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事物發展的趨勢●考點突破1.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新事物必定能夠戰勝舊事物。原因是: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它成長壯大。第二,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第三,在社會領域里,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在這三個原因中,要注意:第一,第一個原因是最根本的。正因為新事物符合規律,才顯示出其生命力和優越性,才最終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第二,第二個原因表明了新舊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吸取”、“發揚”表明了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系;“拋棄”、“增添”反映了新舊事物之間的區別,表明了發展。第三,第三個原因往往限于“社會領域”,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2)事物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是:第一,新事物的成長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第二,舊事物決不會自行消亡,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地位,它總是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長壯大。這在社會歷史領域中表現尤為明顯。第三,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人民群眾對新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理解這個問題要注意:第一,在新舊事物的斗爭中,新事物不一定占優勢。因為新事物剛出現時力量比較弱小,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第二,新舊事物的斗爭往往比較殘酷,尤其在社會歷史領域。因為舊事物為了維護自身地位,總是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3)前進性與曲折性往往不能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關于這個問題應注意:第一,前進性是就事物發展的趨勢而言的,曲折性是就事物發展的道路、途徑而言的。第二,我們所說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是指它的“總方向”,而不是指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所謂總方向,是指事物發展全過程的方向,事物發展的總體方向和總的趨勢。至于事物發展中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則既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但這只是暫時的,它終究改變不了事物向前發展的總趨勢和總方向。(4)學習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第一,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二,要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2.內因和外因、量變和質變、前進性和曲折性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內因和外因、量變和質變、前進性和曲折性分別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三者構成了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主要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而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是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過程,其中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經過一個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的過程。量變階段矛盾統一體還未解體,而一旦統一體瓦解,新事物代替了舊事物,則事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可見,不管是量變,還是質變,都離不開內因和外因,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正視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統一具有暫時性、有條件性,而斗爭具有絕對性、無條件性,因而新事物產生、舊事物滅亡具有必然性,新事物發展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折的。由此可見,對立統一觀點是唯物辯證的根本觀點。3.發展的實質與發展的總趨勢(1)發展的實質是指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和變化,即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我們必須把握發展的實質,不能把任何變化都看成是發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進的和進步的變化,才是發展。(2)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是指事物發展全過程的總體方向和總趨勢,而不是指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至于事物發展中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則既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但這只是暫時的,事物向前發展的總趨勢是任何力量也改變不了的。新事物最終必定戰勝舊事物。(3)二者的聯系是:發展的實質構成發展的總趨勢,發展的總趨勢包含著發展的實質。(4)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我們要積極支持新事物,促成新事物的成長和壯大,推動事物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發展的總趨勢要求我們堅信前途是光明的。●誤區警示事物的前進性不能用直線表示,也不能用圓來表示。解析:事物的前進性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理解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時:一是不能用直線表示。因為其中不包含曲折性。否則就成了形而上學的“直線論”,即否認曲折性的觀點。二是不能用圓來表示,因為圓雖然包含了曲折,卻又否認了前進性,事物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只是舊事物的重復,實際上是否認了發展。否則,就成了形而上學的“循環論”。那么用什么樣的圖形表示才比較準確呢?一是上下波動的曲線,另一種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線,都可以表示事物的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運動,即前進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進。●真題再現例題 (2009·重慶)1978年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通過多次試驗、反復比較,經歷放權讓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階段,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鞏固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材料蘊涵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發展要經歷量的積累過程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③對社會關系的變革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④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要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生產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點評:本題應選A。國有企業改革經歷的不同階段體現了事物發展中的量的積累;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反復與最終結果體現了事物發展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故①②正確。③錯誤,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④錯誤,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是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完善而不是根本性變革。●考點突破1.唯物論與辯證法(1)唯物論研究世界是什么;而辯證法回答世界怎么樣。唯物論突出強調世界客觀實在性,而辯證法強調世界聯系發展的狀態和矛盾的核心。如事物是聯系的、發展的和充滿矛盾的,是辯證法的觀點;而認為聯系具有客觀性、規律具有客觀性和矛盾具有客觀性則是唯物論觀點。(2)任何哲學道理都包括原理和對應的方法論。不能認為唯物論是原理,而辯證法是方法論。辯證法的法是“法則”即規律的意思,而不是“辦法”的意思。2.如何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這兩對截然對立的觀點哲學中的這“兩個對子”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二者的區別是:它們所回答的是哲學中的兩個不同的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根源在于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的,都屬于唯物主義觀點;凡是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是世界本原的,都是唯心主義觀點。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根源在于對世界究竟處于怎樣一種狀態的問題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世界,屬于辯證法;采取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世界,屬于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也各有辯證的和形而上學的區別。二者的聯系表現在: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受到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影響和制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所以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因為:第一,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一般說來,首先需要解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然后才進一步解決這個世界的狀況怎么樣的問題。第二,如何解決世界的本原問題,規定了在解決世界的狀況怎樣問題上的方向。第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作為兩種思想觀點從來不存在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獨立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哲學派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具有影響和制約作用是因為客觀事物本身既是物質的,又是聯系的、發展的,正確地、如實地揭示世界的本質,不僅要堅持唯物的觀點,而且要堅持辯證的觀點。沒有辯證的觀點就不可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底,就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3.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存在著種種分歧,而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是根本分歧,這主要是因為: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即: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矛盾雙方之間的聯系。辯證法承認矛盾,就必然承認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聯系,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相反,形而上學否認矛盾,也就必然否認事物的普遍聯系,主張用孤立的觀點看世界。其次,它揭示了發展的源泉,即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所以,唯物辯證法必然承認事物的發展,主張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而形而上學由于否認矛盾,也就否認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只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它否認事物的內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于外力的推動。再次,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所以主張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否認矛盾,因而只能用片面的觀點去看問題。總之,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種種分歧,究其根本原因,關鍵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4.唯物辯證法關于發展的觀點(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發展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2)發展是指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3)事物的變化發展不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而是有規律的。(4)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5)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就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樣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6)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誤區警示辯證的唯物論與唯物的辯證法解析:第一,內涵不同。辯證唯物論是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學說,是關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學說,重點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唯物辯證法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重在回答世界怎么樣的問題。第二,二者所對應的哲學范疇不同。唯物論是與唯心論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法是與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三,二者的基本觀點不同。辯證唯物論回答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同時,意識對物質又具有能動作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是:世界是普遍聯系又是變化發展的,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并由此揭示了事物發展的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第四,方法論意義不同。辯證唯物論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和客觀要做到具體的和歷史的統一。唯物辯證法則要求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并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2)聯系第一,二者同屬馬克思主義哲學范疇。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二者相互滲透。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學說中,唯物論是基礎,辯證法是核心,認識論是靈魂,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充滿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關于辯證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論的基礎之上的。●真題再現例題 (2004·廣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的觀點,與“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反映了 ( )A.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B.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D.唯心論與形而上學的聯系點評:本題應選C。本題主要考查對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知識的理解。前一種觀點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后一種觀點反映了形而上學的靜止觀,故C為正確答案。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