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發展的狀態●考點突破1.全面理解量變和質變的統一(1)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指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它不影響事物的相對穩定性,不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體現了事物的連續性。質變是指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它是事物漸進過程的中斷,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從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體現了事物的非連續性。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了度就是質變。事物變化是否超出度,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2)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做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生。把握這一問題要注意:第一,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發生質變。第二,量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數量的增減、程度的變化、大小的變化、速度的增減、規模的變化、結構的變化、排列順序的變化等,都是量變。第三,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加或減少達到一定程度時,引起質變;一種是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第四,量變的趨勢有兩種,既有上升的變化,又有下降的變化。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說明量變不斷積累著破壞事物的質的因素和力量,一旦超過度的界限,必然發生質變。這里要注意兩點:第一,“必然結果”不是可發生、可不發生的,而是必然要發生,即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一定會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第二,并非有量變就一定有質變,只有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范圍和限度時,才會發生事物性質的變化。量變引起質變是有條件的。總之,質變體現和鞏固著量變的成果,只有質變才能使量變得以完成;質變還引起、促進新的量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質的基礎上發生新的量變。(3)一次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不等于事物變化發展的終結。事物的變化發展,是一個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的循環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過程。這里應注意:第一,“循環往復”并非簡單地重復;第二,這種變化永不停止,是一個無限的過程;第三,這種變化呈現出發展的趨勢,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2.變化、質變、發展(1)質變是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是由一種性質的事物向另一種性質的事物的根本轉變。變化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性質的改變,側重于強調運動中所發生的狀態乃至性質的改變。發展是指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2)事物的質變一定是一種變化,但變化不一定是質變,量的變化只有達到一定程度,引起事物根本牲質的轉變才會形成質變。(3)事物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來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但事物發生質變不一定意味著實現了發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的。(4)發展是一種變化,但變化不一定是發展。3.正確認識量變和質變形式的多樣性(1)量變的多樣性一個事物具有多種多樣的量,量變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從引起質變的角度分析,量變形式基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數量上的增減引起質變;另一種是由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而引起的質變。后一種量變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它廣泛存在于現實生活各個領域。(2)質變的多樣性每個事物都具有不同的質,因而質變、飛躍的形式也是千差萬別的。從質變過程中對抗與非對抗角度看質變形式可劃分為:爆發性飛躍和非爆發性飛躍。量變和質變的多樣性,說明在現實世界中,量變和質變以及二者的關系,其具體表現是豐富多彩的。●誤區警示1.質變就是發展,只有質變才有實際意義解析: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認為“質變就是發展”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向前、向上的變化;一種是向后、向下的變化。只有向上的、向前的質變才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才是發展。也不能認為“只有質變才有實際意義”,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沒有質變也就沒有發展。因此,對事物的發展,量變和質變同樣有意義,我們不能只強調一點。2.質變根源于事物的內部矛盾,量變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解析:質變是由于矛盾雙方的斗爭使它們的力量增減和地位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導致雙方依存關系破裂、統一體瓦解,從而事物的根本性質發生變化;量變是矛盾雙方的斗爭引起它們在力量上的增減,這種變化是在統一體內部進行,還沒有引起矛盾雙方依存關系的破裂和統一體的瓦解,事物的根本性質未變。但無論是質變還是量變,都根源于事物的內部矛盾,當然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及其作用,將其割裂開來是錯誤的。3.量變相加等于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原因解析:上述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量變是指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它不影響事物的相對穩定性,不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質變是指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它是事物漸進過程的中斷,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從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由此可知,量變的相加還是量變,而不是質變,因為事物的根本性質并沒發生變化。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的變化發展既離不開事物的內部矛盾,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和質變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雖然,沒有量變也就不會有質變,但量變不是質變的原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真題再現例題 (2009·全國Ⅱ)美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到涼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變化,卻沒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青蛙效應”說明的關于事物發展狀態的哲理是 ( )①事物變化發展的實質是引起質變的量變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③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點評:本題應選C。事物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故①錯誤。量變是不顯著的變化和運動,不是無形的,質變是量變達到一定條件的結果,而不是質變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故③錯誤理解了質變與量變的關系。●考點突破1.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當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2)方法論意義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質的飛躍。世界觀 方法論 具體要求由于量變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質 堅持適度的原則 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反對不顧分寸、盲目亂干的思想和行為。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來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 不失時成飛躍機地促 要果斷地、不失時機地突破其范圍和限度,積極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反對的錯誤傾向——瞻前顧后、畏縮不前,貽誤時機。世界觀 方法論 具體要求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量變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可以引起質變。 要重視量的積累 要重視量的積累,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要學會優化結構。2.既要堅持“適度原則”又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1)“適度原則”和“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能割裂二者,二者的共同理論依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根據質與量統一的原理,量變引起質變的原理提出的基本思想方法。(2)哲學上的“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圍的哲學范疇。在一定范圍和限度之內的量變并不影響事物的存在,不會改變事物的性質,量的變化只有超過一定的范圍和限度時,事物才會發生質變,由一事物變成它事物。一般說來,量變是個過程,質變需要量變這個過程的積累,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即堅持“適度原則”。但是質變是事物的突變,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顯著的變化,為此要不失時機,突破其范圍和限度,“促成飛躍”,實現事物的質變和發展。(3)適度原則是需要保持質的穩定,在原質基礎上把握事物的量變;促成飛躍是需要突破穩定,是促成質變提出來的。二者是根據不同的客觀需要提出的命題,既可以視具體情況單獨運用,又是相互聯系的。●真題再現例題 (2008·全國卷Ⅱ,30)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中施肥燒水全憑經驗和感覺。某教授對傳統經驗進行系統分析,去偽存真、總結概括,研究、開發出“基于模型的精確作物管理技術”,指導農民定時定量科學種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產增收的顯著成效。定時定量科學種田取得了顯著成效,說明 ( )①量的積累必然推動事物的發展 ②量的積累不一定引起質的變化 ③適度量變才能推動事物發展 ④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點評:解答本題要抓住關鍵詞“定時定量”,“定量”意味著“過量”或“不足量”都不利于事物的發展,體現了要堅持適度原則,③正確;“定時”表明量變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有利于事物的發展,④正確;①錯誤;②不符合題意。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