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考點突破1.正確認識“一切從實際出發”(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我們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為。(2)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3)為什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重要意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這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4)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第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事物是在一定的時空中運動著的事物,因而,從實際出發只能從具體的變化著的實際出發。第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全面、辯證地認識客觀實際。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根據這些事實來制定主觀的東西。客觀實際往往是許多事實的總和,如果只以個別事實為出發點作判斷、去行動,那并沒有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客觀實際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抓住一個方面,即使這個方面是實實在在的事實,也沒有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因此,我們要全面地把握實際,而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實際;客觀實際是變化發展的,要從實際出發,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情況,也就是要把握發展著的實際。第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就要反對主觀主義。在實際工作中,主觀主義有兩種表現:一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二是經驗主義。主觀主義者的主觀認識脫離當時當地的客觀實際,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第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童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2.如何認識“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符合當地的實際。不同的國家、地區、事物是有差別的,人們的主觀認識要著眼于這些“不同”之處,從各地的“不同”之處的實際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這就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統一。“歷史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符合當時的實際。同一個國家、地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情況,只有從隨時變化著的情況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這就是主觀與客觀歷史的統一。總之,事物是在一定的時空中運動的事物,運動著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是空間和時間。因而,任何客觀實際都是當時當地的實際,是具體的歷史變化著的實際。因而,從實際出發就只能從具體的歷史變化著的實際出發。承認“具體的統一”,是唯物論的觀點;承認“歷史的統一”,是辯證法的觀點;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才是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結合起來。3.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1)區別:教條主義的出發點是書本上的個別詞句和結論、領導人的講話、上級指示等,不考慮實際情況,往往表現為不重視實際經驗的重要性;經驗主義的出發點是狹隘的局部經驗,往往表現為不重視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2)聯系:一是,二者產生的根源是相同的,實質上是唯心主義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表現;二是,二者的出發點都是從主觀出發,行為上都是不問具體情況,不從實際出發,主觀脫離當地的客觀實際,一刀切,瞎指揮,都是主觀主義的工作和思想方法;三是,二者的結果相同,都必然會給工作帶來損失甚至失敗。●誤區警示1.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實事求是解析: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既有聯系,也有區別。(1)二者的區別:第一,兩者的含義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我們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為。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方向,做到按規律辦事。第二,依據的原理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要求;實事求是是客觀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原理的要求。(2)兩者的聯系: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二者精神實質是一致的,都要求我們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2.正確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關系解析:(1)二者的區別:第一,含義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具體分析矛盾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第二,依據的原理不同。從實際出發的理論依據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屬于辯證的唯物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依據是矛盾的特殊性,屬于唯物的辯證法。第三,著重點不同。從實際出發,強調主觀符合客觀,反對主觀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強調矛盾各有特點,反對一刀切。(2)二者又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實際情況,認識符合客觀實際,都要求我們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相統一。●真題再現例題 (2009·四川文綜,35,4分)2008年11月,成都市政府決定,從2009年1月起,返鄉農民工等三類人員可一次性申請領取價值500元的就業培訓券。持券人員可自主選擇各類職業技能定點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政府為此拿出7500萬元,惠及群眾15萬人,培訓后的就業率將達到60%以上。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②堅持量變和質變的統一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④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點評:針對三類人員就業難這一實際問題,政府從實際出發,對三類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就業問題,③入選。政府提供培訓是外因,勞動者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是內因,二者結合,才能有效解決就業難的問題,①入選。②④與題意無關。故選B。●考點突破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最重要的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找出自己的前進道路。1.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基本國情的意義在于:正確認識和把握基本國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科學地制定和堅定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3.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就要學習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要了解我們的現實,要把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切實放在中國國情上。把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切實放在中國國情之上,對青年學生來講,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只有了解國情、立足國情,才能深刻理解黨的基本路線,正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只有了解國情、立足國情,才能增強歷史責任感,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了解國情,才能較好地思考和處理自己遇到的社會問題。●真題再現例題1 (2005·政治、廣東、20)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正確分析國情,作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以下正確的認識是: (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一切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出發得出的科學論斷B.社會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初級階段就是社會主義必然經歷的低級階段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一切從我國生產力狀況的實際出發得出的科學論斷D.事物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具有普遍性意義解析: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主觀的東西,所以不能把它當作出發點,所以A錯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社會主義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這是我國的國情,故B錯誤。C項正確,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D錯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每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必經階段,所以不具有普遍意義。答案:C●考點突破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對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哪個是第二性的不同回答,即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個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2)唯物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都屬于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有三種基本形態:第一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它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具體形態。第二種,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它把世界的本質歸結為質量相同的又不可分割的原子。第三種,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認為整個世界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3)唯心主義凡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都屬于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第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它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自我意識。第二種,客觀唯心主義,它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種意識,即“客觀精神”。(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大對立的哲學派別,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這種對立既有認識上的根源,也有社會根源。科學和實踐的發展,都證明了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唯心主義的荒謬性。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我們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反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2.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比較比較 舊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共同點 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不同點 世界的本質 具體物質形態;自然科學中的物質概念。 物質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只承認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兩者是辯證關系。比較 舊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點 歷史觀 歷史唯心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 只強調解釋世界 強調解釋世界,又強調改造世界,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3.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是與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派別。它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上,主張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即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主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人的思想不是對外界事物的反映,而是人頭腦里所固有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只存在于人的感覺和意識之中,都不能離開人的感覺和意識而存在。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世界以前,存在著某種不依賴于物質、不依賴于人類和人類意識的“理念”或“絕對精神”,并把這種虛構出來的“理念”或“絕對精神”說成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世界不過是這種神秘精神的產物和表現。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把某種精神性的東西視為脫離并先于物質世界和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并把它當作世界的本原。(1)三者的區別:第一,唯物主義是相對于唯心主義而言的,它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它是對所有承認這一基本觀點的哲學流派的總稱。第二,機械唯物主義雖然承認物質決定意識,但否定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同時在社會歷史領域則往往表現為唯心主義。因而它是不科學的,是不徹底的唯物主義。第三,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基本觀點的基礎上,還承認意識又具有能動性,承認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反作用,特別是認為人類社會在本質上也是物質的,因而它是辯證的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2)三者的聯系:第一,它們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都是與唯心主義根本對立的。第二,從外延上看,唯物主義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誤區警示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與“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二者不能等同起來解析:通常說的“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命題,它是指: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是對實際存在的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正確揭示。哲學基本問題所說的“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的本原,哪個決定哪個;二是,意識能不能正確的反映物質,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客觀存在。對這兩方面的正確回答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可見,這里所回答的第二個內容,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把哲學的基本問題說成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2.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唯物主義是正確的解析: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首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只能在“物質與意識”這一哲學基本問題范圍內運用,即唯物主義正確地認識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而唯心主義則錯誤地認為“意識先于物質而存在,意識決定物質”。說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只能就其根本觀點在認識論的意義上才能成立。超越這一范圍,認為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是沒有意義的。其次,正確與錯誤都只是相對的,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無論是唯心主義還是以往的唯物主義哲學都有不科學的一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就其根本觀點來說是正確的,但它把具體的物質當成世界的本質,則是錯誤的。●真題再現例題 (2007·廣東文科基礎15)黑格爾認為,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整體上看,黑格爾哲學體系屬于 (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C.形而上學 D.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解析: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世界以前,存在著某種不依賴于物質、不依賴于人類和人類意識的“理念”或“絕對精神”,并把這種虛構出來的“理念”或“絕對精神”說成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世界不過是這種神秘精神的產物和表現。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范疇,故應選B。答案:B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