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1.發展具有普遍性①自然界是發展的,②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③認識是發展的。2.發展的實質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④前進和⑤上升,是⑥新事物的產生和⑦舊事物的滅亡。◆ 溫馨提示發展是一種運動和變化,但不能說運動和變化就是發展。運動和變化具有三種方向,即:單一水平的、下降的、上升的,發展是帶有前進性和上升性的運動和變化,倒退的、下降的運動和變化就不是發展。3.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判斷一個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⑧光明的。因為新事物是符合發展⑨規律、具有強大⑩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具有舊事物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變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因而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3)方法論。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溫馨提示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是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2.作好量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1)量變和質變。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是量變的呈現狀態。質變是指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是質變的呈現狀態。(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溫馨提示沒有質變就沒有新事物的產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質變有前進與落后兩個方向,因此,質變不一定就是發展。(3)方法論。要注意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1.易混辨析:運動、變化、發展區別 聯系運動 運動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指一般的變化 運動、變化比發展廣泛,發展比運動、變化深刻。運動包括變化和發展,有運動才會有變化和發展;發展是運動、變化的更高層次,揭示了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整體趨勢和方向性;三個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絕對靜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變化 變化則側重強調運動中發生的狀態乃至性質的改變,是事物由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即量變和質變。運動、變化都不能反映出事物運動變化的總體性質和趨勢發展 發展是個比較復雜的范疇。發展,是指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無序向有序的前進和上升的運動。我們所說的發展一般是指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例1】 下列詩句中蘊涵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這一哲學道理的是( )①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诮畼桥_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鄯剂中氯~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①體現了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觀點,②體現聯系的觀點,③體現了變化發展的觀點,④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符合材料中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思想的是①③。答案:B2.辨析比較:質變、量變及其關系量變 質變區別 性質 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特點 漸進的、不顯著的 根本的、顯著的呈現狀態 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 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結果 事物還是其自身,沒有變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變成了另一事物聯系 ①量變與質變是統一的。量變與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②量變與質變相互聯系。量變是事物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量變與質變發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斗爭推動的結果【例2】 中國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常常蘊涵著豐富的哲理。下列組合選項中,兩者都蘊涵量變引起質變哲理的是( )A.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B.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解析:A項中兩句都體現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B項兩句分別體現了抓住時機促成飛躍和普遍聯系的觀點;C項的哲理分別是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和實踐的觀點;D項中哲理分別是量變引起質變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答案:A3.重點突破:全面理解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1)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即發展的普遍性。(2)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3)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4)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質變的統一。(5)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6)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有規律的。(7)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了解事物的過去、觀察現狀、預測未來;要明確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1.(2009海南單科,21)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通過“地球日”“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是因為( )①環境的人為惡化有一個從逐漸量變到根本質變的演變過程 ②環境的人為惡化是一個不可逆的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③環境的改變是人類不斷征服自然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墉h境的改變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環境的惡化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故①的說法正確;環境的人為惡化是可逆的,因此我們才要保護環境,故②的說法錯誤;人與環境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統一的,故③的說法錯誤,④的說法正確。2.(2009廣東文基,18)“六十年像長河,有緩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畫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毙轮袊▏隁v程體現了( )A.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B.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C.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答案:B解析:新中國建國60年歷程中出現的“緩流”與“急流”、“暖色”與“冷色”、“高音”與“低音”、“歡樂”與“痛苦”體現了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哲理。故選B項。3.(2009廣東文基,17)“愛情無須死去活來,溫馨就行;朋友無須如膠似漆,知心就行;金錢無須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須長命百歲,健康就行?!边@段話體現的哲理是( )A.重視量的積累 B.抓住時機促成質變C.把握適度原則 D.抓住機遇贏得主動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為了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需要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材料強調適度原則,C項符合題意。A、B兩項與題旨不符,D項不是哲理。4.(2009廣東理基,61)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確定為當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這說明( )A.新出現的事物總比舊事物優越B.發展就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C.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D.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要墨守成規答案:D解析:根據當年形勢確定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體現了與時俱進、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思想,D項符合題意。A、B兩項說法錯誤;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背景材料材料一:2010年1月1日,胡錦濤主席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講話指出,做好2010年經濟社會工作,要努力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是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指導方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既大力推進改革發展,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前進,必須自覺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我們既堅定不移地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又總攬全局、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相協調,使改革獲得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么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我們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我們要始終從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安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全面把握我國社會穩定大局,有效應對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問題和挑戰,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材料二:2010年1月25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郭庚茂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大力實施“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工程”。突出產業為基、就業為體,增強城鎮吸納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中原城市群“一極兩圈三層”空間布局。積極爭取把中原城市群“三化”協調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好中原城市群“三化”協調發展示范區規劃。理論分析1.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要運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密切相關。2.聯系構成發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才能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3.事物之間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既有區別,又存在密切的聯系。4.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可以促進社會發展,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5.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辦事情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城鎮吸納和輻射帶動能力,突出了重點,利于優化經濟結構。熱點預測1.“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么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這句話包含的主要哲理是( )①聯系是普遍的,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诿艿碾p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凼挛锒及€定和不穩定兩個方面 ④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聯系是有條件的,①說法錯誤。穩定和不穩定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但不是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這兩個方面。2.材料一:2009年6月10日下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將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至此,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而連云港、鹽城、南通這三個中心城市,南鄰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北接環渤海地區,東與東北亞隔海相望,西連新亞歐大陸橋,是我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會區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材料二:江蘇省發改委的2009~2020年的規劃指出,在沿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上,要推進沿海港口群建設、重點推進深水航道工程;在產業布局上要努力把連云港建設成為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基地。(1)結合材料一:運用聯系觀點分析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的正確性。(2)結合材料二:從生活與哲學角度,為連云港做好沿海開發的“龍頭”獻計獻策。答案:(1)①從聯系的普遍性看,江蘇沿海三市依托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正是堅持了聯系的觀點。②從聯系的客觀性看,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系。要發展好江蘇經濟,就必須從事物客觀聯系中把握。③從聯系的多樣性看,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注意分析和江蘇沿海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體現了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④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又要重視局部的作用。沿海大開發計劃不僅是發展了沿海城市,更加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2)①樹立正確的意識,堅持聯系觀點,堅持發展觀點,堅持群眾觀點。連云港沿海開發要做好環保先行。(從其中任何一點答都可)。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連云港沿海開發要從本地特色出發,做好碼頭建設。③辯證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努力把連云港建設成為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基地。④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連云港沿海開發要重點推進深水航道工程。(說明:此題第一問必須結合材料,第二問必須結合實際)一、單項選擇題1.2009年,我們迎來了新中國的60華誕。新中國60年的不平凡歷程,就是一次次戰勝艱難險阻、一次次經受嚴峻考驗的過程。知難不退,迎難而上,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布署:繼續全力保增長,堅定謀發展,今年的經濟一定會寫下新的光輝篇章。材料說明( )①人的主觀能動性能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②正確的意識會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③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實的、任意的④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這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說法錯誤,主觀能動性不能起決定作用;③的說法也錯誤,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不是任意的?!爸y不退,迎難而上”體現了事物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的哲學道理;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布署,體現了正確的意識會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2.(2010浙江金華質檢)2009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會議指出,遼寧沿海經濟帶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資源稟賦優良,工業實力較強,交通體系發達。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 )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谑挛锸亲兓l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壅w與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④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3.在下列成語中,能夠體現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繩鋸木斷,水滴石穿C.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D.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答案:B解析:本題A項說明客觀事物都有它內在的規律性,我們可以通過長期的實踐來認識和掌握它的規律,從而把事情做得更好。B項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C項體現了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D項體現了矛盾雙方的轉化。4.(2010山東濰坊五校聯考)有這樣一道數學題:90%×90%×90%×90%×90%=59%。它告訴我們,一項工作做到90%已經很不錯了,但經過環環相扣的一系列過程結束后,“很不錯”的90分最終帶來的結果可能是59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這就是過程控制效應。它啟示我們( )①質變是量變的結果,要重視量的積累?、谝プr機,實現事物的質變?、垡⒅叵到y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芤⒆阏w,發揮整體統率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答案:B5.漫畫《打“氣”》意在告訴考生( )打 “氣”①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要重視量的積累?、谑挛锇l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③規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規律?、芫竦牧α渴蔷薮蟮模瑧摌淞⑿判?br/>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漫畫主旨是“如何面對挫折”,②④符合這一主題,因而入選。6.去年第四季度國家及時果斷地實施了一攬子計劃,2009經濟發展(如下圖所示)增速呈觀‘V’形反轉之勢。這主要體現了( )A.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B.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C.量變是質變的必然結果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答案:B解析:在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下,克服困難使中國經濟呈“V”形反轉,體現了B項。A、C、D三項與題意不符。7.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給我們的啟示是( )A.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B.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C.要全面把握事物的聯系D.要做新事物的促進派,滿腔熱情地支持新事物答案:D解析:認真領悟辛棄疾的話,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8.“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史記·貨殖列傳》)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矛盾雙方必然相互轉化B.量變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C.事物發展是內因與外因的統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發展的答案:B解析:該引言強調“極”然后帶來“賤”“貴”,體現了B項。A項是錯誤的,沒有看到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條件性。C、D兩項與題干無關。9.2009年3月份以來,一些國家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明確防控原則,迅速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對于科學防控甲流的正確做法是( )①堅持正確的意識指導是防控成功的出發點②堅持聯系觀點,加強國際合作和聯防是必要的③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對于甲流的認識有待發展④既要有信心又要準備走曲折之路,防控形勢仍十分嚴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②④答案:B解析:面對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需要國際社會合作深化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和認識,既看到困難,又有信心面對,故選②③④。從實際出發是取得成功的出發點,排除①。二、非選擇題10.(2010湖南株洲模擬)目前我國已建成近200座高爾夫球場,但只有少數是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的。高爾夫球場看起來綠草成茵,但由于農藥殘留過多,不但毒化土壤,而且也污染了地下水。同時,消耗的水量過大,對缺水地區和水資源保護產生相當大的環境壓力,以致很久以前西方媒體就稱之為“綠色鴉片”。請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哲理說明我們反對“綠色鴉片”的原因。答案: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具體分析事物間的聯系,反對孤立的觀點。高爾夫球場看起來綠草成茵,但依賴大量農藥的使用,而殘留的農藥又毒化土壤、污染地下水,從而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所以我們要堅決反對這種“綠色鴉片”。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發展就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反對靜止的觀點。大肆修建高爾夫球場,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造成惡劣影響,不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違背了發展的觀點,因此要堅決反對。解析:明確“綠色鴉片”的寓意,調動辯證法知識分析“綠色鴉片”的危害性和應對措施。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