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解題技巧涪陵中學校 政治組 徐小松近幾年高考政治試題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以現實問題立意,依據教學大綱,但又不拘泥于教學大綱,重在考察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以學科內綜合為主,學科間綜合為輔。作為政治科的主觀試題,始終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面對主觀性試題,考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著邊際答不上要點或下攔河網,導致得分率低。針對這種情況,提高考生解答主觀性試題技能,對于政治科取得理想成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題目靈活,角度多變,非教材的簡單搬家。它和教材的關系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預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就要求考生要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關注熱點,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特別是加強訓練,培養解主觀試題技能。試題有式而無定式,答題有法而無定法。不同類型的試題總有一些基本方法和一般規律可循。解政治主觀性試題基本步驟如下:1、認真審題,準確把握題意和要求弄清題意和設問要求是正確解答的前提和關鍵。材料式論述題包括審事實材料和審設問兩個步驟。(1)審設問絕大多數考生總是先審材料后審設問,這樣,審完設問后還必須再審材料,實踐證明效果并不好。先審設問,在了解答題方向、角度和范圍后,帶著問題看材料,會做到有的放矢,可在審材料的過程中“折射”出解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在審材料的同時思想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審設問須注意以下事項:①弄清題目要求運用的理論知識范圍,限制性論述題一般都明確指定了知識的運用范圍;如,(2004全國卷I,39⑤)結合材料四,根據所學經濟常識指出東北經濟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要對策。擴展性論述題則不明確限定知識的運用范圍,但在帶著問題審材料的過程中就會根據對材料的分析找出范圍。②抓住設問中的關鍵詞、限定詞,如 “聯系‘一號文件’,運用所學經濟學常識分析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2004年,全國卷Ⅱ,38①)“材料一、二共同說明了什么”。在這里“分別”,“共同”就應引起注意。這樣才不會使回答的重心發生偏差。(2)審材料:①弄清事實材料共有幾層意思,讀懂每層的大意。有些題目提供的事實材料或引文沒有明顯標出段落或層次,考生須自己分出層次。②把審事實材料和審設問結合起來從每層材料中概括出隱含的觀點。這是后面組織答案要點,選擇合適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分析論證的客觀依據。③在此基礎上綜合歸納出各個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近幾年的高考,兩個論述題中一般都有一個圖表題,(2004年,全國卷Ⅱ,38)所限定的知識要求一般都是經濟常識的內容,所以特別介紹一下:首先,審設問,一般圍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①“是什么”,如設問:“上述兩個表各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上述兩個表分別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上述兩個表格之間有何聯系。”這樣了解了問題的指向性后,再審圖表,先分析,后綜合,就可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得出正確的結論。②“為什么”,如問:“你是否贊成這兩家企業的投資發展計劃 為什么 ”,這就需要運用課本理論知識加以分析解決。③“怎么辦”,要求考生結合題目所提供的具體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措施。如,(2004年全國卷Ⅲ,39③)根據材料三,談談當前發展我國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應采取什么措施。在審設問時要特別注意題目有無特殊要求,“結合材料三”即是特殊要求。再如,(2004全國卷Ⅱ,39⑥)根據所學經濟學常識,分析上述材料中發展電力工業的措施。“經濟學常識”,“上述材料”是特殊要求,因為發展電力工業的措施很多,在此它作了限制。因此,只有根據特殊要求作答,才能避免作答偏向。其次,審圖表材料:①審讀標題。一定要明確各圖表的標題,因為標題往往就是該圖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對理解圖表式材料的中心觀點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沒有標題,考生必須自己概括。②從橫向與縱向兩方面審讀圖表。通過對圖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綜合,把握其內在聯系,歸納出圖表的中心觀點或結論。③審讀圖表間的內在聯系。根據設問,通過對各圖表式材料的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找出其間的內在聯系。④審讀附注或注釋。附注或注釋是圖表式材料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忽略就不能把握圖表的中心觀點或不能揭示圖表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影響答題。⑤審讀設問和審讀材料相結合。根據設問所提供的“信息”,帶著“問題”審讀圖表式材料,使審讀材料更有指向性,更準確地把握圖表式材料的中心觀點。⑥理解特定年份的意義及其對準確把握圖表中心觀點的啟示。圖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義,須準確理解。如1978年標志改革開放的開始;1992年黨的十四大的召開,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特定年份所隱含的知識對正確理解圖表的中心觀點有重要的“信息啟發”意義。解圖表題思路可概括為:“四看三比一提煉”。四看指看圖或表的標題、看圖或表、看注釋或附注、看設問;三比指橫比、縱比、綜合比;一提煉指透過現象看本質。2、確定論據。審題主要是明確材料的中心觀點即論點,然后根據論點回憶教材及時政材料中與此論點相聯系的理論知識,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篩選”。從而確定答題所運用的理論知識,這是論證論點認識評析情景材料的理論依據。同時這一思維過程也反過來有助于準確閱讀材料,兩者起到互相“昭示”“印證”的作用。3、列綱目,巧構思。下筆答題前在草稿紙上列提綱,明確答題要點的主要內容、原理及層次的劃分,便于按邏輯體系答題,以保證答案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也不至于在答題時發生遺忘。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做耽誤時間,恰好是有效地節約時間、利用時間。4、認真組織答案基本理論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依據,所以要將其準確地表述出來。對材料的分析(特別是圖表題)要透過現象把握其本質。將基本理論與材料有機結合起來證明論點,用理論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論點。5、答題時避免理論材料相脫節的三種錯誤傾向:一是把題目提供的材料拋在一邊,漫天撒網,一味地堆砌理論,就理論而理論空談一番;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就事論事,缺乏理論依據;三是理論與材料相脫節,不能做到理論與材料的有機結合,造成理論和材料“兩張皮”的現象。當然,由于題目多樣,在回答問題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主觀試題的基本思路可概括為如下順口溜:“研究設問明關系,通讀材料抓主題,細讀材料分層次,活用歸納與演繹;根據設問找原理,理論實際要對齊,列出提綱再對照,語言規范有條理。”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