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第4課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4.1夯實法治基礎 單元 二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九學習 目標 認識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義;知道如何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梳理我國的法治進程,培養搜集整理的能力;總結出法治發展的規律,增強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后的法治進程,理清法治進程的脈絡,增強自己的法治意識;自覺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重點 法治的意義難點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課本活動《運用你的經驗》的四個圖片,看圖思考:在這些公職人員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證社會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師總結:法治。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法治的話題。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設計問題 讓學生知道是法治的力量講授新課 一、選擇法治道路通過上面內容師生共同總結法治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并通過觀看視頻《法治呵護青少年成長》強化法治對青少年的呵護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亞里士多德與商鞅兩人的名言分析法治的兩層意思:良法與善治(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程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的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三)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探索課本P46相關鏈接比較人治思維與法治思維的不同:探索: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漸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專制制度。變法改制,成為救亡圖存、國家振興的必然選擇。直到新中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黨和政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努力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進程。法治道路的選擇觀看視頻《法治道路的選擇》師生總結法治的意義:(1)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二、描繪法治藍圖(一)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觀看視頻《繪就法治藍圖》并參考課本P48相關鏈接師生總結:(1)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高度重視法治建設(2)十五大,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國家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3)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國法治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繪就了中國法治新藍圖(二)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展示課本P49相關鏈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的要求: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觀看視頻《走法治道路》師生總結: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三、鞏固提升:單項選擇題:1.據報載,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抱有“權大于法”心態、享受權大于法之“福”的基層官員依然并不鮮見。這警示我們( )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然任重道遠②法治與人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③法治不僅要有良法之治,還要求實行善治④要科學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________有機統一,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A.中央領導、政府主導、全民參與B.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C.依法治黨、依法治國、依法治軍D.全面從嚴治黨、公平正義、人民當家作主 自主思考后,表達自己觀點。 學生自主思考后,表達自己觀點。 學生自主思考后,表達自己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交流探討總結觀點 教師分析問題,師生共同解答問題。 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意識到我們生活影響 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想去了解法治。 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法治道路的進程 讓學生體會到民主決策的要求 讓學生知道美好的藍圖 讓學生思考如何去藍圖的實現 學生思考堅持法治道路的重要性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能提升。 課堂小結 鞏固,理順總結。 讓學生能結合當前形勢,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板書 4.2夯實法治基礎法治對人們生活的意義法治的地求:良法與善治的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知識點能清晰明了,便于掌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2張PPT)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P44 一、 選擇法治道路P45法治 法治與我們息息相關!呵護著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亞里士多德P45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商君書·定分》P45、46 (一)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 ①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②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法治要求 理 解良法 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的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主張人(或權)高于法按個人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個人意志為最高權威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不同法律是治國理政基本依據把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以法律為最高權威P46P47(二)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探索 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P44、47 (1)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三)法治的重要性 二、描繪法治藍圖 繪就中國法治新藍圖(一)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P49全國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共同推進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P49(二)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P50(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本質特征有機統一(二) 單項選擇題 1.據報載,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抱有“權大于法”心態、享受權大于法之“福”的基層官員依然并不鮮見。這警示我們( )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然任重道遠②法治與人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③法治不僅要有良法之治,還要求實行善治④要科學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A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________有機統一,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A.中央領導、政府主導、全民參與B.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C.依法治黨、依法治國、依法治軍D.全面從嚴治黨、公平正義、人民當家作主B4.2夯實法治基礎1.法治對人們生活的意義2.法治的地求:良法與善治的理解3.法治的重要性4.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5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夯實法治基礎.doc 4.1夯實法治基礎.ppt 法治呵護青少年成長.mp4 法治道路的選擇.mp4 繪就法治藍圖.mp4 走法治道路.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