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矛盾●考點突破1.全面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1)矛盾的含義: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叫做矛盾,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對立和統一或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所謂對立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分離的屬性、趨勢,即矛盾的斗爭性。“對立”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哲學上的“斗爭”,是對一切具體的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抽象和概括,是對一切具體矛盾斗爭的共性的反映,具有廣泛的意義,其內容十分豐富,具體形式無限多樣。因此,我們不能把哲學上講的對立、斗爭和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對立”、“斗爭”混為一談。政治上的“斗爭”只是矛盾斗爭中的一種具體形式。所謂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兩種情形:一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可見,“統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2)正確理解和把握矛盾含義,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沒有對立就沒有統一,沒有統一也無所謂對立。要在矛盾的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第二,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關系,既指事物內部存在的這種關系,也指事物之間存在的這種關系。存在于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或內因;存在于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或外因。第三,不能把哲學上講的辯證矛盾同邏輯矛盾混為一談。哲學上的矛盾是指辯證矛盾,它不同于邏輯矛盾。前者是指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后者是指人們在對事物認識時形成的既是又不是的思維混亂現象,違反了邏輯規則。2.如何理解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首先,統一離不開對立。第一,“依存”離不開“對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一方的性質依賴于另一方來規定,這就是平常說的“相比較而存在”。例如。,“上”的性質和“下”的性質是相互規定的;“大”的性質和“小”的性質是相互規定的。為什么“上”與“下”、“大”與“小”互相規定呢?因為上是與下對立的,大是與小對立的。上不會依存于大或小,因為上與大或小并不對立。可見,依存只是對立面之間的依存。第二,“轉化”離不開對立。矛盾雙方轉化都是向自己對立面的轉化。當我們說“上”轉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轉化成“下”。只有上下之間的轉化,絕無上與大或小的轉化。因為上與下是對立面,上與大或小不是對立面。其次,對立離不開統一。什么樣的東西才互相排斥呢?必須是具有某種共同的基礎、相互依存的東西,才同時呈現出排斥的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東西,那就意味著“徹底分離”、“毫不相干”,還談什么排斥呢?例如,正因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共同存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剝削,才有前者的被剝削,這兩大階級才是對立的,其利益要求是互相排斥的。而無產階級與奴隸主階級之間沒有依存關系,也就談不上它們之間的排斥、斗爭關系。總之,對立和統一密不可分。對立是統一中的對立,統一是對立面的統一。3.聯系、發展與矛盾聯系、發展、矛盾三者有密切聯系:聯系的本質內容是矛盾,發展是由聯系引起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聯系即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聯系,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聯系即事物的外部矛盾雙方的聯系,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就是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觀點。●誤區警示1.辯證矛盾不同于邏輯矛盾解析:不能把哲學上講的辯證矛盾同邏輯矛盾混為一談。哲學上的矛盾是指辯證矛盾,它不同于邏輯矛盾。前者是指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后者是指人們在對事物認識時形成的既是又不是的思維混亂現象,違反了邏輯規則。2.不能把日常生活用語中的矛盾等同于哲學上的矛盾解析:日常生活用語中的矛盾與哲學意義上的矛盾既相區別又相聯系。日常生活中矛盾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些沖突和分歧。哲學意義上的矛盾則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哲學意義上講的矛盾的對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哲學意義上講的矛盾的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斤、相互分離的意思,是對一切具體矛盾斗爭的共性的概括與反映。可見,哲學意義上講的矛盾包含了日常生活用語中的矛盾,但決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真題再現例題1 (2007·重慶卷、38)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錯位,為提升城市形象,忽視民生問題,要建“無攤販城市”。目前,上海的無證攤販約5萬個,上海市政府經調查研究,一改往日對馬路攤點一律封殺的做法,出臺《城市設攤導則》,規定:部分市區路段經市民同意,便可設置部分便民攤點,政府頒發臨時許可證,這既可擴大就業,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規范城市攤點管理。運用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塑造城市形象與解決民生問題的關系。答案: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②攤點問題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問題,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與解決民生問題存在一定對立。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與解決民生問題存在統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須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民生問題的解決也要有利于維護和塑造城市形象。③在二者關系問題上,應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將塑造城市形象與解決民生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考點突破1.矛盾普遍性原理(1)原理內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就是事物,就是運動,就是思想,就是問題,世界就是由矛盾組成的。(2)方法論意義:對任何事物,在任何時候,都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點論。(3)反對錯誤的傾向:反對一點論、片面性、絕對化的觀點。(4)實際運用: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的關系、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等。(5)對于矛盾的普遍性,要注意:第一,“事事有矛盾”是說每一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就是事物,就是問題,就是世界。第二,“事事有矛盾”不能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矛盾,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共處于一個統一體時,才構成矛盾。第三,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等于說人們對各個領域中的矛盾都揭示無遺了,都能做出科學分析了。(限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限于人實踐和認識的范圍。)這并不等于說,這些領域里的事物不包含矛盾。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具體矛盾作出科學解釋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2.對兩點論的理解:(1)兩點論即“全面的”看問題。不能把“全面”看成“整體”,也不能把“片面”看成“部分”。(2)不能把“兩點論”簡單化。即不能把“兩點論”簡單地理解為“優點”與“缺點”,它們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事物的兩點論是我們觀察事物的兩點論,在哲學上具有廣泛的意義。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兩點,但不同事物所包含的兩點是什么都需要我們去具體分析、考察,決不能以某一事物的具體的兩點來代替一切事物所包含的兩點。●誤區警示1.矛盾越少越好解析:矛盾具有客觀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滅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觀的。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因此,就事物發展來說,不能以矛盾的多少為標準來判斷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發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來衡量好壞,不能一概認為矛盾越少越好。2.對于矛盾的普遍性要注意劃清幾個界限,以免陷入誤區。(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解析:“事事有矛盾”是說每一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而不是說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未處于統一體中,就不構成現實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時,才能構成矛盾關系。(2)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了。解析:一般來說,處于動態中的、較為激化的矛盾,人們往往易于覺察,而事物處于相對靜止時的矛盾或處于緩和狀態中的矛盾,需要通過思維才能認識和把握。例如人在熟睡時有沒有矛盾?●真題再現例題 (2008·江蘇)右邊的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要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B.要堅持運動的觀點C.要堅持全面的觀點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點評:本題應選C。解答本題要求我們全面把握漫畫反映的信息。首先從畫面上看,漫畫中的主人受到了保鏢嚴密的保護,但是卻忽略了腳下敞開的井蓋,這諷刺了生活中有人看問題不能統籌各方的現象,故C符合漫畫的中心意思。A、B、D都不能反映漫畫的思想。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