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預習導學一、學習目標了解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理解聯系的含義和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說明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二、重點難點(加★)三、自主學習四、知識體系建構探究質疑1.聯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2.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4.聯系是客觀的,因此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5.部分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6.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及共性與個性的關系。練習反饋一、單項選擇題1.北極熊變瘦了!科學家說,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進入北極熊體內使其體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海洋冰面減少,北極熊要花費更多的能量獵食,這樣就限制了它的生長。下列選項中與“北極熊減肥”現象所蘊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 )①水集魚聚,木茂鳥集 ②對癥下藥,量體裁衣③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④物我一體,心物一體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 (2010江蘇卷)30.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這對于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的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 A)① 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動整體的發展 ② 政府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實行調控③ 整體的功能狀態極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④ 政府努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A. ①④ B. ①② C. ② ③ D. ③④ 3.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中華鱘被譽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國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這是人類在保護這一瀕危物種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從聯系的觀點看,人工繁殖中華鱘的成功說明( B)①離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自然事物的聯系就不能實現②認識事物的本質聯系,能引導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轉化③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創造有利于實踐的具體聯系④離開了事物的真實聯系,主觀能動性就不能發揮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竹竿效應”源于對果農收摘果實的觀察,果農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樹上的果實,只有竹竿最長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應”蘊含了應將關鍵因素作為“竹竿”,“竹竿”有多長,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B)①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相互聯結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處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約的,要學會處理好關系全局的決定因素④量變和質變是對立統一的,要學會有效促進事物從量變到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 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以漢字的“人”作為核心創意,既 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 又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海寶的設計運用到了綜合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B )A.從整體到部分 B.從部分到整體 C.從個別到一般 D.從一般到個別6. 2009年京滬高鐵投資600億元,這將帶動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的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等。這表明 ( C )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③事物的聯系是人為的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5000只“冰川豹蛛”進行測量后發現,1996-2005年間,這種蜘蛛的體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當地每年的解凍期提前了20-25 天,這支持了他們的猜想,劇烈的氣候變化對當地蜘蛛的生長產生了影響。該研究小組負責人表示這種影響的后果很復雜,一下子無法估計出來,這一說法體現了 ( D )①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 ②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③世界總有一些秘密不能為人所理解 ④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 (2008·廣東單科,25)在創建衛生城市活動中,某小區居民全員參與共建文明小區。居民舉止與社區文明的關系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A )A.部分影響整體 B.部分依賴整體 C.部分與整體相互轉化 D.部分與整體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9.(2008·江蘇單科,33)古有一父,為解決家中鼠患,買了一只貓。貓抓老鼠的同時,卻也偷吃雞,其子甚怨。父道:“寧無雞也不能無貓,因無雞不會挨凍受餓,而無貓,則會挨凍受餓。”遂其子不再怨。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要注意( B )A.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B.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C.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0.“100-1=0”被一些管理學家奉為定律,意在提醒人們防止因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100-1=0”蘊含的哲理是 ( C )①部分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決定于部分的性質 ②整體決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決于其在整體中的地位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能關系整體的成敗 ④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災 害一般是在各種不利因素同時出現時發生的,對人們生產、生活各方面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這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 ( D )①聯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結果 ②聯系是多樣的,因此應該全面地認識與事件有關的各種聯系 ③聯系是客觀的,因此事件的發生與人的活動無關 ④聯系是有條件的,因此應該注意具體地分析事件發生的各種條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世界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也給我國經濟帶來影響。由于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證券被收購、美國聯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國國際集團,由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D )①聯系具有必然性,因而具體事物在聯系中的作用是確定不變的 ②聯系是普遍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特殊的可變的 ③聯系具有直接性,因而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④聯系是客觀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相對的有條件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下列成語中與“見微知著”蘊含相同哲理的是( A )A.一葉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觀天 D.管中窺豹14.一個男人在社會上可能扮演父親、兒子、學生、教師、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這種現象從哲學上說反映了( C )A.聯系的主觀性 B.聯系的客觀性 C.聯系的多樣性 D.聯系的普遍性15.農歷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豬年”,不少青年夫婦把孩子的出生實踐鎖定在該年,認為這一年出生的“金豬寶寶”有福氣。從哲學上講,將個人命運同生肖屬相聯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據是( A )A.想象的聯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聯系 B.基于主觀目的的行為不會產生客觀的聯系C.非本質的聯系掩蓋不了本質的聯系 D.聯系是客觀的,與人的活動無關二、主觀題16.(2009·廣東,40)根據下述材料,運用哲學常識回答問題。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21世紀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污染,物種退化。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生態問題。答案 (1)從聯系的普遍性看,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利用自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與人類沒有重視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關系。(2)從聯系的客觀性看,地球生態系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系。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必須從事物客觀聯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奪、破壞自然。(3)從聯系的多樣性看,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千差萬別,人們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忽視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這加劇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17.近兩三年來,國家陸續制定和批準了一系列的區域規劃和區域性的文件。這些文件和規劃從整體的角度采說是基于我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需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來制定的。從具體的編制角度來講,它特別突出了兩點,一是一定要體現國家的戰略意圖,也就是說,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而不是著眼于某個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別考慮這個地方的比較優勢,突出它在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說,考慮到國家全局布局的同時,要充分體現這個地方的特殊需要。這樣,就避免了我們所有的區域規劃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國規劃一刀切,體現了各地的比較優勢。這樣的規劃制定以后,產生的效果非常明顯。請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做法的合理性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區域規劃是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而不是著眼于某個地方的局部利益體現了這一點。17.請你在列舉兩個理念,并依據唯物辯證法原理,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如何踐行。參考答案示例①創新理念。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我們要不斷優化學習方式,積極參加研究性學習,提高創新能力。合作理念。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們要樹立合作意識,積極參加合作學習和社團活動,提高合作能力。【收獲與反思】新聞導讀:“全國各地遭遇柴油荒”目前我國多座城市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柴油荒”。 “柴油荒”并非從天而降。事實上,正如媒體所揭示的,柴油減產及節能限電分別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共同制造了這場“柴油荒”。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作為間接推手的突擊限電,在輿論解讀中似有被過分夸大的痕跡。而同時,柴油減產作為此次“柴油荒”的始作俑者和根本之因,似乎又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突擊限電當然是此輪“柴油荒”的重要原因。大面積的、運動式的突擊限電,制造了一個始料未及的局面:發電機銷售火爆,而柴油在短時間內就變得極其短缺。那些在大大小小的工廠里瘋狂運轉的發電機,成了吞噬柴油供應的無底洞。除卻上述因素,突擊限電措施的大面積展開,也不合時宜地匯入了“柴油荒”的大合唱。其中的反諷之處在于,致力于節能減排的拉閘限電措施,完全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然而,一臺發電機,終究無法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柴油荒”,這場油荒,仍然不過是此前無數次油荒的翻版,唯一新鮮的地方就是一臺發電機的突然闖入。(張若漁)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