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選修3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考點 考綱解讀1.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 比較專制政體與民主政體的區別,說明政體與國體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理解國家管理形式的多樣性,比較單一制與聯邦制的區別,說明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2.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國和法國為例 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和特點;明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性質;了解法國民主共和制的形成過程、國家機構,分析法國政體的特點;比較英法兩國政體的異同3.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 了解美國聯邦制的特點;認識美國兩黨制的實質;簡述美國是實行“三權分立”的典型國家,分析“三權分立”制的實質4.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歸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職權,理解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闡述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比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特點,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5.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 列舉聯合國的主要機構及其活動原則,闡釋聯合國憲章所倡導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評析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闡述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說明世界貿易組織在全球化趨勢中的角色和作用;解析歐盟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模塊主要的命題點有: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權分立,聯合國的作用,美國的利益集團等。命題以國家目前政治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做為背景材料,考查調動知識綜合分析和論證問題的能力。復習中,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宏觀把握知識體系,二是結合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中國的維和行動、中美關系、每年度的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等重大熱點,掌握相關主干知識。預計2011年高考可能測重考查國際組織的作用;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維護國家統一等問題。專題一 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一、國家的本質1.國家與國家性質(1)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和把握“國家的含義”從國家的產生看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從國家的構成要素看 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一個國家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從國家的本質看 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階級性是國家的本質屬性從國家的職能看 國家的根本職能是政治統治職能,也具有社會管理職能◆ 溫馨提示有人說,國家就是運用強制力量為社會謀福利的組織。這種觀點忽視了國家的本質屬性是其階級性,是片面的。(2)可以從四個方面把握“國家的性質”國家性質的內涵 國家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階級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國家性質是由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的國家性質是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重要依據 依據國家性質不同,可以把國家分為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四種類型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 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體現國家的性質。國家性質決定了國家的根本職能是政治統治職能,同時也具有社會管理職能國家性質(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國家性質(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家性質(國體),并服務于特定的國體2.專政與民主(1)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其實質是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照多數人的意志,實現國家職能。專政是指統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2)在民主制的國家,民主與專政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統一的。任何民主制的國家,都是一定階級的民主對一定階級的專政的結合,都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體。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既要堅持對他們的敵人實行專政,防止他們的破壞和反抗,又要在本階級內部實行一定的民主,以調節本階級內部的矛盾,組織自己的力量,以便對被統治者實行更有效的專政。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這樣才能使統治階級內部團結一致,對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專政只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包括剝奪政治權力、不許參與政治活動,強迫服從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法律等。◆ 溫馨提示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主是統治階級享有的,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全民的”、“超階級”的民主。(3)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民主政體 專制政體政府組成的依據 憲法 君主意志國家元首產生的方式 選舉 世襲國家元首的任期 法定任期 無限制地方政府產生方式 投票選出 君主任命地方政府任期 法定任期 君主決定轉移統治權的方式 選舉 革命公民的自由與權利 憲法保障 無3.國體與政體(1)國體與政體及其關系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政體,即國家管理形式,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國體決定政體,并通過一定的政體來實現;政體體現國體,并服務于特定的國體。適當的政體能夠鞏固國體,不適當的政體會危害國體。◆ 溫馨提示國體與政體之間不是相互決定的關系;政體具有相對獨立性,這就是說,國體相同的國家,政體可以不同,而國體不同的國家,政體可以相同或相似;國體和政體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2)國體意義上的民主和政體意義上的民主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從國體意義上講,都是專政與民主的統一體;從政體意義上講,則是實行同專制政體相對立的民主政體的國家。(3)資本主義民主政體和社會主義民主政體資本主義國家在實行民主政體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較完備和成熟,但其國家的性質決定了它終究不可能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政體,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還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經歷不斷探索、改革、自我完善的過程,以更加充分地顯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二、現代國家的管理形式1.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兩種政體形式的不同2.議會制與總統制議會制 總統制區別 國家元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國家元首擁有虛位,沒有實權,職責多是禮儀性的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政府產生的辦法 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 總統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政府與議會的關系 政府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 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總統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聯系 都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所采取的管理形式,都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三、現代國家的結構形式1.當代世界各國的國家結構形式可分為單一制和復合制。復合制國家在當代主要采取聯邦制形式。2.單一制和聯邦制比較3.統一的國家 神圣的主權(1)影響國家結構形式的因素一個國家采用何種國家結構形式,歸根結底是階級、民族、歷史和文化等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2)如何維護國家統一為維護國家統一,一方面要維護民族的團結,另一方面要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維護民族團結,就要不斷增強包括各民族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就要堅決反對任何外來勢力的入侵或占領,堅決反對分裂國家的行為。四、國際組織概況產生 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特征 跨國性、目的性、組織性、自主性分類 按成員的性質可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國際組織;按地理范圍可分為世界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按職能范圍可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作用 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也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其作用有其局限性與中國的關系 (1)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主動參與各個領域的多邊外交活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2)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為本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3)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致力于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同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努力重點突破:分析說明和平發展與互利共贏的關系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是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條件;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是實現中國和平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要進一步擴大互利共贏戰略的內涵,努力把與各國的互利共贏關系拓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各個領域。更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我們要更加積極主動、有針對性地推進全方位外交,增進與各大國的戰略互信,加大對周邊外交的關注與投入,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有力促進世界的和諧進步、共同繁榮,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貢獻。(2009浙江金華十校聯考)海協會會長陳云林所率協商代表團訪臺,“臺獨”勢力極力阻撓。陳云林和江丙坤分別代表兩岸簽署了空運、海運、郵政和食品安全四項協議,并就改善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及加強兩岸工商、航運和金融合作達成了許多共識,兩岸同胞渴望30年的通航、通郵正變為現實。運用國家結構形式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兩岸關系的認識。答案:(1)我國是單一制的國家,中央享有最高的權力,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下,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職權。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權、一部憲法、一種法律體系。(2)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兩岸關系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內政問題。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地方行政區域,它和大陸的其他地方行政區域一樣,接受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3)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和主權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任何旨在制造“臺灣獨立”的圖謀,必然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解析:根據設問的限制性要求,首先,闡明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及特征。其次,分析出兩岸關系實現“三通”的政治影響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意義。1.材料一:英國資產階級學者羅伯特·費默認為:“真正的民主意味著把實際的政治、經濟權力割讓給大眾。”材料二:列寧曾經概括了作為國家形態的民主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專制到資產階級民主;從資產階級民主到無產階級民主;從無產階級民主到沒有任何民主。”列寧還指出:“無產階級民主第一次為群眾為勞動者服務,不再是富人的民主。”材料三:鄧小平同志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愈發展。”(1)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評論“真正的民主意味著把實際的政治、經濟權力割讓給大眾”。(2)聯系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認識。答案:(1)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其實質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實現國家職能。因此,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是資產階級的民主。而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是真正的民主。題中的觀點沒有正確認識到民主的階級性,把民主只是看作大眾掌握權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我們的民主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和軌道有領導、有秩序地逐步進行。解析:本題考查對民主的本質的理解。第(1)問,從民主的階級性、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等評論真正的民主。第(2)問,闡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必要性。2.共和國是無產階級將來進行統治的現成的政治形式。——恩格斯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列寧每個國家的基礎不同,歷史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左鄰右舍不同,還有其他許多不同。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照搬。——鄧小平(1)概括以上論述揭示的共同主題。(2)依據上述結論,以我國實行的政體為例,簡要說明鄧小平論述的正確性。答案:(1)共同主題: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一定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根源。(2)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產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偉大實踐,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它體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好制度。西方國家實行的議會民主制度,是西方各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反映其各自政治、經濟、文化的具體國情,不符合中國國情,我們絕不照搬西方的政治體制模式。解析:本題考查對政體及其影響因素的理解。第(1)問,要歸納出三則材料的共同主題,闡述出國情不同,選擇的政體也不同。第(2)問,從國體和政體的關系,說明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2009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此外,中國于10月份積極參加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建立了“10+3”領導人對話機制;中國還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如與東盟建立了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與非洲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發展友好關系;同時,中國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中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分析說明中國同相關國際組織加強合作的原因和意義。答案:(1)中國與相關國際組織加強交流與合作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2)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促進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3)中國主動參與各個領域的多邊外交活動,有利于本地區的繁榮穩定;有利于建立國際新秩序;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解析:本題考查調動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外交政策、我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等分析原因和意義。4.被稱為“改變地球命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09年12月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09年12月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說,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出臺一份強有力的政治文件。他呼吁各國共同努力,爭取在2010年達成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1)按照職能范圍指出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國際組織的類型,并簡述當代國際組織發展的必要性。(2)有人認為“氣候無國界,因此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只能靠國際組織”。請就此觀點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聯合國是一般性國際組織。必要性:當代國際組織的發展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需要,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若答出“國際組織的發展表明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和人類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等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2)國際組織在解決氣候問題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為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主體,依靠相關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就解決氣候問題開展交流、協調和合作。但國際組織受諸多因素制約,其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權國家對解決氣候問題應承擔重大責任。因為主權國家是構成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石,可通過履行其職能和義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氣候污染。解析:首先,明確材料中聯合國的性質和作用;其次,利用辯證思維,說明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不僅靠國際組織,還要靠主權國家、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