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激素調節12-1-1 垂體激素12-1-2 垂體與巨人和侏儒癥12-1-3甲狀腺的部位12-1-4甲狀腺12-1-5甲狀旁腺12-1-6胸腺12-1-7胸腺的功能12-1-8胸腺肽12-1-9腎上腺12-1-10胰島12-1-11常見的胰島疾病12-1-12什么是人工胰島12-1-13糖尿病12-1-14如何使用尿糖試紙12-1-15性腺垂體激素腦垂體分泌的多種激素的總稱。根據其發生和結構特點,垂體可分為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已知腺垂體分泌的七種激素:包括生長素、催乳素、促黑素細胞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卵泡剌激素及黃體生成素。其中后四種激素分別剌激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和性腺的活動。間接地調節機體的代謝或性功能。前三種激素分別促進機體的生長和發育,促進乳腺生長、發育、分泌乳汁,剌激黑素細胞從而加深皮膚的顏色。神經垂體分泌的激素有催產素和加壓素兩種(詳見“催產素”、“加壓素”)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分泌的激素均受下丘腦的調控。下丘腦分泌的某些肽類激素,作用于腺垂體細胞,促進或掏腺垂體激素的釋放和分泌,精確地控制腺垂體分泌各種激素的水平。神經垂體激素生物合成的部位在下丘腦,神經垂體僅起貯存與釋放激素的作用。當下丘腦產生抗伸尿素的神經核或其神經纖維病變時,由于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會引起機體產生尿崩癥。當腺垂體增生或腺垂體腫瘤時,腺垂體激素分泌過多,特別是生長激素病理性分泌過多,可引起巨人癥或肢端肥大癥,還可伴有其他內分泌障礙。在腺垂體損傷或病變時,出現腺垂體功能減退,各種激素的分泌減少,可引起垂體性侏儒癥,以及性腺、腎上腺皮質及甲狀腺等功能減退的綜合病癥,此時應補充外源性激素;對垂體腫瘤,常用手術、放射線或藥物進行治療。12-1-2 垂體與巨人和侏儒癥 人的垂體是控制人的生長發育的機關,如果垂體激素分泌出現異常,就會影響到人的發育,有些身材高大的巨人,就是因為垂體長瘤,導致分泌過量生長激素而引起的。巨人癥患者多有性發育不全的傾向,如不致料,通常在成年后不久死亡。原因是腫瘤越長越大,導致垂體受到破壞,使身體不能產生控制性發育及其他重要社管理活動的激素。俄那些身材異常矮小的侏儒(一般身高在1.2m以下的成人就是患了侏儒癥)大多數是因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造成的。有些侏儒癥患者除肢體和軀干特別短小外,其他一切都正常;有血則伴有身段比例不勻、性發育不全,甚至智力偏低等狀況。因為分泌功能不全而得病的侏儒,大都有性發育障礙,停留在發病時的水平,但智力一般都屬于正常。12-1-3 甲狀腺的部位在日常生活交談中,不少人不知道甲狀腺在身體的什么地方。甲狀腺的位置是在頸部前下方,后面是第六氣管環狀軟骨,前面是頸前肌肉群。人類甲狀腺在胎兒期就開始出現,胎兒出生后甲狀腺發育成為左右兩腺葉,連接兩個葉的中間部是峽部。在青春期甲狀腺發育成熟,甲狀腺的重量為15~30g,兩個葉各自的寬度為2~2.5 cm,高度為4~5 cm,峽部寬度2cm,高度2cm。女性的甲狀腺比男性的稍大一些。正常情況下,由于甲狀腺很小、很薄,因此在頸部既看不到亦摸不到。如果在頸部能摸到甲狀腺,即使看不到,也被認為甲狀腺發生了腫大。這種程度的腫大往往是生理性的,尤其是在女性青春發育期,一般不是疾病的結果,但有時也可以是病理性的。12-1-4 甲狀腺甲狀腺屬內分泌腺,位于頸部前下方氣管兩側,分左右兩葉,中間有峽部相連。正常人的甲狀腺重25g左右。甲狀腺外層被膜與氣管筋膜相連,吞咽時甲狀腺可隨喉上、下移動,所以檢查病人的甲狀腺時,需要病人作吞咽動作。正常的甲狀腺看不到摸不著。甲狀腺主要由甲狀腺腺泡構成,腺泡能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對于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重要,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分泌過多,可引起突眼性甲狀腺腫;如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腺素分不足,成人可出現粘液性水腫,小兒則出現呆小病。12-1-5甲狀旁腺甲狀旁腺是兩對扁橢圓形小體,顏色棕黃,形狀大小似黃豆,表面有光澤。腺體大小存在個體和年齡差異。在小兒時期體積較大。甲狀旁腺的數目和位置也有很大變化,通常有上、下兩對,均貼附在甲狀腺側葉的后面。上一對多在甲狀腺側葉后面的上、中1/3交界處;下一對常位于鍵狀腺先動脈附近。有時甲狀旁腺可埋于甲狀湘組織內,而使手術時尋找困難。 甲狀旁腺分泌的激素能調節體內鈣的代謝,維持血鈣平衡。分泌不足,或因手術時甲狀旁腺被切除過多時,即產生鈣的代謝失常,而導致手足搐搦癥。甚至死亡。功能亢進時則引起骨質過度吸收,容易發生骨折。 12-1-6 胸腺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緊靠心臟,呈灰赤色,扁平橢圓形,分左、右兩葉,由淋巴組織構成。青春期前發充良好,青春期后逐漸退化,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胸腺是造血器官,能產生淋巴細胞,并運送到淋巴結和脾臟等處。這種淋巴細胞對機體的細胞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能刺激胸腺生長,而性激素則促使胸腺退化。12-1-7 胸腺的功能近年的實驗證實,胸腺的功能較為復雜,除可產生參與機體細胞免疫反應的T淋巴細胞外,還具有內分泌功能,可分泌產生胸腺素和促胸腺生成素等具有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質。胸腺產生的胸腺素能使骨髓干細胞在胸腺內分化發育為成熟的T淋巴細胞,在經血液循環遷移到周圍淋巴器官,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如給去胸腺的動物注射胸腺素,則可部分的恢復胸腺功能。促胸腺生成素可促使包括胸腺本身在內的淋巴細胞分化為可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成份。此外,胸腺還可分泌產生其它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樣體液因子。12-1-8胸腺肽胸腺肽是胸腺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和多肽激素,能刺激T淋巴細胞的成熟,平衡和調節免疫功能,是一種與機體的細胞免疫有密切關系的激素。人到成年后,胸腺逐漸萎縮,胸腺素分泌急劇減少或缺失,此時為提高免疫功能減弱的機體,補充胸腺素是所必須的。12-1-9腎上腺腎上腺是人體的重要內分泌腺之一,位于腹膜之后,腎的上內方,與腎共同包在腎筋膜內。腎上腺左、右各一;左側者近似半月形,右側者呈三角形。腺的前面有不顯著的門,是血管、神經出入之處。腎上腺外包被膜,其實質可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皮質在外,呈淺黃色,由中胚層演化而成。髓質在內,呈棕色,與交感神經節細胞一樣,由外胚層演化而成。 腎上腺皮質可分泌多種激素,根據其作用主要分為三類,即調節體內水鹽代謝的鹽皮質激素,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的糖皮質激素和影響性行為及副性特征的性激素。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稱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能使心跳加快,心臟收縮力加強,小動脈收縮,維持血壓和調節內臟平滑肌活動,對機體代謝也起一定作用。12-1-10 胰島胰島是胰的內分泌部分,是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團,散布在胰的各處,胰島產生的激素成胰島素,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如胰島素分泌不足則患糖尿病。12-1-11 常見的胰島疾病胰島有多種細胞,分泌多種多肽類激素,胰島腫瘤除胰島B細胞的胰島素瘤引起低血糖癥外,其他的非B細胞腫瘤尚有:A細胞的胰高血糖素瘤、D細胞的胃泌素瘤及生長激素抑制激素瘤、E和C細胞的類癌瘤及舒血管腸肽瘤。胰島腫瘤的主要表現有:1)胰高血糖素瘤 多見于中、老年人,典型表現為糖尿病,伴游走性皮膚紅斑、舌炎、口腔炎、貧血、腹瀉、體重減輕、精神抑郁及靜脈血栓形成。2)生長激素抑制激素瘤 餐后腹脹、噯氣、嘔吐、腹痛、水瀉與脂肪瀉;可有膽石癥、輕度糖尿病。3)胃泌素瘤 多見于30-50歲,多以消化性潰瘍為主要表現。4)舒血管腸肽瘤 頑固的大量水瀉、脫水、手足搐搦、肌肉無力;少數患者有心力衰竭、尿毒癥或精神失常。12-1-12 什么是人工胰島?自1972年國外開始使用人工胰島至今,這一新技術在使用材料和操作工藝上又有新的迸展,除用于床房搶救的人工胰島外,還有體積小,可隨身攜帶的筆式注射泵。人工胰島是一種摹擬正常人血糖和胰島素之間的生理平 衡,根據血糖水平自動調節補充胰島素的機器,又稱胰島素泵,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閉環式人工胰島,另一種是開環式人工胰島。 開環式人工胰島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裝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電子計算機系統:醫生根據病人血糖濃度計算值確定輸注胰島素的數量和速度,調撥按鈕“指令”,再由電控系統控制輸注胰島素的劑量 、時間及速度。 (2)連續泵:按照電控系統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以一定的速度,注射一定數量的胰島素。 開環式人工胰島沒有血糖傳感系統,不能組成反饋回路所以稱為開環式。開環式人工胰島有較多品種。有連續靜脈注射的胰島素泵,有連續皮下注射的胰島素泵(CSII),有連續腹腔注射的胰島素泵,有多次皮下胰島素注射(MSII),有便攜式的(如筆式泵),還有埋藏式的(埋藏在腹壁皮下)。閉環式人工胰島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1)連續性自動血糖測定儀:這是血糖監測系統,它可以連續不斷地感知測定血糖水平,并將血糖信號轉變成電脈沖輸人電子計算機。 (2)電子 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可將輸人的血糖脈沖信號放大整理,然后將這些血糖數據按照已制定好的程序轉化為向體內輸注相應數量的胰島素的指令,并將這一指分傳達到胰島素泵。(3)胰島素泵:這是一個裝有胰島素的注射泵,胰島素泵按收計算機傳述的指令,并根據這一指令自動地向體內輸注計算機要求數量的胰島素,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這一工作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封閉的環式結構,故稱其為閉環式。閉環式人工胰島最大的優點在于它能最理想地完全摹擬人體內胰島B細胞的工作程字,迅速控制高血糖使之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且穩定性較好,血糖很少波動,這是一般的皮下注射治療所不能實硯的。此外,使用這一裝置還可迅速糾正血脂代謝索亂,這也是一般皮下注射療法所不能達到的。12-1-1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久病可引起多個系統損害。病情嚴懲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癥酸中毒等。 糖尿病主要臨床類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Ⅰ型)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發生于青幼年。臨床特點是起病急,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等癥狀較明顯,有發生酮癥酸中毒的傾向,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起病初期血中胰島細胞自身抗體陽性率高。口服葡萄糖胰島釋放試驗可見基礎胰島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島素分泌曲線低平,顯示胰島素缺乏。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Ⅱ型)也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于40歲以后中、老年。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臨床癥狀相對較輕或缺如。無酮癥酸中毒傾向,但在一定誘因作用下,也可發生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依賴胰島素,但在飲食和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欠佳時,或因并發癥和伴發病的存在,有時亦需要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胰島細胞自身抗體陽性。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可正常、輕度降低或高于正常。胰島素對葡萄糖刺激的反應可稍低、基本正常或高于正常,分泌高峰延遲。12-1-14 如何使用尿糖試紙由于尿糖試紙具有快速、方便和價廉的優點,通過尿糖試紙檢查,可實現病情變化的自我監控,所以越來越多的病人和家屬部已采用這種方法。下面講解尿糖試紙的使用方法。首先將尿搪試紙浸入尿液中,約一分鐘后取出,在1分鐘內觀察試紙的顏色變化,并與標準色版對照,即能得出測定結果。根據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試紙呈現出深淺度不同的顏色變化,因試紙的顏色變化各異,故得出的化驗結果也不一致,有陽性和陰性之分。如比色為藍色,說明尿中無糖,代表陰性結果,符號為(—):呈綠色,為一個加號(+),說明尿中含搪0.3%—0.5%;呈黃綠色,為兩個加號(++).說明尿中合糖0.5%-1.0%;呈橘黃色,為三個加號(+++).尿中含搪1%—2%;呈磚紅色,為四個加號(++++)或以上,尿中含糖2%以上。12-1-15 性腺生殖腺的內分泌組織男女不同。男性睪丸的曲精小管之間的間質細胞是內分泌組織,分泌男性激素,其作用是激發男性的第二性征出現,并與維持正常性功能有關。 在女性卵巢內的卵泡細胞和黃體產生女性激素。卵泡細胞產生的激素可刺激子宮、陰道和乳腺生長及出現第二性征。黃體的激素能使子宮內膜增厚,準備受精卵的種植,同時是乳腺逐漸發育,以備授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