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教學前的設計一、設計依據(1) 客觀依據1、 課標要求解析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2、 教材內容1 特點:從內容設置看:本節課內容是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文化發展中的第一框《傳統文化的繼承》。本節課共設置了三個目,即傳統文化面面觀、傳統文化在今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三目之間邏輯性強,條理清晰。通過展示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并對它們加以歸類,在這個過程中結合四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并輔之以一系列生動活潑的圖片讓學生有探究的源頭,讓學生在快樂中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然后通過傳統思想中的“和”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和”的比較以及名人名言的理解得出傳統文化在今天所呈現的特點和作用。這樣自然過渡到第三目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和具體要求。因而整節課內容顯得嚴謹、水到渠成。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教師的教學規律。從本節課的地位看:本節課核心在于怎樣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這對于本單元的主題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來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沒有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就沒有文化的繼承,而文化的創新正是在傳承中實現的。從新課改的設計內容來看:從本節課共有5個探究活動,其中抱括8幅彩圖。還設有一個相關鏈接,一則名人名言。這些設計都是為符合新課改的"三維目標"要求而設置的,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2 重點: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3 難點:在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現象中如何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 如何將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尤其是體現民族精神的傳統文化與時尚有機結合3、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ppt) 音樂(黃梅戲《對花》) 資料(二)主觀依據1、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識記傳統文化的繼承在現實生活中的四種表現理解傳統文化在今天所表現出來的特點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及具體要求②能力目標:繼續增強透過現象認識共性的能力;對生活中的文化現象的觀察和總結能力;不斷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化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和熱愛,培養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2、教學方法①教法: 引導法、啟迪法、互動法、總結歸納法、分析闡述法②學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3、教學模式導入、創設情景、探究學習、歸納總結、鞏固訓練二、設計理念本節課主要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學習的熱情、有學習的源動力;力求讓學生合作學習,有學習的方法、有學習的合作者與支持者;探究學習,有學習的潛力、有可持續學習的資源。總之,讓學生既有學習的沖動、又有學習的過程、還有學習的成功和不斷學習的持續性。三、過程設計上課之前,播放音樂《對花》(展示幻燈片1)導入:同學們,我記得上節課我留給大家一個課外任務,那就是查找中國古代一首描寫春節一種風俗的古詩,有誰查到了的?(學生回答)這首詩中的名句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它描繪了咱中國人一種傳統的文化風俗,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今天,我們仍然能感受到“新桃換舊符”的文化痕跡。這就與我們今天的主題: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發展》中的第一框《傳統文化的繼承》有關。新授:舉世皆知,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千年悠遠文化歷史的古老民族。我們的傳統文化俯拾皆是。比如今年夏天的2008奧運會開幕式上就為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道道豐盛的中國傳統文化大餐。(展示幻燈片2:盤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你知道在開幕式中展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的小組長下座位收集你們這一組的關于這次盛會中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稱,然后由小組長代表你們這一組念念,讓我們共享,我們看哪個小組收集的最全面.(學生合作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適當總結)(展示幻燈片3:有關中國針灸、古代建筑、戲曲、書法的圖片)這是我給同學們準備的幾幅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圖片,大家能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教師展示,學生一齊回答,教師作適當延伸,如明清樓臺,南朝時就出現了,詩人杜牧曾寫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等)這些傳統文化還僅僅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我們卻可以通過對它的共同點總結,找到傳統文化的一些共同之處。(展示幻燈片3:說說看:你覺得這些傳統的國粹有哪些共同之處)下面我們再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每大組推選一位書記員,負責登記你們這組討論的結果,并把大家的成果在黑板上用精簡的語言寫一寫,我們看看每組的總結各有何特色?(學生討論,上黑板記錄)(教師總結,特別要從時間,特色上總結)實際上,這些共同點已經從過去、現在及屬性中指出了傳統文化的含義(展示幻燈片4: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1. 傳統文化的含義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我們今天所享有的文化可謂色彩紛呈,交相輝映,而這么多豐富文化的積累正是在我們祖祖輩輩世代繼承中形成的,可見,文化的繼承在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展示幻燈片4)。那么,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面來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呢?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快速粗讀課本39頁至41頁的內容,找到答案。(學生閱讀)(學生回答,教師同時展示幻燈片4)(展示幻燈片5)我們來判斷一下這些圖片,各應歸屬哪一方面。(展示幻燈片6、7、8)然后,我們圍繞這幾個具體方面進行一個探究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來感受傳統文化是如何繼承的。(展示幻燈片9)每大組完成兩個大問題,采取書記員抽簽的方式,然后大組內部再具體分工,最后,每大組推選兩位代表發言,看誰的發言更精彩,能贏得更多的掌聲。(學生抽簽,分工,討論,發言,教師適當點評)(教師有意將與傳統思想有關的點評放在最后,便于過渡)是的,中國古代產生過許多光照古今的大思想家,他們的很多思想觀念至今影響著人們大到治國安邦,小到人際交往、日常習慣。比如我們常德市正在努力爭創的“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就鮮明地提出“德行天下,和諧奮進”“德是城市之魂、是立身之本”,這與中國古代孔子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展示幻燈片10)今天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孔子思想在閃爍,但又不是儒家思想的照搬照抄。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42頁第一自然段的相關內容回答。(學生準備)(學生回答)(展示幻燈片11傳統文化在今天(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那么,傳統文化在今天除了這一特點外,還有沒有其它的特點呢?(展示幻燈片12),奧運會會微設計圖,現在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小小的奧運會會微中蘊含了哪些中國元素的文化,又意寓著什么?(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并展示參考答案)總的來說,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和中國積極向上、健康進取的精神。(展示幻燈片13小詩《鄉愁》)這是我為同學們準備的一首小詩,請一位同學有感情的讀一讀。(學生讀)從一枚小小的奧運會會微和一首小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因而(展示幻燈片14)身為華人我們應為我們祖先為我們創造了這么多優秀的文化而驕傲。我們的祖先為我們所創造的這些文化在今天政治、經濟日益發展的時代,其作用是否一成不變呢?請一位同學談談(學生回答)通過剛剛與同學們一系列快樂的探究,我們知道了許多與傳統文化繼承有關的知識,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典范的儒家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甚至很多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求儒”,有的國家甚至興辦了孔子學校,請中國老師為他們講授儒文化。可是有人卻對此提出了疑義(展示幻燈片15 即興辯論正方:孔子是財富 反方:孔子是包袱)下面,我們舉行一個5分鐘的小型即興辯論賽(分正反方,學生準備約1分鐘,辯論)其實,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孔子是財富還是包袱,因為其思想中有我們今天仍認為是精華的,如(展示幻燈片16)也有我們今天很難接受的,如(展示幻燈片17),我們許多高校名校的校訓中也蘊含了豐富的儒家思想(展示幻燈片18)。因此,我們在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時要堅持正確的態度,請一位同學回答(學生回答,教師展示幻燈片19)。好,今天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一起討論了很多問題,請同學們回憶總結下,你覺得這節課主要有哪些內容,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在黑板上展示什么樣的板書呢?請一個同學上臺來在黑板上展示(學生寫,教師點評,完善)四、板書設計(在學生寫的基礎上完善成樣)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第一框 傳統文化的繼承一、傳統文化面面觀1、傳統文化的含義2、傳統文化的繼承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1)傳統習俗 (2)傳統建筑(3)傳統文藝 (4)傳統思想二、傳統文化在今天1、傳統文化在今天的特點(1)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2、傳統文化在今天的作用(1)順應社會生活變遷,起積極作用(2)一成不變,起消極作用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繼承傳統文化要堅持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2、具體要求五、訓練設計單項選擇題1、下面哪些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C )①湘西的吊腳樓 ②商品房中酷似樓臺的復式樓、樓中樓③常德步行街剪修整齊的盆景花卉 ④小明每天練習的隸書字貼⑤桃花源人民喜歡在來客后擺上豐盛的擂茶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2、下面哪項屬于傳統文化(D)A、880表示“再見” B、青年男女在公園約會C、朋友用短信問候 D、中秋節家人團聚3、過去人們講穿暖吃飽為富足,現在人們把吃穿的品位看得重要,這表明(C)A、人們不太務實了 B、經濟發展了,人們不再重視吃穿了C、人們的飲食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豐富D、國家比過去更關心人民了4、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神舟五號,六號,七號,中國人正把神話變成現實,這反映了(B )A、中國的傳統文學導致航天技術的飛速進步 B、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人們探索的源動力 C、我們要把傳統文化變成現實D、傳統文化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比擬的六、教學資源鏈接1、ppt課件2、中學政治(文化生活)教學參考3、中學政治課程標準教學后的反思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總體效果很好,達到了教學前設計的目標,從我做為教者的角度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1、 不能過分拘泥于教材教材固然是教學的依據,但是我們不能過分拘泥于教材。既要以教材作為方向引導,在具體教學中,又應靈活處理,甚至可以適當取舍。只要有利于學生學習便可,只要學生愿意學習便可。比如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含義并沒有象傳統教法那樣死扣概念,而是采取學生盤點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教師所提供的圖片,然后學生討論共同點。教學中,我發現學生興趣濃,參與熱情高,其實,從學生能準確盤點奧運會開幕式傳統文化的實事已經暗示他們已經理解了什么是傳統文化,而至于含義的機械記憶此時顯得意義不大了,再通過對它們的共同點總結,我發現學生總結得很全面,甚至很有創新特色,這時學生已經既能理解又能記憶了,可謂“潤物細無聲”2、 難點的突破應打破常規,以學生為主體所謂難點,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學生由于其生活閱歷知識結構等原因而導致的難于理解,不會應用:二是對教師來說由于知識本身的深度和學生理解力的淺度而構成的矛盾難于協調。因而,歸結這兩方面的原因還是與學生相關的原因較多,而“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突破難點可試著一改過去教師娓娓道來,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甚至還有“不講還懂,越講越不懂”的局面。而應采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自己解決難點。比如本節課對于“如何感受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表現出來的繼承性”這個難點可謂面方而度深,我采取學生分組和內部分工的方式化解難點,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共享。結果,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常規,引經據典,聯系現實,在交流中解決難點,在探究中突破難點,收到了身臨其境的效果。3、 在新課改中,要合適地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新課改比過去更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內如何合適地處理“收”與“放”的關系,我想應是課改向前推動的一個助推器,而本節課我覺得在這方面也存在如何處理好“收”與“放”的問題。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