特別行政區政權屬于資產階級民主范疇,同時又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中的一個地方政權。(5)特別行政區政權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政權。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港人治港的標準必須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未來香港政府的主要成分是愛國者。”這就清楚地回答了特別行政區的政權性質問題。綜上所述,特別行政區政權是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內的一個特殊的地方政權,它不同于內地的人民民主專政,也不同于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專政,它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政權。●誤區警示1.區分香港、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解析:前者是收回主權,回歸祖國的問題,回歸前由中英、中葡協商解決。后者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國勢力不準干涉。我國在臺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以“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作為促進統一的方針,但也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2.正確認識外交權與外事權解析:(1)不同點:二者的含義不同。外交權是指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門和外交代表機關擁有的外交職權的總稱。而外事權是指中央政府依法授予本國某地區所擁有的與外國某地區進行經濟、科技、文化、外貿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的權力。二者行使權力的主體不同。行使外交權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如我國的外交權屬于中央政府。而行使外事權的主體是地方,如香港、澳門享有一定的外事權。二者的性質不同。外交權屬于政治性事務。外事權屬于非政治性事務。二者代表的利益不同。外交權代表的是國家利益,具有全局性和整體性。而外事權代表的是地方利益,具有地方性和局部性。二者的地位關系不同。外交權在對外活動中處于領導、支配、主導地位。外事權則在對外活動中處于被領導、被支配地位。二者行使的時效不同。外交權具有經常性、連續性;而外事權是臨時性、偶然性的。(2)相同點:外交權和外事權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參與對外交往和合作的一種對外關系。●真題再現例題 (2009·上海單科,32,8分)3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我們制定和實施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在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1)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有關兩岸關系的重要文獻是什么?(2)推動兩岸關系發展,解決臺灣問題,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什么方針?(3)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發展取得新進展,請就此舉出2例。答案:(1)《告臺灣同胞書》(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3)舉例須反映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的新進展。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時政知識的了解和記憶。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